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电激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子合成射流激励器(PSJA),放电电阻,高速纹影,放电特性
放电激励论文文献综述
程林,谭慧俊[1](2019)在《放电电阻对等离子合成射流激励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射流出口为竖直圆孔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PSJA),旨在研究在不同放电电阻时激励器的特性。实验中通过电参数测量、高速纹影观察获得了放电电阻为300、200、100Ω的激励器放电特性及瞬态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放电过程由于限流电阻的存在,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急剧放电阶段和缓慢放电阶段。这一模式在满足较高初始能量注入的同时可以持续为激励器提供能量,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同时,观察到较小的放电电阻,可以获得较大的射流速度,流动控制能力更强。但减小放电电阻,会导致放电电流增大,射流速度不稳定,工作稳定性变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并确定最终的电阻值,确保两个放电阶段能量的合理分配。(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费力,张磊,何立明,陈一,朱春昶[2](2019)在《环境压力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发动机上运用等离子体助燃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燃烧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燃烧效率。为了将该项技术真正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搭建了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放电特性的实验平台,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环境压力对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过程中,电弧在击穿伴随滑动模式(B-GI)和稳定电弧滑动模式(A-G)之间还存在一种过渡模式(B-GII),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模式特征。环境压力对电弧滑动模式影响显着,当压力小于1 bar(1 bar=0.1 MPa)时,电弧滑动模式随气压升高逐渐从B-GI模式发展为A-G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电弧击穿电压和峰—峰值电压也随之增大,但由于放电过程中的电弧滑动模式转换,击穿电压在0.5~0.7 bar范围附近会有小幅度的减小。(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7期)
张凯,张帅,高远,孙昊,严萍[3](2019)在《大气压脉冲调制射频激励CO_2/Ar放电的电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调制射频具有调制频率、占空比、输入功率等多种可调参数,可以较大范围地调节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因此其放电特性与传统交流或直流放电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为此研究了在大气压条件下13.56 MHz射频电源系统激励的CO_2/Ar气体放电电学特性,主要考察了不同调制参数以及气体组分对初始放电电压、α–γ模式转变电压以及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调制参数和气体组分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射频放电的击穿特性和伏安特性。其中降低占空比可以提升击穿、模式转变电压和α模式工作范围;降低CO_2含量会降低击穿、模式转变电压和α模式工作范围;调制频率对上述特性的影响不呈现单调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提升CO_2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更多的选择。(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波,汪立峰,刘峰,万梦,方志[4](2019)在《交流和纳秒脉冲激励氦气中等离子体射流阵列放电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大气压下均匀稳定的大尺度低温等离子体射流,用交流(AC)和纳秒(ns)脉冲电源激励在氦气中产生一维射流阵列放电,比较两种电源激励射流阵列的放电均匀性、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发射光谱强度等放电特性和参量,并通过拍摄气流通道的纹影图像和估算射流单元之间的库仑力作用,研究和分析射流阵列的射流单元之间的流场和电场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采用ns脉冲电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射流阵的均匀性,增加等离子体羽长度、瞬时功率和粒子谱线强度,降低平均功率。不同于AC激励射流阵列,ns脉冲激励的射流阵列中两侧的射流单元几乎不发生偏转。采用ns脉冲激励可以同时减少气体加热作用和库仑力的排斥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射流单元之间的流场和电学相互作用,是提高射流阵列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磊磊,康磊,蔡晋生[5](2019)在《宽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飞行器在高空宽气压环境下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基于典型构型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DBDPA)在不同气压下的静止大气放电实验,研究了气压对DBDPA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辉光形态、光谱特性、伏安特性、放电功率、诱导气流的时均反推力和时均速度等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逐渐下降(从0.1 MPa降至0.02 MPa),DBDPA的起始放电电压逐渐降低(从6.4kV降至2.8 kV),放电辉光逐渐增强,辉光区域逐渐变大(从约2 mm增到15 mm);光谱特征谱线位置不变,光谱强度增加;电流幅值和微放电电流脉冲逐渐增强;放电功率单调增加,并在0.06 MPa以下阶段呈现陡增;诱导气流的时均速度整体上单调增加;而时均反推力先增加后减少,存在峰值气压,随着驱动电压峰值从12 kV增加至16 kV,峰值气压从0.04 MPa增至0.06 MPa。另外,诱导气流的时均反推力和时均速度与驱动电压和频率均成正比。在特定的低气压0.05 MPa下,DBDPA的放电功率与驱动电压成正比,而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加,放电功率先增加后减少,存在峰值频率3.5 kHz。(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齐晓华,雷济宇[6](2019)在《大气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特性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大气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的电特性和机械特性,综合概述了交流高压驱动条件下典型的单个板-板结构的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气流控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文中仅给出了周围没有气流情况下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研究结果.首先总结了SDBD的放电电流、等离子体的扩展及其形态等主要特征,然后给出了时间平均的电流体动力(Electro-hydro-dynamic,EHD)和离子风速度的测量情况,最后总结了EHD力和离子风速度的时间分辨测量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单个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平均EHD力和离子风速分别可高达1 m N/W和7 m/s,类辉光放电对推力和离子风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付帅,沈瑞琪,朱朋,叶迎华,马宏玲[7](2019)在《多层Al/Ni含能薄膜在电容放电激励下的能量释放特性和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Al/Ni含能薄膜的能量释放特性和规律,采用微细加工方法制备了双"V"型夹角的Al/Ni含能薄膜换能元。研究了Al/Ni含能薄膜换能元在47μF固体钽电容放电激励下的能量释放特性和规律。电爆炸测试时,用自主研制的ALG-CN1储能放电起爆仪作激励电源。电容器用47μF固体钽电容,充电电压为10~45 V。用高速摄影仪(HG-100K)观察换能元的发火过程。用数字示波器(LeCroy44Xs,4通道)记录换能元发火时电流、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Al/Ni含能薄膜换能元在电容激励下的电爆过程按照电流变化率(dI/dt)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回路寄生电感的储能,换能元的电爆炸及等离子体加热。与相同桥型的NiCr薄膜换能元比较,所制备的Al/Ni含能薄膜换能元具有输出能量高以及电爆后产生的火花飞溅距离长的特点。发火回路的寄生电感对于换能元的起爆具有重要作用。Al/Ni含能薄膜换能元电爆炸时的输出能量主要来源于两部分:电容的输入能量和含能薄膜释放的化学能。(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陈杰,梁华,魏彪,赵光银,苏志[8](2019)在《参数化纳秒脉冲电源激励下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纳秒脉冲电压上升沿、下降沿、脉宽、以及覆盖电极宽度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结合放电图像、电压–电流波形以及高速纹影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形态、能量消耗以及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压上升沿与下降沿时间对放电细丝的均匀性有影响,而放电细丝的长度受脉宽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覆盖电极宽度的制约;纳秒脉冲激励产生冲击波的同时会诱导产生速度较小的弱射流,且射流方向受到各电参数的影响,因此,纳秒脉冲激励不只是单纯的快速加热,还有体积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郑博睿,薛明,葛畅,柯熙政[9](2018)在《滑动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非定常流场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激励器以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激励频带宽等技术优势,已成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其仍存在放电区域小、激励强度低、控制方向维度单一等不足。叁电极滑动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Three-electrode Sliding Discharge,TSD)是在传统DBD激励器构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升激励器表面放电区域和诱导射流强度,并且可以控制诱导射流偏转方向。本文借助高速纹影和高频激光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分析TSD与DBD诱导流场差异,获得诱导涡空间结构的非定常演化过程,探寻诱导涡系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揭示影响流动控制效果的主控参数和作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归一化偏置电压是主控参数;TSD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可诱导更大的射流冲量,有望成为新型快速响应气动力部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王林,周岩,罗振兵,夏智勋,邵涛[10](2018)在《并联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凭借射流速度高、工作频带宽、响应迅速等优势在高速流场主动流动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克服单个激励器控制能力弱、控制范围窄的缺点,开展了并联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研究,搭建了最多支持叁路并联放电的微秒脉冲电源。测试结果表明,电源在空载及负载条件下可以实现1000 Hz稳定放电。随着放电电容的增大,放电电能的提高,等离子体电弧的温度升高,激励器腔体内气体被加热得更剧烈,产生的射流速度增大。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激励器的击穿电压降低,放电电能减小,射流速度减小。通过对触发信号的调制,可以实现每个激励器的独立控制,使得并联式激励器具有更强的流动控制灵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激励器工作相位与触发相位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放电激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航空发动机上运用等离子体助燃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燃烧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燃烧效率。为了将该项技术真正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搭建了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放电特性的实验平台,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环境压力对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叁维旋转滑动弧放电过程中,电弧在击穿伴随滑动模式(B-GI)和稳定电弧滑动模式(A-G)之间还存在一种过渡模式(B-GII),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模式特征。环境压力对电弧滑动模式影响显着,当压力小于1 bar(1 bar=0.1 MPa)时,电弧滑动模式随气压升高逐渐从B-GI模式发展为A-G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电弧击穿电压和峰—峰值电压也随之增大,但由于放电过程中的电弧滑动模式转换,击穿电压在0.5~0.7 bar范围附近会有小幅度的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电激励论文参考文献
[1].程林,谭慧俊.放电电阻对等离子合成射流激励器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9
[2].费力,张磊,何立明,陈一,朱春昶.环境压力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特性的影响研究[J].高压电器.2019
[3].张凯,张帅,高远,孙昊,严萍.大气压脉冲调制射频激励CO_2/Ar放电的电学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4].张波,汪立峰,刘峰,万梦,方志.交流和纳秒脉冲激励氦气中等离子体射流阵列放电特性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杨磊磊,康磊,蔡晋生.宽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6].齐晓华,雷济宇.大气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特性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付帅,沈瑞琪,朱朋,叶迎华,马宏玲.多层Al/Ni含能薄膜在电容放电激励下的能量释放特性和规律[J].含能材料.2019
[8].陈杰,梁华,魏彪,赵光银,苏志.参数化纳秒脉冲电源激励下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9].郑博睿,薛明,葛畅,柯熙政.滑动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非定常流场结构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10].王林,周岩,罗振兵,夏智勋,邵涛.并联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标签:等离子合成射流激励器(PSJA); 放电电阻; 高速纹影; 放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