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脊通脉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脊通脉手法,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按揉,牵引
理脊通脉手法论文文献综述
甘卫冬,眭承志[1](2014)在《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两周后分别观察比较主观疼痛减轻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减痛效果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4年12期)
陈舒强,眭承志,陈祺,苏春涛,樊孝俊[2](2013)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理脊通脉手法治疗)50例,对照组(局部针刺配合点穴治疗)48例,分别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发病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13年02期)
林振原,眭承志,曾伟,余青[3](2011)在《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扶他林乳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扶他林乳胶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手法介质(扶他林乳胶剂)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扶他林乳胶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组(A组)、理脊通脉手法与扶他林乳胶剂分开使用组(B组)、塞来昔布口服组(C组)。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A组均优于B、C组。结论扶他林乳胶剂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手法治疗中使用手法介质可以极大地提高疗效,今后在手法治疗中应注重手法介质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1年11期)
眭承志,单红星,林景雄,樊孝俊[4](2010)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选择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颈椎牵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情况,一个疗程后每组治疗前后病情综合积分对比、组间积分差值比较、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博动指数比较,分析并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的效果、缓解眩晕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10年02期)
陈道振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分院,眭承志[5](2009)在《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期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其发病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颈椎尚未退变或处于退变初始期,颈肩痛、颈椎曲度异常是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颈椎曲度则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征,恢复异常的颈椎曲度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自2006年以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许长河[6](2009)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电生理等相关检测,从临床角度探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理。2.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1.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头痛病例,分别进行相关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以同期进行体检的40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人(正常组)作为正常对照进行比较。2.上述病例随机选择42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8例(对照组),应用程控牵引治疗,2周后,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对比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等量化评分)与相关电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TCD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临床表现(包括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综合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组间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电生理检测提示颈源性头痛患者无合并上肢臂丛神经的病理性损害;颈源性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病理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表明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2.理脊通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血供,提高脑血流量;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症状、体征。(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期刊2009-05-01)
陈道振[7](2008)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选择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程控牵引器治疗。每天1次,两周为一疗程,盲法分析评价。从主客观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项目指标量化并系统评价,一疗程后每组治疗前后综合积分对比、比较组间积分差值、比较治疗前后X线变化情况及随访症状复发情况等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符合治疗方案完成的病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进行分析。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即理脊通脉手法总体疗效优于程控牵引法。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减轻患者颈肩部的疼痛;但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组间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合治疗后(?)±S,可以看出治疗组减痛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病人治疗后综合积分均有升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0.01,说明两组均有疗效;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综合积分差值组间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合治疗后(?)±S,可以看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即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程控牵引疗法。4.经治疗两组患者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C值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前后C值的差值组间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按颈椎生理曲度分类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病例数比较,治疗组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P>0.05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恢复患者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5.随访症状复发情况:2个月、4个月后的随访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的随访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巩固疗效方面理脊通脉手法治疗组明显优于牵引对照组。且理脊通脉手法安全性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2.理脊通脉手法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患者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3.理脊通脉手法在巩固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期刊2008-05-01)
眭承志,刘明[8](2008)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静态肌电图测量与理脊通脉手法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肌肉的功能状况与理脊通脉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青少年期颈椎病诊断标准64例,另以35例健康青少年为正常组,进行平行对照。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青少年期颈椎病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08年02期)
刘志坤,眭承志,吴竹涵,林国文,柯继敏[9](2007)在《理脊通脉配合改良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我们以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28~65岁,平均44.5岁;均有长期伏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07年08期)
刘明[10](2007)在《青少年期颈椎病电生理与理脊通脉手法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与正常青少年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肌电图(EMG)进行比较,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的脊髓和周围神经以及相关血管、肌肉的生理病理状态和功能状况,从而推断其发病机理。2、通过疗效对比研究,并对治疗前后的神经肌肉的电生理测定,从微观上获得理脊通脉手法疗效的量化指标,为临床疗效的评定提供客观依据,为今后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选择64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分别进行相关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肌电图(EMG)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35例同年龄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进行比较。2、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相关电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较同正常组略有变化,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个体病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2.两组治疗前脑干诱发电位(BAEP)较同正常组略有变化,少数病例部分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临床表现(包括主观疼痛、客观疼痛、颈椎活动度)综合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的脊髓、神经根无明显的病理性损害。2.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存在椎-基底动脉缺血等病理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3.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由此推断青少年期颈椎病的发病首先是颈椎外源稳定性的破坏,进而导致颈椎力学失衡。4.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5.理脊通脉手法具有缓解肌痉挛,改善肌肉功能,从而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期刊2007-05-01)
理脊通脉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理脊通脉手法治疗)50例,对照组(局部针刺配合点穴治疗)48例,分别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发病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脊通脉手法论文参考文献
[1].甘卫冬,眭承志.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
[2].陈舒强,眭承志,陈祺,苏春涛,樊孝俊.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3
[3].林振原,眭承志,曾伟,余青.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扶他林乳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
[4].眭承志,单红星,林景雄,樊孝俊.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0
[5].陈道振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分院,眭承志.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期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
[6].许长河.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
[7].陈道振.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期颈源性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
[8].眭承志,刘明.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静态肌电图测量与理脊通脉手法干预的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
[9].刘志坤,眭承志,吴竹涵,林国文,柯继敏.理脊通脉配合改良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07
[10].刘明.青少年期颈椎病电生理与理脊通脉手法干预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