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吴清清

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吴清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CRISPR,Cas9,淀粉合成,突变体

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文献综述

吴清清[1](2019)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水稻淀粉合成相关的SSIIIα与PPDK的定点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成熟水稻种子的胚乳中,淀粉是主要的储藏物质。人在食用稻米之后,淀粉进入人体,血糖会急剧上升,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因此,关于改变水稻种子中淀粉含量的研究日渐成为科研人员的重要目标。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CRISPR/Cas9技术,我们成功地对水稻2个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SSⅢa(LOC_Os08g09230)以及PPDK(LOC_Os05g33570)进行基因的定点编辑。2.研究得到以下结果:SSⅢa得到3种类型的纯合突变体:(1)两个碱基AG的缺失;(2)一个碱基A的插入;(3)在靶点附近缺失347bp同时插入9bp(TGAGCTAAG)。PPDK得到3种类型的纯合突变体:(1)一个碱基T的插入;(2)叁个碱基(GGG)缺失;(3)一个碱基A的缺失。3.对得到的纯合突变体进行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分析,我们发现突变体编辑基因的表达量都低于野生型粳稻品种(嘉花1号),而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其它基因的表达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ppdk突变体的有关淀粉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存在5-10倍的下调,而ssⅢa突变体的SSⅠ及SSⅡ基因存在上调现象,而其他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或没有明显变化。4.对突变体成熟种子横切面进行冷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ppdk突变体以及ssⅢa-1突变体的淀粉颗粒形态和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千粒重也有了明显的降低。而ssⅢa-2突变体则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5.对突变体进行I-KI染色,发现ppdk突变体较野生型颜色变浅,而ssⅢa突变体的颜色则变化不明显。6.对突变体种子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检测发现ppdk突变体的变化不明显,而ssⅢa突变体的抗性淀粉含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对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定点编辑,为运用CRISPR/Cas9技术对功能型水稻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索,樊景胜,连永利,曲忠诚,徐婷[2](2019)在《密度对高淀粉玉米品种产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品种最佳的栽培方案,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绿单一号和齐齐哈尔主栽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粗淀粉含量、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影响显着,不同密度条件下,齐市一号产量均高于绿单一号和鑫鑫一号,齐市一号在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与70 000株·hm~(-2)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密度处理。而籽粒中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齐市一号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在70 000和9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籽粒中粗淀粉含量齐市一号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在6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地区选择种植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善磊,岳红亮,赵春芳,陈涛,张亚东[3](2018)在《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状况,以国内外181份粳稻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185个SSR/Indel标记分析其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4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 17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 011~0. 494,平均0. 148;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 011~0. 399,平均0. 128,中度多态位点(0. 25 <PIC <0. 50)有6个,无高度多态位点(PIC> 0. 50),表明粳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群体结构分析及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POP1~POP3)和1个混合群(Mixed),地理位置相近的品种大都聚于同一亚群中。可为水稻食味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彦荣,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4](2018)在《高直链淀粉玉米和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高直链淀粉玉米籽粒发育时期直链淀粉积累的理化机制,选取1个糯玉米自交系为对照,分析和比较糯玉米和3个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在籽粒发育时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在糯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中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但是不同酶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SS和ADPGPPase为淀粉合成提供合成底物;高直链淀粉玉米中直链淀粉大量积累可能是SSS、GBSS、SBE这3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DBE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对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的修饰,对淀粉积累没有简单直接的关联。(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邵盈,赵令敏,王志敏,敖兰吉亚,季祥[5](2018)在《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合成与积累相关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nb.)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L.)具有双子叶特性的单子叶植物的的根茎,块茎为其产品器官,药食两用植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对山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化学成分分析、营养保健功能研究、生产栽培技术等,但对山药块茎发育过程中淀粉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中对2个品种山药块茎膨大过程中淀粉的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为山药的优质高产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依据。以块茎性状差异明显且能在呼和浩特正常完成生育期的2个山药品种‘河北安平白山药’(DioscoreaoppositeThunb.)与‘毕克齐长山药’(DioscoreaoppositeThunb.)为试验材料,2017年4月种植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山药资源研究圃,自7月15日起至收获每隔15d取1次样。3个生长发育阶段分别为块茎膨大始期(7月15日—8月15日)、块茎膨大盛期(8月16日—9月15日)、块茎膨大后期(9月16日—10月15日)。分别采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块茎,2个品种各选取3株作为生物学重复。测量块茎长度和周长,烘干后测量干物质含量,采用比色法对块茎膨大期间淀粉含量及淀粉酶(AMY)、ADPG焦磷酸化酶(ADPase)、蔗糖磷酸合酶(SPS)、淀粉合成酶(SSS)、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2个山药品种淀粉、干物质的积累及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分析,得到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均发生在中后期,说明块茎的膨大与淀粉合成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干物质、淀粉的积累,以及SSS、ADPase、SPS在山药块茎膨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DPase与淀粉含量成极显着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为0.465,对山药块茎膨大过程中淀粉含量起关键调控作用;SSS控制着淀粉的合成速率;SPS促进了蔗糖的产生,蔗糖降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用于淀粉的合成。对于短粗型的APB58品种SPS、ADPase、SSS起主要调控作用;对细长型的毕克齐长山药ADPase、SSS这两种酶起主要作用。综上所述,在山药块茎发育的过程中,短粗型块茎和细长型块茎山药分别通过不同酶的活性调控块茎的膨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7)

张进忠,孙嘉曼,李朝生,韦莉萍,范燕萍[6](2019)在《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克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酶(SSS) 3类百合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分析这叁类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测定百合鳞茎膨大发育中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 AGPase具有GlgC家族蛋白PLN02241蛋白结构特征及cl11394家族蛋白ADP_Glucose_PP与NTP_transferase结构域,获登录号KP751443; GBSS与SSS具有cl10013家族蛋白Glyco_transf_5,GT1_Glycogen_synthase_DULL1_like结构域,获登录号分别为KP751444、KP751445。(2)百合鳞茎形成与膨大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呈现递增趋势,鳞茎盘开始分化茎杆时其淀粉含量最高,达到44.52%。鳞茎与叶片部位的叁个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加;在鳞茎膨大后茎杆分化阶段,叁个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AGPase、GBSS、SSS在鳞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0.79,6.92和5.12,叶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79,5.22和4.41,鳞片中的表达量大幅度高于叶片;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淀粉含量、鳞茎的膨大发育成正相关。这为鳞茎的繁殖生产提供了可通过调节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促进百合鳞茎膨大发育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9年04期)

葛锦[7](2018)在《不同生态地区玉米光合特性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高产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生产地域分布广泛,不同生态地区光温水等自然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巨大。分别在新疆奇台、宁夏永宁和吉林公主岭叁个生态地区设定试验点,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气候条件对玉米光合作用特性及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玉米在叁个生态地区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奇台地区最高,其次是永宁地区,公主岭地区最低;两个供试品种间,在奇台、永宁地区,XY335净光合速率大于ZD958,在公主岭地区,ZD958净光合速率大于XY335。不同种植密度间,表现出种植密度越高,其净光合速率越低。2.玉米在叁个生态地区的光量子效率,在玉米灌浆期时以奇台地区最高,永宁地区其次,公主岭地区最低;而玉米吐丝期时,叁个生态地区玉米的光量子效率则无明显差异。灌浆期时,XY335的光量子效率大于品种ZD958的光量子效率。吐丝期时,ZD958的光量子效率在永宁地区略高于XY335,在公主岭地区则刚好相反;两品种在奇台地区的光量子效率无明显差异。3.玉米在叁个生态地区的光补偿点,无论吐丝期还是灌浆期,均以公主岭地区玉米的光补偿点最高,吐丝期时永宁地区最低,灌浆期时奇台地区最低。两个品种之间,XY335的光补偿点普遍大于ZD958。不同种植密度之间,吐丝期时种植密度高、灌浆期时种植密度低的植株,光补偿点低。4.玉米在叁个生态地区的光饱和点,无论是吐丝期还是灌浆期,均呈现出奇台地区最大,永宁地区次之,公主岭地区最低。两个品种的光饱和点表现为ZD958大于XY335。不同种植密度间光饱和点表现为:45000株/公顷>75000株/公顷>120000株/公顷。5.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在玉米吐丝期,低密度种植条件下,奇台地区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永宁、公主岭最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奇台地区最高,公主岭地区次之,永宁地区最小;灌浆期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均以永宁地区该酶活性最高,其次是公主岭、奇台最低。吐丝期时XY335籽粒AGPase活性普遍大于ZD958;而灌浆期时则与吐丝期相反。吐丝期时,各种植密度间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酶活性减小;灌浆期时各密度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在吐丝期时,同一果穗上不同部位间,XY335籽粒中AGPase活性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籽粒>下部籽粒,而ZD958籽粒中AGPase活性则表现为:下部籽粒>上部籽粒>中部籽粒。6.籽粒中脲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的活性,在玉米吐丝期,以奇台地区最大;灌浆期时,籽粒UGPaes活性则以永宁地区最大。在吐丝期,ZD958籽粒的UGPase活性大于XY335的;灌浆期时则相反。在吐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UGPase活性逐渐减小;而在灌浆期,UGPase活性大小和种植密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吐丝期时,同一果穗上不同部位之间,XY335在较低种植密度时,其上部籽粒UGPase活性高于中部、下部,在种植密度较高时,则其下部籽粒高于上部、中部;对ZD958而言,不同种植密度下,其果穗下部籽粒UGPase活性均为最高。7.籽粒中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在玉米吐丝期,XY335的SBE活性在永宁地区显着高于奇台、公主岭地区,ZD958的SBE活性在公主岭地区明显高于奇台、永宁地区。在吐丝期时,XY335的SBE活性明显高于ZD958的该酶活性;而灌浆期时两个品种中该酶活性基本持平。在吐丝期时,SBE活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灌浆期时,各种植密度之间SBE活性无明显差异。吐丝期时,同一果穗不同部位之间,两品种该酶活均表现为中部籽粒最低。8.籽粒中淀粉脱支酶(DBE)活性,在玉米吐丝期,XY335的DBE活性在永宁地区最大,奇台地区次之,公主岭地区最低,ZD958的DBE活性则以公主岭地区最高,奇台地区次之,永宁地区最低;灌浆期时,玉米DBE活性呈现出奇台>永宁>公主岭的变化趋势。无论在吐丝期还是灌浆期,ZD958的DBE活性均大于XY335的酶活性。吐丝期时,DBE活性随着种植密度的上升而略有上升或持平;灌浆期时,各种植密度间无明显差异。吐丝期时,同一果穗不同部位之间,XY335以中部籽粒的DBE活性最大,而ZD958则以下部籽DBE活性最大。(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8)

杨博文[8](2018)在《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糯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粮。高产和优质是水稻生产的两大重要目标。半矮秆基因和杂种优势技术的成功应用使水稻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显着提高。然而,水稻品质仍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水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难题,它受数量性状位点的控制,同时环境变化也对稻米品质有影响。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相关基因被鉴定,稻米品质的遗传机理仍然不清楚。目前对稻米品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非糯水稻,糯稻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揭示糯稻食味品质的遗传基础,为提高糯稻品质提供依据。数量性状位点作图是检测水稻基因组功能位点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技术不能发现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也不能解释基因间复杂的互作效应。关联分析是研究遗传位点与复杂性状遗传关联的有力工具,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分子遗传学。本研究以63份糯稻品种为材料,鉴定了17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并测定其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热学特性和回生特性。用41对SSR引物分析群体结构以排除伪关联。通过关联分析明确各基因及其互作对糯稻品质的影响,为糯稻品质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3份糯稻品种的稻米品质有较大差异,许多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显着或极显着,它们可能共同受到某些基因的调控。2.41对SSR引物在63份糯稻材料中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为3.1个。RM引物在糯稻种质资源上多态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糯稻材料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最适亚群数为2。大部分品种遗传背景较纯,部分材料属于混合型,这可能与水稻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籼粳亚种间杂交有关。3.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基因与胶稠度的变异关联。ISA、SSIV-2、SBE3、SSII-1、PUL、SBE4、SSII-3和SBE1的遗传效应依次递减。胶稠度的遗传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4.共有6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参与RVA谱特征值的调控:SSII-3、PUL、SSI、SBE4、SSIV-1和SBE3。每个特征值至少受到2个基因的影响。除消减值外,PUL基因与其它5个粘度特征值均有关联,说明糯稻中PUL是对RVA谱粘度特征值影响最显着的基因。起浆温度和峰值时间都受到SSII-3和SSI基因的影响。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糯稻半峰宽只受到SSII-3的影响,焓变只受到SSI的影响,其余热学及回生特性受SSII-3和SSI基因的共同影响。比较各基因相应的F值,发现各性状与SSII-3的关联度明显大于SSI基因。说明SSII-3是控制热学及回生特性的主效基因。6.各基因间存在广泛的互作,除消减值、半峰宽和焓变外,其余性状均检测到显着互作。这说明了糯稻淀粉品质遗传机理的复杂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困难仍然较大,糯稻淀粉品质遗传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9)

李双,司转运,申孝军,高阳,段爱旺[9](2018)在《水氮供应对灌浆期冬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3种水分处理(低水W0、中水W1、高水W2)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下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增加籽粒的蔗糖积累速率,缩短灌浆进程,促进小麦早熟;降低了籽粒中腺苷二膦酸葡萄糖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籽粒中蔗糖向淀粉转化,增加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W1N2处理的ADPG-PPase、SSS、GBSS和SBE活性峰值最高,较W1N3、W1N1和W1N0处理分别增加了1.5%、7.9%、11.9%、5.8%和9.6%、4.5%、4.7%、5.2%和13.6%、7.6%、20.9%、10.5%,氮肥过量会对以上4种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提高氮肥水平能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极显着地提高小麦产量,W1N2处理较W0N0和W2N3处理分别增产164.6%、3.0%。在小麦灌浆期间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65%、配施氮肥240kg·hm~(-2)能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含量,保证源器官有足够供应能力,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小麦体内碳氮代谢,最终增加产量。(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云,李鹏兵,唐冬梅,林静,冯宽[10](2018)在《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小麦耐高温品种的选育及响应逆境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新春11号为材料,于花后5~8 d进行高温处理,测定籽粒各时期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花后高温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麦籽粒各时期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其积累速率;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而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则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最后回落的变化趋势。花后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各时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显着低于对照,而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虽然在各时期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在灌浆中后期SS、SSS、SBE活性与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显着相关。【结论】高温胁迫显着降低了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到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做好高温防范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品种最佳的栽培方案,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绿单一号和齐齐哈尔主栽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粗淀粉含量、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影响显着,不同密度条件下,齐市一号产量均高于绿单一号和鑫鑫一号,齐市一号在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与70 000株·hm~(-2)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密度处理。而籽粒中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齐市一号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在70 000和9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籽粒中粗淀粉含量齐市一号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在6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地区选择种植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参考文献

[1].吴清清.利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水稻淀粉合成相关的SSIIIα与PPDK的定点突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赵索,樊景胜,连永利,曲忠诚,徐婷.密度对高淀粉玉米品种产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张善磊,岳红亮,赵春芳,陈涛,张亚东.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8

[4].张彦荣,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高直链淀粉玉米和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邵盈,赵令敏,王志敏,敖兰吉亚,季祥.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合成与积累相关酶的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张进忠,孙嘉曼,李朝生,韦莉萍,范燕萍.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广西植物.2019

[7].葛锦.不同生态地区玉米光合特性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比较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8].杨博文.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糯稻品质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8

[9].李双,司转运,申孝军,高阳,段爱旺.水氮供应对灌浆期冬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8

[10].赵云,李鹏兵,唐冬梅,林静,冯宽.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  

淀粉合成相关酶论文-吴清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