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语教育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建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人才培养
双语教育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崔艳[1](2019)在《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一流"高校建设是党和国家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后推行的高校建设新战略,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更是承担着培养双语人才的重担。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多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本文将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现存问题入手,探究其变革方向,让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更好地为民族和区域发展服务。(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1期)
王雄瑾[2](2019)在《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是我国国情之一,协调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二者需要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应当从目前的文化背景、教育现状着手进行细致的需求导向分析,从而完成对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变革的方向性探索。论文通过对当下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双语教育推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基础教育整体现状,探索未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苏荟,张继伟,孙毅[3](2017)在《制约与突破:新疆双语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双语教育制度变迁的历程进行梳理和归纳,以诺思的路径依赖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对新疆双语教育制度的路径及路径依赖进行剖析。研究认为:新疆双语教育制度在变迁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时滞影响、主动性缺失、协调性失衡的正式制度路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主观理解偏差和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产生非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本文来源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越文[4](2016)在《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华语(第二语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双语教育的发展,新加坡的新生代华族大多都能掌握华、英双语。华、英双语的混用使用率高,也直接造成语码转换的现象出现。本次研究以"语码转换"为切入点,以新加坡华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华文课堂上语言使用的观察、访谈、录音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了学生在华语(第二语言)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规律与特征。(本文来源于《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蔡文伯,韩琦[5](2015)在《非正式制度规约下双语教育政策执行的实践与思考——来自新疆X小学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制度作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和本质的重要手段,在形成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双语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性政策目标,从政策执行的目的到结果都具有非正式制度约束下的隐藏性和变通性。非正式制度规约下影响双语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非权力影响力、人际关系与潜规则、教育信念等。因此,要不断完善双语教育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健全双语教育组织制度平台,融解潜规则。(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HENG,GUEK,BOON(王越文)[6](2014)在《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华文(第二语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学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随着双语教育的发展,新加坡的新生代华族大多都能掌握华、英双语。华、英双语的混用使用率高,也直接造成语码转换的现象出现。调查显示,最常进行转换语码的群体就是学生。然而,目前学界对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在华文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本次研究首先回顾并评述了语码转换的相关研究,包括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研究和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的研究。在语码转换理论的框架指导下,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在华文课堂中的语码转换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收集的语料实证分析,总结出学生语码转换在结构类型、转换语言形态和词汇类别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并剖析语码转换的主要功能。接着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学生在华文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规律,为提高华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率提出建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对数据的统计及讨论,本研究在学生的语言使用、语码转换的模式和特点、双语态度等方面有以下发现:1.学生在华文(第二语言)课堂上语码转换的典型现象:语码转换频繁,华、英双语交替混用,对于华语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干扰,每当学生在学习华语时遇到困难,就容易转换成英语。学生在华文课堂中,出现语码转换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英语(第一语言)对学生的华语(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很显然的。2.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以英语为基础语、华语为嵌入语,是学生常用的语码转换类型。语料分析显示,学生语码转换类型的语言成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以向英语转换为主,句内转换出现的频度较句间转换略高;语码转换并不局限于单个词的转换,也会出现整句或分句的华英转换。3.语码转换的功能:学生的语码转换功能以寓意式语码转换为主。学生往往通过寓意式语码转换来显示自己的语言能力、突出国籍身份和表明自己的双语者身份。此外,情景式语码转换功能与社会情景有着直接的联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语境化提示线索,让说话者可以明确理解和把握情景,根据谈话对象的语言背景来转换语码。在双语相对稳定的社会中,尤其是当语言使用者的双语能力已达到相当水平时,情景式语码转换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能更准确有效地传达语言信息的需要。情景式语码转换和寓意式语码转换与学生华语能力之间呈现诸多负显着相关性,说明英语能力强、华语能力弱是学生作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4.学生对双语制度持肯定态度:随着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新生代华族中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双语能力,这说明新加坡政府自独立以来推行的双语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双语态度肯定性居多。多数学生觉得华、英双语均是很重要的语言,学生对学习双语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倾向,希望通过掌握双语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5.学生有英语为主体语言的倾向:学生使用的语言以英语为主,这主要是受到当前社会语言环境和家庭常用语言的影响。英语已逐渐取代华语和汉族方言,成为新加坡新一代华族的主导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华语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来自英语家庭背景的学生觉得华语是很难学习的一种语言。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些学生只好倾向于混合使用华、英两种语言。6.实况录音显示,学生往往会利用语码转换来提高他们华文(第二语言)理解能力。语码转换不只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迁移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有力的辅助工具,只是程度和方法的把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次研究以新加坡实地采集的中学生真实语料为基础,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填补了语码转换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在理论上,本次研究依据语码转换的理论和模式为指导框架,阐述了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语码转换的性质和特点,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和实证依据;在实践上,对学生在华文课堂上的调查结果,可以为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下的华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10-01)
何波,马丽君[7](2012)在《藏汉双语教育制度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汉双语教育制度构建是藏民族居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藏汉双语教育是藏民族居住地区文化多元的必然产物。依据国家制度框架,是思考藏汉双语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国家语言文字制度的规定中,可以延伸出藏汉双语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黄明[8](2012)在《新加坡双语政策作用下的教育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行动党政府在建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问题以及因语言引起的政治、教育、社会等问题。新加坡的四大民族因接受各自为政的四种语文源流学校教育,对新加坡没有国家认同感。约占新加坡全国人口76%的华族分为"受英文教育者"和"受华文教育者"两大对立阵营,政治上分别认同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行动党政府通过确立英语为共同语,在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统一课程、考试和学制,以英语统一各民族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最终将四大源流教育合而为一,教育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王艳萍,黄明[9](2011)在《浅析新加坡英汉双语教育分流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加坡双语教育分流制度的实施以及改革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认为分流制度根据不同智能学童的学习能力和性向实施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其"突出英语、保持母语"的政策合乎新加坡的国情,很好地配合了新加坡的国家政治和经济议程,也兼顾到新加坡华人要"学好英语、保持母语"的愿望,为华校消亡后华语得以保持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双语教育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是我国国情之一,协调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二者需要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应当从目前的文化背景、教育现状着手进行细致的需求导向分析,从而完成对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变革的方向性探索。论文通过对当下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双语教育推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基础教育整体现状,探索未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语教育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崔艳.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方向[J].国际公关.2019
[2].王雄瑾.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方向[J].贵州民族研究.2019
[3].苏荟,张继伟,孙毅.制约与突破:新疆双语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
[4].王越文.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华语(第二语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6
[5].蔡文伯,韩琦.非正式制度规约下双语教育政策执行的实践与思考——来自新疆X小学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6].HENG,GUEK,BOON(王越文).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华文(第二语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7].何波,马丽君.藏汉双语教育制度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黄明.新加坡双语政策作用下的教育制度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9].王艳萍,黄明.浅析新加坡英汉双语教育分流制度[J].沈阳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