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心理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脑小血管病,P300,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CIND)
神经心理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谢娜,邓建中,齐进兴[1](2015)在《神经心理测试及P300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神经心理测试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2例SIVD患者,其中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4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47例,同时选取45例未发生脑梗死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认知评估量表MMSE、MoCA评分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入院治疗前,VCIND组、V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正常组偏低(P<0.05),VCIND组较VaD组偏低(P<0.05),P300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318.689±16.123)ms相比,VCIND组患者潜伏期(360.667±16.082)ms,VaD组患者潜伏期(420.333±21.149)ms,各组间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ERP-P300测试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300潜伏期与MMSE及MoCA有相关性,有利于VCIND早期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黄培坚,林才雄,吴晓东[2](2014)在《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min认知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能力,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表测定非认知能力。结果观察组在MMSE量表、画钟测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指数、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在认知和非认知神经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吴改玲,蓝宇[3](2012)在《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心理测试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4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1,FD)及其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以了解其特点.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44例FD患者根据罗马Ⅲ分类标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n=31)和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n=13)两个类型,16例无症状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上胃肠消化不良症状评分、Zung氏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结果:FD组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比例(24/44),较对照组(1/16)明显多见(P=0.001).FD抑郁评分(49.36±1.71)和焦虑评分(39.83±1.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42±1.98和27.77±0.75,P值均为0.000).餐后不适组抑郁和焦虑评分(51.40±1.80和40.39±2.01)及上腹痛组抑郁和焦虑评分(45.50±3.68和38.52±2.44),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26、0.001).餐后不适组抑郁评分较上腹痛组有增高趋势(P=0.050).FD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深呼吸心率变异(17.61±1.18)较对照组(22.71±2.12)明显减低(P=0.031),上腹痛组深呼吸心率变异(16.17±1.98)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38).存在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深呼吸心率变异(17.23±1.49)较对照组(22.71±2.12)明显减低(P=0.036);非焦虑抑郁组与对照组及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无明显差异.结论: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较明显,餐后不适组抑郁状态更趋严重;F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存在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FD患者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2年16期)
王永坚[4](2012)在《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与~(18)F-FDG PET脑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及~(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对12例正常对照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12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2)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获得12例帕金森病患者,12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PET图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PDD组的MMSE和MoCA总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MMSE子项目中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重复、阅读、3步指令、表达和绘图成绩低于AN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子项目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成绩低于AN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PDND组的大脑半球脑代谢显像不对称性轻度减低,PDD组的大脑半球脑代谢显像不对称性重度减低。【结论】PDD表现为多认知域受损,而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障碍较为严重。~(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检测对PDD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2-06-01)
陈宗荣,冀肖力[5](2005)在《神经网络方法制定心理测试量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测试量表的制定本质是基于心理学的统计模式识别过程。神经网络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的各个研究领域。本文首次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艺术类院校新生入学适应量表的制定。用562份样本进行测试,559份与效表测量结果相同,自支持精度99.47%;用另外691份作独立测试,689份与效表测量结果相同,泛化精度99.71%。高的测量精度证明所制定量表的有效性和神经网络方法制定心理测试量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5年07期)
Saxton,J.,Lopez,O.L.,Ratcliff,G.,方伯言[6](2005)在《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前1.5~8年的神经心理测试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individuals ultimately diagnosed with Alzheimer dis ease (AD) exhibited evid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on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administered between1.5 years and 8.1 years before dementia onset. Methods: A t otal of 693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part of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 tudy, completed a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in 1991/92. Subjects were foll owed annually over the next 8 years (median follow-up = 7.4 years). Seventy-tw o individuals were ultimately diagnosed with AD (median follow-up = 4.5 years): 24 with AD onset 1.5 to 3.4 years after baselin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20 with AD onset 3.5 to 5.0 years after testing, and 28 with onset 5.1 to 8.1 year s after testing. A total of 621 individuals remained nondemented throughout the 8 years of follow-up (median follow-up = 7.5 years). Results: Subjects ultimat ely diagnosed with AD had poorer scores on baseline neuropsychological measures than subjects who remained nondemented. Although individuals closest to AD onset (i.e., 1.5 to 3.4 years) performed the most poorly, cognitive impairment was de tected in individuals who did not develop AD until 5 to 8 years later. Conclusio ns: Cognitive changes can be detected well before onset of Alzheimer disease.(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7期)
孙锦华[7](2005)在《成都市五城区健康成人神经心理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成都市五城区健康成人进行神经心理测试,探讨五城区健康成人神经心理特点。为中国人群神经心理测试常模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探讨年龄、教育、性别对健康人群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根据成都市五城区人口分布比例,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分层,从社区中随机整群抽样。从五城区抽取健康成人496名(男性248名,女性248名)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包括部分WAIS智力测验项目、WMS逻辑记忆和视觉记忆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和B、Stroop测试、汉诺塔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参数法用于分析资料分布呈正态分布的变量。非参法用于分析资料成非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分析影响因素,方差分析中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法,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1.提供了成都市五城区健康成人神经心理测试结果,每一测试结果分别按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分层分别给出各自正常值范围。 2.性别在对智力、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某些评定指标的影响上具有显着性差异。 3.年龄、教育程度是影响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包括智力、记忆、言语功能、注意、执行功能等几乎所有评定指标的影响具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20)
张晓英,孙厌,谷丽梅,刘桂荣[8](2004)在《综合医院神经心理测试应用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了发现综合医院的焦虑抑郁病人,降低误诊率,提高了心理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29例,采用北大心理系新开发的神经心理测试电子软件,根据病人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量表。采用纸笔测试后手动输入数据,输入电脑后自动得出分数,与标准分对比,高于标准分即有诊断意义。结果 229例均诊断为焦虑抑郁症,焦虑,轻度 32 例,中度 98 例,重度 99 例。抑郁:轻度21例,中度94例,重度114例。强迫24 例。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结论 神经心理测试是诊断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病人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期刊2004年06期)
孙秀巧,王铭维,郭记宏,王彦永,王惠君[9](2004)在《事件相关电位P_(300)与神经心理测试诊断帕金森病痴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电位P_(300)与神经心理测试诊断帕金森病痴呆的比较@孙秀巧!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铭维!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郭记宏!05003(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王玮,冯英丽,仰曙芬,马贤才[10](2001)在《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诊断意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的诊断意义。 【方法】 对 15 40名儿童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 ,获得神经心理测试常模 ,并应用诊断试验学原理评价专科门诊问题儿童。 【结果】 神经心理测试常模有年龄差异 (P <0 .0 5 )。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论】 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体现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的诊断有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神经心理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min认知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能力,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表测定非认知能力。结果观察组在MMSE量表、画钟测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指数、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在认知和非认知神经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心理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谢娜,邓建中,齐进兴.神经心理测试及P300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2].黄培坚,林才雄,吴晓东.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
[3].吴改玲,蓝宇.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心理测试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4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
[4].王永坚.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与~(18)F-FDGPET脑显像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
[5].陈宗荣,冀肖力.神经网络方法制定心理测试量表[J].福建电脑.2005
[6].Saxton,J.,Lopez,O.L.,Ratcliff,G.,方伯言.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前1.5~8年的神经心理测试表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
[7].孙锦华.成都市五城区健康成人神经心理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5
[8].张晓英,孙厌,谷丽梅,刘桂荣.综合医院神经心理测试应用的体会[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
[9].孙秀巧,王铭维,郭记宏,王彦永,王惠君.事件相关电位P_(300)与神经心理测试诊断帕金森病痴呆的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
[10].王玮,冯英丽,仰曙芬,马贤才.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诊断意义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