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肾小球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
肾小球性肾炎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娜[1](2019)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6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肾康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陈娟[2](2019)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中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沉积的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肾小球中纤维蛋白原(Fib)沉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肾小球内无Fib沉积,记为A组,23例轻度沉积,记为B组,38例重度沉积,记为C组。对比不同组别临床血液与尿液检查指标。结果:C组Hs-CRP、D-二聚体、CD19~+CD23~+水平显着高于A组与B组(P<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C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MA/Cr)显着高于A组与B组(P<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叁组24h尿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N患儿肾小球中Fib沉积越严重,免疫能力越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损害越严重。(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操长春[3](2019)在《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影响因素与及其诊断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穿刺活检确诊LN的患者109例,根据纳排标准,共100例LN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有肾小球微血栓(Glomerular microthrombosis,GMT)形成分为有GMT形成组(GMT组)与无GMT形成组(Non-GMT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等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GM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GMT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终点事件的相关性。以影响GMT形成的常规临床指标,通过ROC曲线建立GMT形成的联合诊断模型,并制作线列图。结果:(1)临床及病理资料:100名LN患者(94名女性),GMT组共33例患者(30女性),Non-GMT组共67名患者(62名女性)。与Non-GMT组相比,狼疮性肾炎伴肾小球微血栓形成患者年龄偏大(P=0.021),高血压比例较高(P=0.032),24小时尿总蛋白、血清尿酸等水平增加(P<0.05),ds DNA阳性率较高(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C3、e GFR等水平偏低。在100例LN患者中,GMT组患者多见于狼疮肾炎IV型,共占25例(75.76%),其余8例(24.24%)分布于狼疮肾炎IV+V型。与Non-GMT组相比,GMT组患者总新月体、核碎裂、白金耳、内皮增生比例更高,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更重(P<0.05)(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淋巴细胞、e GFR、血清C3可能为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高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抗ds DNA、狼疮活动评分、白金耳、核碎裂、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可能为肾活检时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血清C3为肾活检时是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肾小球微血栓是狼疮性肾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联合诊断模型:通过对临床指标的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补体C3是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补体C3指标建立肾小球微血栓形成诊断模型。ROC曲线结果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预测肾小球微血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6,灵敏度为0.7879,特异度为0.833。ROC曲线提示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补体C3联合诊断肾小球微血栓的形成有临床意义,通过上述指标,建立线列图。结论:(1)狼疮性肾炎合并肾小球微血栓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程度更严重。(2)血红蛋白、血清C3为肾活检时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是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3)肾小球微血栓是狼疮性肾炎进展的危险因素。(4)临床上应该明确狼疮性肾炎患者年龄,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清补体C3水平检查,通过线列图筛查出的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危险人群,对这些危险人群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等药物,减少肾小球微血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钟翔,李欣忆,张萍,洪大情,李贵森[4](2018)在《狼疮性肾炎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21例LN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24h尿蛋白定量与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21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之间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显着(P<0. 05)。24h蛋白尿水平与新月体(P=0. 049)、上皮下ED物沉积(P<0. 001)、足细胞病变的程度(P<0. 001)正相关,与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伴系膜区ED物沉积、内皮细胞增生、内皮下ED物沉积不相关;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足细胞病变程度是影响24h尿蛋白定量的唯一因素(P<0. 001),且24h尿蛋白水平对于足细胞的病理损伤程度具有预测价值(AUC 85. 5%,P<0. 001),其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2. 6%。结论:LN患者尿蛋白水平与肾脏病理改变中的足细胞损伤程度有关,蛋白尿程度随着足细胞损伤或基底膜破坏程度加重而增加;且24h尿蛋白水平对于足细胞的病理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赵国庆[5](2018)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8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实验数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44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加入上肾康注射液联合冬虫夏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优异,有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10期)
周着国[6](2018)在《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含量的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接受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9期)
杨冉,田月新,赵璐,苗心妍,封晓娟[7](2018)在《HMGB1在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病理改变多种多样,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多数LN患者的终末阶段,因此,该研究探讨了肾小球硬化的原因及机制。该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与癌旁远端正常组织相比,LN肾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与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Col IV)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ELISA技术检测结果发现,甘草酸及Box A均可抑制由狼疮性肾炎患者置换血浆所诱导的人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FN蛋白表达的上调;Western blot及IP检测显示,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可与HMC表面的RAGE结合并上调其表达水平。综上所述,研究者推测,HMGB1可能先与系膜细胞表面的RAGE结合,继而诱导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参与LN肾损伤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塔娜[8](2018)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3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中应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8期)
祝旭飞,官涛,刘军辉,侯世会,胡成芳[9](2018)在《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血管病变病理分级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球血管病变百分比评分(GVLPS)系统分级评估HSPN血管炎性病变的可靠性。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确诊的140例HSPN患者肾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VLPS分级标准分析每例肾活检标本。GVLPS计算公式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玻璃样变、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内皮下嗜复红物沉积、细胞新月体、纤维新月体、节段性硬化或球性硬化症的肾小球数量/全部被观察的肾小球数量×100%。按GVLPS值分为HG1至HG4共4个等级:GVLPS<25%为HG1,25%≤GVLPS<50%为HG2,50%≤GVLPS<75%为HG3,GVLPS≥75%为HG4。以2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分析GVLPS与ISKDC分级、肾小球浸润的CD2~+和CD68~+炎性细胞数、24h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红细胞数和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性。结果根据GVLPS分级标准,140例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中,HG1 37例(26.4%),HG2 46例(32.9%),HG3 40例(28.6%),HG4 17例(12.1%)。GVLPS系统分级较ISKDC分级更能反映血管早期病变的严重程度。GVLPS与ISKDC分级、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数和肾小球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ALB呈负相关。结论 GVLPS评分能较准确地反映HPSN血管损伤,弥补了ISKDC分级的不足,为今后大样本研究HSPN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方蔷[10](2018)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肾康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的结果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7期)
肾小球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肾小球中纤维蛋白原(Fib)沉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肾小球内无Fib沉积,记为A组,23例轻度沉积,记为B组,38例重度沉积,记为C组。对比不同组别临床血液与尿液检查指标。结果:C组Hs-CRP、D-二聚体、CD19~+CD23~+水平显着高于A组与B组(P<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C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MA/Cr)显着高于A组与B组(P<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叁组24h尿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N患儿肾小球中Fib沉积越严重,免疫能力越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小球性肾炎论文参考文献
[1].韩立娜.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陈娟.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中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沉积的意义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操长春.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模型的建立[D].安徽医科大学.2019
[4].钟翔,李欣忆,张萍,洪大情,李贵森.狼疮性肾炎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8
[5].赵国庆.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
[6].周着国.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研究[J].健康之路.2018
[7].杨冉,田月新,赵璐,苗心妍,封晓娟.HMGB1在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8].塔娜.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祝旭飞,官涛,刘军辉,侯世会,胡成芳.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血管病变病理分级的初步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
[10].方蔷.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