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富宁县第四小学)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数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呢?结合我教学理论和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做以下几点探讨:

一、教师应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要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从而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我在上《鸡兔同笼》问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怎样才能准确的算出鸡兔各有几只,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假设法和方程法都板书出来,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从而归纳出假设法和方程解法的步骤形成技能,感悟了这一数学思想。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应情感投入,重视情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如在一年级的,《位置》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小动物排队的动画故事,设疑:小兔子的位置在哪里?你能帮它找找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左右》,从而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通过帮助小动物们找位置而学习了这一教学内容,再通过说说自己的位置,和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来巩固,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着说,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例如,在学《图形的分类》时,当学生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时,我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室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些图形的特性,学生马上观察:找出了教室的音响支架、投影支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又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比画画,剪剪拼拼的实际操作中找出了将各种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和有关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偷悦。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如:学生学习了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后,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要重视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和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都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过程的乐趣,满足好奇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只提供给学生一个圆纸片,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得出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直径和半径的关系,通过小组汇报来归纳这一教学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学得轻松自然,知识的巩固又牢靠。又如:在上一年级的《10以内数的组成》“5的组成”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好表现,教师让学生利用小棒同桌合作,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可以怎么摆放,一个摆一个记,然后互相说。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学生的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和锻炼,感受了数学学习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必须通过亲身参与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才能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签:;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