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主义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都市,女性写作,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坤[1](2019)在《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末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思想是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以文学的视角挖掘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都市女性写作通过对传统男权本位思想进行解构,并以女性的话语系统重构了另一种独特的性别审美价值。同时,都市女性写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倾向,对促进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也具有的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于健,赵沛林[2](2018)在《冲破宗教藩篱和伦理困境的霹雳——瓦拉赫诗歌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追求。在诗歌内容上,她大胆突破传统的宗教教义(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其他宗教)和伦理信条,具有振聋发聩的表现力度。同时,她对创作方法的大力开拓也表现出对形式的功能有着深刻理解。从赓续传统的意义看,她的诗所包含的终极关怀依稀透露出古老的犹太经典的余韵。(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金美兰,金宽雄[3](2018)在《关于许莲顺中短篇小说中女性主义倾向的历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莲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朝鲜族小说界的中坚作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从小说创作伊始就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许莲顺的中短篇小说内容包括叁个方面,分别为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怀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背离、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否定与抗争和对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和解构。(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余思宇[4](2018)在《克里姆特绘画的诗性与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姆特绘画是"诗性"而不是"诗意"的,其通过无逻辑的并置制造震惊效果,成为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声。在女性地位崛起的时代,克里姆特描绘具有威胁性和征服性的女性形象,既体现了他潜意识中对男性地位不保的危机感,同时在无意中肯定了女性柔软且坚毅的独立品格。(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4期)
王春燕[5](2017)在《《金星秀》节目中女性主义倾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媒介作为大众化文化传播的媒介,受到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用生动的视觉文化影响着现实生活的两性观念和两性行为。当前电视节目中,女性化节目在文化市场中比重越来越高,在电视节目中,女性话语权的构建,女性平等意识的增强,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电视媒介越来越成为展现女性话语权的平台,重建新社会形势下的两性价值观。本文以《金星秀》脱口秀节目为研究对象,其作为当前热播脱口秀节目,内容话题有值得分析借鉴之处,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的历程及现状,运用样本分析法对《金星秀》节目中关于女性的内容话题设置进行深度解析,探讨节目的议程设置,论述该电视节目对女性主义的倾向。《金星秀》作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一档电视节目,是当前电视节目的创新所在,影响着其他类似节目的发展走向,其特色化的主持风格和独特的节目形式,受到人们热捧。本文在对分析《金星秀》节目所体现女性主义倾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该节目对于女性主义理解的偏失所在,为《金星秀》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同类女性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郑楠[6](2017)在《权威主义人格对女性自我物化倾向的影响:威胁与社会服从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化理论认为女性时刻暴露在物化的目光中,对女性的物化是男权社会统治女性的一种手段。对女性的物化就是指将女性降低为性物品,女性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性需要。暴露在外部物化目光中时女性会将其内外产生自我物化。权威主义人格是与性别主义联系紧密的一种人格特征,本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分别检验了女性的权威主义人格水平与自我物化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威胁情境与社会比较情境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影响。研究一主要使用问卷法检验了权威主义人格与自我物化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权威主义人格的高低与自我物化倾向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研究二使用了威胁情境启动的实验处理,以检验在威胁情境下女性权威主义人格与自我物化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二中使用了 15张展现不同威胁情境的图片,100名被试观看图片后评估自己对照片所展示内容的恐惧程度,之后填写自我物化问卷及权威主义人格问卷。经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①威胁情境可能是引起女性的自我物化的原因之一,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物化水平有显着差别;②不同权威主义人格水平对女性面对威胁情境与否时的自我物化水平有影响,即对于高权威主义人格的女性来说,面对威胁情境的实验组的自我物化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这种现在低权威主义被试身上并没有发生;③是否经历威胁情境对高、低权威主义人格水平的个体的自我物化倾向有不同的影响,即经历威胁的高权威主义人格女性的自我物化水平显着高于低权威主义人格女性的自我物化水平,而这个现象在对照组并没有出现。研究叁向255名被试提供了一个当前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并且让被试将自己的客观条件与此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权威主义者意识到自己处在某种社会审美标准下、自身的客观条件并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时,她们的自我物化程度会显着高于达到标准的高权威主义者,和没有达到标准的低权威主义者。(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2-20)
王雨,胡婷[7](2017)在《浅析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尔斯泰《复活》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对沙俄下层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的探索上。土地盘剥毁坏了下层女性的生存基础,以马斯洛娃为代表的沙俄女性长期处于极端恶劣的生存处境中。贵族奴役剥夺了下层女性的爱情权利,马斯洛娃们不得不接受贵族家庭的诱惑,在虚幻和畸变中生活。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马斯洛娃走向复活,对女性自身良好精神追求的坚持使马斯洛娃在与男权压迫的对抗中开始了向生态方向的突围。生态社区的发育使马斯洛娃接近崇高,监狱里的政治犯作为沙俄男权社会下一支不可忽视的生态社区力量,引导马斯洛娃形成了新的比自我更重要的人的目的。为了涅赫柳多夫的美好人生和西松的正义工作,马斯洛娃的献身和复活有了一层更生态化的成长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03期)
陈思婵[8](2016)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大的世界格局的相对稳定,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科技的诞生,改变了我们原本局限的生活圈,使我们渴望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哲学、文学领域都出现了对传统观念的颠覆,这使得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更加多元,对于建筑的审美也已经不能满足于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的千篇一律,固有的对美的认识不能再作为最有效力的对美的评判。这样的社会坏境使得部分建筑学者开始摒弃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盲目崇拜,积极探索更多元的美学倾向。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学的发展进入后现代主义蓬勃发展时期,而女性主义哲学作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逐渐成熟的一支也加入了对建筑未来发展的探索并在后期发展为女性主义建筑这一交叉理论。随着近半个世纪的深入摸索,女性主义究竟对建筑设计有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探析的。本文选取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期发现女性主义在公共建筑的设计发展上留下的痕迹为研究问题。将文章结构构建为叁部分,以发现现象、解析概念——分析现象、介入理论——研究现象、归纳策略为文章逻辑进行论述。由于建筑设计与女性主义的结合涉及到建筑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涵盖范畴众多。本文论述内容仅包含以下几方面:公共建筑发展历程与女性主义加盟建筑学的背景论述、女性主义思想内核对建筑设计根源的影响、公共建筑内呈与外显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国内外女性建筑师的作品及思想,以及当下国内公共建筑空间中性别差异意识的调查研究。前叁者主要是站在女性主义的理论高度上对公共建筑的设计进行审视,后两者则落到女性视角进行实际问题的补充。基于对公共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女性主义倾向探寻,在结语部分对女性主义与建筑学结合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期待文章能够帮助完善被隐匿的女性建筑史并对已有的建筑理论进行性别维度的理论补充,同时为未来国内的建筑设计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陈思婵,白小鹏[9](2016)在《数字信息影响下建筑美学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信息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还改变了参与公共事务的人群结构,当男性主导的物化实体社会正向信息化虚拟的社会转变时,单一的男性文化霸权的审美定势便被解构了,一种情感化的、去中心的充满女性特质的新秩序正在悄然建立。社会隐形形态的改变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建筑美学的女性主义倾向越发显着。本文选取当代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探析当代数字信息影响下的建筑美学变革。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社会文化、审美意识的女性主义倾向及数字技术支持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的作品,从建筑形体与表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分析出数字信息时代建筑美学的女性主义倾向的特征,以此拓展现有的建筑美学理论,丰富审美模式的讨论研究,期待唤起顺应当代生产技术的设计思考,并对未来的建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信息·模型·创作——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01)
蔡秋晶[10](2015)在《选择和出路——从《觉醒》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看肖邦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觉醒》是凯特·肖邦的重要代表作。这部小说在出版初期受到谴责和非议,却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被发现并被重新解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两位女人公的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尝试分析肖邦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11期)
女性主义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追求。在诗歌内容上,她大胆突破传统的宗教教义(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其他宗教)和伦理信条,具有振聋发聩的表现力度。同时,她对创作方法的大力开拓也表现出对形式的功能有着深刻理解。从赓续传统的意义看,她的诗所包含的终极关怀依稀透露出古老的犹太经典的余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主义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润坤.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的女性主义倾向[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于健,赵沛林.冲破宗教藩篱和伦理困境的霹雳——瓦拉赫诗歌的女性主义倾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金美兰,金宽雄.关于许莲顺中短篇小说中女性主义倾向的历时研究[J].东疆学刊.2018
[4].余思宇.克里姆特绘画的诗性与女性主义倾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8
[5].王春燕.《金星秀》节目中女性主义倾向研究[D].河北大学.2017
[6].郑楠.权威主义人格对女性自我物化倾向的影响:威胁与社会服从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7
[7].王雨,胡婷.浅析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J].青春岁月.2017
[8].陈思婵.公共建筑设计的女性主义倾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陈思婵,白小鹏.数字信息影响下建筑美学的女性主义倾向[C].信息·模型·创作——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6
[10].蔡秋晶.选择和出路——从《觉醒》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看肖邦的女性主义倾向[J].雪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