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石秀英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石秀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文献综述

石秀英[1](2008)在《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指根据组织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指导和支持,使员工尽可能地以更高的效率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内涵,科学构建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构建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我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的对策和建议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在已有文献研究和现实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指标问卷,对407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包括专职心理健康教学或咨询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管理者)进行了施测,运用因素分析探索了绩效评估指标问卷的构成要素,提炼评估指标,初拟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后,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对初拟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验证和修订,确立了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最后,结合制定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就今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方案制定提出建议。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1.剖析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对绩效评估满意度不高、绩效评估结果未能很好反映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及个人综合能力,原因在于被评估者参与度低、相关的绩效评估制度尚不完善、评估人员构成不尽合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够合理等。2.构建了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涵盖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的有机整体。(2)叁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服务行为”“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效”。其相对权重分配依次为:0.4,0.3,0.3。(3)一级指标“服务行为”中,包括“关系导向行为”和“任务导向行为”2个二级指标,其相对权重依次为:0.41,0.59。各个二级指标包涵3至4个观测点。(4)一级指标“服务过程”中,包括“服务计划”、“服务活动”、“服务总结”3个二级指标。其相对权重依次为:0.32,0.39,0.29。各个二级指标包含3至4个观测点。(5)一级指标“服务成效”中,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和“学生心理改善”2个二级指标。其相对权重依次为:0.49,0.51。各二级指标包含3个观测点。3.探讨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的特点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评估在评估体系的各个要素上存在显着性的地区差异、学段差异。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差异不显着。在服务行为、服务过程、服务成效叁个评估维度上,较重视服务行为的评价。绩效评估中,比较关注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关系导向行为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4.提出了今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的建议。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方案的制定应注意: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恰当确定绩效评估内容;合理选配绩效评估主体;科学运用绩效评估方法;有效把握绩效评估周期;规范展开绩效评估程序。(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海霞[2](2008)在《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MHSSW)的从业素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如何评价其胜任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从组织行为学关于员工胜任素质的研究视角出发,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现有关于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成果,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叁个部分:(1)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结构的理论构建,即在理论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确定出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四个一级指标:知识、能力、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开放式问卷、半开方式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二级指标提炼,初步构建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结构的理论模型;(2)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交叉实证研究,即参照开放式问卷结果,依据研究一所构建的胜任素质结构,编制出初始问卷,并对初始问卷进行斟酌修改,然后发放到大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手中,让其对所编的胜任素质的重要度予以评价。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形成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测量工具;(3)运用编制的正式问卷对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考察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胜任素质的现状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培训提供依据。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具有多维性,是一个由一阶11因素二阶4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一阶因素包括沟通协作能力、亲和力、人际监控能力、成就动机、实践力、认知性、自信心、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可用性、情感性和行为性;二阶因素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人格结构。(2)编制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作招聘和培训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参考和依据。(3)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现状水平低于其认知水平,并且在工作职务、所教学科等人口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周仁会[3](2008)在《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建构与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大中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加,其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通过学校社会工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应该成为当今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学校社会工作者还十分缺乏,这成为影响大中学校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同时,更缺乏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案。因此,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培训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体系,这对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技术对国内外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者培训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概括了现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阐述了构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其他依据。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构建了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者的培训体系,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分析。本研究主要包括叁个系列研究: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者培训体系框架和要素的调查研究;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的框架和要素建构研究;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的验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被调查教师的主观意愿中,绝大多数教师(60%以上)认为在培训目标中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观,多数教师特别强调技能目标。70%的教师认为培训应该包括价值观、伦理内容,80%认为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方法内容,30%认为培训内容应该多样化。1/2的教师认为应该采用课堂授课模式,40%认为应采用临床督导模式、人际过程回忆模式、标准化咨客实践培训模式、见习实习模式和反思型培训模式。20%的教师认为应该采用师带徒模式和自学指导模式,10%认为应采用远程教育培训模式。1/2的教师希望在知识方面进行评估,60%教师希望对价值观和技能进行评估。20%教师支持考试评估,40%教师支持前后测、阶段回忆评审、后续电话询问评估方式,1/2的教师支持培训后在工作中受到相关评价。2.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其中,培训目标包括形成受训者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促进受训者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能有效提高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效果。培训内容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2)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研究和评估的方法与技术;(3)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伦理态度。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培训、督导培训、标准化咨客实践、反思型培训、人际过程回忆培训、见习实习、师带徒培训、自学指导培训、远程网络培训9种模式。培训效果评估包括目标内容达成度和受训者满意度两项标准,训后工作效果评估(实践考核)、考试、前后测、阶段会议评估和后续电话评估、全程监督评估几种方法。3.经专家评价的初步验证,建构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具有较好的逻辑结构,体系的各项目指标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1)

谢雪梅[4](2008)在《大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及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使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是目前我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初开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研究,探讨多途径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机制,可以供我国大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鉴。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主体,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如何激励和调动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研制工具—探索特点”的思路,在已有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编制了大、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问卷,并考察了激励特点。结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是由二阶2因素、一阶10因素组成的结构模型。包括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大维度,其中内在激励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职业认同感、专业进步和工作自主性;外在激励包括薪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认可和晋升。2、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是由二阶2因素、一阶10因素组成的结构模型。包括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大维度,其中内在激励包括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职业认同感、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自主性;外在激励包括薪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晋升和认可。3、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内在激励上学历差异显着。体现在为本科学历的内在激励分显着低于硕士学历的内在激励得分。4、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在职称上的差异不显着。在诸因素上,薪酬和工作环境两个因素上职称差异显着。5、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在工龄上的差异不显着。在诸因素上,薪酬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及其工作挑战性四个因素上工龄差异显着。6、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外在激励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显着,体现为重点中学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外在激励得分显着高于普通中学。7、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在所学专业上的差异不显着。在诸因素上,工作环境、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自主性叁个因素上所学专业差异显着。8、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在工龄上的差异显着,在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个维度上均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MHSSW)的从业素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如何评价其胜任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从组织行为学关于员工胜任素质的研究视角出发,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现有关于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成果,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叁个部分:(1)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结构的理论构建,即在理论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确定出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四个一级指标:知识、能力、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开放式问卷、半开方式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二级指标提炼,初步构建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结构的理论模型;(2)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交叉实证研究,即参照开放式问卷结果,依据研究一所构建的胜任素质结构,编制出初始问卷,并对初始问卷进行斟酌修改,然后发放到大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手中,让其对所编的胜任素质的重要度予以评价。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形成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测量工具;(3)运用编制的正式问卷对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考察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胜任素质的现状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培训提供依据。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结构具有多维性,是一个由一阶11因素二阶4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一阶因素包括沟通协作能力、亲和力、人际监控能力、成就动机、实践力、认知性、自信心、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可用性、情感性和行为性;二阶因素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人格结构。(2)编制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作招聘和培训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参考和依据。(3)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素质现状水平低于其认知水平,并且在工作职务、所教学科等人口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参考文献

[1].石秀英.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

[2].张海霞.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周仁会.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体系建构与初步验证[D].西南大学.2008

[4].谢雪梅.大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8

标签:;  ;  ;  ;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论文-石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