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切削力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球头铣刀,切削力系数,铣削力,系数辨识
切削力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黎柏春,王振宇,张斌,王宛山[1](2019)在《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辨识得到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提出结合平均铣削力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辨识方法.首先,建立球头铣刀的铣削力模型,推导基于平均铣削力且忽略切削刃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模型.然后,以基于平均铣削力方法辨识得到的切削力系数为初值、最小化铣削力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的偏差平方和为目标,引入修正系数为设计变量,设计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切削力系数修正算法.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相关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切削力系数不仅能准确地预测切削刃存在差异的铣削力峰值,而且具有更好的吻合度和精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刘宇,王振宇,杨慧刚,张义民[2](2018)在《微铣削中考虑时变切削力系数的颤振稳定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颤振问题严重制约了微铣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使得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预测精度逐渐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时变可靠性理论,并用Gamma过程描述刀刃半径随切削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系统的时变切削力、时变稳定性和时变可靠性模型,分析了给定条件下系统的颤振稳定性和颤振可靠度随加工时间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微铣削在高速铣削过程中在给定切深和主轴转速下系统的颤振时变稳定性和颤振时变可靠性的算例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逐渐降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的预测出不同加工时间内系统的颤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3期)
毕馨文,王立国[3](2017)在《铣削过程中不同铣刀螺旋角对切削力系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铣削加工中,铣刀螺旋角的大小对切削力系数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铣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实现正确计算不同螺旋角铣刀铣削过程中对切削力大小的影响,文章提出两种切削力系数计算方法,分别是基于传统实验测量和正交斜变换的混合计算方法以及泰勒级数法。首先根据现有知识和相关理论建立了混合计算方法和泰勒级数法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abaqus软件对五种不同螺旋角铣刀进行铣削仿真实验得到混合计算方法所需要的切削角和剪切力,用提出的两种方法分别计算铣削过程中的叁向切削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获得的叁向切削力值对比证明了混合计算方法和泰勒级数法计算螺旋角对切削力系数影响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田凤杰,齐根想[4](2015)在《NAK80模具钢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系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系数会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切削参数的选择。为了得到NAK80模具钢铣削加工切削力系数,建立了适应多种工况下的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通过正交铣削实验分析了立铣NAK80模具钢时各切削参数对叁向铣削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铣削力系数的二次多项式经验模型进行识别。利用已建立的切削力模型和得到的铣削力系数对一组切削参数下的铣削力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结果与实际实验对比吻合,验证铣削力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侯军明,汪木兰,王保升,袁勤[5](2012)在《基于工件表面误差的薄壁件切削力系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切削力系数是计算评估机床切削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对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弹性变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加工零件表面误差求解切削力系数的理论模型。根据受力平衡原理,将叁坐标测量的工件表面误差分配为工件和刀具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通过MATLAB工具代入理论模型求解切削力系数。通过将模型预测的切削力与实测切削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的切削力波形吻合,预测切削力接近实测切削力的平均值。(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2年10期)
刘敏,景璐璐,安庆龙,陈明[6](2009)在《4Cr16Mo模具钢立铣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态铣削力模型基础上,通过正交铣削实验分析了立铣4Cr16Mo模具钢时各加工参数对切向切削力系数Kt和径向切削力系数Kr的影响规律,以及切削参数的优化选择;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Kt,径向切深对其影响最大,切削速度次之,每齿进给量的影响最小;而对于Kr,每齿进给量对其影响最大,径向切深次之,切削速度的影响很小.基于此,提出了减小切削力的简单有效办法,同时采用实验方法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忠群,刘强[7](2008)在《R刀切削力系数辨识及动态切削力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端铣切削力模型是针对平头铣刀建立的,忽略了刀具几何外形对切削力系数及动态切削力的影响。通过对R刀几何外形分析,沿切削刃将铣刀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切削刃微元施用瞬时刚性力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和数值积分获得R刀的动态切削力模型,推导出其切削力系数实验辨识公式。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仿真程序和切削实验,仿真和切削实验结果的一致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赵昌林[8](2007)在《计算法确定超硬钢镗削的切削力系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实际的精密镗削系统及其切削数据,用计算方法探讨了用于计算超硬钢镗削切削力的系数。(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赵昌林[9](2006)在《超硬钢镗削的切削力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超硬钢精密镗削工艺系统及切削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探讨超硬钢镗削的切削力系数。(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6年09期)
翁泽宇,彭伟,贺兴书[10](2003)在《确定叁维切削动态切削力系数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叁维切削的叁维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切削过程的动态分析 ,给出了一种确定动态切削力系数的稳态切削参数解析新方法 .该法适合于一般切削加工系统与条件 ,具有通用性 ,可以获得较完整的数据 .比较现有的其他方法 ,表明二维切削的动态切削力系数是本方法所确定的叁维切削的动态切削力系数的特例 .最后给出正交切削和叁维切削 2个实例 ,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 ,结果证明了该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切削力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颤振问题严重制约了微铣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使得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预测精度逐渐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时变可靠性理论,并用Gamma过程描述刀刃半径随切削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系统的时变切削力、时变稳定性和时变可靠性模型,分析了给定条件下系统的颤振稳定性和颤振可靠度随加工时间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微铣削在高速铣削过程中在给定切深和主轴转速下系统的颤振时变稳定性和颤振时变可靠性的算例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逐渐降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的预测出不同加工时间内系统的颤振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削力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黎柏春,王振宇,张斌,王宛山.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宇,王振宇,杨慧刚,张义民.微铣削中考虑时变切削力系数的颤振稳定性预测[J].振动与冲击.2018
[3].毕馨文,王立国.铣削过程中不同铣刀螺旋角对切削力系数影响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
[4].田凤杰,齐根想.NAK80模具钢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系数识别[J].工具技术.2015
[5].侯军明,汪木兰,王保升,袁勤.基于工件表面误差的薄壁件切削力系数计算[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
[6].刘敏,景璐璐,安庆龙,陈明.4Cr16Mo模具钢立铣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系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
[7].李忠群,刘强.R刀切削力系数辨识及动态切削力建模[J].农业机械学报.2008
[8].赵昌林.计算法确定超硬钢镗削的切削力系数(英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9].赵昌林.超硬钢镗削的切削力系数[J].现代制造工程.2006
[10].翁泽宇,彭伟,贺兴书.确定叁维切削动态切削力系数的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