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去数学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烙饼,课程改革,鸡兔,去数学化
去数学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平[1](2019)在《如此“去数学化”要不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学科都有其专业背景,教学时也有特定的专业教法,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知识基础性强,与生活很贴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可以被虚化,过度夸大例题中现实性的考量会使数学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去数学化"。(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8期)
曾凌霞[2](2018)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避免“去数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少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性,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使用多媒体。但是,在其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下,所学到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学生将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视为作秀。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去数学化"造成的。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如何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中避免出现"去数学化"这一情况。(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53期)
张晨[3](2018)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去数学化”现象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奠宙教授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近来似乎不再正确了.君不见,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这一现象,张奠宙教授称之为"去数学化".在这些"去数学化"的(本文来源于《高中数学教与学》期刊2018年02期)
黄毕年[4](2015)在《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警惕去数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但有的教师将数学与生活本末倒置,片面追求时尚的生活化教学,淡化甚至摒弃数学教学本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数学课堂舍本逐末,出现了"重生活轻数学"的教学倾向,数学味荡然无存。[案例一]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片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24×38的两位数乘法算式。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引入"握手"情境代替算理教(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期刊2015年Z1期)
雷元明[5](2014)在《“去数学化”与“纯数学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小学数学界对"去数学化"与"纯数学化"的讨论比较热烈,但没有形成共同认识.但笔者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平衡.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意见.1.什么是去数学化?什么是纯数学化张奠宙、赵小平两位教授不止一次在《数学教学》的《编后漫笔》中提到"去数学化"这个词.综合这两位教授以及相关的讨论文章,我对"去数学化"定义有两点.其一,"去数学化"是"除去数学"的意思.其二,"去数学化"是"边缘化数(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张先锋[6](2014)在《去数学化,让师生彷徨——由“烙饼”与“鸡兔同笼”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办的"未来十年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学术研讨会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应对去数学化'的浪潮"。主办方指出:这些现象,都是背离我国传统,跟着外国的某些错误路子走。这种去数学化的浪潮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流行。一、"这样烙饼不好吃"与生活中不存在"鸡兔同笼"的现象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有一道"烙饼问题",这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前,从未有教师和学生提出质疑。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却出现了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期刊2014年Z1期)
张奠宙[7](2013)在《克伯屈:“去数学化”的始作俑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去数学化"原是对当前中国数学教育状况的一种描述.近来读了一些美国的文章,发现"去数学化"的根子在美国,始作俑者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一员主将——克伯屈(W.H.Kilptrick.1871-1965).克伯屈原是一位数学教师,后来成为杜威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一员主将,他的数学教师身份,使得进步主义教育观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数学教育.他在1920年代有两句十分雷人的话——"就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类型而言,数学害大于利.现有中学的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学习不应继续下去";"我们过去教的代数和几何,不是太少,而是太(本文来源于《数学教学》期刊2013年11期)
申龙[8](2013)在《留住数学的“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数学化”倾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许多学校评价一节数学课的优劣,主要考量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如情境的创设、多媒体的使用、学生课堂活动形式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对于这一现象,张奠宙教授称之为"去数学化",并认为"去数学化"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莫"舍本逐末"、媒体运用——莫"华而不实"、学科整合——莫"貌合神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纠正"去数学化"倾向,留住数学的"根"。(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3年15期)
贾慧[9](2012)在《数学教学应防止去数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题海战、反复训练让数学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的伤害,引发了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数学教学要改革,这是教育的诉求。然而,在当下一些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被当成了一种"时尚"。不考虑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盲目在课堂上安排众多活动,设置许多情境,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看起来挺热闹、挺花哨,其实很多是"作秀"。这种转变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还是已成为一种教条异化?……但至少透露出一种"形式浮躁""矫枉过正"的倾向,致使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多了一些形(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2年12期)
祁顺成,黄一青[10](2012)在《趋生活化 去数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偶得闲暇,聊读几页书。有专家振聋发聩之声,有平常教师之语,浏览之余,总觉想说上一两句,则信手涂鸦,写上两点,请君莫笑。一、去数学化,迷失数学本质"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也就是说,教育手段必须为数学内容服务。"(张奠宙语)是的,数学教学必须为数学内容服务,经历学习探究,应该使我们的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本质,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正如《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第5期中张秀(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期刊2012年Z1期)
去数学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少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性,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使用多媒体。但是,在其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下,所学到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学生将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视为作秀。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去数学化"造成的。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如何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中避免出现"去数学化"这一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数学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平.如此“去数学化”要不得[J].小学教学参考.2019
[2].曾凌霞.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避免“去数学化”[J].考试周刊.2018
[3].张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去数学化”现象的反思[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
[4].黄毕年.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警惕去数学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
[5].雷元明.“去数学化”与“纯数学化”的几个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
[6].张先锋.去数学化,让师生彷徨——由“烙饼”与“鸡兔同笼”想到的[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4
[7].张奠宙.克伯屈:“去数学化”的始作俑者[J].数学教学.2013
[8].申龙.留住数学的“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数学化”倾向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3
[9].贾慧.数学教学应防止去数学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2
[10].祁顺成,黄一青.趋生活化去数学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