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关怀论文-孙鸿溥

移情关怀论文-孙鸿溥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情关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洛特,移情,关怀,容纳

移情关怀论文文献综述

孙鸿溥[1](2019)在《移情、关怀与容纳》一文中研究指出斯洛特的情感主义理论是在当代美德伦理学领域引发争论最多的理论之一。其面对的质疑不仅有来自美德伦理学外部的,诸如理性主义、元伦理学的批评,还有美德伦理学内部的反对声音。这一理论在对质疑的回应中逐步走向成熟。斯洛特的情感主义理论将移情作为理论建构的核心概念,依靠人的移情能力逐步发展至对他人的关怀与容纳。对移情的重视使斯洛特格外强调行为的动机与人的品格问题,道德上的正确与否均可以自二者得出判断。斯洛特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引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把阴阳作为一种机制引入容纳与理性控制的界定中,进一步丰富其理论体系的建构。通过移情、关怀与容纳叁者的有机建构,斯洛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情感主义世界的大门,使我们得以探究道德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奥秘。这种以行为者为基础的情感主义理论扩展了当前美德伦理学的发展路径,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典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志明,徐晓东,张琪,吴善玉[2](2018)在《人文关怀在护生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在校本专科护生移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专业认同的现状,分析3个变量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对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用特质移情量表、专业认同量表、人文关怀评价量表对某综合大学本专科护生共计375人进行调查。结果移情能力各维度得分上情感维度分值最高,而认知维度分值最低;研究对象人文关怀总体得分处于低水平,具有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生仅占3.3%;护生的专业认同程度一般;移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与专业认同3个变量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216、0.472,且均P<0.01);人文关怀能力在移情能力对专业认同之中起显着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2%。结论人文关怀能力在护生的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能力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移情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专业认同,也可以通过人文关怀能力影响护生专业认同。(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20期)

李丽珍[3](2018)在《从移情到美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的迈克尔·斯洛特教授在当代德性伦理复兴思潮中,开拓了德性复兴的情感主义“新方向”。他主张,我们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对规则的单一服从,而是那种源于人之内在的、关怀他人的情感动因而自行发挥的行为,他将这种情感动因归结为能够促发我们关怀他人生命福祉的道德潜能。确切地说,斯洛特相信移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感动因,是我们的道德动机的关键,能够解释我们的道德直觉以及道德判断。这就是说移情一方面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动因,另一方面在道德判断上成为了一种外在的标准,与我们的道德赞同或反对有关。总而言之,就是斯洛特将移情作为其伦理学观点的基础,以此来发展或是完善关怀伦理学,因此他把他的学说称为移情关怀伦理学。本文在对其思想进行详尽地介绍的同时,也尝试论证斯洛特的移情关怀伦理学作为美德伦理思想实际上是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伦理理论的丰富的假设。而本文的论证思路如下:首先,因为在斯洛特的着作中,他将移情这一概念作为其理论的基础甚至核心,如在《关怀与移情伦理》(The Ethics of Care and Empathy)一书中,将移情作为关怀的基础。所以本文会先对斯洛特所定义的移情做一个详尽的解释,主要研究其特点以及移情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如何成为道德行为的基础甚至动机。其次,在讨论了移情的概念及作用后,本文将会介绍斯洛特如何将移情作为关怀的基础,扩大关怀伦理的适用范围。就是说,移情作为道德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关键如何更好地解释我们的道德生活的,这里所说的道德生活并不局限于个人的道德行为,更是与我们的道德态度及道德标准有关,甚至将移情贯穿于自由与公正问题,以论证斯洛特所主张的——移情关怀伦理学具有普适性的观点。再次,在确定了移情与道德的联系以及移情对于道德的作用后,本文需要探究斯洛特的移情关怀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的关系。为此,需要介绍及比较这两种思想观点。而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移情关怀伦理学确实是一种美德伦理思想,但这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因为移情并不能产生美德,或者说不足以形成美德,而它实际上是组成美德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美德的其中一部分,证实了情感在美德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斯洛特这种以现代心理学为美德的形成做支持的论证方式,既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也能够为现代儒学思想做了论证支持。(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韩玉胜[4](2017)在《斯洛特移情关怀伦理学的价值内涵及其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斯洛特试图超越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立足性别差异的道德视界,从英国情感主义道德传统和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汲取灵感,发展出一种基于人类普遍"移情"的关怀伦理,由此探索一种可兼具解释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总体伦理学方法。他确立起"移情"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普遍价值,试图证明无论行为者的道德义务或公共道德事务均应以"移情"为基础。基于此,斯洛特将移情关怀伦理视为一种较之理性主义更适合道德领域的新道德情感主义。尽管这种移情关怀伦理的确在道德领域具有普遍性,但本文认为,这种普遍性并不表示它可以解释所有的道德问题,亦难以兼及所有行为规范,更不足以取代理性成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全部。(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方德志[5](2016)在《关怀伦理与儒家及马克思在感性学上的会通——基于对关怀伦理“移情”概念的追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移情"这一情感概念的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关怀伦理与儒家及马克思哲学有感性学上的会通,这种会通将推动传统儒家当代转化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之间的内在融合,以及当代中西方道德文化的协同创新;传统儒家的当代转化需要吸收马克思感性学说的哲学社会学方法,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化;马克思感性学的中国化发展也需吸收传统儒家的道德心理学方法,实现"由外向内"的转化,以此奠定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民族心理学基础;但是,无论是传统儒家的当代转化,还是马克思感性学的发展,两者都必须统一地根植在当代西方关怀伦理中所含指的全球化—地球村背景下正在形成的后工业文明(或生态文明)"新熟人社会"这一生活世界,只有在此世界,关怀伦理与儒家及马克思哲学才能真正实现感性学上的会通创新,也只有在此世界,人的感性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解放。(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姜天鹤[6](2015)在《斯洛特的移情关怀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现代美德伦理学领域,迈克尔·斯洛特是道德情感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现代性道德危机、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女性关怀伦理学兴起的大背景下,斯洛特基于道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移情关怀理论。该理论将人类自身所共有的普遍的心理机制——移情——作为美德伦理学演绎的始点和基础,在斯洛特看来,移情是一种天然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是判断善恶、对错以及公正与否的道德标准。斯洛特建构的移情关怀理论在理论上试图超越规范伦理学的缺陷,发展出一种完备的更具解释力、更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的伦理学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也为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教育等提供一种更恰当的方法和理由。但是情感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以及在各主体间情感反应的差异性也可能解构道德准则的普遍性和确定性。本篇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斯洛特建构移情关怀理论学术背景:现代性道德危机与美德伦理学的复兴;第二部分梳理和分析了斯洛特移情关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第叁部分对斯洛特的以移情关怀为基础的情感主义美德理论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对该理论的价值和问题以及对当下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能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苏畅[7](2013)在《移情之于动物的道德关怀何以可能——从对现代环境伦理中动物问题的质疑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媒体聚焦的"江西捕食猕猴"事件引发开来,着重从对现代环境伦理中动物问题的质疑与反思入手,针对学说建构漏洞,力求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人类对待动物的环境伦理观,即要基于一种道德关怀的基础上去审视人与动物的双向关系,以期达到一种较为合理且具有长远意义的和谐共存模式定位。(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3年09期)

齐贵云[8](2012)在《移情关怀伦理学:斯洛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新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相对于普遍受到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而言,斯洛特独辟蹊径,从休谟的情感主义传统寻找一种美德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思想源泉。斯洛特利用当代心理学关于移情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和印证休谟的移情观念,并且以移情观念为基础来发展和完善关怀伦理学,使之成为一种既能解释个体性道德问题,又能够解释公共领域、政治领域道德问题的全面的当代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2期)

移情关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在校本专科护生移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专业认同的现状,分析3个变量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对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用特质移情量表、专业认同量表、人文关怀评价量表对某综合大学本专科护生共计375人进行调查。结果移情能力各维度得分上情感维度分值最高,而认知维度分值最低;研究对象人文关怀总体得分处于低水平,具有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生仅占3.3%;护生的专业认同程度一般;移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与专业认同3个变量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216、0.472,且均P<0.01);人文关怀能力在移情能力对专业认同之中起显着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2%。结论人文关怀能力在护生的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能力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移情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专业认同,也可以通过人文关怀能力影响护生专业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情关怀论文参考文献

[1].孙鸿溥.移情、关怀与容纳[D].吉林大学.2019

[2].陈志明,徐晓东,张琪,吴善玉.人文关怀在护生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J].现代预防医学.2018

[3].李丽珍.从移情到美德[D].厦门大学.2018

[4].韩玉胜.斯洛特移情关怀伦理学的价值内涵及其局限[J].哲学研究.2017

[5].方德志.关怀伦理与儒家及马克思在感性学上的会通——基于对关怀伦理“移情”概念的追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姜天鹤.斯洛特的移情关怀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5

[7].苏畅.移情之于动物的道德关怀何以可能——从对现代环境伦理中动物问题的质疑说起[J].黑河学刊.2013

[8].齐贵云.移情关怀伦理学:斯洛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新进路[J].求索.2012

标签:;  ;  ;  ;  

移情关怀论文-孙鸿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