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特征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

寄生特征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寄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寄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枝条,吸器

寄生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1](2019)在《云南哀牢山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究半寄生植物与其寄主间的养分关系,在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选取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椆树桑寄生(Loranthus delavayi)和柳叶钝果寄生(Taxillus delavayi),研究其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间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半寄生植物的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这一连续体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具有物种自身的特性。2)同一半寄生植物的寄主枝条具有相似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寄主物种对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没有显着影响。3)寄主枝条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间具有紧密的相关关系,吸器弱于寄主枝条,寄生枝条弱于吸器,寄生叶片的N、P含量相关关系不显着。4)寄主枝条与寄生叶片间的C含量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5)吸器与寄主枝条间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但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数值上吸器与寄生枝条更为接近。吸器作为连接寄主与寄生植物的关键部位,其与寄主枝条极为显着的相关关系体现了寄主枝条养分对寄生植物的重要性,而吸器在元素含量、计量比的数值以及相互关系上与寄生枝条更为相似,则体现了吸器作为寄生植物器官具有与寄生枝条相似的生理功能。通过对寄主枝条-吸器-寄生枝条-寄生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为深入研究半寄生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与生态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世宣,计静,冯伟,林初勇,卓宝琴[2](2019)在《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部筋结点分布特征及独活寄生汤联合手法松解对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部筋结点分布特征及独活寄生汤联合手法松解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口服联合筋结点手法松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随访8周,触诊受试者治疗前筋结点分布情况并对筋结点的压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骨关节炎量表(WOMAC)评分、5次坐立试验(FTSST)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2)触诊后发现,92.5%的风寒湿痹型KOA患者膝部周围存在筋结点,其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内侧,如内膝眼、鹅足部、收肌结节、内侧副韧带等;外侧主要于外膝眼处分布较多。总体而言,筋结点在膝内侧分布明显多于外侧,压痛程度内侧亦明显高于外侧。(3)治疗前后、治疗前与随访8周时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除僵硬评分外、其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8周时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评分存在下降趋势,其余评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出现显着反弹(P<0.05)。组间治疗后及随访8周时比较,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前与随访8周时比较,两组FTSST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8周时与治疗后比较,对照组FTSST评分明显升高(P<0. 05)。组间治疗后和随访8周时比较,治疗组FTSS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筋结点手法松解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且疗效稳定、不易反弹。(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鹏,柯俊吉,赵志斌,谢宗奎,魏昌俊[3](2018)在《碳化硅MOSFET静态特征参数及寄生电容的高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碳化硅(Si C)MOSFET功率器件静态特性及寄生电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Cree公司第二代1200V/36A碳化硅MOSFET为研究对象,利用Agilent B1505A功率器件分析仪/曲线追踪仪在不同温度下对器件的静态特性及寄生电容进行测量。并基于已有硅(Si)MOSFET的静态特性理论,结合碳化硅材料的温度特性,详细分析了碳化硅MOSFET静态特征参数的温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MOSFET的跨导具有与硅器件完全不同的温度特性,并且相比于第一代碳化硅MOSFET,第二代器件的泄漏电流表现出更低的温度依赖性。然而随着温度升高,第二代碳化硅MOSFET的导通电阻较第一代增长更快,但增长依旧远低于硅MOSFET。(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昱森,王京[4](2018)在《秦岭南坡短柄枹栎种子雨动态变化及蛀食昆虫寄生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子雨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壳斗科植物短柄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的种子雨动态过程及昆虫寄生特征,于2011-2013年在秦岭南坡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及昆虫寄生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主要经历了起始期、高峰期和末期叁个阶段,起始期主要在8月中下旬开始,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随后种子雨下落数量逐渐减少,进入末期,11月中下旬下落结束。(2)3年间短柄枹栎种子雨密度和种子产量间存在显着差异,表明短柄枹栎也存在种子产量大小年现象,根据种子雨密度和种子产量大小变化情况,我们推测2011和2013年是短柄枹栎种子产量相对大年,2012是种子产量相对小年。(3)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中,败育种子的下落初期和高峰期较完好种子略提前下落,这或许是植物适应动物捕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4)短柄枹栎的虫蛀率与种子产量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种子产量较低年份虫蛀率有升高趋势,反之有降低趋势,这可能是植物应对昆虫捕食者等的一种防御策略。(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韩娜,任琴,徐松鹤[5](2018)在《内蒙古地区玉米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类型及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内蒙古地区玉米根际寄生线虫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田间随机取样方法对内蒙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等5个市的玉米根际寄生线虫进行调查,采集各点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80份,在实验室利用改良的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并对线虫的组成类型及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地区玉米的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中共有寄生线虫6个属,包括孢囊线虫、短体线虫、矮化线虫、拟盘旋线虫、螺旋线虫和真滑刃线虫,分别隶属于垫刃目的异皮科异皮亚科、短体科短体亚科、刺科端垫刃亚科、纽带科纽带亚科和滑刃目真滑刃科真滑刃亚科。寄生线虫体长50~100μm,假体腔,左右对称,线形,无色透明,不分节,口腔壁加厚形成口针。(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晴[6](2017)在《当代寄生阶层的特征与社会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现象是否形成了寄生阶层?若是冷静和理性考察,答案是不难确定的。寄生阶层显现出哪些时代特征或特点?则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梳理。寄生阶层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其历史渊源,也有当下时代"催促"之因素。寄生阶层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和反感,并出台各种政策予以治理和打击。本文注重其特征分析,并提出若干治理举措,试图遏制其"生长"态势,打击其违法犯罪,回归"风清气正"的绿色文明与生态景象。(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44期)

周帅[7](2017)在《寄生调节的生活史特征和Allee效应对生态-传染病系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可通过间接效应调节物种间相互作用强度,从而对生态系统中种群动态及物种共存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有关寄生调节的生活史特征对物种共存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数学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论文基于生态-传染病模型,考虑寄生对种内竞争的特征调节作用,并探讨了物种共存对寄生调节的易感种群和已感染种群之间种内竞争的响应.另外,寄生影响的宿主种群容易受到Allee效应的影响,因此,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弱Allee效应强度对生态-传染病系统中物种共存的影响.本研究内容共包括五章,第一章对寄生的特征调节效应和Allee效应的概念、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了模型构建方法;第叁章在生态-传染病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寄生调节的种内竞争集团内捕食系统模型,并探讨了寄生调节种内竞争的特征变化对物种共存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第四章构建Allee效应调节下的集团内捕食系统的生态-传染病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弱Allee效应对物种共存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最后,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通过研究,本论文主要得出如下结果:(1)不同特征调节下的种群竞争力对物种共存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寄生调节导致易感染者相对较强的种内竞争关系对物种共存起促进作用,而寄生调节引起的已感染种群相对弱的种内竞争关系则不利于物种共存;(2)不同特征调节下的共存区域差别明显:强类间竞争时,共存区域最大,而发生弱类间竞争时,共存区域最小;(3)弱Allee效应对捕食者和食饵都有影响,但是对食饵的影响更加明显,甚至会导致食饵灭绝进而使得物种共存区域减小;(4)弱Allee效应的存在使得捕食者占据优势,种群密度增大;(5)弱Allee阈值越大,捕食者和食饵单独存在的区域增大,共存的区域减小.综上,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生态-传染病理论,诠释了集团内捕食系统的物种共存理论,为提高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曲树杰,朱爱国,李刚,陈浩,郑方强[8](2016)在《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寄生行为过程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苹果绵蚜日光蜂的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寄生过程分为寄主寻找、蜂体调整、产卵位点试探、产卵、产卵结束和蜡质绵毛清理6个步骤,寄生过程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苹果绵蚜体表的蜡质绵毛在日光蜂寻找寄主过程中有促进作用,清理粘在身上的蜡质绵毛是该蜂寄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郭刚[9](2016)在《新疆北疆地区鼠类和体外寄生生物病原携带及遗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2010-2015年期间在新疆北疆地区选择四类不同生境(包括乌鲁木齐、伊宁及阿拉山口在内的城区、精河县南山牧区、准噶尔盆地西缘半荒漠生境和新源县那拉提草原),选择不同方法捕获生境内鼠类和采集体外寄生生物,以优势鼠种和寄生媒介为主分别进行汉坦病毒、莱姆螺旋体、立克次体、利氏曼原虫等病原体检测及开展遗传进化分析,完善北疆地区鼠传疾病研究并为针对相关疾病做到早期管控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不同捕获方法,收集北疆地区四类不同生境鼠种及体表寄生生物,开展物种形态学鉴定,并将宿主动物按要求进行解剖取材和保存;2)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检测褐家鼠汉坦病毒的M基因部分片段,通过做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褐家鼠病毒感染及变异情况。同时检测褐家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了解新疆输入鼠种的遗传变异情况;3)检测伊犁普通田鼠Cytb基因和HV携带情况,选择初筛阳性样本开展S基因测定并做遗传进化分析;4)开展大沙鼠及寄生媒介蜱、蚤携带莱姆螺旋体、利什曼原虫及立克次体等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掌握病原携带流行病学情况;5)开展长尾黄鼠立克次体、莱姆螺旋体等病原携带检测,并对检测到立克次体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技术,研究病原种属地位。结果:1)从北疆区域不同生境共捕获鼠类优势种1135只(其中褐家鼠458只,大沙鼠226只,长尾黄鼠253只,普通田鼠198只),蚤5123匹,螨699只,蜱3635只;2)从乌鲁木齐市区褐家鼠脏器组织中检测到汉城病毒(SEOV)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为15%,呈高携带状态。M片段核酸序列与疆外及国外相比,未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及地理聚集特征;3)新疆地区褐家鼠Cytb全基因检测,并与疆外及国外褐家鼠Gen Bank上传序列开展比对分析,未发现明显独立进化的现象;4)通过开展Cytb基因检测确定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采集普通田鼠为普通田鼠北疆亚种(Microtus arvali obscurus),并首次在中国境内从普通田鼠北疆亚种检出图拉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6%,通过对S基因做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与哈萨克斯坦东部检出毒株更为近源;5)从准噶尔盆地西缘阿拉山口口岸周边捕获大沙鼠和体外寄生亚洲璃眼蜱检出狭义莱姆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别为24%,3%;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别为8%,31%和5%,34%;从大沙鼠和体外寄生臀突客蚤检出都兰利氏曼原虫(Leishmania turanica)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比为6%和2%;6)从长尾黄鼠和体外寄生草原革蜱检出立克次体核酸阳性片段,阳性率分别为34%和53%,经多序列位点分析确定为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e raoultii)。结论:1)虽然目前新疆无本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但乌鲁木齐部分区域褐家鼠SEOV出现高携带率,提示在乌鲁木齐褐家鼠已经作为保存宿主参与SEOV在当地的自然循环,乌鲁木齐存在导致HFRS发病的病原、宿主和易感人群基础。今后需要开展以乌鲁木齐为重点的北疆城区人群和宿主动物汉坦病毒感染的长期监测和研究工作,并采取措施减少人群暴露机会;2)本研究中除在乌鲁木齐和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分别捕获褐家鼠和普通田鼠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以外,其余所有鼠种均为阴性,提示其他鼠种所在生境可能不存在汉坦病毒传播,但也不排除该宿主动物对汉坦病毒不易感的可能;3)从通过分子鉴定确认的普通田鼠北疆亚种组织样本检测到图拉病毒核酸,为我国境内新发现的新型汉坦病毒,丰富了我国境内汉坦病毒的种属分型,为全面做好我国汉坦病毒感染防控提供了依据;4)从准噶尔盆地西缘鼠疫宿主-大沙鼠及体外寄生生物检出莱姆、无形体、埃立克体及利氏曼病原核酸片段阳性样本,表明准噶尔盆地大沙鼠栖息地半荒漠生境应当是多种人兽共患病和病媒生物性疾病病原混合共存的自然疫源地,应当加强相关宿主、媒介和病原监测工作。另外从臀突客蚤检出都兰利氏曼原虫,提示除白蛉作为主要媒介传播皮肤利什曼病以外,蚤类也有可能作为伴随媒介参与人群感染,应继续开展相关研究;5)首次运用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和MLSA方法从精河天山山地草原生境鼠疫宿主-长尾黄鼠及寄生草原革蜱中检出劳氏立克次体,提示在该生境内可能会造成当地人群立克次体感染,在该区域开展包括鼠疫、立克次体等病原在内的疾病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10](2016)在《越南枯死松树症状特征和体内寄生线虫种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造成越南松林的枯死是否为松材线虫所为,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Pinus kesiyaRoyle)、马尾松(P.massonianaLamb.)和南亚松(P.merkusiijungh et de Vries)松树枯死现象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2株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木质部样品,进行线虫分离,根据形态学特点确定这些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发现松树在枯死过程中,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悬臂伞滑刃线虫(B.gerber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树木伞滑刃线虫(B.silvestris)、托斯卡纳伞滑刃线虫(B.tusciae)、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云杉小蠹伞滑刃线虫(B.rufipennis)和伞滑刃属线虫未定种(B.sp.),调查中未发现重要检疫性病原松材线虫(B.xylophilus)。(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寄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部筋结点分布特征及独活寄生汤联合手法松解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口服联合筋结点手法松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随访8周,触诊受试者治疗前筋结点分布情况并对筋结点的压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骨关节炎量表(WOMAC)评分、5次坐立试验(FTSST)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2)触诊后发现,92.5%的风寒湿痹型KOA患者膝部周围存在筋结点,其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内侧,如内膝眼、鹅足部、收肌结节、内侧副韧带等;外侧主要于外膝眼处分布较多。总体而言,筋结点在膝内侧分布明显多于外侧,压痛程度内侧亦明显高于外侧。(3)治疗前后、治疗前与随访8周时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除僵硬评分外、其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8周时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评分存在下降趋势,其余评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出现显着反弹(P<0.05)。组间治疗后及随访8周时比较,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前与随访8周时比较,两组FTSST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8周时与治疗后比较,对照组FTSST评分明显升高(P<0. 05)。组间治疗后和随访8周时比较,治疗组FTSS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筋结点手法松解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且疗效稳定、不易反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生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云南哀牢山两种常见半寄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9

[2].陈世宣,计静,冯伟,林初勇,卓宝琴.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部筋结点分布特征及独活寄生汤联合手法松解对其影响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3].徐鹏,柯俊吉,赵志斌,谢宗奎,魏昌俊.碳化硅MOSFET静态特征参数及寄生电容的高温特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昱森,王京.秦岭南坡短柄枹栎种子雨动态变化及蛀食昆虫寄生特征[J].陕西林业科技.2018

[5].韩娜,任琴,徐松鹤.内蒙古地区玉米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类型及形态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8

[6].陈晴.当代寄生阶层的特征与社会治理[J].考试周刊.2017

[7].周帅.寄生调节的生活史特征和Allee效应对生态-传染病系统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8].曲树杰,朱爱国,李刚,陈浩,郑方强.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寄生行为过程及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6

[9].郭刚.新疆北疆地区鼠类和体外寄生生物病原携带及遗传特征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10].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越南枯死松树症状特征和体内寄生线虫种类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标签:;  ;  ;  ;  

寄生特征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胡涛,黄俊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