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梅萨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萨藤,衰老,语言使用,语言年龄
梅萨藤论文文献综述
刘伯茹[1](2017)在《从梅·萨藤日记看衰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美国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中5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及日记风格如何受衰老的影响而变化、变化的程度及其原因。结果显示:衰老对句子长度和连词的使用影响不大,而对介词、冠词和大词等使用有明显影响,主要由于衰老所导致的身体阈限和无能为力影响了作者的生存空间、生活关注、对所讨论话题的疏离程度、类别化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认知能力等。(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刘伯茹[2](2017)在《梅·萨藤日记中的语言使用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衰老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通过纵向跟踪一个人语言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提供依据来诊断衰老变化与质量,为老龄化时代的健康衰老模式提供理论参照。文章以美国着名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为历时性语料,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8本日记中7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是否或如何随着年龄而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年龄对于自我参照、社交词汇、消极情感词汇、冠词和大词的使用影响较大,而对于积极情感词汇和认知词汇的使用影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随着人的变老,其自我关注程度、社交和情感需求、其他生活关注以及类别化思维程度等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远人[3](2017)在《梅·萨藤《过去的痛》:日记中的晚年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未读《过去的痛》时,我从书名中“过去”二字,望文生义地以为这部日记是作者梅·萨藤对逝水年华的追忆。从该书副标题“梅·萨藤独居日记”来看,作者是在孤独的状态下写下这些文字的。一篇篇读下来,我发现梅·萨藤的日记明显不是回忆,而是她的此时此刻。掩卷后(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04-10)
梅·萨藤,马永波[4](2016)在《梅·萨藤日记选——那作为治疗师来到我身边的总是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萨藤是有国际声誉的日记体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她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来说也是非常独特的。在她前半生的教学、写作生涯结出累累硕果,有几十本书出版并频频畅销的时候,她选择了独自隐居,选择了从喧嚣中抽身而退,从浮躁的都市返回朴素的田园。她面海而居,从事园艺、写作、沉思,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在四季的轮回中体悟孤独与人性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四川文学》期刊2016年11期)
王东升[5](2015)在《时光打磨的璀璨明珠——梅·萨藤日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女作家梅·萨藤在其日记作品中对独居、女性身份、同性恋以及老年展开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其日记既记录了她思想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她思想的精华。(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5年12期)
张华,付娜[6](2008)在《梅·萨藤的文学创作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不仅表现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而且表现在文学创作实践当中。着名作家梅·萨藤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女性的自我发现,表达她们认识自我并建立自我身份存在的性别觉醒过程,从新的视角解读传统,生动地表现了女性诠释对原始神话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为女性诠释学理论提供了精神资源。(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8年03期)
付娜[7](2008)在《凤凰之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梅·萨藤》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梅·萨藤的作品的繁杂性,创作思想的开放性以及写作风格的多义性,本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论述梅·萨藤的创作思想和相关作品,以求揭示梅·萨藤与女性解放运动、女性主义创作思潮的内在联系,并力求结合梅·萨藤的具体作品予以阐释,以求能对我们理解女性走上独立自主之路的历史历程和梅·萨藤在女性史上的地位和重大意义给以新的见解和借鉴。在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梅·萨藤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性格来研究对其创作的影响,并对她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加以论述,以期勾勒出她的创作之路。第二章神话重构与女性阐释梳理了梅·萨藤的女性思想意识发展脉络:先书写女性发现自我,性别意识觉醒;尔后女性要求话语权,重建自己的历史;改变女性受歧视地位,为女同性恋正名;最后发展了双性同体观,呼吁两性平等、人类和谐。第叁章探讨的是梅·萨藤在性别意识视域下的女性思想创作主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史蒂文斯夫人现象解析了女性传统角色与女艺术家的矛盾主题;沉默与怒吼概括了婚姻女性的形象,并由此引发对女性情谊主题的开拓;最后探讨了年老女性群体的苍老之美。第四章是笔者尝试对本论文中论述的梅·萨藤的思想和创作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并试图阐释其理论层面的贡献和缺失。笔者想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探讨来全方位地认识梅·萨藤的女性思想,从而克服以往国内外对之研究的疏漏。简略得说这篇论文就其创新有叁点:一、由于国内对梅·萨藤研究不够,认识不够充分,笔者希望通过该论文能将她比较中肯地介绍到国内来,并试图弥补梅·萨藤研究在国内的空白,以期为以后的梅·萨藤研究打一个基础,或许还能为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二、鉴于国外对梅·萨藤的研究多为分文类的探讨,例如前期多为诗歌研究,后期才出现小说、日记文学研究。本论文竭力避免这些问题,把梅·萨藤的所有作品看作一个整体,尝试从女性视角做全方位的分析,并试图给她一个较为合理的认识与定位。叁、本论文不但总结了前人对梅·萨藤的女性思想创作主题的研究,而且笔者还梳理出梅·萨藤的女性思想意识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阐释其对于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研究的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8-05-01)
梅萨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的衰老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通过纵向跟踪一个人语言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提供依据来诊断衰老变化与质量,为老龄化时代的健康衰老模式提供理论参照。文章以美国着名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为历时性语料,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8本日记中7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是否或如何随着年龄而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年龄对于自我参照、社交词汇、消极情感词汇、冠词和大词的使用影响较大,而对于积极情感词汇和认知词汇的使用影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随着人的变老,其自我关注程度、社交和情感需求、其他生活关注以及类别化思维程度等发生了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萨藤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伯茹.从梅·萨藤日记看衰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2].刘伯茹.梅·萨藤日记中的语言使用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远人.梅·萨藤《过去的痛》:日记中的晚年智慧[N].文艺报.2017
[4].梅·萨藤,马永波.梅·萨藤日记选——那作为治疗师来到我身边的总是诗歌[J].四川文学.2016
[5].王东升.时光打磨的璀璨明珠——梅·萨藤日记研究[J].芒种.2015
[6].张华,付娜.梅·萨藤的文学创作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与重构[J].求是学刊.2008
[7].付娜.凤凰之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梅·萨藤[D].北京语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