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五代论文-胡玉洁

全唐五代论文-胡玉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唐五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唐五代词》,中调,词律

全唐五代论文文献综述

胡玉洁[1](2018)在《《全唐五代词》五十九至六十四字中调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讲究字数、平仄、用韵,兼具声音之美和内容之美。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体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明代张綖的《诗余图谱》是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的词谱,明清以来,词谱书的编写才得以重视,清朝万树《词律》和王奕清等人的《钦定词谱》等词书的出现代表了词学格律研究的正式完成。但相对宋词来说,对唐五代词的研究一直都不受到重视,且系统的穷尽式的格律研究也多限于宋词。唐五代词是宋词的基础,正是由于唐五代词的对词的初探和体式,宋词才能在继承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至鼎盛。因此,不能忽视对唐五代词的价值,我们应该同等重视唐五代词的研究,尤其是从音韵学的角度,逐渐形成完善的格律词谱。本文以曾昭岷主编的《全唐五代词》正编部分为底本,从中选出唐五代词五十九至六十四字中调的十八个词牌,对所包含的四十九首词作进行系统分析。以《广韵》和《汉语古音手册》确定每个字的声、韵、调,并以各词人作品集进行参照,归纳每个词牌的格律格式,并注重分析词的押韵,同时将词韵和《广韵》以及十六摄相对比,以此分析当时韵部特点。本文共分为绪论、词的概说、具体词谱分析、用韵研究、结语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并阐述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体例。第二部分为词的概说,介绍词的发展情况,对词调和词牌、词律的意义和变化都作出解释。第叁部分为具体词谱研究,对本文所研究的五十九至六十四字中调,共十八个词牌四十九首词,总结归纳其词谱,并将所收录的词作均进行说明。第四部分用韵研究。从五十九至六十四字中调的用韵情况进行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平仄和用韵表现。第五部分为结语,归纳总结全文所研究词作的格式、押韵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6)

赵珍珍[2](2018)在《《全唐五代词》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作为中国唐五代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词产生,词学方面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但其大都集中在文学层面,在词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从音韵学的角度,对唐五代时期的词律分析研究还不系统完整。本文以曾昭岷、曹济平等人编着的《全唐五代词》中的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的中长调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参照《广韵》的基础上,对各词牌体例进行分析,同时对韵脚字用韵表现以及在其它词谱中的表现进行相应阐述,并通过与宋词作比较的方法对《全唐五代词》中长调词律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绪论、唐五代词的概说、具体词律分析、用韵表现、结语。具体为: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对本论文体例的简要说明。第二部分为唐五代词的概说,分别对唐五代词的形成与发展、唐五代词调及用韵作出说明。第叁部分为具体词律分析,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全唐五代词》的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的中长调,共十九个词牌的词谱进行具体分析与归纳,并结合与宋词作比较、词牌的运用表现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讨。第四部分为对所研究词的用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其与二百零六韵、十六摄以及词韵十八部进行对比,以期发现《全唐五代词》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中长调的用韵及语音特色。第五部分是结语,是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性说明。(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5)

程楚峣[3](2018)在《试论“格”——以《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格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某一类书的总称,包括了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着作,"格"在全唐五代的诗格作品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文章以全唐五代诗格作品为基础,从题目和内容两个大方向去分析理解"格"。就内容之"格"而言,需对"格"与"意"加以区分。(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04期)

赵俏[4](2017)在《《全唐五代词》二十九至四十字小令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其内容通俗,形式灵活多变。作为我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词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明清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词谱书的编纂,直至清光绪年间万树《词律》二十卷和康熙年间王奕清等人奉诏编制的《钦定词谱》的出现才“标志着词体格律整理的完成”。诸多研究词学的着作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缺点,例如收录的词牌或过于庞杂或十分有限,分体不够完备或不够准确,也存在内容编排不够合理、不方便查阅的问题。另外,以往出现的词谱书所归纳总结出的格律都是以名家名篇为依据,虽然是在多个朝代的词作上进行分析归体,但是缺少穷尽式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唐五代词的声律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五代词二十九字至四十字小令的词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以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撰的《全唐五代词》为底本,同时参照各词人作品集、吸收近年来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校勘。本文共分为绪论、唐五代词概说、具体词谱分析、用韵研究、结语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分析目前学界对唐五代词谱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方法。第二部分为唐五代词概说,主要介绍唐五代词的源流以及其词调、词牌在宋代的变迁。第叁部分从第叁章至第五章,为具体词谱分析。对本文研究范围内的一百五十五首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了每个词牌的词谱,并列出词作进行说明。第四部分对所研究词作的用韵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列表的形式将其与二百零六韵与十六摄进行对比,试图从中发现唐五代时期词的用韵和语音特点;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概括。(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张诚[5](2017)在《《全唐五代词》二十八字以下小令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发源于中华民族这一古老诗国,至今已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行程。千余年来,伴随着词的创作的发展兴衰,学者们对于词作的研究愈加深入,领域也日益广泛。词最大的特点是“倚声填词”,原来的“倚声”是指“倚音律”,随着词的发展,词与音乐脱离,“倚声”也就变成依据字音的平仄,即词谱中的平仄格律。最早出现的词谱书是明代人张綖所着的《诗馀图谱》。明清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词谱书的编纂,直至清光绪年间万树《词律》二十卷和康熙年间王奕清等人奉诏编制的《钦定词谱》的出现才标志着词体格律整理的完成。但出现的这些词谱书也是良莠不一,收录的词牌或过于庞杂或十分有限,分体不够完备或不够准确,也存在内容编排不够合理、不方便查阅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以往出现的词谱书所归纳总结出的格律都是以名家名篇为依据,缺少穷尽式的研究,而且是在多个朝代的词作上进行分析归体,缺少对词的源头——唐五代词的断代研究。因此,唐五代词的词律词谱研究是词谱研究这个大的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本文作为《全唐五代词》格律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二十八字以下小令词律,以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撰的《全唐五代词》为底本,同时参照各词人作品集、吸收近年来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校勘。通过全面统计《全唐五代词》中符合条件的词牌词作,对研究范围内的二十二个词牌,九百五十六首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得出《全唐五代词》中二十八字以下小令词牌的词谱格式。并且将归纳出的格律与《全宋词》格律研究对比,浅析同一词牌格律从唐五代至宋代的发展规律。本文共分为绪论、词体概说、二十六字以下小令具体词谱分析、二十七字小令具体词谱分析、二十八字小令具体词谱分析、词的用韵研究、结语七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论文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前人研究成果评述和凡例。通过介绍词的特点和词谱研究的薄弱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凡例部分包括本文所采用的底本、词作筛选标准、正变体确定标准、体例分析符号说明等等。“词体概说”部分介绍了小令的源流演变和唐五代词在两宋时期的发展。“二十六字以下词谱格式分析”“二十七字小令词谱格式分析”和“二十八字小令词谱格式分析”为本文的主体部分。在穷尽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唐五代词》中二十八字以下的二十二个词牌,共计九百五十六首词作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包括词牌简介、词牌总体情况介绍、具体体例分析、比较小结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用韵研究”部分对具体词作的用韵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列表的形式将其与二百零六韵与十六摄进行对比,试图从中发现全唐五代词时期的用韵和语音特点。“结语”部分将本文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全宋词》格律研究进行了比较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孙梦城[6](2017)在《《全唐五代词》四十五至五十字小令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律研究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是学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与研究材料的不断丰富,词学批评与词学理论的建构不断完善,但在词律研究方面,历来的词谱专书,或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或由于研究范围的限制,呈现出片面性的倾向,不能完整地反映其面貌。全唐五代词可称为词的滥觞,与音乐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时期的词调呈现出不同于后世的独特风貌,有的词调为后人继承发展,为词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词调却由于各类原因就此消亡。目前却并未有专门的着作词谱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描述,本文以曾昭岷主编的《全唐五代词》正编部分为底本,对其中的四十至五十字小令进行穷尽式搜索,主要参考《广韵》,对每一个字的声、韵、调进行分析后,总结各词调词体,将其用韵情况与诗韵以及十六摄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以此分析当时的韵部特点。对词谱、文学史、语音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包括本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本文的体例作出一定的说明;第一章词的综述,主要是对于词的总体情况作出说明,对词调的意义、词谱的产生与流变作出说明,并简要介绍最早的文人词集《花间集》与《尊前集》,本文所收词作多源于此;第二章和第叁章具体词谱研究,对本文所收二十叁个词牌,共计一百四十一首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了这二十叁个词牌的词谱,并列出词作进行说明;第四章从四十五至五十字小令看全唐五代词的用韵对一百四十一首词的用韵情况进行的统计与分析,以列表的形式将其与二百零六韵与十六摄进行对比,试图从中发现全唐五代时期的用韵和语音特点;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内容作出总结与概括说明。(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梁晨[7](2017)在《《全唐五代词》四十一至四十四字小令词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唐五代词作为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源头,在词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唐宋时期,填词皆倚曲调曲拍,宋亡后,词乐也随之亡佚,填词失却了准绳,于是,制定全面、规范的词谱,成为词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前人的词谱研究着作颇丰,集大成者甚众,但集中研究唐五代时期词谱者却不多,而是以各个时期的词作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于唐五代时期的所有词作,以建立涵盖所有该时期词作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词谱。本文以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四位先生编纂的《全唐五代词(上下)》为底本,将其中41至44字的小令――共计20个词牌、345首词作选出进行研究分析。先后校对基础研究材料、标注每字声韵调、确定多音字音,然后将词作进行分类、归纳词谱、分列正体变体,并将得出的词谱与前人研究进行比对,最终确立该20个词牌的词谱,展现了这些词牌在唐五代时期各体例的字数、用韵、平仄、句式情况。同时,对研究范围内的唐五代词用韵进行研究、比对,得出一些唐五代词的用韵规律,和唐五代至两宋期间的语音变化规律。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理由、研究意义,陈述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列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方法。为本文之纲领。第一章唐五代词概说,第一节论述了词的起源以及唐五代词在整个词史上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并厘清了词调、词牌、词谱的关系。第二节论述了唐五代词在内容、词谱、语言上与宋词的不同之处,展现了唐五代词的独特性。第二章至第五章汇集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在第二章至第四章章中,具体分析了20个词牌的词谱,对词牌进行逐一分析,包括词牌词谱、正变体分析、比对结果,并以表格方式展现词牌的分体情况,一目了然。在第五章中,主要分析了唐五代词用韵与诗韵、宋词韵之间的异同关系,不仅得到了一些唐五代词用韵的基本规律,也总结出一些唐五代至宋时的口语语音变化规律。结语,首先以表格形式概括20个词牌的具体情况,其次总结归纳了唐五代词用韵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唐五代至宋时的口语语音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在于第二章至第四章各词牌的正、变体词谱,以及第五章的唐五代词用韵特点分析、唐五代至宋的语音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成松柳,关连连[8](2015)在《《教坊记》曲名与《全唐五代词》词牌名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盛唐时代重要的曲作文本,《教坊记》中的编曲不仅供宫廷演唱之用,有时也作为宫廷舞蹈的配乐,展示了有唐一代音乐的丰富多彩与繁盛景象。教坊曲的流传、演变和唐五代词牌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教坊曲名为词牌名沿用。从教坊曲向唐五代词牌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巨变和城市娱乐文化对于词体文学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关连连[9](2015)在《《教坊记》曲名与《全唐五代词》词牌名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设置的宫廷音乐机构——教坊对唐代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教坊用曲并无唐人所编专集或选集流传,唯唐人崔令钦《教坊记》今之传本残剩2800余字,记录了开元、天宝间的教坊曲,列教坊曲名324首。作为盛唐时代重要的曲作文本,《教坊记》中的编曲不仅供宫廷演唱之用,有时也作为宫廷舞蹈的配乐,展示了有唐一代音乐的丰富多彩与繁盛景象。词在初起时以歌唱的形式呈现,词牌名即是其所用的曲名,词与曲之间关系紧密。唐至五代词涵盖了词至宋代演变为独立诗体之前“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全部形态。教坊曲作为唐五代词牌的重要来源,在词的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的意义,当时的许多教坊曲名为唐五代词牌名沿用。宫廷教坊曲的流传、演变以及为民间所用必然有其缘由和渠道,而其与唐五代词的结合,也使两者之间的联系清晰可见。通过对《教坊记》所记教坊曲名的分析,以及与《全唐五代词》收录的174个词牌名的对比,我们找出了与《教坊记》曲名完全相同的77个词牌名,并由此探究了这些由教坊曲产生的词调的特性,以及这些词调对全唐五代词风格形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代的原因,有音乐舞蹈的参与,有诸多场所场合的传播,更有创作者与表演者等人为因素的力量。从教坊曲向全唐五代词牌转化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巨变和城市娱乐文化对于词体文学发展的影响。教坊曲中200余首没有被择为词调,表明了词在初起时,词调的取径已较教坊曲显得狭窄。教坊曲中早有的戍边类曲名,由于种种原因,有唐一代基本被淹没在娱乐的气氛中,至宋时集中出现的豪放派词作应该只是对原来教坊曲的重新发掘与创新。(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7)

赵庶洋[10](2015)在《前修未密,后出转精》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概许多读者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出的《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究竟与清编《全唐诗》有什么不同? 可以先看一组数据。据统计,《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较之清编《全唐诗》新增诗人153人,诗作1253首(句),伪诗剔除入存目者740首(句)。在新增诗(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5-04-01)

全唐五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词,作为中国唐五代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词产生,词学方面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但其大都集中在文学层面,在词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从音韵学的角度,对唐五代时期的词律分析研究还不系统完整。本文以曾昭岷、曹济平等人编着的《全唐五代词》中的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的中长调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参照《广韵》的基础上,对各词牌体例进行分析,同时对韵脚字用韵表现以及在其它词谱中的表现进行相应阐述,并通过与宋词作比较的方法对《全唐五代词》中长调词律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绪论、唐五代词的概说、具体词律分析、用韵表现、结语。具体为: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对本论文体例的简要说明。第二部分为唐五代词的概说,分别对唐五代词的形成与发展、唐五代词调及用韵作出说明。第叁部分为具体词律分析,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全唐五代词》的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的中长调,共十九个词牌的词谱进行具体分析与归纳,并结合与宋词作比较、词牌的运用表现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讨。第四部分为对所研究词的用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其与二百零六韵、十六摄以及词韵十八部进行对比,以期发现《全唐五代词》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中长调的用韵及语音特色。第五部分是结语,是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性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唐五代论文参考文献

[1].胡玉洁.《全唐五代词》五十九至六十四字中调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赵珍珍.《全唐五代词》六十七至一百叁十六字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程楚峣.试论“格”——以《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为中心[J].文存阅刊.2018

[4].赵俏.《全唐五代词》二十九至四十字小令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张诚.《全唐五代词》二十八字以下小令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孙梦城.《全唐五代词》四十五至五十字小令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7].梁晨.《全唐五代词》四十一至四十四字小令词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8].成松柳,关连连.《教坊记》曲名与《全唐五代词》词牌名关系初探[J].武陵学刊.2015

[9].关连连.《教坊记》曲名与《全唐五代词》词牌名关系初探[D].长沙理工大学.2015

[10].赵庶洋.前修未密,后出转精[N].中华读书报.2015

标签:;  ;  ;  

全唐五代论文-胡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