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螺钉论文-郑礼鹏,雷飞,孙先润,叶飞,周庆忠

髂骨螺钉论文-郑礼鹏,雷飞,孙先润,叶飞,周庆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髂骨螺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D打印导板,S2侧块髂骨螺钉(S2AI螺钉),骶骨骨盆固定,骶髂关节

髂骨螺钉论文文献综述

郑礼鹏,雷飞,孙先润,叶飞,周庆忠[1](2019)在《3D打印导板辅助骶2髂骨螺钉置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3D打印导板辅助骶2髂骨(S2AI)螺钉置入技术。[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需使用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40~65岁。术前行骨盆CT扫描及叁维重建,扫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模拟骶2髂骨螺钉钉道的长度及方向,方向确定后生成导向导管模型;根据S1-S2椎板及棘突形态设计导航模块底座;将导管及底座最终合成导板并打印成形。术中使用导航模块辅助置入骶2髂骨螺钉,记录术中每枚骶2髂骨螺钉置入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复查骨盆CT扫描,复查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骨盆。观察钉道是否穿过骶髂关节,是否穿破骨皮质,测量骶2髂骨螺钉头倾角、外倾角,测量进钉点,统计每枚螺钉数据并分析术前模拟和术后实际相关性。[结果]导板辅助下置入骶2髂骨螺钉34枚,单个螺钉置入时间(11.82±2.09) min,每名患者术中透视次数(4.47±0.94)次。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在骨皮质内。每侧螺钉术前规划进钉点、实际进钉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侧螺钉术前规划头倾角、外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骶2髂骨螺钉技术有助于个性化精准置钉,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减少透视次数,缩短置钉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盛伟超,高延征,钟世镇[2](2018)在《髂骨螺钉骨性通道毗连血管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具防腐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从后向前沿骨盆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骨性通道钻入3.5 mm钢针,观察盆腔内重要的血管神经和钢针空间关系,找出在放置髂骨螺钉时血管神经易损伤区域。结果髂骨翼后部,血管、神经与髂骨之间有腰大肌相隔开,进行放置螺钉操作中不易损伤;骨盆壁侧方,闭孔血管和闭孔神经距离盆壁都很近,在进行内固定操作时,如果导针或螺钉进钉角度偏小,对这些结构就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髋臼及腹股沟区,因髂前下棘与旋髂深动脉距离最近,所以此动脉损伤几率最大。结论由后向前植入髂骨螺钉时,髂骨翼后部较为安全,但骨盆壁侧方和髋臼及腹股沟区较危险,闭孔血管、神经和旋髂深动脉容易受到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惠宝锋[3](2018)在《经S_3骶骨翼髂骨螺钉在成人脊柱骨盆内固定术中的置钉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脊柱外科固定器材及新型手术技术的发展,髂骨螺钉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其在脊柱骨盆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第叁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third sacral ala-iliac screw.S3AI screw)技术为本次研究中提出的新型脊柱骨盆内固定技术,该技术通过双侧S3骶骨翼对髂骨进行置入螺钉,是该技术取得的重要突破,同时对传统脊柱骨盆内固定技术进行改良,允许至少两枚髂骨螺钉置入。目前,各国对S3AI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内固定术中的置钉路径参数及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少,采用3D打印模型及CT图像的叁维重建技术对髂骨的断层平面影像进行研究,是本次研究的的主题,由此探讨较为合适的S3AI螺钉置入途径。目的:通过3D打印脊柱骨盆模型及计算机软件辅助导航,介绍S3髂骨螺钉内固定的置钉路径及参数分析。方法:通过3D打印模型及计算机软件相关数据确定S3节段的置钉空间,并选取本次髂骨螺钉进针点位置。可随机抽取已经过骨盆叁维CT扫描重建的男女成年患者的图像各20份,根据骶骨解剖标志以双侧第叁骶后孔外侧缘骶外侧嵴横突结节内侧缘,约为第叁骶后孔上方4-10mm,侧方2-4mm处为进针点O(以进针点O指向髂前下棘走向),若以髂骨内侧缘皮质顶点为A,连接OA并以此为线,延伸以OA进钉的基点连线,建立最小置钉角度OA进钉的断面;以髂骨外侧缘皮质顶点为B,连接OB并以此为线,建立最大置钉角度0B进钉断面;以身体冠状面或骶骨冠状切面为切面X,测量球形探针进针偏角最小角度范围X-0A、最大角度范围X-OB及最佳进钉角度范围X-0Z,并测量本次进针点位置螺钉钉道长度。对各置钉通道的相关参数进行有效地分析、统计和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系统将各置钉参数精确到95%区间之内。并采用P<0.05为差异标准,对其进行方差数据的有效分析。这种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统计基于新型置钉技术在成人3D打印模型的能否安全、准确地使用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结果:进针角度由最小角度X-OA范围至最大角度X-OB角度范围内,在最窄横径超过7mm的条件下,(平均长度为80-90mm)的安全参数范围内置入万向髂骨螺钉加以固定。进针角度范围:男性X-OA-OB平面(47.1±1.9—56.7±1.4)°,最佳角度X-OZ范围(52.3±1.1)°;女性X-OA-OB平面(49.6±0.8—59.9±1.1)°,最佳角度X-OZ范围(53.7±0.8)°。钉道长度范围:男性OA平面为(91.4±2.3)mm,OB平面为(89.5±4.6)mm,OZ平面范围为(94.2±2.1)mm;女性OA平面为(90.4±1.9)mm,OB平面为(85.6±2.3)mm,OZ平面范围为(96.4±1.7)mm。据相关统计学数据表明,在最佳置钉角度OZ,男性与女性比较,置钉角度差异(F=4.276,P=0.001)及置钉长度均有统计学意义(F=3.647,P=0.001);OA中,男性与女性比较,置钉偏角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01),置钉长度数值无统计学意义(F=1.513,P=0.139)。OB中,男性与女性比较,置钉角度差异(F=8.153,P=0.001)及置钉长度均有统计学意义(F=3.341,P=0.002)。在相同的置钉平面上,不同性别的成人钉道尾向偏角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S3骶骨翼髂骨螺钉置钉均可安全有效置入髂骨螺钉,通过进针点行走于髂骨髓腔中央O-Z方向的的髂骨螺钉是理论上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好的脊柱骨盆固定术置入髂骨螺钉的位置角度。(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谢雁春,王丹妮,吴骏,轩安武,李卓[4](2017)在《骶2髂骨叁皮质螺钉和髂骨螺钉的临床并发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骶2髂骨叁皮质螺钉(S2AI)和髂骨螺钉(IS)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接受脊柱骨盆内固定术的6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柱骨盆内固定方式将其分为髂骨螺钉组(IS组)43例和骶2髂骨叁皮质螺钉组(S2AI组)22例,记录并分析2组病例内固定物松动、折断、急性切口感染、迟发性切口并发症以及臀部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疼痛等早期临床并发症。结果 IS组有8例螺钉松动、13例迟发性臀区疼痛,S2AI组无螺钉松动、2例迟发性臀区疼痛,IS组和S2AI组术后迟发性臀部疼痛的平均起病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8个月,S2AI组(18.6%)相比于IS组(21.1%)在术后螺钉松动方面和迟发性疼痛方面的绝对风险值降低。IS组有5例迟发性切口感染,其中3例经过清创及冲洗后治愈,2例清创冲洗后同时取出内植物;S2AI组无迟发性切口感染病例。结论 S2AI临床并发症明显少于IS,是一种被值得推广的脊柱骨盆内固定技术。(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王孝宾,王冰,李晶,吕国华,卢畅[5](2017)在《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徒手置入骶2髂骨(S2AI)螺钉的安全性,评估其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病灶清除、腰椎椎弓根-S2AI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38~73岁(63.5±14.3岁),其中11例大于60岁。10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T值<-3.5。术前、术后均规范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术后采用X线片和CT评价S2AI螺钉的位置,观察螺钉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结核愈合情况。结果:10例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术,6例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的手术方式。徒手置入30枚S2AI螺钉,冠状面螺钉的外展角(α)为50°~80°(65°±14°),矢状面螺钉与S1上终板的夹角(β)为-15°~16°(0°±12°),横断面上螺钉与中垂线的夹角(θ)为45°~57°(50°±9°)。术后CT检查发现1枚(3.3%)螺钉穿破髂骨内皮质,2枚(6.7%)螺钉穿破髂骨外皮质,穿破均小于5mm,没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2枚(6.7%)S2AI螺钉周围出现明显透光带(screw halo)。所有患者结核症状得到控制,术后6个月时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内固定断裂的情况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2.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2±0.7分(P=0.03)。结论:徒手置入S2AI螺钉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可用于腰骶段结核患者的稳定性重建,为结核病灶治愈提供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项泱,谭军,任甜甜,魏鹏,王毳[6](2016)在《髂骨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髂骨螺钉置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取得令人满意的腰骶间稳定固定效果。最近随访研究表明,对于椎体滑脱后固定融合、脊柱长节段侧凸矫形及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患者,髂骨螺钉固定效果较为显着。髂骨螺钉入路通道可供选择较多,各种观点尚不能统一。理论上,髂骨钉固定技术最好是尽可能避免内置物突出,同时最大限度增加髂骨后方固定节段的长度,并能使螺钉锚定强度最强。钉棒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器直接连接,但由于髂骨(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6年10期)

项泱[7](2016)在《髂骨螺钉置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髂骨螺钉置入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源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形,骶骨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腰椎滑脱的复位固定,骶骨不稳定骨折和髂骨后部的骨折复位固定等。然而,脊柱-骨盆解剖结构复杂,髂骨螺钉置入时经常发生损伤毗邻重要器官、神经与血管等并发症,临床上如何安全有效地置入髂骨螺钉,并且更好地维持脊柱-骨盆生物力学稳定性,目前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王尧[8](2016)在《国人成人经第一及第二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骨盆CT叁维重建进行截取观察,选取后路经第一及第二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并测量其解剖参数,分析探讨国人经第一及第二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可行性及置钉参数差异,为临床使用骶髂骨螺钉提供指导。实验方法:自解放军总医院PACS系统随机选取2015年4月初至10月末的60例骨盆盆腔CT扫描及叁维重建数据,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1至65岁,平均年龄44.1岁,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使用UNITED IMAGING工作站Zhenghe 61(China,United Imaging Company)进行叁维重建,旋转截取骨盆获得理想置钉平面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统计分析:参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一个体S1AI与S2AI螺钉参数差异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男性女性解剖参数差异统计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version 17).实验结果:S1AI置钉较S2AI置钉尾倾角大,尾向倾角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24。,[男性S1 (57.25±4.37)°vs.S2(31.02±7.43)°(p<0.05),女性S1(58.61±5.11)°vs.S2(34.16±6.02)°(p<0.05)]:外倾稍小、外向倾角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男性S1(38.14±3.10)°vs.S2(40.25±2.84)°(p<0.05),女性S1(37.24±2.96°)vs.S2(39.25±2.64°)(p<0.05)]:最长钉道长度[男性S1(119.46±3.77)mm vs.S2(120.04±6.52)mm(p=0.551),女性S1(108.21± 5.24)mm vs.S2(109.47±4.63) mm (p=0.434)]:骶骨内钉道长度[男性S1(43.12 ±4.63)mm vs.S2(35.75±5.03)mm(p<0.05),女性S1(39.73±5.85)mm vs. S2(32.16±5.28)mm (p<0.05)]:髂骨内宽度[男性S1(22.05±4.91)mm vs.S2(21.49士3.22)mm(p=0.672),女性S1(16.93士2.12)mm vs.S2(15-35士2.71) mm(p=0.366)]:骨皮质距离[男性S1(9.42±2.41)mm vs.S2(9.01±2.33)mm (p=0.352),女性为S1(5.92±1.48)mm vs.S2(6.34±1.26)mm(p=0.837)]。S1AI与S2AI技术的入钉点相比,距离皮肤距离、距离中线距离、距离髂后上棘距离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98.3%的国人骨盆正常人群具有理想的S1AI置钉钉道,93.3%的人群具有理想的S2AI置钉钉道,临床应用S1AI及S2AI螺钉具有可行性。S1AI螺钉较S2AI螺钉置钉角度尾向倾角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24。,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最长置钉长度基本相同,S1AI的入钉点距皮肤和髂后上棘更深,距中线稍远。临床操作中应注意S1和S2骶髂骨螺钉置钉角度、钉道长度及入钉点的差异。建议术前CT叁维重建评估钉道情况,将置钉方案个体化,增加手术安全。必要时可采用术中导航等辅助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6-06-30)

柯铁,蔡鸿儒,张旭鸣[9](2016)在《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3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复杂骨盆骨折(Tiles/AO分类C型)患者,采用Stoppa入路对双侧的耻骨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进行复位固定,经皮空心螺对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和髂骨骨折内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toppa入路联合骶髂骨螺钉治疗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6.21%,后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10%。结论 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好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尧,张雪松,罗春材,杨全中,杨晓清[10](2016)在《国人成人经第1及第2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国人经第1第2骶椎骶髂(sacral alar-iliac,S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比较S1AI和S2AI螺钉钉道解剖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10月本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60例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国人的叁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重建数据进行分析。S1和S2骶髂骨螺钉钉道参数中最大长度和宽度的轨迹通过旋转并截取叁维骨盆获得。对长度和角度参数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S1AI置钉较S2AI置钉尾向倾角大,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男性S1(57.25±4.37)°vs S2(31.02±7.43)°,女性S1(58.61±5.11)°vs S2(34.16±6.02)°;P<0.05];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男性S1(38.14±3.10)°vs S2(40.25±2.84)°,女性S1(37.24±2.96°)vs S2(39.25±2.64°);P<0.05];最长钉道长度:男性S1(119.46±3.77)mm vs S2(120.04±6.52)mm(P=0.551),女性S1(108.21±5.24)mm vs S2(109.47±4.63)mm(P=0.434);骶骨内钉道长度:男性S1(43.12±4.63)mm vs S2(35.75±5.03)mm(P<0.05),女性S1(39.73±5.85)mm vs S2(32.16±5.28)mm(P<0.05);髂骨内宽度:男性S1(22.05±4.91)mm vs S2(21.49±3.22)mm(P=0.672),女性S1(16.93±2.12)mm vs S2(15.35±2.71)mm(P=0.366);骨皮质距离:男性S1(9.42±2.41)mm vs S2(9.01±2.33)mm(P=0.352),女性S1(5.92±1.48)mm vs S2(6.34±1.26)mm(P=0.837)。S1AI与S2AI的入钉点比较,距皮肤距离、距中线距离、距髂后上棘距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人成人骨盆存在最佳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时,S1AI及S2AI螺钉均具有可行性。S1AI螺钉较S2AI螺钉置钉角度尾向倾角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最长置钉长度基本相同,S1AI的入钉点距皮肤和髂后上棘更深,距中线稍远。临床操作中应注意S1和S2骶髂骨螺钉置钉角度、钉道长度及入钉点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髂骨螺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具防腐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从后向前沿骨盆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骨性通道钻入3.5 mm钢针,观察盆腔内重要的血管神经和钢针空间关系,找出在放置髂骨螺钉时血管神经易损伤区域。结果髂骨翼后部,血管、神经与髂骨之间有腰大肌相隔开,进行放置螺钉操作中不易损伤;骨盆壁侧方,闭孔血管和闭孔神经距离盆壁都很近,在进行内固定操作时,如果导针或螺钉进钉角度偏小,对这些结构就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髋臼及腹股沟区,因髂前下棘与旋髂深动脉距离最近,所以此动脉损伤几率最大。结论由后向前植入髂骨螺钉时,髂骨翼后部较为安全,但骨盆壁侧方和髋臼及腹股沟区较危险,闭孔血管、神经和旋髂深动脉容易受到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髂骨螺钉论文参考文献

[1].郑礼鹏,雷飞,孙先润,叶飞,周庆忠.3D打印导板辅助骶2髂骨螺钉置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2].盛伟超,高延征,钟世镇.髂骨螺钉骨性通道毗连血管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

[3].惠宝锋.经S_3骶骨翼髂骨螺钉在成人脊柱骨盆内固定术中的置钉路径研究[D].青岛大学.2018

[4].谢雁春,王丹妮,吴骏,轩安武,李卓.骶2髂骨叁皮质螺钉和髂骨螺钉的临床并发症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

[5].王孝宾,王冰,李晶,吕国华,卢畅.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

[6].项泱,谭军,任甜甜,魏鹏,王毳.髂骨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6

[7].项泱.髂骨螺钉置入技术[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王尧.国人成人经第一及第二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9].柯铁,蔡鸿儒,张旭鸣.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3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6

[10].王尧,张雪松,罗春材,杨全中,杨晓清.国人成人经第1及第2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髂骨螺钉论文-郑礼鹏,雷飞,孙先润,叶飞,周庆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