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烯醚萜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参,环烯醚萜,环烯醚萜化合物,在植物中提取分离
环烯醚萜类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庆[1](2019)在《药用植物双参中环烯醚萜类》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双参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是最终的目的。通过一些方法对双参提取物进行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对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这样会从双参中提取大约7钟不同的化合物。这7种化合物都是从这些植物中所提取的。在本文中主要阐述的是植物中双参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其分布、种类、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4期)
黄姣娟,王文春,熊德启,卢豪,向武[2](2019)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别从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观察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 g的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医用动脉瘤夹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椎板切除而不进行脊髓损伤。造模成功2 h后,治疗组给予灌胃10 mg/kg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溶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次/d。3 d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Western 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法)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SOD含量显着增加(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显着增加了脊髓组织中GSH-PX(P<0.05)和CAT(P<0.01)抗氧化酶活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Bax/Bcl-2的比例明显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中脊髓组织灰质及白质结构正常,神经元结构清晰,未见显着的脊髓受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脊髓组织中观察到脊髓结构严重受损,脊髓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结构模糊,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结构被破坏,胞核皱缩或溶解消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脊髓结构明显改善,脊髓组织病变相对较轻,小区域的神经元坏死,少量的嗜酸性细胞增多,小胶质细胞浸润,且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未看到明显的棕黄色凋亡神经细胞,而模型组中观察到明显的棕黄色的凋亡神经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康复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裴艺菲,沈涛,左智天,张庆芝,王元忠[3](2019)在《FTIR对滇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快速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适用于滇龙胆根、茎与叶中主要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预测模型,开发一种快速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集云南省231份滇龙胆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根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及当药苷含量,根、茎及叶内总环烯醚萜类含量。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选取最佳预处理方式。SPXY算法将样品按2∶1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训练集数据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不同产地、部位滇龙胆环烯醚萜类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预测集数据对模型泛化能力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滇龙胆根中不同环烯醚萜类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当药苷>獐牙菜苦苷;总体上不同部位之间总环烯醚萜含量根>叶>茎,部分产地叶中总环烯醚萜含量大于根(;2)不同产地及部位滇龙胆的红外光谱峰形及波数相似,但吸收度存在差异(;3)所有模型中,标准正态变量(SNV)+二阶导数(SD)+13点Savitzky-Golay(SG)平滑+正交信号校正(OSC)-SVR与SNV+SD+11点SG平滑+OSC-SVR对根中总环烯醚萜及龙胆苦苷含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_p~2)分别达到0.975 8、0.971 1,RPD分别为5.56、4.99,模型可信度较高,预测值与HPLC检测值接近。结论: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8个产地滇龙胆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进行准确预测,可作为一种快速可靠的定量方法对滇龙胆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陆国寿,谭晓,黄建猷,黄周锋,胡筱希[4](2019)在《广西特色药材鸡矢藤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矢藤为广西壮族和瑶族常用的特色药材,该药材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鸡矢藤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种类、提取工艺、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菲菲,张聿梅,郑笑为,戴忠,刘斌[5](2019)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详细综述了新发现的、具有较新结构特点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总结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环烯醚萜新化合物的文献,总结结构和活性的研究概况。结果:环烯醚萜的主要结构类型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临床生物活性具有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和保肝作用等。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总结和分析,探讨环烯醚萜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开发和利用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9年03期)
金琳,李海峰,刘卫红,胡侃[6](2019)在《茉莉酸甲酯对滇龙胆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源性茉莉酸甲酯对滇龙胆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和苦龙胆酯苷)含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茉莉酸甲酯在滇龙胆规范化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10、50、100、2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滇龙胆植株2、4、6、8、10 d(喷施量均为500 m L)后,收集药材叶为样品材料,并收集相应时段未喷施处理的药材叶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4个质量浓度下茉莉酸甲酯喷施10 d后滇龙胆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优选茉莉酸甲酯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用HPLC法测定以最佳喷施质量浓度茉莉酸甲酯喷施不同时间后滇龙胆叶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并测定其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水平。结果:以10、50、100、2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滇龙胆植株10 d后,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较未处理叶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后效果最好,此时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分别为未处理叶的1.88、2.36和1.87倍(P<0.05)。以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2、4、6、8、10 d后,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时段未处理叶;在喷施4 d后叶中龙胆苦苷含量开始出现显着差异(P<0.05),在喷施6 d后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总体较高,此时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和苦龙胆酯苷含量分别为同时段未处理叶的1.88、1.88、1.47、1.82倍(P<0.05);并自喷施4 d起,叶中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较未处理叶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以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6 d后滇龙胆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升高最明显,这可能与其提高了叶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3期)
桂潇,王福生[7](2018)在《药用植物双参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药用植物双参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ODS、硅胶以及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双参提取物进行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对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双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钱苷元(1)、马钱子苷(2)、马钱苷酸(3)、6’-O-β-吡喃葡萄糖马钱苷(4)、大花双参苷A (5)、3’-O-β-D-glucopyranosylsweroside (6)、secologanol (7)。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8年22期)
秦艳芳[8](2018)在《女贞子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女贞子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强心的作用。此外,还其对肿瘤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综述了女贞子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10期)
雷琼,王芝林,白雪[9](2018)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龙胆属藏药中环烯醚萜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胶束毛细管电泳法(MEKC)同时测定龙胆属藏药(白花龙胆、蓝玉簪龙胆、达乌里秦艽、麻花艽)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落干酸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40 mmol/L硼砂-55 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0%乙腈(pH=9.51)为缓冲溶液,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64.5 cm×50μ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运行电压为18 kV,检测波长为254 nm,压力进样为50 mbar×5 s。结果:4种对照品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龙胆科药材白花龙胆、蓝玉簪龙胆、达乌里秦艽、麻花艽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8期)
王菲菲,张聿梅,李静,戴忠,刘斌[10](2018)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治疗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相关疾病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查阅、总结国内外发表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的成因和环烯醚萜化合物调节相关疾病的可能机理的报道。结果:氧化应激可以引起广泛的细胞内损伤,从而诱发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预防和减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对于开发此类化合物的新药具有广泛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8年08期)
环烯醚萜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别从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观察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 g的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医用动脉瘤夹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椎板切除而不进行脊髓损伤。造模成功2 h后,治疗组给予灌胃10 mg/kg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溶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次/d。3 d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Western 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法)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SOD含量显着增加(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显着增加了脊髓组织中GSH-PX(P<0.05)和CAT(P<0.01)抗氧化酶活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Bax/Bcl-2的比例明显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中脊髓组织灰质及白质结构正常,神经元结构清晰,未见显着的脊髓受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脊髓组织中观察到脊髓结构严重受损,脊髓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结构模糊,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结构被破坏,胞核皱缩或溶解消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脊髓结构明显改善,脊髓组织病变相对较轻,小区域的神经元坏死,少量的嗜酸性细胞增多,小胶质细胞浸润,且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未看到明显的棕黄色凋亡神经细胞,而模型组中观察到明显的棕黄色的凋亡神经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烯醚萜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庆.药用植物双参中环烯醚萜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黄姣娟,王文春,熊德启,卢豪,向武.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J].康复学报.2019
[3].裴艺菲,沈涛,左智天,张庆芝,王元忠.FTIR对滇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快速预测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9
[4].陆国寿,谭晓,黄建猷,黄周锋,胡筱希.广西特色药材鸡矢藤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9
[5].王菲菲,张聿梅,郑笑为,戴忠,刘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9
[6].金琳,李海峰,刘卫红,胡侃.茉莉酸甲酯对滇龙胆叶中4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9
[7].桂潇,王福生.药用植物双参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
[8].秦艳芳.女贞子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9].雷琼,王芝林,白雪.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龙胆属藏药中环烯醚萜类成分[J].中药材.2018
[10].王菲菲,张聿梅,李静,戴忠,刘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治疗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