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磷吸收论文-张超

植物磷吸收论文-张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磷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旱胁迫,苹果,植物根际促生菌,抗旱生理

植物磷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17)在《干旱下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苹果实生苗生理特性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或者接种人工合成菌剂来提高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指生存在植物根圈范围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或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有益细菌。国内外对PGP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生长、活化土壤养分、减少化肥施用、提高植物诱导系统抗性等方面,但有关苹果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盆栽试验,将从黄土高原地区旱地果园根系周围分离筛选出的1株既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又具有溶磷能力的根际促生菌“YX_2(Psdeuomnoda fluoerncne)”接种于“八棱海棠”苹果实生幼苗根际周围,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干旱胁迫梯度(正常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接种YX_2对苹果幼苗的抗旱生理以及活化吸收土壤中磷元素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接种YX_2可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且在干旱环境下可显着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干旱降低了苹果的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Tr),接种YX_2可提高Tr,缓解干旱胁迫对Pn的抑制,且在中度干旱下,缓解效果最为显着,其Pn和Tr分别较未接种处理提高6.80%和15.00%。接种YX_2可抑制干旱胁迫下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降低,抑制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在中度干旱下整体效果最佳。(2)正常水分处理下,接种YX_2对叶片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影响较小;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接种YX_2可不同程度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的积累,且在中度干旱下,YX_2的接种效应最显着。(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表明,不接种处理下,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中得分系数最高的指标分别为丙二醛和蒸腾速率;接种YX_2处理下,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中得分系数最高的指标亦分别为丙二醛和蒸腾速率,说明接种YX_2处理对主要成分的贡献率影响不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无论处于何种水分状态,接种YX_2处理都影响了幼苗的抗旱性,即接种YX_2处理下幼苗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更高,且在轻度和中度干旱下增幅显着,分别较未接种处理提升9.19%和10.12%,从而使幼苗具有更强的抗旱性。(4)接种YX_2提高了幼苗植株干物质生物量、植株全磷含量、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速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不同水分下YX_2吸磷贡献率表现为中度干旱>正常水分>轻度干旱>重度干旱,YX_2吸磷贡献率与根系酸性磷酸酶、土壤速效磷和土壤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5)接种YX_2促进了幼苗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其中根系总长度和根系活力在轻度干旱下显着增加。本研究测定了根系分泌物中5种有机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丁二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接种YX_2增加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总量,不同水分条件下比未接种处理增加0.012~0.035 mg·L-1·2h-1,其中草酸泌量占到了有机酸总量的50%左右。接种YX_2同时也增加了分泌物中氨基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这些分泌物的增加有助于改善根际土壤生态环境。本研究揭示了具有溶磷能力的根际促生菌YX_2对干旱胁迫下苹果实生幼苗的抗旱生理以及对土壤中磷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机制,得出了在轻度或者中度干旱环境下YX_2的接种效应较好,这为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利用PGPR与植物互作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以及养分利用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洪云,王永刚,李焕利,王旭,徐菲[2](2017)在《两种浮床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吸收能力及其水质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黄菖蒲和千屈菜两种浮床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浮床。结果显示:两种植物体内的氮磷分布均呈叶>根的分布形式,且两种植物都可以进行分株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收割植物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对COD的去除率最高的是千屈菜为19.8%;对TN的去除率最高的是黄菖蒲为73.4%;对TP的去除率最高的是千屈菜为86.8%;两种植物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比发现TN含量较高的水质用黄菖蒲净化效果较好,TP含量较高的水质用千屈菜净化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段灏,王磊,曹湛波[3](2016)在《接种丛植菌根真菌对湿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并改善植物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微生物。湿生植物在湿地污染净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利用AM真菌改良湿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取了3种湿生植物千屈菜、旱伞草和黄花鸢尾,在盆栽培养的基础上,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RE)、摩西球囊霉(GM)、幼套球囊霉(CE)叁种AM真菌,并和空白对照比较接种AM真菌对不同植物地上、地下及整株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对植物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呈现出植物间和植物内的差异,促进与抑制效应表现不一。综合AM真菌对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促进效应,最佳AM真菌-植物的组合为:千屈菜-RE,旱伞草-RE,黄花鸢尾接种-GM。叁种植物接种最佳的AM真菌后植物生物量、TN量和TP量分别提高了17.7%~29.8%、15.7%~39.0%和22.3%~62.6%。本研究为今后强化湿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6年06期)

金树权,周金波,包薇红,陈君,李丹丹[4](2017)在《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5种乡土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的含水率差异较小,变化范围为89.8%~92.0%,但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变化范围(干重计)为1.52~12.92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轮叶黑藻是最低的微齿眼子菜的8.5倍.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植株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6.54~34.44 g·kg~(-1)和2.54~4.01g·kg~(-1),其中金鱼藻的植株氮、磷含量相对偏高.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3.8%~83.1%和49.2%~70.8%,均显着高于CK处理的39.9%和36.9%,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CK.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与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4(P<0.01)和0.996(P<0.01).不同沉水植物氮、磷直接吸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5%~13.3%和2.2%~13.2%,扣除水体自身自净能力后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2.5%~29.9%和10.1%~20.6%,表明水质净化氮、磷去除过程中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要大于直接吸收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孙金华,毕银丽,裘浪,江彬[5](2016)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吸收作用机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贫瘠土壤不能供给植物足够磷素,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吸收利用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述了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吸收土壤磷、根际环境与AMF共同作用对土壤磷的影响、AMF储磷机理、磷从菌丝到根系转移和植物吸收利用磷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应用AMF改善土壤肥力和深刻了解接菌土壤中磷的迁移转化规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方方,徐增莱,杨学民,季茂晴,于金平[6](2016)在《8种药用植物氮、磷吸收能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8种药用植物,在高质量浓度氮(TN=16.00mg/L)、磷(TP=4.00 mg/L)的水体中培养,分析了其生物量、株高、体内氮磷含量及其对水体TN、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8种药用植物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增长率为21.81%~221.93%;株高增长量为6.20~22.63cm;(2)植物体内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28~32.46、2.07~11.25mg/g;(3)8种药用植物对水体具有较强的净化效果,培养后能吸收污水中80.00%~91.00%的TN和82.38%~96.38%的TP,高于对照组的49.16%和63.75%。(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6年03期)

周优良,邓佳,何为媛,易廷辉,王莉玮[7](2015)在《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有机磷含量及植物磷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有机物料对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有机磷含量及玉米幼苗磷的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磷条件下,与化肥(HF)相比,猪粪沼渣(ZZ)使3种土壤有机磷含量显着提高,牛粪秸秆堆肥(NJD)和污泥堆肥(WD)的影响不显着,牛粪沼渣(NZ)的影响在酸性紫色土(APS)和中性紫色土(NPS)中不显着,但使石灰性紫色土(CPS)有机磷含量显着提高。有机物料降低了3种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对玉米幼苗根干重的影响不明显,却使除APS中NJD外的处理玉米幼苗地上部干重下降。除酸性紫色土的WD和NJD处理外,所有有机物料处理玉米幼苗磷的吸收量和表观利用率均低于HF处理。在所研究的有机物料中,WD和NJD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NZ和ZZ处理,玉米幼苗磷的吸收量和表观利用率以WD处理最高,NZ处理最低。研究还表明,酸性和中性紫色土有机磷含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有机磷含量显着相关,在石灰性紫色土中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相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物料中易溶性磷含量的高低一致。因而,施用有机物料时,不仅要考虑有机物料中的磷含量,还应关注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及施用的土壤类型,并适当补充化肥。(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雨萌,陈玉霞,刘磊,穆立蔷[8](2015)在《8种丁香属植物土壤磷吸收能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磷含量的测定采用目前常见的硫酸-高氯酸酸溶-钼锑抗显色法,研究了小叶丁香(Ⅰ)、紫叶重瓣(Ⅱ)、北京丁香(Ⅲ)、暴马丁香(Ⅳ)、白丁香(Ⅴ)、红丁香(Ⅵ)、蓝丁香(Ⅶ)以及紫丁香(Ⅷ)共8种丁香属植物对不同土壤环境下的磷的吸收情况,所选择的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分别为汽轮机厂区和哈尔滨市园林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清洁的土壤环境下,几种丁香植物的土壤磷含量排序为W(P)Ⅳ(1.88)>W(P)Ⅷ(1.77)>W(P)Ⅱ(1.606)>W(P)Ⅰ(1.54)>W(P)Ⅲ(1.537)>W(P)Ⅶ(1.52)>W(P)Ⅴ(1.487)>W(P)Ⅵ(1.407);在污染区汽轮机厂区内的土壤环境下,几种丁香植物的土壤磷含量排序为W(P)Ⅳ(1.293)>W(P)Ⅷ(1.207)>W(P)Ⅰ(1.153)>W(P)Ⅱ(1.103)>W(P)Ⅲ(1.093)>W(P)Ⅵ(1.00)>W(P)Ⅴ(0.967)>W(P)Ⅶ(0.87)。由此结果可得丁香植物在相对清洁的土壤环境对磷的吸收较好,在八种所选用的丁香属植物中,红丁香对磷素吸收较好,其次是蓝丁香、白丁香、北京丁香和紫叶重瓣以及小叶丁香,紫丁香和暴马丁香相对吸收较低。(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07期)

吴浩,卢志军,黄汉东,江明喜[9](2015)在《叁种植物对土壤磷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磷富集植物是磷矿废弃地土壤与植被修复的关键。该文以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磷浓度(0、100、300、500和700 mg·kg–1),分别在3个不同生长时段(4周、7周、10周)内采样,对这3种植物的磷吸收和富集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在相同生长时间内,向日葵、苏丹草、南瓜的地上部磷含量均随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9.67 g·kg–1、4.86 g·kg–1、6.32 g·kg–1;相同浓度下,向日葵地上部磷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苏丹草则呈下降趋势,南瓜无显着变化;(2)3种植物的地上部磷累积量均在磷处理浓度为700 mg·kg–1时,生长10周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7.83 mg·plant–1、93.92 mg·plant–1、135.82 mg·plant–1;(3)各浓度处理下,向日葵、苏丹草的地上部磷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00,南瓜的地上部磷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波动较大;向日葵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大值分别达11.39和4.09。综合比较可知,3种植物磷吸收和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向日葵>南瓜>苏丹草。向日葵各项富磷特征基本符合磷富集植物的筛选标准,可作为磷矿废弃地土壤与植被修复的备选物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苏小东,李艳,原金海,贾云[10](2014)在《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吸收去除效果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狐尾藻、水蕴草、轮叶黑藻、长叶久冠和铜线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N、P的能力。结果表明狐尾藻、水蕴草、轮叶黑藻和长叶久冠对水体中的氮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且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与植物质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同时狐尾藻、水蕴草、轮叶黑藻和长叶久冠均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而铜线草的环境适应性较差。由此推断可以利用狐尾藻、水蕴草、轮叶黑藻和长叶久冠水生植物在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中构建水生植物系统来处理生活污水。(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植物磷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黄菖蒲和千屈菜两种浮床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浮床。结果显示:两种植物体内的氮磷分布均呈叶>根的分布形式,且两种植物都可以进行分株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收割植物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对COD的去除率最高的是千屈菜为19.8%;对TN的去除率最高的是黄菖蒲为73.4%;对TP的去除率最高的是千屈菜为86.8%;两种植物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比发现TN含量较高的水质用黄菖蒲净化效果较好,TP含量较高的水质用千屈菜净化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磷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干旱下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苹果实生苗生理特性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杨洪云,王永刚,李焕利,王旭,徐菲.两种浮床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吸收能力及其水质净化效果[J].净水技术.2017

[3].段灏,王磊,曹湛波.接种丛植菌根真菌对湿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16

[4].金树权,周金波,包薇红,陈君,李丹丹.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J].环境科学.2017

[5].孙金华,毕银丽,裘浪,江彬.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吸收作用机制综述[J].土壤通报.2016

[6].刘方方,徐增莱,杨学民,季茂晴,于金平.8种药用植物氮、磷吸收能力比较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

[7].周优良,邓佳,何为媛,易廷辉,王莉玮.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有机磷含量及植物磷吸收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

[8].王雨萌,陈玉霞,刘磊,穆立蔷.8种丁香属植物土壤磷吸收能力比较研究[J].广东化工.2015

[9].吴浩,卢志军,黄汉东,江明喜.叁种植物对土壤磷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15

[10].苏小东,李艳,原金海,贾云.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吸收去除效果的试验[J].净水技术.2014

标签:;  ;  ;  ;  

植物磷吸收论文-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