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乙酯论文-汤典东,李春香,方维海,崔刚龙

亚硝酸乙酯论文-汤典东,李春香,方维海,崔刚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硝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化学,卤代烷基硝酸酯,光化学反应机理

亚硝酸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汤典东,李春香,方维海,崔刚龙[1](2017)在《2-溴代亚硝酸乙酯的光解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是酸雨中硝酸的主要来源,也是臭氧层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氧化氮的一个重要前体就是卤代烷基亚硝酸酯(X-RONO)类化合物。因而,X-RONO的光解离性质得到了理论与实验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我们选择2-溴代亚硝酸乙酯(BrCH_2CH_2ONO)体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多体微扰理论二级校正(MP2)等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2-溴代亚硝酸乙酯分子在351nm与193 nm激光激发下发生光解离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351nm下O-NO解离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193 nm下C-Br解离与O-NO解离均有可能,并且具有倾向于O-NO解离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期刊2017-06-08)

李文龙,董玲玉,李扬,刘亚华,袁小金[2](2017)在《PdCl_2-CuCl_2/Li-Al-O催化CO和亚硝酸乙酯合成碳酸二乙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LiNO_3对γ-Al_2O_3改性并进行PdCl_2和CuCl_2负载,制备了PdCl_2-CuCl_2/Li-Al-O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对CO低压气相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催化性能,探讨了载体n(Li)/n(Al),不同溶剂,Pd、Cu负载量及浸渍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添加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的n(Li)/n(Al)为0.15;选用0.1M的盐酸或者稀氨水做活性组分的溶剂来制备催化剂,同样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Pd负载的质量分数为2%,n(Cu)/n(Pd)=1时,催化剂的性能最佳,而浸渍方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7年02期)

张铁[3](2015)在《亚硝酸乙酯分解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亚硝酸乙酯的分解危险性,通过微量热仪研究并确定了亚硝酸乙酯的分解热、起始分解温度、峰值温度等基础数据;通过爆轰管研究并确定了不同温度下亚硝酸乙酯的分解临界压力,对比了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稀释效果。研究表明:亚硝酸乙酯分解临界压力较低易发生分解,亚硝酸乙酯的分解会降低偶联反应的选择性,甚至造成装置的非计划停车。因此,为避免亚硝酸乙酯发生分解爆炸,建议严格按照亚硝酸乙酯分解物性操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胡玉容,李扬,范鑫,夏伟,袁小金[4](2015)在《亚硝酸乙酯-乙醇二元体系常压汽液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Rose平衡釜测定了亚硝酸乙酯-乙醇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分别用NRTL和UNIQUAC热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模型参数,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二种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都较为吻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焦旸[5](2008)在《亚硝酸乙酯溶解度测定及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乙酯与一氧化碳在常压条件下气相催化偶联制备草酸二乙酯,是一条绿色合成路线。其中,亚硝酸乙酯作为氧化羰基化合成的载氧体,会在反应中有所消耗,需要再生,但再生反应器中的乙醇会溶解部分已经再生成功的亚酯。因此,研究亚硝酸乙酯在乙醇及其水溶液中的热力学溶解行为,对于提高再生产率以及满足工业化生产都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亚硝酸乙酯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过程,计算了亚硝酸乙酯在混合溶剂中的亨利系数,模拟了亚硝酸乙酯在再生反应器条件下的气相传质系数。研究建立了动力学法测定溶解度的实验装置,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测定了亚硝酸乙酯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考察了温度、压力、氮气流量、溶剂配比四种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亚酯在混合溶剂中的亨利系数;通过模拟亚酯在再生反应器条件下的气相传质系数,对亚酯在混合溶剂中的传质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亚酯溶解度范围在10-3~10-2之间,温度、压力、氮气流量、溶剂配比均对亚酯溶解度产生影响,其中压力对亚酯溶解度的影响最为显着,但体系中水的存在会显着降低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再生反应器条件下,气相传质系数数量级为10-5,液相传质系数数量级为10-3,亚酯在再生反应器中传质过程属于气膜控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6-01)

闫永娟[6](2008)在《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工艺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鼓泡塔反应器和气相法乙醇蒸汽进料管式反应器进行了亚硝酸乙酯再生的研究,并建立了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的气液反应动力学测定装置,通过试验测定得到了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工业放大提供设计基础和理论依据。论文对反应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压力、乙醇与NO的摩尔比、NO与O2的摩尔比、乙醇浓度以及原料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等对亚硝酸乙酯的生成速率及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分别确定了两种反应器形式下的最佳操作条件:(1)鼓泡塔反应器:反应温度为306~310K;乙醇的进料浓度为50~95%;NO/O2的摩尔比为5:1~6:1;系统压力为2~2.5atm。(2)气相法管式反应器:反应温度为343K;乙醇与NO的摩尔比为1.0~1.5;NO/O2的摩尔比为5:1~6:1;系统压力为1~2atm。实验结果表明,鼓泡塔反应器和气相法乙醇蒸汽进料管式反应器都是适合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的反应器,总体上前者的效果好于后者;而后者解决了乙醇耗用量过大的问题,在保证亚硝酸乙酯收率的前提下成功的降低到接近化学计量比的程度。建立了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在气液反应形式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为:R=kPNO1.2PO20.46速率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为k=1.08823×10-5EXP(-1395.54/T)反应的活化能Ea=11.6025kJ/mol指前因子A=1.08823×10-5(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5-01)

李振花,闫永娟,吕静,胡仲才,马新宾[7](2008)在《气相法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气相碳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DEO)在过去几十年来已引起了广泛兴趣。该过程涉及两个反应:一氧化碳偶联生成DEO的反应和亚硝酸乙酯(EN)的再生反应。这两个反应同时发生,因此只要再生反应速度与偶联反应速度彼此匹配,该系统可构成一个闭路的稳定循环系统。本文研究了一种EN再生气相反应器,以替代以往的副反应严重、乙醇循环能耗高的鼓泡反应器。研究发现气相法EN再生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n(乙醇)/n(NO)为1.5~2,n(NO)/n(O2)为6~8,(φN2)为15%~30%,停留时间为24s~29s。(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08年02期)

胡仲才,尹东学,何翠英,马新宾,李振花[8](2008)在《亚硝酸乙酯再生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滴流床反应器代替原有的鼓泡塔式反应器,进行亚硝酸乙酯(简称亚酯)再生试验研究,采用惰性瓷环和分子筛为填充介质,考察了工艺条件,如原料气进气方式、反应温度和NO/O2体积比对O2转化率的影响。试验发现填充介质采用碗状瓷环为最佳,适宜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范围在40~60℃之间,NO/O2的摩尔比为6∶1,惰性气体N2的体积分数为50%。(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吴西玲,杜立中,唐兰芳,杜靖,蒋静静[9](2006)在《亚硝酸乙酯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亚硝酸乙酯(ENO)和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急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48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C组),(2)肺动脉高压组(PH组),(3)肺高压+ENO干预组(PHE1、PHE2),(4)肺高压+NO干预组(PHN),(5)单用ENO干预组(EN)组,先用血栓(本文来源于《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吴西玲,杜立中,唐兰芳,杜靖,蒋静静[10](2006)在《亚硝酸乙酯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亚硝酸乙酯(ENO)和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急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C组),(2)肺动脉高压组(PH组),(3)肺高压+ENO干预组 (PHE1、PHE2),(4)肺高压+NO干预组(PHN),(5)单用ENO干预组(EN)组。先用血栓素A2类(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亚硝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LiNO_3对γ-Al_2O_3改性并进行PdCl_2和CuCl_2负载,制备了PdCl_2-CuCl_2/Li-Al-O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对CO低压气相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催化性能,探讨了载体n(Li)/n(Al),不同溶剂,Pd、Cu负载量及浸渍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添加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的n(Li)/n(Al)为0.15;选用0.1M的盐酸或者稀氨水做活性组分的溶剂来制备催化剂,同样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Pd负载的质量分数为2%,n(Cu)/n(Pd)=1时,催化剂的性能最佳,而浸渍方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硝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1].汤典东,李春香,方维海,崔刚龙.2-溴代亚硝酸乙酯的光解离机理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2017

[2].李文龙,董玲玉,李扬,刘亚华,袁小金.PdCl_2-CuCl_2/Li-Al-O催化CO和亚硝酸乙酯合成碳酸二乙酯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

[3].张铁.亚硝酸乙酯分解危险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

[4].胡玉容,李扬,范鑫,夏伟,袁小金.亚硝酸乙酯-乙醇二元体系常压汽液平衡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

[5].焦旸.亚硝酸乙酯溶解度测定及传质研究[D].天津大学.2008

[6].闫永娟.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

[7].李振花,闫永娟,吕静,胡仲才,马新宾.气相法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8

[8].胡仲才,尹东学,何翠英,马新宾,李振花.亚硝酸乙酯再生新工艺[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

[9].吴西玲,杜立中,唐兰芳,杜靖,蒋静静.亚硝酸乙酯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比较[C].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10].吴西玲,杜立中,唐兰芳,杜靖,蒋静静.亚硝酸乙酯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比较[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标签:;  ;  ;  

亚硝酸乙酯论文-汤典东,李春香,方维海,崔刚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