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雹气候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雹,气候特征,回波,路径
降雹气候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雷崇典,张爱丽,吴春青,王文波,林隆超[1](2013)在《延安市降雹气候特征及雹云回波移动路径的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3年01期)
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2](2010)在《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901~2000年张家界地区降雹资料,从冰雹出现次数、冰雹时空分布、冰雹路径等气候特征及2005年降雹个例环流形势、稳定度、特征层对比分析,找出了张家界相关冰雹预报的部分指标,以期对提高冰雹预报水平,为人工消雹提供作业情报,做好防灾、减灾、抗灾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2期)
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3](2010)在《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901~2000年张家界地区降雹资料,从冰雹出现次数、冰雹时空分布、冰雹路径等气候特征及2005年降雹个例环流形势、稳定度、特征层对比分析,找出了张家界相关冰雹预报的部分指标,以期对提高冰雹预报水平,为人工消雹提供作业情报,做好防灾、减灾、抗灾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2010年03期)
郭玉凤,卢淑贤,程惠艳,吕娜,王敏[4](2009)在《巴彦淖尔市40年降雹气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准确率,利用当地1961-2000年的降雹资料和2004-2008年的713雷达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图表分析等方法,研究降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采用逐步聚类法对年降雹等级进行划分。结果得出:降雹一般出现在4-9月,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8月下旬,占总降雹日数68.6%;年降雹日数与灾雹日数存在线性相关;20世纪60年代、90年代降雹次数较少,80年代明显偏多;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均为1级重灾年,90年代后基本为2级中等成灾年或3级轻灾年。研究结果可为巴彦淖尔市深入、有效开展防雹作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09年03期)
周嵬,张强,康凤琴[5](2005)在《我国西北地区降雹气候特征及若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了西北冰雹的天气特征、气候规律,概括了产生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和诱发冰雹天气的局地因素,综合分析了雷达观测、卫星观测、闪电定位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在西北地区冰雹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最后指出了西北冰雹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09期)
杨晓霞,杨贵名,董旭光,李峰,马杰[6](2005)在《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气候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1960~2001年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包括非测站资料)两种资料,对山东省降雹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分析了山东省两种降雹资料气候图的相似离度。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降雹比测站降雹明显偏多,但时间和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相似度在86%以上,应用测站降雹资料制作的气候图具有86%的代表性。(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05年05期)
吕和海,张永华,王金兰,王丽[7](2001)在《新乡降雹气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乡所辖 8个县站建站~ 1998年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 ,南部、东部少 ;成灾冰雹主要在 5~ 8月 (占整个降雹日数的 74% ) ,集中在 5月下旬~ 7月中旬 (占整个降雹日数的 6 4% ) ,降雹主要发生在 14~ 2 1时 (占 93.4% ) ,其中 16~ 17时 1个小时内为最多 (占 42 .1% )。(本文来源于《河南气象》期刊2001年02期)
雷崇典,代娟,陈君寒[8](1995)在《延安地区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及产生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地区13个测站1981~1990年187次降雹个例的大气环流背景分析得出了降雹的7种天气类型和6~8月降雹多发区与降水、雷暴多发区的相关关系;并重点研究了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的天气形势条件以及地形对降雹的动力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1995年06期)
宫福久,杨和俊,马德明,李英伟[9](1992)在《辽西地区降雹气候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一场强烈的冰雹在很短时间内会使农作物、水果等遭受极大的损害,从而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较严重的影响。辽西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市及锦西市所辖的全部15个县(市),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区,每年都有较大范围的系统降雹,而局地性降雹则更加频繁,最多年份(1980)高达59天。每年大约有200万亩农田遭受灾害,绝收近四分之一.因此,全区多数市、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一直(本文来源于《辽宁气象》期刊1992年03期)
陈乾[10](1985)在《我国西部降雹的若干气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最近叁十年中国东经110度以西各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我国西部降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还收集了西北区东部大量的降雹资料,以讨论测站密度加大后降雹的详细分布以及降雹持续时间、雹粒大小等与地形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1985年03期)
降雹气候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1901~2000年张家界地区降雹资料,从冰雹出现次数、冰雹时空分布、冰雹路径等气候特征及2005年降雹个例环流形势、稳定度、特征层对比分析,找出了张家界相关冰雹预报的部分指标,以期对提高冰雹预报水平,为人工消雹提供作业情报,做好防灾、减灾、抗灾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雹气候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雷崇典,张爱丽,吴春青,王文波,林隆超.延安市降雹气候特征及雹云回波移动路径的考证[J].陕西气象.2013
[2].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英文)[J].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Research.2010
[4].郭玉凤,卢淑贤,程惠艳,吕娜,王敏.巴彦淖尔市40年降雹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
[5].周嵬,张强,康凤琴.我国西北地区降雹气候特征及若干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
[6].杨晓霞,杨贵名,董旭光,李峰,马杰.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气候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2005
[7].吕和海,张永华,王金兰,王丽.新乡降雹气候特征分析[J].河南气象.2001
[8].雷崇典,代娟,陈君寒.延安地区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及产生条件[J].陕西气象.1995
[9].宫福久,杨和俊,马德明,李英伟.辽西地区降雹气候特征的分析[J].辽宁气象.1992
[10].陈乾.我国西部降雹的若干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