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氏文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氏文集》,索引
白氏文集论文文献综述
徐菁琦,杨斐,戴怀平,陆佳炜,顾红[1](2019)在《《白氏文集·索引》编纂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白居易在日本的影响和已有白居易作品索引的编纂情况,详细介绍了《白氏文集》索引编纂所依据的版本,并简明地阐述了以日文假名拼音音序排列的以及以中文排序的两种索引编制的缘由和编纂体会。(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海村惟一,海村佳惟[2](2018)在《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日本假名文学“中国性”考——以《白氏文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出土实物(金印)、文献《后汉书》记载以及传世日藏写本文献叁重印证的日中跨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予倭的奴国王金印之际。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日本诞生了真名(汉字)文献:日本汉文。首次出现的就是604年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这是600年日本首次派遣使者渡海进行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结果,《宪法十七条》显示的"中国性"涉及十多种中国古典文献。日本文学有真名(汉字)文学和假名文学之分。真名文学直接受容中国古典文学,显示"中国性"这一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现象几乎已经成为日中两国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对假名文学的和歌、物语、谣曲、随笔四种主要文学样式如何受容《白氏文集》进行实证考察,以验证其包含的"中国性"。(本文来源于《中文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文艳蓉[3](2019)在《尊经阁藏天海校本《白氏文集》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尊经阁文库藏校本《白氏文集》是江户初期天海大师在那波道圆本上校注加点的版本,其主要价值首先在于保存了惠萼、宗重、邦光、性全等人的奥书,对研究白集版本流传有所俾补;其次在于天海所校诸本文字与金泽本、《文集抄》《管见抄》等古抄本颇相近,以上版本所不存之诗文,天海校本有不少独特处,可纠正白居易作品传本误文,提供更优之抄本异文;天海还抄录诸本所无之注释,其中一部分可能为白居易自注阙文,另一部分为日本学者所注。日本所藏此类珍贵那波校本尚有十余部,应为我们校勘《白氏文集》及研究白集流传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马君妍[4](2017)在《《〈白氏文集〉宋代诸本系谱》的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翻译实践为日译中。源语文本『「白氏文集」宋代诸本の系谱』是日本学者户崎哲彦教授在岛根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学术报告。该文在归纳了《白氏文集》宋代诸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白氏文集》宋代诸本的系谱,明确了“那波本”“杭本”“苏本”等各版本《白氏文集》之间的关系。受教授所托,笔者翻译了『「白氏文集」宋代诸本の系谱』并拟投稿国内学术刊物发表,旨在丰富白居易研究体系,促进中日两国间的学术交流。本次翻译实践应用了纽马克翻译理论。纽马克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至少要建立在叁对二元对立体之上,他们分别是外国和本国文化、两种语言、作者和译者。所有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交际翻译也是语义翻译,只是重点各有不同而已。源语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在翻译时主要采取语义翻译策略力争忠实地传达作者的原意,同时从面向读者的角度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力求使译文通顺易懂。本翻译实践报告通过词汇、委婉推量句、长定语句、被动句等翻译案例探讨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学术报告翻译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加深了笔者对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实证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在中日翻译实践中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兆鹏[5](2015)在《从北宋《白氏文集》准印牒文看宋代文集出版的审查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杭州刻本《白氏文集》所附当时杭州详定所颁发的《白氏文集》准印牒文,是《全宋文》未收的佚文。此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文集出版审查的运作流程和审查内容。其中"敕命指挥毁弃淫侈浮浅俚曲秽辞"一款,对了解北宋词传播的文化生态尤具意义。此文不仅为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传播学信息,也为文体学研究北宋详定所文集出版的牒文,提供了一个现存最早的出版详定牒文的实例。(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5年05期)
岳小冬[6](2014)在《东瀛才女紫式部的汉学情缘——《源氏物语》对《白氏文集》的受容》一文中研究指出《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作者紫式部在文学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她在长达54卷的历史故事画卷《源氏物语》中,频频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为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通过考察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借鉴汉诗文的故事原型创作出独特的文学主题。(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陈翀[7](2014)在《慧萼钞南禅院本《白氏文集》卷十叁复原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稿为慧萼钞南禅院本白氏文集卷十叁之复原稿(1)。按,属于慧萼钞系统本的金泽文库旧藏《白氏文集》卷十叁现已不存,然据尊经阁藏天海校那波道圆本《白氏文集》(下称天海本)卷末奥书可知,镰仓时期着名僧医梶原性全(1226—1337)曾另钞有一本慧萼钞系统本(2),而性全钞本之底本,则是藤宗重传钞平佑俊钞本(奥书原文参见本复原稿末及图1书影)。(本文来源于《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期刊2014年01期)
李光泽[8](2014)在《《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的比较研究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的文学关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课题,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众多成果。对其研究史进行梳理和评述,不仅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而且还能使我们进一步厘清以白诗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情况。一(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05期)
杜晓勤[9](2013)在《《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氏文集》卷11卷首体式标注之"古体",与同属感伤诗的卷9、卷10之"古调诗"是同体异名,均指五言古诗。《白氏文集》卷11卷首之所以标为"古体",而非此前诸卷所标之"古调诗"与《白氏长庆集》的实际编撰者元稹诗体分类观念和诗集编撰方式的新变有关。从元和中期开始,元稹就减少了讽谕寄兴作品的创作,与之相应,他在元和末年及长庆初编撰诗集时也不再使用"古讽"、"乐讽"和"律讽"等诗体名称。至长庆四年(824)编百卷《元氏长庆集》时,元稹则将以前创作的讽谕寄兴之作归入"古诗"和"乐府",将非讽谕题材的五言古诗归入"古体诗"和"伤悼诗"。基于同样的考虑,元稹在同年稍后编《白氏长庆集》时,就将白居易新近创作的感伤诗,且为五言古诗最后1卷的卷11,标为"古体",而非沿用白居易原先自编诗集时所用的"古调诗"。这不仅反映了元稹本人创作趣味和诗体分类方式的转移,与元和中期至长庆末年白居易五言古诗创作题材的嬗变也是相合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渡边优子[10](2012)在《《白氏文集》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接受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日本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以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为榜样。9世纪中期,白居易还在世的时候,《白氏文集》和各种单行本陆续传入日本,受到欢迎。比白居易早半世纪出生的李白和杜甫的诗集,比《白氏文集》晚100多年才传入到日本,之后至今足有1000多年。但是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还是要比李杜高得多。本文即探究白诗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第一章,整理《白氏文集》传入当初的日本情况和现存资料。第二章,论述《白氏文集》的接受方法(读法)。第叁章,论述日本汉学者对《白氏文集》的接受方法和态度。第四章,论述和歌诗人对《白氏文集》的接受方法和态度,并研究《白氏文集》对“国风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10)
白氏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出土实物(金印)、文献《后汉书》记载以及传世日藏写本文献叁重印证的日中跨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予倭的奴国王金印之际。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日本诞生了真名(汉字)文献:日本汉文。首次出现的就是604年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这是600年日本首次派遣使者渡海进行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结果,《宪法十七条》显示的"中国性"涉及十多种中国古典文献。日本文学有真名(汉字)文学和假名文学之分。真名文学直接受容中国古典文学,显示"中国性"这一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现象几乎已经成为日中两国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对假名文学的和歌、物语、谣曲、随笔四种主要文学样式如何受容《白氏文集》进行实证考察,以验证其包含的"中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氏文集论文参考文献
[1].徐菁琦,杨斐,戴怀平,陆佳炜,顾红.《白氏文集·索引》编纂概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
[2].海村惟一,海村佳惟.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日本假名文学“中国性”考——以《白氏文集》为例[J].中文论坛.2018
[3].文艳蓉.尊经阁藏天海校本《白氏文集》及其价值[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
[4].马君妍.《〈白氏文集〉宋代诸本系谱》的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7
[5].王兆鹏.从北宋《白氏文集》准印牒文看宋代文集出版的审查制度[J].江汉论坛.2015
[6].岳小冬.东瀛才女紫式部的汉学情缘——《源氏物语》对《白氏文集》的受容[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
[7].陈翀.慧萼钞南禅院本《白氏文集》卷十叁复原稿[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4
[8].李光泽.《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的比较研究刍议[J].芒种.2014
[9].杜晓勤.《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渡边优子.《白氏文集》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接受情况[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