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学史论文-印红香

科学史学史论文-印红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史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席泽宗,科学史,学科建设,学术着作

科学史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印红香[1](2011)在《科学史学史上的席泽宗院士》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生前从事科学史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不仅为中国科学史学科的建制化付出了自己的精力和才智,而且还撰写了大量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本文从席泽宗的生活经历写起,向读者展现席泽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一生的际遇,以及席泽宗如何在波折中树立并坚定科学史研究的信念。综合国内外对于学科建制化的一些观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席泽宗在科学史建制化方面的贡献:1、起草了《中国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2、参与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等科学史研究机构的筹备和建设工作;3、活跃于科学史教育工作与讲学活动,是中国科学史学科建立的开拓者和发展的推动者。本文的第四章介绍席泽宗的科学史学术着作和论文,尤其是他在古新星新表、恒星与行星天文学史以及科学思想史方面做出的开创性研究。文章的最后对席泽宗的治学风格进行了评价,希望通过这一章,使得读者对席泽宗的科学史研究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席泽宗对科学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叁方面:从外部看,他推动了科学史建制化的进程;从内部看,他做了众多的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是科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科学史治学风格也是一笔宝贵财富,为科学史研究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1-01)

詹志华[2](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詹志华[3](2008)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概况与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史学史研究虽有进展,但科学史学史的研究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发展处境困难。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要想摆脱困境,赢得较大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科学史研究共同体以及科学史学史研究群体的共同关注和推动。(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08年08期)

张晓丹[4](1994)在《一个值得重视的学科:科学史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史学史是研究和阐述史学本身发展史的学科,它考察历史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历史编纂方法的演变。然而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作为一门完整独立的历史学科,也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样可以把关于科学史的历史称为:“科学史学史”(histor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或(history of scientific history)。笔者提出这个概念,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科学史随着一大批历史学家、科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数个世纪以来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建构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它不仅在史学界和科学界占据一席之地,而且随着科学本身的迅速增长,它在整个历史学领域中,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显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体现出更加独特的研究价值。于是讨论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史学史,就具备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1994年03期)

夏祖恩[5](1994)在《求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兼谈史学史研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求解未数,探究新问题.正是由于不断开拓,才有新发现、新发现明与新理论.因此,科学研究离不开“新”字.余弃求新,就没有科学研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孙立新,王学典[6](1992)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重要成果——评《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发端于20年代,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刺激并推动了它的形成,到40年代,这一史学流派则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史学体系。这一史学体系不但在中国现代史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直接影响了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科学所发生的变化。有鉴于此,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饶有新意的研究论着不断刊布于世。我们新近读到的原联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家梅希蒂尔德·罗梅君博士的(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1992年01期)

陈伟[7](1990)在《一本值得一读的当代“史学史”——评“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历史学分册》》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丰富、论述全面,是粗粗读罢四川人民出版社刚刚推出的“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历史学》分册之后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近年来,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史学流派的理论和观点虽然不断被介绍给我国的读者,但或许由于篇幅的关系,其介绍或过于全面而失之于笼统,或过于精深而失之于零散,难以尽如人意。“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历史学》分册以各种流派为线索,系统阐述了当代国外历史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概况,作为一本比较完(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1990年04期)

邓宗琦,张祖林,任定成[8](1989)在《科学史学史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科学史学史分为科学史前史、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以及当代科学史的发展叁个阶段,概述了不同时期科学史研究的特点和状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9年01期)

李迪[9](1982)在《中国科学史学史概述(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萌芽了;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到现在还不能算是进入成熟时期,严格地说尚未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因此有必要把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提高到科学的程度。研究科学史和研究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跟上时代,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指导思想都应随时代而改变。中国科学史做为世界科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用新观点、新方法。中国科学史研究从其萌芽时起,到现在已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目前应转入第叁个历史阶段。下面进行简单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期刊1982年04期)

科学史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史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印红香.科学史学史上的席泽宗院士[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

[3].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概况与发展策略[J].未来与发展.2008

[4].张晓丹.一个值得重视的学科:科学史学史[J].史学理论研究.1994

[5].夏祖恩.求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兼谈史学史研究问题[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4

[6].孙立新,王学典.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重要成果——评《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撰》[J].山东社会科学.1992

[7].陈伟.一本值得一读的当代“史学史”——评“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历史学分册》[J].历史教学问题.1990

[8].邓宗琦,张祖林,任定成.科学史学史述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9].李迪.中国科学史学史概述(摘要)[J].内蒙古科技.1982

标签:;  ;  ;  ;  

科学史学史论文-印红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