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高填方,复合地基,刚柔组合桩,滑裂面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豆红强,俞仰航,聂文峰,王浩,陈雷[1](2019)在《超高填方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溪—磨憨铁路普洱车站的超高填方工程为依托,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超高填方路堤荷载下传统刚性桩和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的受荷模式及路基稳定性。传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中心处PHC管桩,桩身所受剪力和弯矩较低,PHC管桩的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传统的柔性桩复合地基则表现为路堤边桩侧向变形大,桩体柔性弯曲明显,路堤安全性相对较低等特点。在确保路堤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兼顾工程成本的超高填方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即将刚性桩布置于潜在滑裂面剪入口或剪出口位置,其余位置布置柔性桩。并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加固机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刚性桩布置在剪入口位置时,能显着减少路堤的侧向变形以及坡肩处路堤顶面的竖向变形,其存在可直接阻止潜在滑裂面的进一步发展和贯通;而将刚性桩布置在剪出口位置,亦能减少路堤的侧向变形,但效果并不显着;且其能分担剪出口处桩周土体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其塑性区向四周分散。2种优化方案下路堤安全系数均较常规柔性桩复合地基安全系数有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陈丽[2](2019)在《深厚软基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刚柔组合桩、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深厚软基的变形特性。发现: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沉降分别为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沉降的79%和49%;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仅为水泥搅拌桩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的7.3%。这表明刚柔组合桩的深厚软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刚柔组合桩的管桩长度明显大于水泥搅拌桩,路堤荷载可以通过管桩传递到深层硬土层,进而减小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体沉降和水平位移。(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晓强,赵拓[3](2015)在《水泥土桩及CFG桩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化桩型的思想,选取夯实水泥土桩及CFG桩进行优化组合,组成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用爆破的方式模拟地震提供震源,进行现场动力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载荷作用下,组合桩中夯实水泥土桩、CFG桩两种桩不同的动力反应,分别从峰值加速度、主频及持续时间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在爆破地震荷载作用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随着静载试验载荷量的增大,两种桩型的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两种桩型爆破地震动持续时间从桩顶到桩底逐渐增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5年08期)
全小娟[4](2015)在《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分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爆破地震动作用下的复合地基现场动力试验,建立了叁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现场试验的勘察报告和现场复合地基静动力试验结果选取了数值模拟的计算参数,研究了在爆破地震动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和CFG芯水泥土环桩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和动力时程响应。具体主要结论如下:(1)由现场模型试验可知,在爆炸能量、震源深度相同条件下,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土性、桩体刚度分布和上部作用荷载的大小;上部作用荷载的增加使得各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明显降低,爆破孔到复合地基边缘垂直距离越大,相同位置处的峰值加速度越大;(2)由现场模型试验可知,在相同爆炸能量作用下,震源位置、复合地基形式,对复合地基各测点的主频和阻尼比有影响,但规律不明显;振动主频和阻尼比主要取决于震源和测点之间土性和桩体的性质;(3)根据试验场地勘察报告的数据,得到了各类计算基本参数。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相比较,对复合地基土体的静变形模量进行调整。结合复合地基动力分析试验,得到动弹性模量、阻尼比等参数;(4)对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叁种桩型的自振频率。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频率和CFG芯水泥土环桩组合桩复合地基的频率与CFG桩复合地基的频率相比,均在-8.17%~8.42%变化范围内;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频率与现场试验的频率相比,均在-0.38%~26.97%范围内变化;(5)通过对叁种桩型复合地基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不同位置或不同深度处桩体、桩间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相同爆炸能量、震源位置、深度和上部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与现场试验测得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随到爆破孔距离增加或深度减小的变化规律相近,且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小于现场试验测得的动力响应。(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鲍树峰[5](2014)在《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控制深厚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可行性,须深入研究该类复合地基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工作性状。为此,依托哈大高速铁路新营口车站路基处理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桩体刚度与桩间土体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是路堤填土中产生"土拱效应"的直接原因,且土拱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差异刚度的大小;(2)该类复合地基下的沉降变形模式主要包括路堤等沉区域、路堤土拱效应影响区域、负摩阻力作用区域、正摩阻力作用区域以及下卧土层等沉区域等五方面,且褥垫层基础的刚度是桩体与土体差异沉降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3)该类复合地基中CFG桩桩顶压力平均值是桩间土压力平均值的196倍,而MIP桩桩顶压力平均值是桩间土压力平均值的22倍,MIP桩有效提高了浅层土体的地基承载力;(4)采取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软土路基,可消除96%以上的沉降量,工后沉降可控制在2.0 mm左右,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要求;(5)研究成果能够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深厚软土路基处理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余素萍[6](2014)在《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托哈大高速铁路新营口车站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土中"土拱效应"的强弱取决于桩体与桩间土体两者差异刚度的大小;褥垫层基础的刚度是桩体与土体差异沉降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类复合地基中CFG桩桩顶压力平均值是桩间土压力平均值的196倍,且MIP桩有效提高了浅层土体的地基承载力;采取"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软土路基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4年02期)
何亚萍[7](2011)在《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柔性桩减少刚性桩与土之间的刚度差,使之与土结合良好,达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柔性桩软土地基加固的置换率、减少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及降低软地基处理造价等目的.将水泥土柔性短桩中心用沉管桩的工法施工低强度(C10)砼桩——"刚柔组合桩"的复合地基,处理宁波北仑某仓库的软土地基,经检测、计算验证和经济型比较,表明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法可应用于软土地基工程,且能降低造价.(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1年03期)
吉世鹏,张骞[8](2011)在《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刚柔组合桩这种新型桩体自身的特点,提出了Boussinesq-Mindlin应力解联合求解法求解复合地基的沉降,详细叙述了关于附加应力参数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现场实例对比表明:联合求解法所求的沉降量比平均附加应力法更接近于实测情况,说明了联合求解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12期)
孙凤玲[9](2011)在《柔性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网复合地基的优势体现在桩-网-土的协调作用,联合了横向增强体和竖向增强体的特点,在控制沉降和增强稳定性方面效果显着,它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而刚柔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一般由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组合而成,刚性长桩主要用于控制复合地基沉降,柔性短桩则主要用于提高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达到减少工期、降低造价的目的。基于桩网复合地基和刚柔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的优点,在刚柔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垫层中加入横向增强体,组成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根据工程实践知,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及减小桩、土间的差异沉降。此种复合地基涉及刚柔长短组合桩、桩间土及网的共同作用,作用机理更为复杂,而目前关于其工作性状的研究还几乎为空白,对其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本文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来探索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分析置换率、垫层厚度、格栅层数因素对其荷载-沉降规律、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及桩身弯矩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记录柔性桩的变形形态,并与刚性桩网复合地基作比较,为工程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利用某一工程实例,结合模型试验成果和数值分析,分析比较了刚柔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和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两种处理方法,从结果可知,后者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1)
郑冰,邓安福,曾祥勇,梁莉[10](2010)在《刚柔组合二元复合地基布桩对结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组合二元复合地基将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的柔性桩、刚性桩综合用于加固软弱地基,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在考虑上部结构与筏基及二元复合地基叁者共同作用的前提下,针对二元复合地基各种不同布桩方式对叁者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中,上部结构为一个十层的框架结构,筏基为平板式筏基,二元复合地基采用石灰柔性桩和CFG刚性桩两种桩型。在桩总数不变,两种桩数各占一半的前提下,布桩方式采用"内强外弱"、"外强内弱"、"中部强内外弱"、"中部弱内外强"四种。综合四种情况下的竖向增强体桩顶反力、筏基沉降、筏基内力分布、上部结构内力对比表明,各种布桩方式各有利弊,相对而言,"中部弱内外强"的组合方式既可以使筏基沉降减至较低,又能适当减小上部结构及筏基的弯矩值,是一种相对优化的布桩方式。(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开展刚柔组合桩、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深厚软基的变形特性。发现: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沉降分别为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沉降的79%和49%;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仅为水泥搅拌桩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的7.3%。这表明刚柔组合桩的深厚软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刚柔组合桩的管桩长度明显大于水泥搅拌桩,路堤荷载可以通过管桩传递到深层硬土层,进而减小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体沉降和水平位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1].豆红强,俞仰航,聂文峰,王浩,陈雷.超高填方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其优化设计[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丽.深厚软基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3].胡晓强,赵拓.水泥土桩及CFG桩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试验结果分析[J].工程质量.2015
[4].全小娟.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有限元分析[D].河北大学.2015
[5].鲍树峰.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
[6].余素萍.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4
[7].何亚萍.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与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
[8].吉世鹏,张骞.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1
[9].孙凤玲.柔性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0].郑冰,邓安福,曾祥勇,梁莉.刚柔组合二元复合地基布桩对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