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泉山东省莱芜市职业中专271125
摘要:我们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观指导,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生活时代背景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观指导
一、我们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观指导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看,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还是就业的主渠道,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仍然存在巨大的需求。即使在高技术领域,高科技人才也是少量的,而绝大多数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中专生,因此,高科技领域也同样离不开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鉴于此种状况,各用人单位纷纷亮出堂而皇之而诱人的待遇招牌,再加上个别媒体对劳动者权益的中面宣传,致使我们的学生对就业盲目乐观,过于理想化甚至幻想,最终致使他们就业后让无法做到的事影响了干力所能及的事,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矛盾,大部分学生干不了几天就不辞而别。实习期间,通过与很多打工学生的沟通接触,我想,这能全怪学生吗?难道社会、学校、家长就没有责任吗?我们应该引起重视,要对他们进行务实的就业指导。
学生本身存在着问题。现在面临就业的学生都是90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相比之下,思维活跃,吃苦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从基层做起、务实的干劲差了很多,对他们来说就业观念的树立比技能的掌握甚至更为重要。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
二、要通过三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就业观的养成
1.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呼吁社会的力量。包括媒体,宣传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要宣传其应尽什么义务,什么劳动享受什么待遇,劳动者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只片面要求待遇高。用人单位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对自己稳定发展负责,同时也是对劳动者负责,做到双赢。
2.学校教育要担负起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的责任。要弄清他们在就业中的各种错误认识,帮他们理清杂乱无章的思路,使他们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做好就业的各种心理准备。
3.家庭教育是关键。学校教育是全面的一般的理论指导,家庭教育则更有针对性,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优势、弱点进行鼓励和引导,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方法,使他们在就业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相信他们会走得更远。
三、应给予学生三个方面的指导
1.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单位的用人情况,让他们不要被眼花缭乱的用人广告所迷惑。目前,不同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的层次、类型和规格的巨大需求是多样化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也存在着很大差别。
在当前国家鼓励壮大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中等专业水平、熟练操作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的工人是中等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要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有先进技术,有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必须具备大批能熟练使用先进技术的工人。我们的学生一旦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准了自己的位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会稳定下来。他们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吃苦精神,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们的机遇会很多很好,他们的潜力无穷。
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与现实的具体工作岗位相结合。一方面,对学生和学校而言,就业不应该看作毕业时的一次性行为,因为,一次选择终身受雇的情形越来越少,获得、保持和转移岗位都是生存的内容。另一方面,就业导向不能被视为职业专有能力的培养,一般素质、综合能力、具体职业的专有能力如何调和构建,都能使职业的获得、保持和转移具有最大可能性,从而使生存可能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最大化。
2.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基础做起,即创业教育。新东方创建人俞敏洪在“赢在中国”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创业阶段不要拿自己当人看。”可见他在创建“新东方”开始阶段的艰难。我们的学生往往对工作的幻想与现实的距离甚远,他们对基础性的苦、累、脏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情绪浮躁,做技术性的事情又不具备能力和经验,眼高手低,应教育他们“不要让你无法做到的事影响你干力所能及的事”。
3.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按劳分配”在不同经济时代的深刻内涵。当今我国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初级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各种经济形式下的劳动力价值有很大差别。目前,我们的国情是急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技术工人,这种劳动力价值与高科技领域的劳动力价值有很大差别。明白了这一点,相信我们的学生对“按劳分配”的时代内涵会有深刻领悟,从而找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位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很多学生言谈话语中流露出“不管自己付出多少,只问报酬多少”。我们要提醒他们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干了多少活?能值多少钱?别人给了我多大帮助?该发多少钱?”相信会帮助他们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从而能激励他们坚持下去,领悟“按劳分配”的真正涵义。
总上所述,对我们的学生加强就业观的指导是当务之急,应引起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