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论文文献综述)
陈娥[1](2016)在《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顶孢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les),淡色菌科(Moliliaceae),是由自然感病的桃蚜虫尸上分离获得。通过对顶孢霉孢子粉加工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获得两种常用剂型的中试产品:顶孢霉可湿性粉剂(WP)和微粉剂(MDP)。为使顶孢霉的两种剂型能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生物防治中,本文开展了顶孢霉WP和MDP对设施和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5个浓度的顶孢霉孢子粉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菜青虫(Artogeia rapae)、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7d后,LC50分别为3.20E+07个孢子/m L、1.41E+07个孢子/m L、1.12E+07个孢子/m L、2.14E+07个孢子/m L、4.44E+06个孢子/m L、2.67E+10个孢子/m L、1.03E+08个孢子/m L、4.63E+08个孢子/m L、6.16E+08个孢子/m L。顶孢霉不同浓度的孢子粉对9种供试害虫的校正死亡率都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顶孢霉孢子粉对9种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2.用活孢率95%以上顶孢霉孢子粉加工的5.8×109个孢子/g顶孢霉WP和9.8×109个孢子/g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小菜蛾、截形叶螨进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60mg/m2顶孢霉WP对三种试虫处理9d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51%、51.71%和51.36%,处理11d后,380mg/m2和760mg/m2顶孢霉W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均在64.96%以上,高于同期对照。600mg/m2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处理9d、11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31%和70.29%,对小菜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00%、68.14%,对截形叶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27%、60.75%。顶孢霉两种剂型对菜豆苗、甘兰苗、蚕豆苗安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用顶孢霉WP和MDP对豌豆蚜、截形叶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亩顶孢霉W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处理7d,防效分别为50.62%、66.74%;处理14d后,防效分别为74.60%、72.57%。400g/亩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处理7d,防效分别为57.49%、66.44%;处理14d后,防效分别为70.19%、73.37%。可见顶孢霉WP和MDP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校正亡率逐渐增加,防效逐渐高于或与化学农药相当。4.通过顶孢霉WP和MDP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WP和MDP采用全面式施药14d后对豌豆蚜的防效分别为64.8%、60.4%。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设施大棚和大田中豌豆蚜处理14d,顶孢霉WP的防效分别为74.68%和51.62%,顶孢霉MDP的防效分别为70.30%和47.49%。顶孢霉WP与哒螨灵混合使用7d后的防效为69.94%,14d后的防效为70.64%。
窦秦川,杨珺,罗嵘,傅杨[2](2011)在《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及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昆明市开展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诱杀技术、田间废弃菜叶处理池建设、标准化(精确)栽培技术,抗病品种栽培技术,多样化栽培技术等的应用推广,对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效益进行了综合调查评估。[结果]2006~2010年昆明市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面积达94 667 hm2,对防治效果的调查及成本/效益定量分析显示:各种非药物替代技术推广应用效益高于传统药物替代技术推广应用直接效益;改进创新了高毒农药替代工作中传统的农药替代方法,降低了昆明市农药使用量。[结论]各种非药物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吴文伟,罗雁婕,王淑芬,何成兴,尹可锁,郭志祥,浦恩堂[3](2008)在《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药膜法(成虫)、浸叶法(幼虫)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及田间种群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并在1998年至2002年对昆明市官渡区南美斑潜蝇和元谋县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进行了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Avermectin类农药对斑潜蝇同一种群的成虫和幼虫的毒力不同,幼虫比成虫更为敏感;在云南省南美斑潜蝇的4个田间种群中,最为敏感的是云南省曲靖市蚕豆南美斑潜蝇种群,最具有耐药性的是昆明市北郊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温室蔬菜南美斑潜蝇种群;1998年至2002年的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对1.8%爱福丁乳油的敏感性呈波形曲线变化,其中2000年官渡及元谋的2个斑潜蝇田间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实验种群与田间种群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南美斑潜蝇比美洲斑潜蝇更具有耐药性。
李志敏[4](2005)在《昆明花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昆明花卉生产实际,对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影响甜菜夜蛾的非生物因子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甜菜夜蛾的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示范工作,为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在昆明大棚花卉作物上甜菜夜蛾一年可发生5~6代。在昆明室内常温及湿度条件下,用花蕾及菜叶等进行饲养,甜菜夜蛾一年可完成4~5代,每一代卵的历期3~9d(多数为4d)、幼虫历期19~40d(多数为30d)、蛹历期6~29d、成虫一般存活4~10d。 2、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昆明大棚花卉作物上,甜菜夜蛾可周年发生危害,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一年中成虫在4~10月间有多个发生高峰期,其中最高峰一般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主要危害时期在3~9月。成虫高峰期后20~25天左右为幼虫高峰期。温湿系数(RH/T)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RH/T<7是甜菜夜蛾适宜发生条件,而RH/T<4是最适条件。 3、影响成虫田间种群数量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季节间影响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首要非生物因子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月最低温度;年度间影响最大的是年度降雨量,其次是年最低温度。 4、农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中,“Bt杀虫剂”等4种生物农药对甜菜夜蛾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但速效性差;在大棚花卉植物上,“除尽”10SC1200倍液、“美满”24SC3000倍液以及“安打”15SC3500倍液对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药后3~6d的防效分别为95.7%~100%、88.7%~100%和85.2%~96.5%,“攻敌”25EC和“高效灭百可”10EC的防效相对较差。 5、性诱剂的防治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共诱杀甜菜夜蛾成虫23565头,平均每盆诱杀虫量为6.78头/日,其中诱虫量最多日为23.6头/盆;示范区内甜菜夜蛾幼虫危害田块率比非示范区减少7.4%~37‰平均减少24.8%;示范区有虫田块危害指数比非示范区降低25%~41%,平均降低30.3%。 6、杀虫灯的防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田间使用杀虫灯最佳高度为1.5m,诱杀害虫量比1.7m和1.9m分别多23.7%和37.5%。示范区西兰花上未见甜菜夜蛾幼虫危害,而非示范区其危害始见于6月下旬,发生危害田块率为21%。
周红艳,李荣琼[5](2003)在《昆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既是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也是提高昆明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 ,至 2 0 0 0年生产无公害蔬菜 5 0多亿kg。近年来 ,昆明市政府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生产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为使昆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领导 ,搞好服务 ;高标准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强化科技投入 ,加快技术开发研究等 1 2条对策。
任少华[6](2002)在《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5年南美斑潜蝇(以下简称蚕豆斑潜蝇)在官渡区发现,0.08hm2蚕豆遭受不同程度危害,平均损失率达30%;1998年蚕豆斑潜蝇在官渡区发生面积达100%。为此,笔者对官渡区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蚕豆斑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
沈发荣,肖宁年,陈志媛,邹立,钟宁[7](1999)在《满天星害虫南美斑潜蝇综合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美斑潜蝇Liromyza huidobrensis是满天星主要害虫之一.在云南省昆明地区对满天星危害率达60%~90%,危害株率达100%,损失产量25%~40%,重者造成绝收.该虫于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严重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危害率下降为15%~20%,提高花卉产理和质量,挽回经济损失20%~30%.
彭炜,赵学谦,杨光超,李刚,蒋辉,范京安,赵志模,陈文龙,刘勇,唐仲明,赵虹,李建明[8](1999)在《四川攀西地区斑潜蝇发生和综合防治研究》文中提出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1995~1997年发生的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开展了疫情、生物学、生态学和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二、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虫生真菌研究概况 |
1.2 虫生真菌剂型研究概况 |
1.3 真菌杀虫剂在田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4 顶孢霉属真菌研究概况 |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顶孢霉孢子粉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室内毒力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盆栽药效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田间药效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问题与讨论 |
6.3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2)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 |
1.1 项目实施情况 |
1.2 项目应用推广效益分析方法 |
2 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
2.1 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经济效益分析 |
2.2 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社会效益分析 |
2.3 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生态效益分析 |
3 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工作核心技术及创新 |
3.1 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工作核心技术 |
3.1.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及效益抽样调查。 |
3.1.2 昆明市粘虫板诱杀害虫技术及效益抽样调查。 |
3.1.3 昆明市田间废弃菜叶处理池减少越冬害虫技术及效益抽样调查。 |
3.1.4 昆明市农作物标准、精确化栽培技术应用及效益调查。 |
3.1.5 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示范情况及效益分析。 |
3.2 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改进、创新 |
3.2.1 频振式杀虫灯和粘虫板结合控制农田害虫技术应用创新。 |
3.2.2 田间废弃菜叶处理池减少越冬害虫技术应用创新。 |
3.2.3 蔬菜/蚕豆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防治南美斑潜蝇技术应用创新。 |
3.2.4 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工作效益评估的改进、创新。 |
(3)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 |
1.2 供试作物 |
1.3 供试药剂 |
1.4 研究方法 |
1.4.1 成虫毒力测定 |
1.4.2 幼虫毒力测定 |
1.4.3 抗性划分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南美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 |
2.2 南美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幼虫对Avermectin类农药敏感性年际变化 |
3 结论与讨论 |
(4)昆明花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
2.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
2.2 田间成虫消长与幼虫发生规律调查与研究 |
2.3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
2.4 大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及对甜菜夜蛾危害发生的影响 |
第三章 防治示范及试验 |
3.1 几种低毒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
3.2 几种生物杀虫剂室内防治效果试验 |
3.3 杀虫灯防治甜菜夜蛾试验研究及示范 |
3.4 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示范 |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昆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及国内外无公害蔬菜发展概况 |
2 昆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
3 昆明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 |
(1) 加强领导, 搞好服务, 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发展 |
(2) 多渠道增加投入, 高标准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
(3) 强化科技投入, 增加科技力量, 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开发技术研究 |
(4) 大力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不断提高蔬菜品质和档次 |
(5) 加强农药经营管理, 从源头上控制蔬菜农药残留量 |
(6) 健全蔬菜监测体系, 确保无公害蔬菜质量 |
(7) 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 提高菜农科技素质 |
(8) 树立典型样板, 用示范引路 |
(9) 发展适度规模的简易无土栽培 |
(10) 大力开发野生蔬菜 |
(11) 搞好无公害蔬菜专营, 逐步实现优质优价 |
(12) 搞好蔬菜加工、经营 |
四、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论文参考文献)
- [1]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 陈娥.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2]昆明市高毒农药非药物替代技术应用推广及效益分析[J]. 窦秦川,杨珺,罗嵘,傅杨.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1)
- [3]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J]. 吴文伟,罗雁婕,王淑芬,何成兴,尹可锁,郭志祥,浦恩堂.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6)
- [4]昆明花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D]. 李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5]昆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J]. 周红艳,李荣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03(02)
- [6]官渡区蚕豆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试验示范[J]. 任少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02(S1)
- [7]满天星害虫南美斑潜蝇综合防治研究[A]. 沈发荣,肖宁年,陈志媛,邹立,钟宁. 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 1999
- [8]四川攀西地区斑潜蝇发生和综合防治研究[J]. 彭炜,赵学谦,杨光超,李刚,蒋辉,范京安,赵志模,陈文龙,刘勇,唐仲明,赵虹,李建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