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典型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大神经痛,面痛,针刺,火针
典型面论文文献综述
胡芷君,马圣凯,董爱爱,冀来喜[1](2019)在《非典型面痛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9岁,于2017年8月20日就诊。主诉:右侧面部及下颌部间断性放射痛10月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及下颌部剧烈疼痛,呈放射状,甚时及耳,于当地医院口腔科诊断无异常,头颅MRI检查无异常。随后疼痛发作频繁,就诊于北京301医院,确诊为"耳大神经痛",先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加巴喷丁胶囊、(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5期)
刘靖芷,史可梅,马文庭,李全波,付强[2](2018)在《CT引导下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37例非典型面痛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行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计算完全缓解率、优良率和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失访,36例完成随访。36例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84,P=0.000),术后1 d(Z=-5.255,P=0.000)、7 d(Z=-5.258,P=0.000)、1个月(Z=-5.255,P=0.000)、3个月(Z=-5.249,P=0.000)和6个月(Z=-5.121,P=0.000)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9/36)、22.22%(8/36)、19.44%(7/36)、19.44%(7/36)和16.67%(6/36),优良率分别为80.56%(29/36)、77.78%(28/36)、72.22%(26/36)、69.44%(25/36)和63.89%(23/36),有效率分别为88.89%(32/36)、88.89%(32/36)、86.11%(31/36)、86.11%(31/36)和80.56%(29/36)。术后2例(5.56%)出现短暂性恶心、呕吐,3例(8.33%)出现面部肿胀,2例(5.56%)出现轻度面部麻木,均逐渐自行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行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赵达强,吕莹莹,杜冬萍[3](2018)在《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叁叉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和不典型面痛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叁叉神经痛是常见的头面部疼痛,是现今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卡马西平是叁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用药,但是长期用药可能导致患者镇痛效果耐受,大剂量使用还可因不良反应而致停药~([1])。半月神经节阻滞及损毁、叁叉神经各支的阻滞和损毁是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2~4]。叁叉神经上颌支注射位置深,在放射影像定位下的穿刺,较难避免伤及翼颚窝内的血管,有一定的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最大的(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余婷[4](2016)在《基于典型面元特征的全色与高光谱图像自动配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辨率差异大的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配准应用越来越广,然而传统的基于点特征的配准算法往往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高精度要求。针对高分辨率差距的全色图像与高光谱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典型面元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算法首先分别对全色图像和高光谱图像采用阈值比例数学形态学分割算法和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图像分割算法提取典型面元特征。其次采用基于区域链码多相似性测度和仿射不变距最小距离算法进行面元特征匹配,构建面元关系矩阵和轮廓相似性矩阵提取最优匹配面元对,最后以面元重心为特征点带入仿射变换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求解模型参数,完成全色图像与高光谱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分辨率极大的图像配准应用中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6年14期)
肖东升,杜薇,陶蔚,张宇清,李勇杰[5](2014)在《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叁叉神经术后非典型面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叁叉神经术后非典型面痛(AF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例叁叉神经术后非典型面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导航引导下对其初级运动皮层的面部区域给予精确刺激,rTMS的刺激频率为10 Hz,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RMT)水平,每分钟连续刺激10 s,间歇50 s,每天作用2500次脉冲,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Barrow神经科学研究所面部疼痛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10次rTMS治疗后,病例1的疼痛程度从Barrow评分的Ⅴ级缓解为Ⅱ级,治疗后15天内疼痛仍有缓解,可达Ⅲ级。病例2的Barrow评分从Ⅳ级降为Ⅰ级,治疗后2天内疼痛仍有缓解,可达Ⅲ级。结论:初步提示神经导航下10 Hz的rTMS精确刺激初级运动皮层的面部区域,能明显改善叁叉神经术后AFP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汪然,刘芳,颜文良,刘海波,张敏[6](2014)在《不典型面颈部蕈样肉芽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1例类似光敏性皮炎的不典型面颈部蕈样肉芽肿,并文献复习蕈样肉芽肿的皮损临床表现。方法:患者男,32岁,因额部颈部暗红色斑块3年余就诊。查体:额部、颈部可见暗红色斑块,约巴掌大小,有浸润感。辅助检查:额部、胸部皮肤活检示:"额头"皮肤: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有异型性,以T淋巴细胞单一性增生为主并侵袭表皮及真皮深层,免疫组化:CD3(3+),CD43(3+),CD4(3+),CD5(3+),CD2(2+),MPO散在(+),CD7(-),CD8(-),CD20(-),CD56(-),CD30(-),ALK(-),Mel-A(-),HMB-45(-),Ki-67约5%(+)。基因检测TCR(+)。检索"pubmed"中2001年以来蕈样肉芽中的皮损临床表现。结果:诊断:蕈样肉芽肿。治疗:干扰素300U,3/周,NB-UVB治疗。患者病情无进展。目前患者随访中。蕈样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结论:临床中对于面颈部红斑长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警惕皮肤淋巴瘤的可能,重视皮肤活检在诊疗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0)
王朝晖[7](2013)在《点上有典型 面上全覆盖》一文中研究指出晋江市委把党的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第一保障力”,在机关党建上大力推行“1263”工作机制,总结探索出“彰显时代特征、突出晋江特色、融入单位特点、展现品牌特质”的“四特”模式,构建“点上有典型、面上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在昨日的全省县级机关“1263”党建工作(本文来源于《泉州晚报》期刊2013-08-20)
龚海英,李琴,艾明义[8](2012)在《实时叁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典型面裂畸形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面裂畸形的临床意义,寻求提高胎儿唇腭裂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实时叁维超声产前对面裂畸形;唇腭裂胎儿和正常胎儿唇腭部位的二维进行对照。结果 10例正常胎儿面部显示率100%,上牙槽突显示率100%,硬腭显示率70%(7/10)。10例唇腭裂胎儿包括7例单纯唇裂,2例上唇裂合并硬腭裂和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实时叁维诊断了所有7例单纯唇裂,诊断率100%;诊断了单侧唇裂合并腭裂1例,有1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腭裂,诊断率70%(7/10),另外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软腭裂。结论实时叁维超声产前诊断对胎儿唇裂,尤其是唇裂合并牙槽突及硬腭裂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对胎儿未合并牙槽突裂的软腭裂及部分硬腭裂做出诊断,仍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高艺,王斌,胡楷模,郑国勤[9](2011)在《基于典型面匹配的机械零件检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索具有相似局部特征的机械零件,以支持设计的早期复用,提出一种基于典型面匹配的机械零件检索方法.该方法以零件的IGES标准表示作为输入,在离线处理阶段对模型库中的局部面进行训练,标识局部面相对于功能分类的区分度,并过滤非典型面以提高检索效率;在线检索阶段,通过离线处理的结果估算用户输入面的区分度,并根据区分度对输入面进行排序,最后采用贪心算法与数据库模型中的面进行匹配和相似度排序.在原型系统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避免了网格化造成的精度损失,且加入了对局部面区分度的离线计算过程,与通用叁维模型检索算法相比,采用文中方法可检索出更多具有共同局部特征和相似功能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支持设计复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万金保,刘峰,汤爱萍,兰新怡[10](2010)在《小流域典型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环鄱阳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系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范围。针对星子县白鹿镇四联村桥下李村这种小型流域,从面源污染、迁移过程、受纳水体等环节入手,结合鄱阳湖区化肥、农药等面源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结构性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从而有效处理面源污染。通过每两周一次的常规定位观测,并对地表径流中所含面源污染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P平均去除率达到56%以上,对TN、NH4+-N、NO3--N的平均去除率接近68%,而NO2--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2%。(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典型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37例非典型面痛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行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计算完全缓解率、优良率和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失访,36例完成随访。36例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84,P=0.000),术后1 d(Z=-5.255,P=0.000)、7 d(Z=-5.258,P=0.000)、1个月(Z=-5.255,P=0.000)、3个月(Z=-5.249,P=0.000)和6个月(Z=-5.121,P=0.000)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9/36)、22.22%(8/36)、19.44%(7/36)、19.44%(7/36)和16.67%(6/36),优良率分别为80.56%(29/36)、77.78%(28/36)、72.22%(26/36)、69.44%(25/36)和63.89%(23/36),有效率分别为88.89%(32/36)、88.89%(32/36)、86.11%(31/36)、86.11%(31/36)和80.56%(29/36)。术后2例(5.56%)出现短暂性恶心、呕吐,3例(8.33%)出现面部肿胀,2例(5.56%)出现轻度面部麻木,均逐渐自行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行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典型面论文参考文献
[1].胡芷君,马圣凯,董爱爱,冀来喜.非典型面痛案[J].中国针灸.2019
[2].刘靖芷,史可梅,马文庭,李全波,付强.CT引导下叁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
[3].赵达强,吕莹莹,杜冬萍.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叁叉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和不典型面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
[4].余婷.基于典型面元特征的全色与高光谱图像自动配准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5].肖东升,杜薇,陶蔚,张宇清,李勇杰.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叁叉神经术后非典型面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
[6].汪然,刘芳,颜文良,刘海波,张敏.不典型面颈部蕈样肉芽肿1例[C].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7].王朝晖.点上有典型面上全覆盖[N].泉州晚报.2013
[8].龚海英,李琴,艾明义.实时叁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典型面裂畸形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
[9].高艺,王斌,胡楷模,郑国勤.基于典型面匹配的机械零件检索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
[10].万金保,刘峰,汤爱萍,兰新怡.小流域典型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