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围绕课改把校本教研的文章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笔者认为重在落实“三动”。
一、建全三级网络,全校互动。
学校是一个整体,消除班级差异、教师差异,实现整体优化,是学校管理者的最佳选择和追求,同时,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专门的组织体系做保证,因此,建全教研网络,形成校内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优化的基础。
1.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立学校教研室,配备一名干部专管
学校的教、科、研。
教研室负责学校校本教研计划的制定、检查、督导、评估,
组织全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落实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考核,收集
整理校本教研的档案资料,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科研成果,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提出校本教研努力方向。
2.无论大小学校都应成立学科教研组
学科教研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校本教研计划,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学科教研组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如何进行发展型学生评价等。教研组的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一次,活动要有计划、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考勤、有总结。总结要写出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应吸取的教训,同时还应根据教师参与活动的表现,以及所取的作用对教师作出评价,以逐渐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期结束后,教研组要组织一次评比,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考核,为教师年度考核提供依据。
3.同年级有平行班的学校还应成立备课组
学校要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为教师研讨教学、总结经验构建平台,互相取长补短。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三级形成学校教研网
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全校联动的局面。
二、发挥三个作用,专业带动。
一个学校教师的文化水平、专业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水准线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存在差异,有的理论水平较高,是教学与教研的复合型人才,但理论水平低研究能力差的单一型教学人才也不是少数,若想提高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我认为重在发挥以下三个作用:
1.发挥校长的龙头作用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办什么样的学校。校本教研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校长必须对校本教研负总责亲自抓,既要做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指挥者,又要做校本教研的引路人,首先校长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了解课改新精神,把握教研新动向;其次校长必须亲自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出成果,出经验,增强校长的影响力;再次要强化校长责任,要把校本教研的成果经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校长的升降去留挂钩,真正发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龙头作用。
2.发挥专家学者的引领作用
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虽然不在我们身边,但他们在教育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运用这些理论和经验作指导,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实践与成功之间的距离,避免走弯路,尽快出成果。因此,学校要舍得财力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聆听专家学者报告,配置电脑接通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光碟等现代媒体,向教师传递最新教育信息,灌输教育理论,提供教学范例;要舍得花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每周至少要安排一个小时集中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借鉴,真正发挥专家学者的引领作用。
3.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先行者,他们在教学教研上先行一步,有了成功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教科研成果,是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校本教研引路人,因此,学校对骨干教师要在给待遇、留空间、创条件上做文章。给待遇就是要提高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落实兑现骨干教师津贴,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留空间就是让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或者指定为年青教师的指导教师,为他们带徒授艺构建平台;创条件就是为骨干教师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提供必要的教科研经费和外出学习考察机会。通过给待遇、留空间、创条件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三大作用的共同发挥必将带动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驱动器。
三、构建三个机制,教师自动。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想使校本教研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把被动参与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我认为重点要构建以下三个机制:
1.反思机制
反思是教师超越自我,实现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经常反思以下类似的问题:自己眼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自己在教育和管理学生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我是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和支配下从事教育教学的?作为一名学科职业教师,我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结构的长处或短处(或缺陷)是什么?我怎么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我试图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是什么?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我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我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校本教研的?在校本教学研究中我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有没有教学教研反思?我习惯于反思什么?我是怎样反思的⋯⋯学校要规定教师写反思日记的质与量,每个教师每周至少要写一篇反思日记,篇幅不限,只要能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每周只要有一点实实在在的反思就行。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考核机制
学校要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档案,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有关情况做好跟踪记载,作为对教师考核的第一手资料。要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考勤、态度、扮演的角色、作出的贡献、取得的成果等等都纳入考核范畴,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评估结果与教师的评先表彰、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提拔任用等挂钩,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3.奖励机制
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校本教研的奖励办法,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乐意接受校本教研任务,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要予以物质奖励,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运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是人的动力源泉,上述三个机制的构建必将激发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消积到积极,使校本教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我认为落实上述“三动”校本教研就会真正“本”起来,就会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会不断地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推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