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硬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氮碳共渗,S相,硬度
表面硬化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向建华,吴俊平,赵程[1](2019)在《核电奥氏体不锈钢管表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主研发的用于核反应堆中Φ9. 68 mm×4000 mm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细长薄壁管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设备及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核电不锈钢管经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不锈钢管表层可以形成20μm以上厚度的硬化层,该硬化层是氮和碳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S相),硬度高达980 HV0.1,恒电势试验的响应均在0. 3 C/cm~2以下,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我国核电不锈钢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陈彦,杭丽娜,张程,张志超[2](2018)在《钛材球阀阀球及阀座表面硬化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中球阀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阀球与阀座密封面的磨损和腐蚀。为了提高密封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论述了离子渗氮、超音速火焰喷涂、激光熔覆和PVD工艺的特点及钛材表面处理技术的前沿研究,结合PTA装置实际工况和球阀的选用原则,对阀球与阀座密封面配对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8年05期)
王建国[3](2018)在《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部件的质量,文章针对模具的表面质量、硬度、成本和寿命进行分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模具生产制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找到了模具表面质量和模具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生产过程中模具的表面变化对模具制造精度和模具寿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09期)
马佳明[4](2017)在《非调质钢表面硬化处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用非调质钢为F35MnV、F38MnVS、F40MnVS、F45MnVS及F49MnVS铁素体-珠光体钢和F12Mn2VBS贝氏体钢。对这些钢进行了表面硬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可采用气体渗氮、离子渗氮和气体氮碳共渗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但贝氏体非调质钢氮碳共渗处理后,其冲击韧度从46.7 J降低到了35.0 J,故不宜采用该工艺进行表面硬化。此外,F40MnVS钢的高频感应淬硬层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与45钢的基本相同,经渗氮处理的F35MnV和F40MnVS钢渗层的化合物层比40Cr、45和38CrMoAlA钢的薄,而扩散层较厚者厚,表面硬度比40Cr、45钢高,比38CrMoAlA钢低。经气体氮碳共渗的非调质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期刊2017年06期)
杨雄飞[5](2016)在《汽车用不锈钢的表面低温硬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奥氏体不锈钢因优异的耐蚀性而得到大量应用,但其摩擦学特性差,尤其是抗磨蚀或粘着磨损性能低,并具有微动磨损趋势,阻碍了这类材料在需要耐腐蚀和耐磨损领域中的应用。德国鲍迪克公司不锈钢处理(S~(3)P)线提供了增加材料机械性能而不改变耐腐蚀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6-06-21)
王永雷[6](2016)在《14Cr11MoV马氏体耐热不锈钢表面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4Cr11MoV(旧牌号1Cr11MoV)马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较高的抗蠕变性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汽轮机叶片、阀杆、尾轴等场合,但和其他不锈钢一样,存在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等缺点,严重降低了马氏体耐热不锈钢的使用寿命,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离子硬化能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但目前国内外对14Cr11MoV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报告不多,所以对14Cr11MoV钢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14Cr11MoV马氏体耐热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渗碳以及氮碳共渗的表面硬化处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SEM、XRD衍射仪等仪器进行分析研究渗层的组织性能与结构,包括渗层厚度、表面硬度、表面脆性、硬度梯度以及物相结构等。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叁种硬化处理方式中离子渗氮渗速最快,610℃之前,离子氮碳共渗渗速快于大于渗碳,而610℃之后,离子氮碳共渗渗速慢于离子渗碳;对于表面硬度,相同温度下离子渗氮硬度较高,渗碳表面硬度比较稳定,氮碳共渗表面硬度随温度变化波动较大,在530℃时一度超过离子渗氮,但硬度下降较快,570℃后硬度最低。(2)渗层厚度都随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增速都逐渐变缓;离子渗碳和氮碳共渗硬化处理渗层中没有裂纹,离子渗氮只有在630℃以上渗层中才没有裂纹,且升温过程不能通含氮气体;对于硬度梯度,离子渗氮渗层硬度梯度最陡,氮碳共渗硬度梯度比较缓和,渗碳的硬度梯度是先陡后缓和。(3)所有处理工艺下得到的表面脆性只有1级和1-2级,脆性都合格;通过XRD衍射分析,渗氮处理后渗层中主要由α、Fe3N、Fe4N和CrN四相组成,渗碳后渗层主要由α、Fe3C和Cr23C6叁相组成,氮碳共渗后渗层主要α、Fe3C、Fe3N、Fe4N、Cr N和Cr23C6六相组成,Cr元素的析出导致耐蚀性下降,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聚集导致硬度下降。(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6-04-20)
王扬亚[7](2016)在《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硬化处理后表面亮化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氏体不锈钢经过低温离子硬化处理以后,在不改变其耐蚀性能的前提下,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其表面也会覆盖一层结合牢固、结构致密、极薄的黑色膜。这层黑膜的存在不仅影响其表面粗糙度和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其耐蚀性,因此有必要对低温离子硬化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一次去除黑膜的亮化处理。本文首先通过化学亮化方法来对低温离子渗碳后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亮化处理。通过前期准备工作,了解了表面黑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化学成分,并就如何采用化学方法除去这层黑膜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硬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经过酸洗、除积炭、碱洗、再酸洗的化学处理过程,就可以比较彻底地去除硬化层表面的黑膜,而且硬化层的损失量最小,去除黑膜后的不锈钢试样表现出很好的耐蚀性能。本文又对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电化学亮化处理的研究。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电化学亮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中,对多种不同的电解液配方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试样表面亮化质量分析、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等的分析,确定出最优的电解液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后的不锈钢经电化学亮化处理后,不但可以使不锈钢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保留了低温氮碳共渗不锈钢硬化层的高硬度和大厚度的特征,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采用不同的亮化处理方法对经过不同低温离子硬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处理,在恢复不锈钢亮色的同时,保证了不锈钢的耐磨耐蚀性,这对于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的奥氏体不锈钢机械零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6-04-19)
王永雷,牛强,吴俊平,马智明,赵程[8](2015)在《双相不锈钢表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低温离子渗氮和氮碳共渗研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表面硬度、硬度梯度和表面脆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硬化层横截面金相组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硬化层结构。结果表明,低温离子渗氮、氮碳共渗硬化层的性能(表面硬度、硬化层厚度、金相组织、物相结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或者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硬度和硬化层厚度不断提高,但最后变化会趋于平缓;表面脆性略有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7-18)
邱星武,李世博,刘春阁[9](2015)在《45钢表面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的组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对45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CO2激光加工机对其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系统、盐雾试验机等研究了激光相变硬化层的显微组织、硬度、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分为熔化区、相变硬化区以及热影响区叁部分。其组织依次为:混合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扫描为速度为2.0m/min时试样的显微硬度提高约2倍;随扫描速度增加,耐蚀性先变好而后变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12期)
葛鹏飞[10](2015)在《激光淬火技术在钻杆接头螺纹表面硬化处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钻杆生产中对接头螺纹采用的表面渗氮硬化技术会出现硬度值偏高、不稳定及渗氮层深度偏低而导致的钻杆机械性能不佳等现象,采用激光淬火代替氮化来提高钻杆接头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接头的表面硬度、淬火层深度、耐磨性及抗疲劳等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同时该技术也能提高钻杆的使用寿命,且既省时又省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表面硬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中球阀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阀球与阀座密封面的磨损和腐蚀。为了提高密封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论述了离子渗氮、超音速火焰喷涂、激光熔覆和PVD工艺的特点及钛材表面处理技术的前沿研究,结合PTA装置实际工况和球阀的选用原则,对阀球与阀座密封面配对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硬化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向建华,吴俊平,赵程.核电奥氏体不锈钢管表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J].金属热处理.2019
[2].陈彦,杭丽娜,张程,张志超.钛材球阀阀球及阀座表面硬化处理的研究[J].化工机械.2018
[3].王建国.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8
[4].马佳明.非调质钢表面硬化处理工艺[J].热处理.2017
[5].杨雄飞.汽车用不锈钢的表面低温硬化处理[N].世界金属导报.2016
[6].王永雷.14Cr11MoV马氏体耐热不锈钢表面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7].王扬亚.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硬化处理后表面亮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8].王永雷,牛强,吴俊平,马智明,赵程.双相不锈钢表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的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2015
[9].邱星武,李世博,刘春阁.45钢表面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的组织及性能[J].科技视界.2015
[10].葛鹏飞.激光淬火技术在钻杆接头螺纹表面硬化处理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