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

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

一、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鳌[1](2019)在《RCCS模拟微重力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可能输送更多的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因此急需加强航天员医监医保的相关工作。失重因素充斥在宇宙中,可以对生物体造成广泛的作用,已有文献阐述失重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代谢组学主要应用于探究分子量很小(<150 Da)的分子物质,用于对生物体内所产生的细胞代谢相关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关作用。本实验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ting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通过运用UHPLC-LTQ-MS代谢组学检测,进而研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其作用以及涉及的相关代谢通路,为失重环境下生物体皮肤代谢相关变化及损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采购人表皮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构建RCCS模拟微重力培养体系,选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细胞状态良好的410代角质形成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重力组(normal gravity group,NG)和模拟微重力组(simulated microgravity group,SMG),每组6个样本,各自培养1 d、2 d、3 d后收取细胞,进行UHPLC-LTQ-MS代谢组学实验,得到代谢物总离子流色谱图后,将数据导入代谢组学处理软件Progenesis QI进行基线校正、峰识别等初步数据处理,去除杂质提纯代谢产物,通过LC-MS上机实验得到初步质谱数据。将“数据矩阵”文件中的数据矩阵导入SIMCA-P+14.0软件包,第一步运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识别各样品之间总体分布以及各组间的离散程度,随后运用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rthogonal)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来剖析总离子模式下样本的整体区别,借此发现各实验组间表达有差别的小分子物质。在偏最小二乘分析中,将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大于1的物质筛选出来作为差异代谢物。此外,对所有样本进行200次置换检验,以减少模型过拟可能性,以确保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2)经过第一阶段过滤出的目标代谢物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数据库命名,并将差异代谢物输入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的构建与功能分析,确定相关代谢物参与的生物功能与代谢通路,并遴选出可能作为指标的代谢物。结果:(1)LC/MS代谢组学结果显示,HaCaT细胞在微重力环境1 d中共有7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16种上调,58种下调;2 d中共有8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15种上调,74种下调;3 d中共有10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3种上调,77种下调;3d中表达均有差异(VIP>1且P<0.05)的代谢物作为目标代谢标记物有49个,其中鞘氨醇、谷氨酸、二十二碳五烯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等下调,脱水山梨糖醇等物质表达上调。(2)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进KEGG代谢物鉴定及通路分析,主要涉及鞘脂类、苯丙酮、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等代谢活动,相关通路包括鞘脂信号通路(sphingolipids signal pathway)、叉头框转录因子O(fork 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FoxO)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结论:(1)UHPLC-LTQ-MS是一种有效发现微重力环境中目标代谢产物的方法,为失重应激损伤机制探讨和创伤修复措施提供新的研究和应用思路。(2)失重对角质形成细胞的蛋白质代谢、糖脂代谢及柠檬酸循环、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产生影响。(3)鞘氨醇类、二十二碳五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等有望成为失重环境中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修复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鲍芳[2](2013)在《使用MR DIXON成像观察模拟微重力状态下人体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由于失重时作用在运动器官上的重力负荷消失,人在太空中维持姿势和进行运动不再需要对抗重力的作用,这对机体各生理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包括体液丢失、体重下降、立位耐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进行性流失等。以往关于模拟微重力时人体脂肪体积变化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脂肪体积增加[1,2]与不变[3]的报道皆有。脂肪作为人体重要储能组织,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因此要深入地研究微重力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必须首先了解微重力对人体内脂肪体积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往实验中测量方法大多是用双能X线吸收法,此检查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人体各部位的脂肪体积,但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准确测量人体脂肪体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磁共振成像技术无创、无放射、易重复、多参数成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定量地测量人体脂肪体积的变化。磁共振水脂分离(Dixon)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成像方法,它利用水和脂肪两种物质的质子共振频率上的差异,一次扫描能分别得到纯脂和纯水的质子图像,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Dixon的水与脂的分别成像技术能减少肌肉与脂肪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图像质量,能更准确的反映失重状态下人体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减小测量结果的误差。还可以用来分别测量肌肉和脂肪的体积,为研究微重力对人体的影响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数据。目的:使用无放射性的先进MR成像技术,观察微重力环境时人体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为微重力环境中脂肪代谢的研究和航天员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招募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30天的-6°头低位模拟微重力的卧床实验,所有志愿者于卧床实验开始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当日均接受下肢磁共振扫描。使用仪器为Siemens Verio3.0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所用线圈为体表线圈。采用GRE T1WI水脂分离成像技术进行下肢无间隔横轴位扫描,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下缘至踝关节上缘。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编写的专用体积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卧床前后下肢总脂肪体积、大腿段及小腿段脂肪体积。用SPSS16.0软件中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志愿者卧床实验前后的下肢脂肪体积变化的显着性。结果:与卧床实验前相比,卧床实验后所有志愿者下肢总脂肪体积及大腿段脂肪体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5.67±11.19%(P <0.001)和20.05±13.61%(P<0.001);小腿段脂肪体积呈增加趋势,增加7.91±10.30%,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P>0.05)。结论:本实验组数据提示:(1)30天头低位卧床可以引起人体下肢总脂肪体积和大腿段总脂肪体积的增加;小腿段脂肪体积有增加趋势,但与卧床前相比,差异无显着性。(2) MRI水脂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测量人体下肢的脂肪体积,图像对比度高,无放射,操作简单易重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动态观察脂肪体积变化的理想工具。

贾彬彬[3](2011)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高脂血症在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脂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病1.6亿人,其中有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而每年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导致中风的病人将近150万。因此,控制血脂水平、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现在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药物的广泛使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大剂量给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异常及肌溶等并发症。现在医学认为,当出现高血脂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控制其影响因素,如血脂仍偏高,仍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各国研究人员在高脂血症的运动干预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有大量的研究显示运动干预对高脂血症及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运动干预对于高脂血症防止的积极作用得到一致性的认同,并且WHO等机构也大力倡导对高脂血症等慢性代谢类疾病的患者实施运动干预措施。目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高危因素之一,对预防和干预较敏感。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进行长期游泳训练,来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6只每组):对照组、HF组、HF+E组。分笼饲养,动物房温度25±2℃,相对湿度50-70%,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实验前,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对照组:正常饮食(市售颗粒饲料饲养,去离子水装入水瓶供动物自由饮用)8周;HF组:给予高脂饮食(4%胆固醇,10%猪油,0.1%牛胆盐)8周;HF+E组:正式训练开始后给予高脂饮食,同时每天运动(游泳训练,水温35℃)1小时,每周运动5天,训练8周。2测定大鼠的初始体重,并监测大鼠每周的体重变化。3测定大鼠的LW/BW(肝重/体重比)、LEW/BW(附睾脂肪/体重比)、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含量,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肪变性。4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包括红细胞变形性(DI),电泳迁移率,红细胞渗透脆性等指标。5测定大鼠凝血功能的变化,Fib、PT、APTT和TT。6测定大鼠血浆MDA浓度。结果:1HF组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HF组大鼠LW/BW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脂肪变性,肝细胞脂滴含量增加,受累肝细胞超过90%。而长期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水平,HF+E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着低于HF组(P<0.05);和HF组比较,HF+E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轻,肝细胞脂滴含量减少,受累肝细胞小于50%。2长期有氧运动可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研究发现HF组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HF+E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较HF组明显提高,且对照组和HF+E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HF组红细胞电泳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而与HF组比较,HF+E组红细胞电泳率显着增快(P<0.05);在渗透压为145mOsm/kg时,HF组红细胞破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F+E组较HF组呈现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3凝血功能变化:HF组和HF+E组大鼠血浆Fib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而与HF组比较,HF+E组大鼠血浆Fib水平出现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HF组APTT较对照组和HF+E组显着升高(P<0.05),而HF+E组则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HF组和HF+E组PT和对照组比较显着下降(P<0.05),而HF组和HF+E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TT在HF+E组有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4血浆MDA的变化:HF组大鼠血浆MDA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HF+E组大鼠血浆MDA显着低于HF组(P<0.01)。结论:1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肝脏脂质蓄积,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2有氧运动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大鼠或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主要通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电泳迁移率,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渗透脆性,从而改善微循环灌注,降低组织缺血缺氧,加速组织代谢产物的排出。

李婷[4](2007)在《1.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 2. 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的构建以及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是在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60余种大型经济海藻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其前台查询网址为:http://course.jnu.edu.cn/sky/haizao/。数据库信息系统采用ASP+ACCESS设计,分为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即前台)主要包括首页、海藻概论、海藻资源、信息检索、海藻论坛、科研项目、相关网站等7项功能。其中海藻资源是整个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每种海藻的研究内容由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营养成分、应用开发、参考文献等12个方面构成,其收录和研究的数据较完整、丰富。后台管理模块可对数据、图片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该数据库系统属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基于我校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外首个数据库,对促进海藻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本数据库提供了原始的实验研究数据:对南海海域数种海藻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了南海海域16种海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海藻中所含棕榈酸(C16:0)的相对含量较高;多数红藻和褐藻中含有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这两种陆生植物中罕见的奇数碳脂肪酸;褐藻和绿藻中含有较多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褐藻铁钉菜中的亚油酸(C18:2)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最高,分别为22.35%和10.76%,绿藻刺松藻的亚麻酸(C18:3)含量较高,为16.26%。Ⅱ.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19种矿物质无机元素的含量,其中常量元素Ca、K、Mg、Na,微量元素Fe、Mn、Zn等7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在Cd、Pb、As3种毒性元素测定中,以As的含量最高;Ⅲ.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了17种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14种海藻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4.40%~21.75%,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量的32.74%~49.21%。相对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及缬氨酸,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则相对较少;Ⅳ.采用索氏抽提法、酸性洗涤剂法、KDN-08A凯氏定氮仪、常压干燥法、560℃马弗炉中煅烧法及差减法测定了脂肪、纤维、蛋白质、水分、灰分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其含量分别为:0.09%~5.83%、1.70%~43.52%、4.08%~23.70%、5.48%~19.72%、5.02%~35.10%和6.68%~56.21%。Ⅴ.对海藻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红外图谱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可以作为传统外部形态鉴别方法的重要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海藻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为海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了数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 B3)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对Cox B3病毒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对HSV-1病毒的作用;其中,海藻乙醇提取物对HeLa、Vero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但海蒿子的乙醇提取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海藻水提取物则呈现不同程度的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其中异枝麒麟菜和总状蕨藻盾叶变种的水提物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均较强。由此证明,海藻多糖是海藻抗病毒活性的主要成分。在抗病毒活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数种海藻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比较不同溶剂下海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效果。对小紫金牛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结构进行确定。从中分离和鉴定出2组甾醇混合物。它们是:①.胆甾—5,23-二烯-甲醇,3-羟基-α-甲基-3β-醇、(3β,5α)-胆甾-8,24-二烯-3β-醇、豆甾-5,22-二烯-3β-醇(豆甾醇);②.3β-羊毛甾-8,24-二烯-3β-醇、β-香树脂醇、3β-羊毛甾-7,9(11),24-三烯-3β-醇。体外抗病毒的活性测定表明,这两组甾醇混合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朱照平[5](2006)在《高脂血症对新西兰雄兔生殖器官、肝脏组织及瘦素、L-肉毒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35日龄雄性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6),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全价饲料。观察兔由性成熟至体成熟阶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的改变;兔外周血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等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变化,以及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等重要的维持动物体内代谢平衡的激素的变化。同时,测定了在兔生长至性成熟时,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L-肉毒碱(L-carnitine)的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体成熟时,外生殖器(睾丸、阴茎)的发育情况,以及肝脏组织结构的病理学改变。 通过性成熟至体成熟共5个月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雄性新西兰兔外周血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T、E2、LH和FSH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实验组Leptin和Insulin水平明显升高(P<0.01);性成熟时,实验组L-carnitine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实验组兔外周血血浆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相比于对照组,有极显着下降(P<0.01);体成熟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阴茎长度缩短(P<0.05),睾丸系数下降(P<0.01);HE染色发现,实验组睾丸生精上皮破坏明显,各级生精细胞脱落,阴茎组织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脏表观均具红白相间条纹,HE染色可见实验组肝细胞均发生气球样变严重,少数肝细胞脂肪变性。 本研究表明,雄性新西兰兔自幼年起摄入大量高脂食物极易诱发高脂血症,并可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Leptin和Insulin发生抵抗;L-carnitine水平降低,功能发生失代偿;导致阴茎发育短小,睾丸生精功能破坏;肝脏组织破坏明显。

朱德兵,黄纪明,李志霞,洪建武,白树民,陈三凤[6](2005)在《饮用加银水对尾吊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饮用加银水对尾吊模拟失重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G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SC组)和模拟失重饮用0.20mg/L加银水组(SS组),实验期21d。观察大鼠血脂指标、红细胞膜流动性以及脱落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SC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DLC/TC比值以及红细胞膜流动性低于GC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和脱落循环内皮细胞数量高于GC组。SS组和SC组比较,SS组大鼠血清TC、LDL-C和LDLC/HDL-C比值增高,HDL-C/TC比值和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结论长期饮用0.20mg/L加银水可以加重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的紊乱。

朱德兵[7](2005)在《低聚糖对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离子具有良好的杀菌效力和持久的保存能力,是载人航天领域较为理想的一种饮水消毒剂。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骨钙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低聚糖对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的调整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选择了离子选择电极法以测定加银水中的银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离子选择电极法适用于快速、准确地动态检测航天加银水中的银离子含量。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G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SC组)、模拟失重饮用银化水组(SS组)、模拟失重饮用银化水与添加低聚糖组(SPS组)共四组分别进行了三个动物实验。通过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表明,饮用0.2mg/L加银水可以加重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但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而低聚糖可以调整模拟失重大鼠饮用加银水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通过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与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表明,饮用0.2mg/L加银水加重了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和骨材料力学的下降,而低聚糖可以缓解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和骨材料力学的下降;通过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表明,长期饮用0.20mg/L加银水可以加重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的紊乱,这种紊乱可能和肠道微生态的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低聚糖可以缓解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的紊乱。

黄纪明,白树民,胡志祥,杨春蕾,朱德兵,石介平[8](2003)在《螺旋藻对尾吊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以及螺旋藻对其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 0只 ) :A组为地面自由活动组 ;B组和C组为模拟失重组 ,其中A、B两组饲喂普通饲料 ,C组饲喂普通饲料 + 5 % (W/W)螺旋藻全粉 ,连续饲喂 3周。观察大鼠血脂浓度、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红细胞膜的变形性以及脱落循环上皮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血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水平和HDL C/TC以及红细胞变形性 (IDmax)和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AI)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HDL C比值增高 ,血管脱落的内皮细胞增多。C组与B组相比 ,TC、HDL C和红细胞变形性以及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 ,LDL C/HDL C比值AI降低以及脱落循环内皮细胞减少。结论螺旋藻能改善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的心血管以及红细胞膜的生理状况和调节血脂水平。

阚建全[9](2003)在《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北京2号甘薯为原料,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现代医学分析技术、法定的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仪器分析鉴定技术和生物大分子化学改性方法对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其保健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的研究结果: (1)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北京2号甘薯中分离纯化得到甘薯糖蛋白4个级分SPG-1、SPG-2、SPG-3、SPG-4,得率分别为:1.23,0.03,0.14,0.05%(以甘薯干基计)。经Sepharose CL-6B柱层析、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和HPLC法鉴定,均为单一峰。甘薯糖蛋白4个级分SPG-1、SPG-2、SPG-3、SPG-4,用Sepharose G-100柱层析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49.97,28.36,10.68,8.25×104;经HPLC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50.83,29.06,11.19,8.60×104。甘薯糖蛋白4个级分为不含淀粉、还原糖、多酚类,而含蛋白质的中性糖类复合物。甘薯糖蛋白4个级分SPG-1、SPG-2、SPG-3、SPG-4中总糖含量分别为:97.32,92.54,76.65,99.14%;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5,6.83,22.36,0.43%。甘薯糖蛋白的4个级分均是O-型糖肽键的糖蛋白。 (2)利用β-消除反应释放和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SPG-1中可得到糖链SPG-1-P组分,经Sepharose CL-6B柱层析和毛细管电泳鉴定,为单一对称峰。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测定,分子量为40.67×104;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分子量为39.24×104。 (3)利用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鉴定技术,得到SPG-1-P的一级结构可能为:→(-α-D-6Glcp1-)n→。SPG-1-P的高级结构为:SPG-1-P主要山C6H12O6晶体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非晶体成分;晶型为单斜晶型,每个晶胞由8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其晶胞参数为a=0.664nm,b=1.2nm,c=1.97nm;SPG-1-P在常温中性水溶液中有明显的正科顿吸收(Cotton effect)。 (4)利用现代医学分析技术,法定的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评价甘薯糖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如下:①甘薯糖蛋白SPG-1在腹腔注射剂量0—80mg/kg.d范围内具有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并呈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这种增强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IL-1α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PKC的活性、DNA和RNA的含量、IFN的产生和IFNγ的mRNA表达等多种渠道实现的。②甘薯糖蛋白的给予方式对其——化疫调节活性增强的顺序为:静脉注射给予>腹腔注射给予>口服给予;甘薯糖蛋臼纯品4个级分的兔疫调节活性强弱顺序:sP*1>SP*5>SP*工>SP**。③当U薯糖蛋白粗品所用剂量中SPG的含量与纯品任一级分所用剂量相等时,粗品使吞噬指数k和吞噬系数口上升的幅度大于纯品,说明甘薯糖蛋白粗品中还存在小身具有增强免疫调节作用或具有提高SPG免疫调节作用的其它成分。④甘薯糖蛋白SPG刁的免疫调节活性主要在其糖链部分,但保持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对其兔疫调节的活性有一定的作用;甘薯糖蛋白硫酸化对甘薯糖蛋自SPG4的免疫调节有降低作用,而中、低度乙酚化后,可提高甘薯糖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高度乙酚化后则降低其兔疫调节作用,即甘薯糖蛋白引入乙酚基和硫酸基团后,其免疫调节活性发生了改变,这些均表明了甘薯糖蛋白的结构与其免疫调节活性有密切的关系。⑤当甘薯糖蛋白SPGl经温度超过70℃的热处理,pH值小于3.5和pH大于7.5的酸碱处理以及微波处理,其免疫调节作用均明显降低;而在小于 70 oC的热处理,pH3.5—7.5的酸碱处理和紫外光照射,对甘薯糖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较小。 6)同样对甘薯糖蛋白降血脂作用的评价结果如下:①甘薯糖蛋白 SPG1、SPG-2、SPG习、SPG4在腹腔注射剂量pei扣冷他.d范围内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尤其是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的含 量,但相互之间无显着差异0 刀5人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②甘薯糖蛋 白粗品也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比相同剂量纯品组的降低作用明显要小得多(P<0刀5X因而粗品中除甘薯糖蛋白外的其它成分无 降血脂作用或不增加SPG的降血脂作用,在这一点上与其增强免疫调节作用不相 lriJ。@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和高蛋白四种不同的饮食条件下,甘薯糖蛋白 SPGq均能显着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人抑制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升高。 ④甘薯糖蛋白SPGJ具有降血脂作用是SPG1通过明显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 LCAT的活性和肝脏、胖肠肌中LPL的活性,而明显降低其皮下、子宫外周和肠 系膜脂肪组织中LPL的活性,从而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明显增加高脂 血症大鼠血清载脂蛋白 ApOAI的含量而明显降低其 ApOB的含量,从而表现出 1-!*卜C的升高而**卜C的降低;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全血和血浆的粘度以及 红细胞脐脂微粘度,维持血液和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等多种途径而实现的。⑤同样 11 摘 要-L薯糖蛋白肛O1的降血脂作用活性部位主要在其糖链部分,分

王蕾[10](2003)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代谢异常造成的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能够同时造成大鼠脂质代谢与骨代谢失调,而应用此模型进行脂质代谢与骨代谢失调相关关系及膳食(n-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对模拟失重条件下脂质与骨代谢的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添加以鱼油为来源的不同剂量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膳食干预手段,研究其对模拟失重条件下构建的大鼠脂质代谢与骨代谢异常的调节作用,以加强对脂质代谢与骨代谢相互作用生理进程的深入了解为目标,为阐明中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并发或多发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选用三周龄断乳雄性SD大鼠49只,采用最小体差法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悬吊对照组,饲喂含10wt%的玉米油饲料;Ⅱ、Ⅲ、Ⅳ组为悬吊实验组,分别饲喂含0.5wt%,1.5wt%和3.0wt%鱼油的合成饲料,并以玉米油调配各组饲料的总脂肪含量为10wt%;Ⅴ组为地面正常对照组,饲喂含10wt%的玉米油饲料。实验悬吊时间为30天。 结果: 实验期间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及脏体比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Ⅴ组相比较,Ⅰ组血清红细胞膜微粘度有显着的增加(p<0.05),而Ⅱ、Ⅲ、Ⅳ组与Ⅴ组无显着性差异。循环内皮细胞的总数,Ⅰ组显着高于Ⅴ组(p<0.05),与Ⅰ组相比较,Ⅱ、Ⅲ及Ⅳ组均显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与鱼油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无显着性差异。Ⅰ组相对Ⅴ组冠心病指数有显着升高而各悬吊实验组中冠心病指数与Ⅰ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Ⅴ组相比,Ⅱ组股骨最大抗压强度有显着的升高(p<0.01)并且此组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中鱼油添加量越高,血清钙浓度越低。Ⅲ组血清骨钙素浓度有显着的升高(p<0.01),并接近正常重力Ⅴ组的水平。Ⅰ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较Ⅴ组有显着的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Ⅴ组有显着的增加(p<0.01),并且这两种局部因子在Ⅲ组均达到与Ⅴ组无显着性差异的水平。 结论: 膳食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脂质代谢及骨代谢的异常,并且均是中剂量的鱼油添加组效果最为良好。推测(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通过对脂质代谢与骨代谢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廿烷类生物合成以及细胞分化的综合调节而达到良好调节作用的。

二、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RCCS模拟微重力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RCCS模拟微重力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代谢产物表达差异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微重力下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代谢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使用MR DIXON成像观察模拟微重力状态下人体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1.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 2. 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海藻(algae,seaweed)
    1.2 南海的资源概况
    1.3 数据库
    1.4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系统的研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1.1 实地调查
        2.1.1.2 资料收集
        2.1.2 系统设计
    2.2 数据库的研制结果
        2.2.1 数据库系统的介绍
        2.2.1.1 首页
        2.2.1.2 海藻概述
        2.2.1.3 海藻资源
        2.2.1.4 信息检索
        2.2.1.5 海藻论坛
        2.2.1.6 科研项目
        2.2.2 后台管理系统
    2.3 讨论
第三章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营养成分分析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样品
        3.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部分
        3.2.1 脂肪酸的测定
        3.2.2 元素分析
        3.2.3 氨基酸的测定
        3.2.4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3.2.5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3.2.6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3.2.7 水分含量的测定
        3.2.8 灰分的测定
        3.2.9 总碳水化合物
        3.2.10 海藻乙醇粗提物红外光谱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脂肪酸GC-MS分析
        3.3.2 元素分析及其评价
        3.3.3 氨基酸分析及其评价
        3.3.4 其他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3.2.5 海藻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南海数种海藻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
    第一部分 海藻抗病毒活性初步筛选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样品的制备
        4.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4.1.3 实验病毒及宿主细胞
        4.1.4 仪器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样品溶液的配制
        4.2.2 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
        4.3 实验结果
        4.3.1 海藻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Cox B3病毒的作用
        4.3.2 海藻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HSV-1病毒的作用
        4.4 讨论
    第二部分 海藻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
        4.5 实验材料和仪器
        4.5.1 样品
        4.5.2 实验材料及试剂
        4.5.3 仪器
        4.6 实验部分
        4.6.1 活性物质的提取
        4.6.2 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4.7 实验讨论
第五章 小紫金牛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5.1 小紫金牛(ArdisiachinensisBenth)的介绍与研究概况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样品
        5.2.2 实验材料
        5.2.3 仪器
    5.3 实验部分
        5.3.1 预实验
        5.3.2 化合物的分离
        5.3.3 化合物的体外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测定
    5.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光谱数据
    5.5 结构解析
    5.6 讨论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图谱
附录Ⅱ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高脂血症对新西兰雄兔生殖器官、肝脏组织及瘦素、L-肉毒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单纯肥胖男性青少年性发育情况研究进展
    1 单纯肥胖及流行情况
    2 单纯肥胖导致男性青少年性发育紊乱
    3 结语
第二章 高脂血症对雄性新西兰兔睾丸和阴茎发育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高脂饮食对兔外周血循环瘦素、胰岛素水平及肝脏组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高脂饮食对雄性新西兰兔循环L-肉毒碱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研究生期间参加课题研究
致谢

(7)低聚糖对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清单
插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
    1.1 结肠微生态与矿物质、水和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利用率
    1.2 航天饮用水的加银消毒
第二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航天加银水中的银离子含量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与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饮用加银水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低聚糖的调整作用研究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螺旋藻对尾吊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方 法
结 果
讨 论

(9)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甘薯及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1.1 甘薯的研究状况
        1.1.1 国外甘薯的研究状况
        1.1.2 国内甘薯的研究现状
    1.2 糖蛋白的研究状况
        1.2.1 糖蛋白的定义
        1.2.2 糖蛋白的发展历史
        1.2.3 糖蛋白的分布
        1.2.4 糖蛋白的结构
        1.2.5 糖蛋白的功能作用
        1.2.6 糖蛋白中糖链的功能作用
    1.3 糖蛋白的研究方法
        1.3.1 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1.3.2 糖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1.3.3 糖蛋白中糖肽键的鉴定
        1.3.4 糖蛋白食用安全性的毒理学检测
        1.3.5 糖蛋白的保健功能(作用)评价
        1.3.6 糖蛋白糖链结构的研究方法
    1.4 糖蛋白研究展望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甘薯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甘薯糖蛋白分离提取条件的确定
        2.3.2 甘薯糖蛋白纯化条件的确定
        2.3.3 甘薯糖蛋白纯品SPG-X纯度的鉴定
        2.3.4 甘薯糖蛋白纯品SPG-X分子量的测定
        2.3.5 甘薯糖蛋白纯品SPG-X的理化性质
        2.3.6 甘薯糖蛋白纯品SPG-X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2.3.7 甘薯糖蛋白纯品SPG-X中糖肽键特征分析
    2.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甘薯糖蛋白中糖链的释放和分离纯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甘薯糖蛋白SPG-1中糖链SPG-1-P的释放和分离
        3.3.2 SPG-1-P的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
        3.3.3 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SPG-1-P半纯品
        3.3.4 甘薯糖蛋白SPG-1中糖链SPG-1-P的纯度鉴定
        3.3.5 SPG-1-P分子量的测定
    3.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甘薯糖蛋白中糖链的结构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甘薯糖蛋白糖链SPG-1-P单糖的组成鉴定
        4.3.2 SPG-1-P中糖苷键及糖环构型鉴定
        4.3.3 SPG-1-P中单糖之间连接位置及连接顺序鉴定
        4.3.4 甘薯糖蛋白糖链SPG-1-P的高级结构分析
    4.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甘薯糖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4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甘薯糖蛋白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评价
        5.3.2 甘薯糖蛋白SPG-1的细胞免疫功能评价
        5.3.3 甘薯糖蛋白SPG-1的体液免疫功能评价
        5.3.4 甘薯糖蛋白SPG-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α产生及其mRNA表达和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5.3.5 甘薯糖蛋白SPG-1对小鼠脾细胞核DNA和RNA含量、γ干扰素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5.3.6 甘薯糖蛋白SPG-1免疫调节作用的结构-效应关系研究
        5.3.7 加工处理对甘薯糖蛋白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5.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甘薯糖蛋白的降血脂作用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主要试剂
        6.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4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甘薯糖蛋白的降血脂作用评价
        6.3.2 甘薯糖蛋白SPG-1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机理的研究
        6.3.3 甘薯糖蛋白SPG-1降血脂作用的结构-效应关系研究
        6.3.4 加工处理对甘薯糖蛋白降血脂作用的影响
    6.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甘薯糖蛋白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材料
        7.2.2 主要试剂
        7.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7.2.4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甘薯糖蛋白的经口、腹腔注射急性毒性(LD_(50))试验
        7.3.2 甘薯糖蛋白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Ames试验)
        7.3.3 甘薯糖蛋白SPG-1的骨髓微核试验
        7.3.4 甘薯糖蛋白SPG-1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7.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业绩
致谢

(10)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脂质代谢异常与骨代谢异常
    1.2 模拟失重条件下的脂质代谢异常与骨代谢异常
    1.3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模型
        2.1.1 动物模型的选取
        2.1.2 尾部悬吊装置及方法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2.3 样本采集与指标测试
        2.3.1 实验动物的处理
        2.3.2 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2.3.3 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2.4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生长状况
    3.2 n-3 PUFA对实验动物血管与骨骼构建的影响
        3.2.1 n-3 PUFA对实验动物血管构建状况的影响
        3.2.2 n-3 PUFA对实验动物骨骼构建状况的影响
    3.3 n-3 PUFA对实验动物脂质代谢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脂质代谢指标
        3.3.2 骨代谢指标
    3.4 n-3 PUFA对实验动物脂质代谢与骨代谢局部因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n-3 PUFA对实验动物血管与骨骼构建的影响
    4.2 n-3 PUFA对实验动物脂质代谢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n-3 PUFA对实验动物脂质代谢与骨代谢局部因子的影响
    4.4 n-3 PUFA对脂质代谢与骨代谢相关细胞分化的影响
    4.5 n-3 PUFA对脂质代谢与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RCCS模拟微重力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D]. 李鳌.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2]使用MR DIXON成像观察模拟微重力状态下人体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D]. 鲍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3]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贾彬彬. 承德医学院, 2011(12)
  • [4]1.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 2. 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研究[D]. 李婷. 暨南大学, 2007(01)
  • [5]高脂血症对新西兰雄兔生殖器官、肝脏组织及瘦素、L-肉毒碱的影响[D]. 朱照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6]饮用加银水对尾吊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 朱德兵,黄纪明,李志霞,洪建武,白树民,陈三凤.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5(03)
  • [7]低聚糖对饮用加银水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影响的研究[D]. 朱德兵.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螺旋藻对尾吊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 黄纪明,白树民,胡志祥,杨春蕾,朱德兵,石介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3(03)
  • [9]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D]. 阚建全. 西南农业大学, 2003(03)
  • [10]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D]. 王蕾.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螺旋藻对模拟失重大鼠血脂、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