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寺教育,存在原因,西双版纳
佛寺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锋,李杰[1](2019)在《傣族佛寺教育存在原因的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是我国南传佛教的主要信仰地区,傣族居民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而南传佛教的佛寺教育正是傣族人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直到今天仍然被广大傣族人民所接纳和认同。佛寺教育的繁荣与延续主要与其高度的灵活性、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近现代民族教育方针的影响有关。通过回顾对南传佛教佛寺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长期存在于傣族社会的可能原因,为傣族佛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智林[2](2019)在《人类学视域下孟连县芒沙村佛寺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傣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长期居住在云南西南部,主要信仰南传佛教,而佛寺作为信仰的主要载体,其传统功能主要是祭祀诵经、教育教化,以一种教育空间的形式展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人群观念的转变,当代的佛寺功能已从传统教育空间转变为象征符号,这种转变的过程同时反映出佛寺作为符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文章在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中论证佛寺教育的象征符号化。(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星海[3](2018)在《首届普觉论坛“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在广州大佛寺圆满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6月8日至10日,首届普觉论坛"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在广州市大佛寺举行。本次论坛有叁个亮点:一是在寺院举办国际性论坛;二是道场与国际传媒集团深度合作;叁是采取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方式谈生论死。本次论坛由广州市佛教协会主办,由广州市大佛寺和香港卫视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承办。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着名学府,以及国内外生死学临床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启(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8年07期)
庄晓波[4](2018)在《老挝教育世俗化进程及其佛寺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俗化作为一个宗教社会学概念,主要是指自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宗教在国家中的影响力逐渐式微的过程。而教育世俗化作为世俗化的一个派生概念,主要是指民族国家在教育发展上,逐渐摆脱由宗教主导和控制的局面,并且逐步实现在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制度层面上的世俗化。本研究旨在以小乘佛教占主体地位的东南亚国家老挝作为研究对象,来梳理和分析在老挝教育世俗化进程中,其佛寺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发展概况,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具体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和阐明其教育世俗化进程的整体特点,最后对佛寺教育在老挝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做一分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小乘佛教对老挝历史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简单概述,来突出其在老挝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接着通过文献综述部分,来进一步阐释小乘佛教对老挝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这也作为本次研究的一个基础。再就是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接着对“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并阐述自己的研究目标。最后通过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重、难点的简单陈述,来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王国时期老挝的佛寺教育(1353-1892)。老挝在这一阶段主要处于王国时期,对于王国时期老挝佛寺教育具体详实的史料记载相对匮乏,所以对这一阶段佛寺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与当时王国政府所建立的一些大型佛寺进行研究,来看其佛寺教育在这些大型佛寺中的具体实施概况。另一部分则主要是通过一个侧面即荷兰商人和意大利传教士的旅行日志,来看其佛寺教育在当时的实施概况。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具体描述,来概括这一时期佛寺与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佛寺教育在这一时期兴盛的原因。由于在王国时期,佛寺和学校是一体的,所以这一时期也可以看作是老挝教育的宗教化阶段。第叁部分,法属殖民地时期老挝的佛寺教育(1893-1945)。老挝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沦为法国殖民地,作为被侵入的印度支那地区的一部分,老挝的佛寺教育受到了来自天主教教育以及法国殖民政府所建立的公立正规学校教育的冲击,但由于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其佛寺教育在这一阶段仍继续发展并延存了下来。这一时期,由法国成立的远东学院(EFEO)以及在老挝成立的佛教研究院对老挝的佛寺教育发展做了相关研究和贡献。由于在法属殖民地时期,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所以这一时期也可以看作是老挝教育世俗化的起步期。第四部分,独立及建国后老挝的佛寺教育(1945-21世纪)。这一阶段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45年至1975年,老挝实现国家独立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受其存在的两个政府的影响,一个是王国政府,一个是巴特寮政府即共产主义政府,老挝的佛寺开始与政治生活变得息息相关,并且僧侣也逐渐演变成一个政治工具。第二部分是1975年之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共产主义开始掌权,国家发展开始步入了正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也都开始了现代化进程,所以国家支持下的公立教育迅速发展,这对佛寺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教育世俗化进程加速。由于在实现独立及建国这一时期,国家主导的公立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并完善,佛寺和学校的共生关系逐步确立,所以这一时期也可以看作是老挝教育世俗化的确立期。第五部分,老挝教育世俗化进程的整体特点以及佛寺教育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上述老挝佛寺教育历史发展进程的纵向梳理,对老挝教育世俗化进程的整体特点加以剖析,主要阐明了其教育世俗化进程的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育内容世俗化与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其二,国家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其教育世俗化进程;其叁,国际与国内双重诱因加速了其教育世俗化进程;其四,教育世俗化发展进程表现出一定的兼容性。并且通过对佛寺教育所发挥的具体功能以及与世俗教育的密切联系入手,来对佛寺教育在老挝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做一分析。(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板永明[5](2015)在《当代佛寺教育中的傣文传承教育现状综述——以云南省德宏傣文传承教育个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德宏傣文传承发展历史的梳理,并结合德宏傣文在当代佛寺教育中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德宏傣族地区当代佛寺教育式微下的傣文传承教育现状,同时期望能够引发语言教育学界对德宏傣文传承教育危机的关注,并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德宏傣文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建言献策。(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肖耀科[6](2015)在《老挝佛寺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寺教育是老挝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提高民众道德修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社会功能,但面临科学知识教育不足、教学能力有限、封闭排他的挑战。本文对老挝佛寺教育的状况及社会功能进行探析,并就佛寺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教育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肖耀科[7](2015)在《当代老挝佛寺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寺教育是老挝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提高民众道德修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社会功能,但面临科学知识教育不足、教学能力有限、封闭排他的挑战。老挝的佛寺教育为我国教育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郑毅[8](2014)在《西双版纳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男性以幼时出家为僧的方式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佛寺教育与国家义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本文选取西双版纳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若干典型样态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两类教育协调发展变迁的特点,并对两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思考。(本文来源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龙宇[9](2014)在《试析临沧勐勐镇傣族佛寺教育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沧双江勐勐镇傣族信仰南传佛教,有一村一寺的传统,佛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傣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传承场场所,具有独具特色的佛寺教育体系。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勐勐佛寺教育的现状做出描述,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09期)
郑毅,熊文钊[10](2013)在《权利冲突的特殊模式及其解决——以西双版纳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冲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上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使他们独特的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产生了矛盾。"佛寺教育问题"的解决可以上升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两项基本权利在同一主体产生的张力如何化解的层面。该问题为当前的基本权利冲突研究所忽略。只有在公民基本权利的辐辏结构的基础上的"存异"进路,才能通过构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的矛盾的最佳均衡,从根本上解决"佛寺教育问题"。(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佛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傣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长期居住在云南西南部,主要信仰南传佛教,而佛寺作为信仰的主要载体,其传统功能主要是祭祀诵经、教育教化,以一种教育空间的形式展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人群观念的转变,当代的佛寺功能已从传统教育空间转变为象征符号,这种转变的过程同时反映出佛寺作为符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文章在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中论证佛寺教育的象征符号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寺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锋,李杰.傣族佛寺教育存在原因的文献分析[J].昭通学院学报.2019
[2].张智林.人类学视域下孟连县芒沙村佛寺教育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9
[3].李星海.首届普觉论坛“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在广州大佛寺圆满举行[J].法音.2018
[4].庄晓波.老挝教育世俗化进程及其佛寺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板永明.当代佛寺教育中的傣文传承教育现状综述——以云南省德宏傣文传承教育个案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6].肖耀科.老挝佛寺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挑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7].肖耀科.当代老挝佛寺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挑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
[8].郑毅.西双版纳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的实证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
[9].龙宇.试析临沧勐勐镇傣族佛寺教育的现状[J].才智.2014
[10].郑毅,熊文钊.权利冲突的特殊模式及其解决——以西双版纳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冲突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