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松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做的社会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结合社会需求、学生实际开展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专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专业教学改革;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中间,关于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与研究日益完善。但在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并不是很多,由于传统教育培养目标中缺乏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教育内容中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在个人职业发展前景规划方面缺乏指导,这使许多中职毕业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往往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中职学生刚从初中升入职高,许多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也处于懵懂,对就读的专业不了解,之所以会选择现在就读的专业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家长的选择。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从而促使其更好更快地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领域的拓宽或细化,各专业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专业学习的效果不好的现状,需要教师通过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及早发现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课题组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与实验课题。以期通过专业教学的改革,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职业、科学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二、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张家港某职业教育中心校机电类专业主要包括电气运行与控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控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三个专业方向。统一由学校机电工程部管理。为了调查和了解机电类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课题组在机电工程部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实施“工学结合”育人,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
1.模式一:师生直接下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来影响学生择业观。
此种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一个学期分为两段,第一个阶段为在校学习阶段,共4个月,第二个阶段为在工厂实习阶段,将学生的实训课搬到工厂,利用工厂的场地、设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实现在工厂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参与产品的加工生产。整个过程,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学校派教师全程参与,协作管理学生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而学生来到工厂车间,亲手操作,摸到实物,生产产品,解决真问题,学到真本领;此外,学生在车间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机电工程部分别组织了机电083班(47人)、机电111班(56人)共103人试点实行了该种模式,学生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5个月,来到张家港宝时得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来到企业车间的学生们,利用企业的设备,真刀真枪地参与到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了解到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有哪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哪些,了解到了企业员工的职责与义务,企业车间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企业职工和学生在同一流水线上生产,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职业岗位职责,培养了自己的职业责任心,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2.模式二:引企入校建基地,岗位培训影响学生思考未来。
此种模式采用引企入校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援助甚至师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营造职场氛围,来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此种模式,学校引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依托企业资源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矛盾,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而且学生实训期间所使用的设备、配件、工量刃具,材料等费用均由企业独自承担,这既降低了实训成本,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的“教研合一”,学生就是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师傅就是学生专业辅导老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深对岗位定义、职业定义的了解,从内因的角度来转变自己对专业、对职业的认识,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
三、实验效果分析
近两年来,特别是课题立项一年来,课题组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数十名教师参加的课题实验小组,通过对学校机电工程部机电一体化专业2010级5个班、2011级4个班共397名学生实施了教学改革实验,并对教学改革实施后他们的生涯规划进行了跟踪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基本实现了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直接参与了生产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学生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在学校组织的为学校周边社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小家电维修成效显著。同时,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了改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得到加强。此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施,让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涯定位,并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虽然学生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但却已定岗并了解岗位职责,提高了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就业竞争力。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还为学生创造了带薪上学的条件,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为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此外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
作者简介:朱劲松,男,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