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描述分层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MSNs),多描述编码,小波变换
多描述分层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林,郝群,宋勇,王东升[1](2013)在《面向WMSN的图像分层采样多描述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据包出错及丢失的情况下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edia sensor networks,WMSNs)图像传输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图像分层采样多描述编码(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MDC)方法.该方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充分利用小波系数的结构特征,按分解层不同选择不同模板的采样方式,实现图像数据的多描述编码传输.同时,在接收端收到单个描述情况下运用非线性相关算法重建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典型的梅花采样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相同码率下可降低编码时间24.06%,并可在接收端获得良好的重建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王相海,方锦,宋传鸣[2](2011)在《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遥感图像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多描述编码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克服不可靠信道传输时遥感图像降质的可选方案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多描述编码与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方案,将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增强层通过下采样形成多个描述,并将包含图像关键信息的基本层作为冗余引入到每个描述中,保证了在解码端获取遥感图像基本层信息的最大可能性。此外,方案中对描述中的基本层信息进行了独立嵌入式编码,可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传输保护,提高传输码流的稳健性。本文编码方案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描述间的冗余度方便控制和编码码流具有嵌入式等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高铭徽,倪林[3](2011)在《3D网格的分层多描述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分层编码与多描述编码的优势,提出叁维网格分层多描述编码(LMDC)方法:先对3D网格进行几何分解,得到一个粗糙网格和细化网格所需的连通性信息,采用分层编码思想,粗糙网格作为基本层,而将细化信息作为增强层。同时采用基于顶点分裂树的多描述编码方法对基本层加以保护,保证基本层在差错信道中的有效传输。采用分层多描述编码对3D模型进行编码的方法,非常适合于带宽受限和多路径传输的异构网络。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压缩率,并在有丢包的情况下能有效地保护并恢复出可接受的基本层网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黄晓涛,程晓晨,卢正鼎[4](2010)在《一种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流媒体业务带宽资源有限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LMDBA.该策略利用了分层多描述编码的特性实现动态带宽分配,并采用QoS升降级策略,在保证用户QoS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系统阻塞,提高系统带宽资源利用率.并对QoS升降级策略进行了公平性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提供一定用户QoS保证下,提出的新策略比传统固定带宽分配策略在带宽资源利用率和系统阻塞上有显着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0年06期)
黄晓涛,张纬,朱华,卢正鼎[5](2009)在《基于P2P流媒体的分层多描述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异构性与传输可靠性是视频通信存在的两大问题。在视频编码中,分层编码用来解决网络传输异构性问题,多描述编码是解决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而分层多描述视频编码则是二者的结合。在分层编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像素空间分解的分层多描述编码,同时给出了提高用户节点视频服务质量的视频子层合成算法和像素估值算法;并通过对像素量化值与估值误差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分层多描述编解码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P2P网络的异构性上有较好的优越性,同时较好地解决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李锌,张飞舟[6](2008)在《基于方向小波变换的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在不可靠网络中传输和自适应带宽的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描述图像编码。该方法采用不同的分层比例实现分层传输,将基本层传输给低带宽的客户端,而基本层和增强层传输给高带宽的客户端;采用多描述编码方法解决不稳定网络信道中传输的问题。在图像编码过程中,采用自适应的方向小波变换来消除图像相邻像素间的冗余信息以提高压缩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在高误码率信道上相对于传统的多描述图像编码可以得到更好的重建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赵小青,倪林[7](2008)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多描述编码和分层编码的优势,提出一种差错信道下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法。利用SP IHT编码的分层内嵌特性,将图像编码为多个SPIHT描述码流,同时根据感兴趣区域将每个描述码流分为基本层码流和增强层码流。实际应用中根据网络带宽动态调整多描述增强层的传输,基本层传送给低带宽用户,基本层和增强层一起传送给高带宽用户。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带宽受限条件下的差错信道图像传输具有很好的差错鲁棒性,能为图像感兴趣区域提供有效保护。(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08年02期)
李平,唐昆,肖嵩[8](2008)在《基于Ad hoc网络的联合多描述分层编码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Ad hoc网络中视频传输的自适应插入过渡帧的联合多描述分层编码(AFI-MDLC)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相邻帧的相对运动自适应地插入过渡帧,然后将视频序列分成两个描述子,描述子独立分层编码后,生成各自的基本层和增强层,每个描述子具有独立的预测环路。多路径传输策略用于AFI-MDLC数据传输,同时利用ARQ反馈信道状态,实时调整传输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地缓解误匹配问题,帮助解码器快速从随机错误或突发错误中恢复,提供更加稳定的重建视频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陈婧,蔡灿辉[9](2008)在《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不可靠网络传输对编码抗干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方案,该方案根据质量可分级的编码思想将小波系数分为两个描述,独立传输。其每个描述均包含基本层和增强层两部分信息。基本层由系数的关键信息组成,可拷贝到两个描述中同时传输,而增强层是系数的剩余信息,可拆分成两个部分通过不同描述传输。由于每个描述均包含可以恢复图像基本质量的关键信息,因此即使在丢失一个描述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较高的图像重建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的和有效的,其在保证较高编码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编码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前进[10](2007)在《视频传输中的分层多描述编码和速率控制的综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描述编码是抗误码的一种技术,分层编码和速率控制结合起来可以根据信道情况来调节发送端的编码和发送速率,从而达到网络最优化,在一定带宽情况下得到具有最大清晰度的视频图像。(本文来源于《科技咨询导报》期刊2007年24期)
多描述分层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遥感图像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多描述编码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克服不可靠信道传输时遥感图像降质的可选方案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多描述编码与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方案,将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增强层通过下采样形成多个描述,并将包含图像关键信息的基本层作为冗余引入到每个描述中,保证了在解码端获取遥感图像基本层信息的最大可能性。此外,方案中对描述中的基本层信息进行了独立嵌入式编码,可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传输保护,提高传输码流的稳健性。本文编码方案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描述间的冗余度方便控制和编码码流具有嵌入式等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描述分层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秋林,郝群,宋勇,王东升.面向WMSN的图像分层采样多描述编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2].王相海,方锦,宋传鸣.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J].遥感学报.2011
[3].高铭徽,倪林.3D网格的分层多描述编码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4].黄晓涛,程晓晨,卢正鼎.一种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
[5].黄晓涛,张纬,朱华,卢正鼎.基于P2P流媒体的分层多描述编码[J].计算机科学.2009
[6].李锌,张飞舟.基于方向小波变换的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赵小青,倪林.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8
[8].李平,唐昆,肖嵩.基于Adhoc网络的联合多描述分层编码新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
[9].陈婧,蔡灿辉.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
[10].张前进.视频传输中的分层多描述编码和速率控制的综合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
标签: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MSNs); 多描述编码; 小波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