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篮球论文-胡宣,史曙生,梁丽霞

青少年篮球论文-胡宣,史曙生,梁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少年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凝聚力,业余篮球培训班,青少年

青少年篮球论文文献综述

胡宣,史曙生,梁丽霞[1](2019)在《业余篮球培训班青少年凝聚力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群体环境问卷法,对368名参与篮球训练的青少年进行测试。比较凝聚力水平在性别、年龄、参训时长、参训态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ATG-S、ATG-T、GI-T和RGEQ四个维度上有差异,表现为男性优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GI-T、GI-S和RGEQ叁个维度上有差异,表现为15-16岁高于10-14岁;不同训练时长的青少年在凝聚力四个维度指标上均有差异,表现为一年及以上高于一年以内;不同参训态度的青少年在在凝聚力四个维度指标上均有差异,表现为主动参训高于被动参训;主动参训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聚力水平逐渐升高;被动参训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聚力水平先下降后升高;被动参训集中在13-14岁、训练时长一年以内,女生被动参训人数较男生多。(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丁云云[2](2019)在《兴趣引导法在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青少年逐渐成为教育的主体,尤其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时,需要主动积极的学习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应用知识。为此,青少年所面临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在此背景下,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学习上,相应地用在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就相对较少,并且渐渐对课外活动失去兴趣。所以对篮球训练的教练员而言,面对这一训练困境,需要激发学生篮球训练的兴趣,就要引入兴趣引发法,提升青少年对篮球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本文主要就兴趣引导法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为青少年枯燥的训练增加乐趣。(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2期)

王玉婷[3](2019)在《骨龄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骨龄与青年篮球运动员选材,骨龄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探讨了骨龄的应用。年轻篮球运动员在运动员选拔中的作用。(1)方法:1720名年轻篮球运动员的骨龄。男运动员分为9个年龄组,9-17岁,女运动员分为7个年龄组,7-16岁,选择骨龄的差异;(2)结果:各年龄段男女篮球运动员的骨龄均高于生命年龄;(3)结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实际成长和发展水平高于生活年龄所反映的发展水平,这表明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骨龄来安排训练和营养计划。通过骨龄的测定来选拔更适合训练的运动员。(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潘宜泽[4](2019)在《浅谈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篮球的普及,越来越受青少年的喜欢。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篮球的发展给青少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带来的实际影响,更进一步解释了篮球运动对青少身新心健康带来的价值,从而使篮球运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健青少年。(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王玉婷[5](2019)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评价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择与选拔都应突出其特点,并根据青少年篮球项目的本质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员后天的辛勤工作通过技巧和战术,身体健康等表现出来。随着篮球运动员获得的训练水平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有利于控制整个训练和比赛。运动员的天然优势和特征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决定了整场比赛的结果。在当今社会的篮球发展的大趋势中,我国篮球项目缺乏的运动人才不仅仅是有才能的篮球项目运动员的选拔机制,更重要的是篮球项目运动员的选材的标准范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与现场测试与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为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建立了特殊的选拔指标和评价标准,并应用于优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拔。研究目的:首先第一点建立精英篮球运动员选拔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其次第二点建立优秀篮球运动员专项质量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质量检测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并且有效以及可行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高振东,张烁[6](2019)在《竞技体育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研究——以篮球竞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的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体育强国梦"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体育的理论基础。衡量体育强国的标准有叁: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体育的普及程度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青少年作为国之未来,肩负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育强国梦的重大使命。从青少年时期就抓住对体育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我国当下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心之一,本文以篮球竞赛为例,探究竞技体育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为相关体育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者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为青少年提供竞技体育和体育素养的知识科普。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竞技体育、篮球竞赛、体育素养等的资料,通过中国知网等论文大数据网站,利用"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素养"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从其中选取《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现状分析》等作为参考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观察法:选择叁所中学,共90名参与的有组织的篮球竞赛的青少年(13-18岁),选择叁个篮球场馆随机抽取的90名参与非正式组织的篮球竞赛的青少年(13-18岁),观察青少年们在参加学校组织或自行组织的篮球竞赛中的表情、积极性、精神状态等表现。3、访谈法:对10位研究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专家进行访谈,确认青少年在篮球竞赛过程中体育素养形成的过程、问题等。其次,通过对学校的老师(组织者)进行访谈,整体了解篮球竞赛、青少年的参与情况和体育素养基础等。最后,抽取15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青少年在篮球竞赛的过程中如何形成篮球技能、获得篮球知识、能否养成良好参与篮球竞赛的习惯、以及参与篮球竞赛后是否会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等。4、问卷调查法:研究中,为了更科学严谨的了解研究现状,本文运用了访问问卷调查、自填式问卷调查等的方法,现场发放问卷。分别完成了专家问卷、参与者问卷以及管理者问卷,部分问卷是在与被访者交谈的过程中完成,从而进行资料整理。专家问卷中对其他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5、数据统计法:使用excel2016软件将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并分类统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统计表或统计图,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结果有组织的篮球竞赛以规则为中心,篮球竞赛规则、篮球场上位置、教练员、家长、队员、裁判员都会对青少年在篮球竞赛过程中形成的体育素养产生影响。篮球竞赛规则和位置对青少年的篮球知识和篮球行为主要起到教化和规范作用,更好的使得青少年理解赛场角色及养成良好的参赛习惯。篮球竞赛的过程和比赛结果也有助于青少年能力的提升和磨练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德建立。人文方面,教练员、家长对青少年在有组织竞赛中对促进青少年在篮球竞赛中的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起到积极作用,但其角色具有的"控制性"以及"压迫性"等可能使得青少年为求竞赛结果,而产生过激的偏离的体育素养的不良后果。无组织的篮球竞赛以行动为中心,更加强调青少年的个人参与、队员之间的友谊,青少年的行为意识的形成过程与在有组织的竞赛中有明显差别。整体来说,参加篮球竞赛对于广大青少年体育知识、能力、习惯及其品质都有明显的帮助,更有助于体育修养的提升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帮助青少年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结论(一)在篮球竞赛中可以加强个人行动,帮助青少年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篮球竞技理论、规则知识,提升篮球技能。(二)裁判、教练员应注意增强青少年在篮球竞赛中充分的个人参与,在充分了解体育科学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对待队员,以便于良好的体育素养的形成。(叁)广大家长要认识到竞技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地与青少年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促使青少年形成基于终身体育观的体育素养形成。(四)社会媒体和竞赛组织者应担当起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体育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进一步提高对竞技体育运动宣传的科学性和普及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祥林[7](2019)在《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多元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竞技水平受制于自身天赋及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即培养体系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自北京(2008)奥运会后,我国男、女篮国际赛场成绩呈下滑趋势,无不印正着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滞后。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呈现教育系统培养、体育系统培养、社会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多元发展的复杂景象,其中,教育系统培养模式训练水平低、体育系统培养模式招生难、社会培养模式目标乱,"各培养模式之间尚未建立有效衔接"等,导致各培养模式的潜力并未完全发挥。鉴于此,在回顾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历程基础上,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探讨了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复杂性与发展动力,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多元环境改善、多元主体协同、多元训练规范、多元竞赛完善、多元教练提升、多元制度保障、多元评价监督的中国特色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多元优化发展策略。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并以"篮球后备人才"、"复杂系统"、"复杂性"等为关键词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以利了解研究现状。2)专家访谈法利用2019年1月25-26日在四川温江参与青少年篮球工作研讨会之便,对参会的专家、优秀教练员等进行了访谈。3)逻辑分析法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方向,提出了优化方案。研究结果:1)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回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在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篮球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化与重构。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体系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建国初期到篮协成立呈现多元性与业余性,重在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为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叁级人才培养体系"有效集中了全国优秀资源,虽然造成了资源浪费、退役运动员安置等问题,但符合当时我国篮球运动提高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叁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弊端凸显,多元利益主体逐渐涌现,进入多元培养探索期。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渐明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但仍处于多元不协调、不衔接发展阶段。随着时代发展,未来必将走向多元统一的发展之路。2)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复杂性识别与发展动力探析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来看,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结构、自组织与他组织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多元主体之间和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是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演化的动力,即多元主体间的竞争与协同是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演化的内在动力,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的变化是其发展的外部动力。3)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策略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外环境主要指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环境;内环境主要指培养体系内部各主体在管理、训练、竞赛、教练员队伍、保障制度、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国际、国内两个环境的适应与改善;(2)统一总目标、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建的多元主体管理协同;(3)统一科学训练内容、方法、科研协同、训练交流等方面的多元训练规范;(4)竞赛次数、质量、参赛资格、组织有效比赛等方面多元竞赛完善;(5)教练员来源与认证、激励机制、基层教练员跟队机制、交流机制、培训监督机制、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多元提升教练素质;(6)注册政策、高考政策、经费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市场准入政策、法律法规等多元制度保障;(7)灵活与标准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与政府、教育、体育、大众等多元监督体制。研究结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充分认清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复杂规律,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成果,立足国内,瞄准世界,以建设篮球强国为宗旨,以体教结合为基础,依托社会篮球力量,从多元环境改善、多元管理主体协同、多元训练规范、多元竞赛完善、多元教练提升、多元制度保障、多元评价监督等方面优化与完善中国特色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多元培养体系,最终实现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统一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高俊,黄滨[8](2019)在《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发展与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篮球训练,是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技能和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开展篮球运动较早的国家和世界上篮球运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有着大量的青少年从事篮球运动的学习与练习。而为更好的指导我国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我国篮球界的专家们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特点不仅构建了国家、省市、地区的叁级青少年篮球训练体系,还专门制定了指导其进行篮球训练的《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作为指导我国青少年开展篮球训练的纲领性文件,自1990年形成,至今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该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对于青少年篮球训练目标设置、篮球训练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篮球训练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明确了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训练架构,同时也为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进入了一个有序化、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阶段。它体现了我国对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思考和认知,是具有中国特色篮球训练的重要体现。回顾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解读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演变特征,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内涵;同时还有助于明确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正确方向,完善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理论体系。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对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促使了人们更加重视青少年篮球训练。但限于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存在问题和与国外篮球运动强国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加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青少年篮球训练工作,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者和管理者,在与众多篮球专家、学者和教练员沟通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设想。为此,在聘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后,于1986年4月开始编写大纲,并经过一年时间的撰写后,于1987年3月形成初稿。编撰完成的《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在经过26个省市的调查和测试后,得到了业界专家的一致认可,于1990年颁布正式实施,并行业指令性文件的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其次,2000年修订完成的第二版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最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并经过评审组的评审通过后,于同年12月正式在我国颁布实施]。修订完成的《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对原有大纲中存在的诸如训练内容、训练要求、评价指标等进行了修改,更进一步细化了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也更加明确了我国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发展目标和相关要求,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水平、进一步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指明了方向。第叁,2005年修订完成的第叁版《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重新对青少年篮球训练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在划分的基础上对各阶段的任务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大纲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论证,并选定了针对性更强的测试项目,意在更好的与世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相接轨。第四,2010年,在第叁版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实施3年后,有关专家认识到虽然第叁版《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在3年的实践过程中已经证明是科学、先进和实用的,但随着世界篮球运动和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变化,还存在不完备之处。因此,有必要对原(大纲)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在此背景下,2010年《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牵头,在已有大纲的基础上经过历时两年,于2012年修订完成,并经过评审组评审通过后从出版之日起,向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中推广实施。结论:(1)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是为指导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而出台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对于青少年篮球训练目标设置、篮球训练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篮球训练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明确了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训练架构,同时也为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进入了一个有序化、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阶段。(2)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从首部出台至今已经编写至第五版,并颁布实施了其中的四版。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发展,源于不同时期我国对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对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思考与认知,是具有中国特色篮球训练的重要体现。(3)我国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分别体现了全面发展、竞赛需求、技术主导和技能主导的训练内涵。这些不同的训练内涵既是我国对青少年篮球训练认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科学化发展的结果,不仅有效的指导了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同时也为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紧跟世界篮球运动发展潮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陆与[9](2019)在《入奥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叁人篮球赛事价值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叁人篮球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有着快速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篮球市场的日益繁荣与篮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发展五人篮球的同时,人们也将视野逐渐放到叁人篮球的赛事上。叁人篮球有着其项目本身的独特魅力,能够将运动的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结合一体,场地简单、规则易懂、技战术打法快捷迅速,同时比赛的观赏性强。随着叁人篮球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普及,为了顺应现代人们对于篮球运动需求的发展潮流,在2017年6月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叁人篮球将正式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与五人篮球并驾齐驱。在2017年第十叁届天津全运会中,叁人篮球也单独设立了奖牌争夺点,并设有男、女公开组与男、女青年组四个组别。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中国队将叁人篮球男女组别的两枚金牌都收入囊中,这一成绩充分说明了我国在这项运动上存在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多项大型赛事对叁人篮球的重视将这一项目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更加重视这一项目的发展。叁人篮球起源于街头篮球,激烈的身体对抗、不间歇的跑动是它的特点。尽管它作为正式项目刚刚诞生,但因为门槛较低,普遍面向社会大众,其实早就在中国街头巷尾的球场遍地开花。尤其是青少年,其篮球技战术水平不成熟、身体素质发育处在上升期,对叁人篮球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比赛规则能够快速理解接受。同时,为了满足众多篮球爱好者的需求以及保证比赛的合理竞争性与赛事观赏性,大部分叁人篮球赛事都设有公开组与青年组,青年组的参赛群体以学生为主,年龄设为17岁以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任何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都是从青少年开始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等,对目前我国青少年叁人篮球赛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赛事,探讨赛事所蕴藏的潜在价值与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叁人篮球赛事、扩宽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篮球发展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与青少年赛事的推广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并得出结论:1)目前我国青少年叁人篮球赛事的发展现状为:参赛人员虽然众多,但赛事举办地区相对集中,分布不均匀,造成地区间竞技水平不平衡,导致局部出现"越强越重视,越弱越忽视"的情况。青少年群体作为最大的参赛人群,给叁人篮球的普及与推广带来了重要影响,但由于青少年球员在身体对抗的激烈程度上与成年人相差甚远,比赛的观赏性较成年人比赛的观赏性弱,所以赛事承办方以及媒体对其宣传力度小,对青少年群体重视不足,青少年叁人篮球的推广。2)我国对于叁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没有形成有体系的梯队建设,社会参与的模式增加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与渠道,给民间"草根"球员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但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极大影响各地区后备人才基地的培养积极性,导致叁人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受阻,不利于叁人篮球的长远发展与推广。3)随着篮球运动市场化发展需要与竞技水平的提高,应逐步挖掘青少年赛事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尤其是能够将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与观赏性结合一体的叁人篮球赛事,通过青少年群体的活动表现方式,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叁方面发现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并通过叁人篮球的形式反馈于青少年群体,为更多的青少年球员提供了更多更广的道路。4)建议发展成熟并已形成影响力的城市地区帮扶赛事发展较弱的地区,均衡发展,吸引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赞助商投资赞助,提高影响力;在扩大赛事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比赛的规范化程度,完善场地设施,让青少年在比赛中发扬个性的同时懂得遵守规则。在健康、正确的环境中参与比赛,对比赛进行积极正向的宣传与引导。5)建议加强叁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梯队的建设,学习借鉴五人制篮球后备人才多年培养的经验,制定有利于叁人篮球普及推广的相关政策,各地方后备人才基地提高对叁人篮球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积极性,让青少年通过参加叁人篮球比赛,在获得篮球技术水平提高与篮球乐趣之外,同时也能通过比赛为自己未来的篮球发展获取帮助。让叁人篮球与五人篮球并行,共同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继续开拓道路,同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平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文涛,田鹏[10](2019)在《青少年阶段篮球运动中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篮球项目体能训练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手段,尤其是功能性体能训练应用,极大改善了篮球体能训练体系。但在当前体制下,为了追求成绩这些新方法手段大多服务于成年队,在青少年阶段的训练依然以传统训练为主,功性体能训练的应用偏少,本研究以体校20名篮球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体能训练中引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并进行了比较,以期在训练方式、方法上使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能加以改进,使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够全面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获取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等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访谈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山东体育学院篮球教师、体能训练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士,了解他们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提供参考意见。(3)实验法随机选取体校篮球专项学生男生共计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平均年龄13.35岁,在保证条件均衡基础上随机选取10人为实验组采用传统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另外10人采用传统体能训练,分别进行为期12周体能训练,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借鉴《中国青少年篮球体能测试指标手册》,结合相关专家及篮球教练员论证,筛选出涵盖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腰背肌及核心力量等在内的标准俯卧撑、屈臂平板支撑、助跑和原地摸高、篮球场底线折返、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3200米跑、4次篮球场边线折返共7项测试指标,确定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作为运动员基本身体功能测试。研究结果:(1)实验前后,对照组组内专项素质测试指标均有提高但提高效果不明显,其中限制区灵敏性测试和原地摸高两项测试指标还出现了后退现象,原地摸高由原来的272.7±7.89cm下降到270.6±7.96cm,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28.581±2.06s,下降到29.669±2.08s,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通过T检验发现,除原地摸高和限制区灵敏性测试的P值大于0.05外,其他专项素质测试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实验前后,虽然大部分指标也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2)训练后,实验组组内各项专项身体素质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篮球场底线折返和限制区灵敏性测试这两项指标上实验组前后提升最为明显,在标准俯卧撑和田径场3200米两项指标上虽有提升但幅度较小。(3)实验前,两组队员身体素质没有显着差异。12周训练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大部分指标提高较为明显,通过T检验发现,除标准俯卧撑和田径场3200米跑外,其余各指标数值的P值均小于0.05,且屈肘平板支撑和篮球场底线折返、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数值的P值=0.000。但标准俯卧撑和3200米跑这两项指标数值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对照组在对这两项指标的提高上明显高于实验组。(4)通过实验,实验组在FMS测试上与对照组相比,不论是单项测试数值的平均分上,还是总得分的平均份上,实验组在FMS测试上都优于对照组。这也充分说明通过12周系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在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稳定性基础上,从一定程度上还能使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机率得以减小。研究结论:(1)篮球训练中青少年阶段采用传统体能训练在上肢、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方面提高较为显着,但在其它专项素质上提升不明显。(2)引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移动速度、灵敏协调性、下肢爆发力等专项身体素质上提高明显,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稳定性,预防损伤。(3)引入功能性训练相比传体能训练法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上更为有效,身体素质整体提高较为明显。(4)建议青少年体能训练阶段,在充分考虑年龄阶段生理特征、生长发育的敏感期等因素基础上,合理使用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青少年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青少年逐渐成为教育的主体,尤其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时,需要主动积极的学习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应用知识。为此,青少年所面临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在此背景下,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学习上,相应地用在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就相对较少,并且渐渐对课外活动失去兴趣。所以对篮球训练的教练员而言,面对这一训练困境,需要激发学生篮球训练的兴趣,就要引入兴趣引发法,提升青少年对篮球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本文主要就兴趣引导法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为青少年枯燥的训练增加乐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少年篮球论文参考文献

[1].胡宣,史曙生,梁丽霞.业余篮球培训班青少年凝聚力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9

[2].丁云云.兴趣引导法在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应用研究[J].作家天地.2019

[3].王玉婷.骨龄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潘宜泽.浅谈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分析[J].体育风尚.2019

[5].王玉婷.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评价标准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6].高振东,张烁.竞技体育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研究——以篮球竞赛为例[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李祥林.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多元优化探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高俊,黄滨.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的发展与演变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王陆与.入奥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叁人篮球赛事价值开发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李文涛,田鹏.青少年阶段篮球运动中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标签:;  ;  ;  

青少年篮球论文-胡宣,史曙生,梁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