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音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历史音变,剧变,内在机制,影响
历史音变论文文献综述
庄会彬[1](2017)在《汉语历史音变的内在机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汉语历史音变的几个事实以及汉语各分期音位组合面貌,首先指出汉语历史音变不应当视作自然音变,而应视作一种剧变;进而对这一音变的内在机制做了考察。文章提出汉语历史音变由叁种的内在机制共同协作完成,即"偏好原则""音步转型""韵律模板"。文章最后讨论了汉语史上的音变给汉语造成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汉语词的词根裸露,由此在句法上表现出了根性特点,形成"名含动、动含形"的词性格局,以及动宾非常规搭配现象;第二,语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SOV语序转变为SVO;第叁,由于音步转型以及韵律模板的建立,汉语史上的词汇化主要表现为双音化。(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王泉月[2](2017)在《从韵母的历史音变看声符表音功能的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声符在形声字造字之初,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表音;但由于种种原因,声符的表音功能逐渐减弱:如今很多声符与其所在形声字的读音都出现较大差异,甚至丧失了表音功能。本文主要从韵母的历史音变来分析声旁表音功能弱化现象。(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14期)
周及徐[3](2017)在《“突变”还是“感染”:关于汉语历史音变模式的思考——以四川地区方言的平翘舌音声母对立现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四川方言语音中卷舌音与龈音演变为例来观察汉语方言语音变化的轨迹,可以见到方言语音变化的推动力主要不是由于内部的语音突变,而是方言之间的语音特点的学习,可以称之为方言之间的“音位感染”。这种情形给我们启示:长期以来汉语历史演变中一些被看作“突变”的有规律的音变现象,可能原本也是方言之间“感染”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邢凯[4](2017)在《华澳大语系历史音变中的后垫流音和谐律——兼论“六”“陆”“路”“绿”“柳”“留”“流”“无”义项的深层对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邢公畹教授1993年提出语义学比较法即"深层对应比较法"后,在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之间进行了成功的试探。近年来笔者也在汉藏语和突厥语之间进行了试探,找到了大量深层语义对应的例证。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条华澳大语系历史音变的重要规律——后垫流音和谐律:在后垫流音存在的条件下,舌面后音韵尾可以和舌尖前音韵尾对应。这样就把大量语词纳入了语音对应和深层语义对应之中。邢公畹和郑张尚芳两先生根据汉藏语和南岛语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提出了华澳大语系假说。由于在汉藏语和阿尔泰语之间存在大量的相异之处,我们觉得与其把二者之间的深层对应看作发生学关系,不如看作"词源学关系"。这是今后要加强研究的重大语言学课题。(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郑伟[5](2013)在《历史音变规律与方言地理分布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语言学、语言地理学是探讨语言演变的两种基本方法,两者都可以揭示音变规律,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互相补充。文章以汉语方言(以吴语为主)若干音变特征为例,主张音变规律在方言地理分布类型上有四种不同的表现:一、连续型分布,二、离散型分布,叁、递推型分布,四、辐射型分布。(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3年02期)
吴君如[6](2013)在《以习得模型模拟历史音变——区靖邦《音韵系统的习得及演化》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学界对使用计算模拟揭示演化领域有争议的问题产生了日益高涨的兴趣。最近还有一个将统计物理学(statistical physics)方法应用到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研究中的潮流,和这个方向大有齐头并进之势。两种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社会现象的统计学起源(相关细节请参阅Castellano和Loreto(2009)的文章)。在语言学领域,人们设计了各种计算模拟方法,并应用它们测试各种参数对语言结构发展的影响。作者的(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3年01期)
曾建生[7](2013)在《地方志与四邑方言历史音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志对四邑方言历史音变的探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四邑方志显示,四邑方言阴平、阴去归并至迟在康乾时期就大致定型,而且是阴平主动变同阴去。此外,古透母擦音化,以及台山、开平这两个代表性方言点的曾、梗摄部分字文读时收-n、-t尾,与山、臻摄合流等,这些语音特点在方志中也有零星记载。(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王南冰,宋兆祥[8](2012)在《从覃韵结构论~*oN类韵母的历史音变》一文中研究指出*oN类韵母是指主元音为唇化的o,以鼻音-m/n/充当韵尾的韵母形式。汉语史上,*om类韵母形式存在于早期汉语,它发展为《切韵》覃韵。按照音系结构的规律性,跟*om平行的形式还有*on和*o。前者发展成为桓韵,是从一个平面演变为另一个平面;后者分化为冬韵与唐合,是*o裂解后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历史上曾经二韵一体。从语音发展史来看,*om十分保守,*on趋向于裂化式创新,*o则是保守和创新两种色彩相互交织。一等阳声韵的发展态势和方向受到了韵尾的强烈影响,其演变机制跟鼻音的发音部位及发音过程中舌头对口腔的分割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陈泽平[9](2012)在《福安话韵母的历史音变及其共时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闽语福安话的历史音变,福安话韵母的现有面貌大体经过两类音变而形成,首先是以特殊调值推动的以调类为条件的变韵,使得整个语音系统呈现出不合理的结构;然后发生了韵母系统自我调整的自然音变,语音系统又基本恢复平衡。在处理福安话的韵母系统时,不能过度强调它的历史背景,而应在共时平面上进行分析,才能最经济、简洁地说明其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2年01期)
王洪君[10](2011)在《历史音变面面观——《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1全书概况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着《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着,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历史音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声符在形声字造字之初,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表音;但由于种种原因,声符的表音功能逐渐减弱:如今很多声符与其所在形声字的读音都出现较大差异,甚至丧失了表音功能。本文主要从韵母的历史音变来分析声旁表音功能弱化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音变论文参考文献
[1].庄会彬.汉语历史音变的内在机制考察[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7
[2].王泉月.从韵母的历史音变看声符表音功能的弱化[J].芒种.2017
[3].周及徐.“突变”还是“感染”:关于汉语历史音变模式的思考——以四川地区方言的平翘舌音声母对立现象为例[J].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17
[4].邢凯.华澳大语系历史音变中的后垫流音和谐律——兼论“六”“陆”“路”“绿”“柳”“留”“流”“无”义项的深层对应[J].语言研究.2017
[5].郑伟.历史音变规律与方言地理分布类型[J].语言研究集刊.2013
[6].吴君如.以习得模型模拟历史音变——区靖邦《音韵系统的习得及演化》述评[J].语言学论丛.2013
[7].曾建生.地方志与四邑方言历史音变[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王南冰,宋兆祥.从覃韵结构论~*oN类韵母的历史音变[J].古汉语研究.2012
[9].陈泽平.福安话韵母的历史音变及其共时分析方法[J].中国语文.2012
[10].王洪君.历史音变面面观——《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评介[J].语言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