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秋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刈割,非秋眠紫花苜蓿,再生
非秋眠论文文献综述
斯达,穆麟,赵红凯,魏仲珊,李志才[1](2018)在《高温刈割时期对非秋眠紫花苜蓿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高温期非秋眠紫花苜蓿的生长状态以及高温期刈割对紫花苜蓿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个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8月上中旬分别进行4次刈割试验。结果表明:‘WL656’、‘WL712’和‘WL903’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生长状态,植株高度、鲜重显着增长;高温期刈割后可正常生长,但刈割当天气温会影响再生植株长势;8月1日和8月5日刈割处理的紫花苜蓿再生速度显着慢于8月10日和8月15日刈割处理;品种间再生速度趋势基本一致。刈割时期和苜蓿品种对苜蓿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总体来看,‘WL656’、‘WL712’和‘WL903’属于较耐热型品种,夏季产量和品质可维持在较好的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马力,周鹏,高小叶,吕爱敏,安渊[2](2014)在《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东冬闲田的生长规律和营养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季种植12个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以播种当年的生长表现以及第二年春季和初夏期间的生物量、株高、分枝、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观察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分枝数在春季最高,其中WL903、WL656、赛迪7和WL525第一次刈割时的分枝数和叁次累计分枝数均最高;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第一次刈割产量和累计产量最高;而赛迪10、赛迪7、WL656、WL903和Weston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最高。综合分枝、产量、株高和蛋白质产量4个性状指标,12个苜蓿品种中以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的综合评分相对较高,速生性和蛋白质产量均比较高,适宜在长江下游冬闲田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森浩[3](2013)在《秋眠及非秋眠紫花苜蓿转录组测序及秋眠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紫花苜蓿的秋眠性是-种适应性生长特性。由于苜蓿的秋眠性与抗寒性呈显着正相关,故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秋眠型苜蓿与抗寒性有关的物质代谢上。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苜蓿的秋眠性和抗寒性是两个独立的性状。为了研究在紫花苜蓿秋眠过程中哪些基因可能调控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我们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个不同秋眠型的紫花苜蓿品种在不同季节取样,并进行了测序,随后对紫花苜蓿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组装与注释,进行了信息学分析,并筛选出了潜在的、与紫花苜蓿秋眠性相关的差异基因。本试验共产生了1 60000000条高质量的测序读段(2x1 00 bp),所有这些测序数据采用Trinity软件组装成一条转录组作为参照转录组,转录组中包含了192875条转录本,平均序列长度为856 bp。同时使用MISA软件鉴定出了41973条简单序列重复。通过blastx对紫花苜蓿转录组与其它1 5种已测序植物的蛋白质组进行比对得出了该试验中紫花苜蓿转录组的保守性;通过hmmer软件与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鉴定出1350条转录本含有转录因子。最后还对紫花苜蓿四个条件下选定的两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了分析,以变化倍数在两倍(上调和下调)或以上且调整后的P值小于0.01作为差异基因的筛选条件,每组中有176至521个差异基因不等,差异基因中有已知的和未知的基因,通过结合代谢通路找到与秋眠性可能相关的基因,以及选择差异表达较高的未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为以后研究紫花苜蓿的秋眠机理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陈托兄,王铁梅,卢欣石[4](2011)在《紫花苜蓿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隶属函数法,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指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而在NaCl浓度高于50 mmol/L下,紫花苜蓿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活力指数的影响大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萌发期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综合评价表明,非秋眠型紫花苜蓿耐盐性强弱顺序为:Dona Aan>Pierce>CUF101。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高于中苜一号。(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柳茜,敖学成,傅平,陈艳[5](2009)在《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产种期的非秋眠苜蓿Medicagosativa选择优株为材料,对影响株质量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试验数据的总的多元决定系数较大,∑d=0.8467,表明试验中选择的性状包括了影响生物量的主要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分枝数、总分枝数、株高、产种量、分枝节数和分枝结实花序数与株质量相关性相对较强,是生物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非秋眠苜蓿在亚热带地区进行单株选择的主要性状。分析得出的株质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14.3249+0.0772x1(株高)+0.1573x2(株总分枝数)+0.4834x3(株结实分枝数)+0.0112x4(花序长度)+0.0687x5(分枝结实花序数)+0.0323x6(主枝结实花序数)+0.0006x7(茎粗)+0.1702x8(分枝节数)+0.4271x9(产种量)。(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9年11期)
柳茜,敖学成,陈国祥,陈艳[6](2009)在《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产种期的非秋眠苜蓿株行系为材料,对影响株重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实验数据的总的多元决定系数较大,∑d=0.8467,表明本实验中选择的性状包括了影响生物量的主要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分枝数、总分枝数、株高、产种量、分枝节数和分枝结实花序数与株重相关性相对较强,是生物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非秋眠苜蓿在亚热带地区进行单株选择的主要性状。分析得出的株重多元回归方程为,y=14.3249+0.0772×1(株高)+0.1573×2(株总分枝数)+0.4834×3(株结实分枝数)+0.0112×4(花序长度)+0.0687×5(分枝结实花序)+0.0323×6(主枝结实花序)+0.0006×7(茎粗)+0.1702×8(分枝节数)+0.4271×9(产种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4-01)
董静华,卢欣石[7](2008)在《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在华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自国内外50个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营养价值和产量几方面作了分析。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植株再生高度与秋眠等级显着相关,以再生高度为标准将50个苜蓿品种分为4组,分析组间农艺性状差异,进一步对产量和营养价值作了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08年07期)
董静华,卢欣石[8](2007)在《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50个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营养价值和产量几方面作了分析。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植株再生高度与秋眠等级显着相关,以再生高度为标准将50个苜蓿品种分为四组。分析组间农艺性状差异,进一步对产量和营养价值作了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安渊,陈凡毅,王俊,张晓春,胡雪华[9](2004)在《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来自国外的2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的生物学评价和水淹后不同耐涝品种丙二醛含量比较分析,筛选出5个耐涝性能优良的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钾、钙、锌和硼四种微量元素对改善苜蓿的抗涝能力有明显的作用(p<0.05),合理使用能够显着提高苜蓿的抗涝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期刊2004年04期)
安渊,胡雪华,陈凡毅,王俊,张晓春[10](2003)在《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生长规律及再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在上海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月产草量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第一个高峰值在5月,非秋眠苜蓿的峰值持续到6月;4~6月是两类苜蓿生长较快的时期,期间的累计产草量占全年总产量的53.46%~65.2%;第二个生长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但明显小于第一个高峰值(p<0.05);7月份两类苜蓿的产量降至谷底,出明显的"夏眠"阶段;非秋眠品种的耐热能力高于半秋眠品种,月株高持续增长期比半秋眠品种长一个月,并且在"夏眠"后株高增加的幅度也高于半秋眠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期刊2003年05期)
非秋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秋季种植12个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以播种当年的生长表现以及第二年春季和初夏期间的生物量、株高、分枝、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观察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分枝数在春季最高,其中WL903、WL656、赛迪7和WL525第一次刈割时的分枝数和叁次累计分枝数均最高;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第一次刈割产量和累计产量最高;而赛迪10、赛迪7、WL656、WL903和Weston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最高。综合分枝、产量、株高和蛋白质产量4个性状指标,12个苜蓿品种中以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的综合评分相对较高,速生性和蛋白质产量均比较高,适宜在长江下游冬闲田种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秋眠论文参考文献
[1].斯达,穆麟,赵红凯,魏仲珊,李志才.高温刈割时期对非秋眠紫花苜蓿再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马力,周鹏,高小叶,吕爱敏,安渊.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东冬闲田的生长规律和营养动态[J].中国草地学报.2014
[3].张森浩.秋眠及非秋眠紫花苜蓿转录组测序及秋眠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D].河南农业大学.2013
[4].陈托兄,王铁梅,卢欣石.紫花苜蓿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J].草业科学.2011
[5].柳茜,敖学成,傅平,陈艳.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J].草业科学.2009
[6].柳茜,敖学成,陈国祥,陈艳.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C].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7].董静华,卢欣石.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在华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评价[J].北方园艺.2008
[8].董静华,卢欣石.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评价[C].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9].安渊,陈凡毅,王俊,张晓春,胡雪华.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研究[J].中国草地.2004
[10].安渊,胡雪华,陈凡毅,王俊,张晓春.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生长规律及再生性研究[J].中国草地.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