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咬肌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菱形肌,脊柱区,不对称性
咬肌不对称性论文文献综述
崔春爱,崔林[1](2017)在《罕见右侧菱形肌不对称性缺损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剖1例中年男尸,约65岁,身长172 cm,尸源为吉林省延吉市,因慢性病长期卧床而导致褥疮和腓肠肌萎缩,外形无畸形及残疾,发现脊柱区右侧菱形肌不对称性变异一例(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及提供解剖学形态依据,现报道如下。解剖学研究表明,人体站立时,肩胛骨与脊柱之间是通过菱形肌构成肌性连接。因此,上肢的灵活运(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8-07)
王云,滕琛,汪萌芽[2](2015)在《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着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着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袁仕国,秦小红,陈超,张佩,张志伟[3](2015)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顶椎偏移与腰大肌、椎旁肌不对称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脊柱常见退变性疾病,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高达6%~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2]。临床进行体格检查时我们常发现DLS中老年患者的腰部肌肉常常是不对称的。在进行脊柱查体时不对称特征往往被忽视,而这些可能是肌肉疲劳性腰痛的原因[2]。而腰肌的不对称性对临床治疗、锻炼指导具有重点意义,如一侧腰肌痉挛/萎缩则主要围绕责任侧。腰肌的不对称性需要客观有效的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咬肌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着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着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咬肌不对称性论文参考文献
[1].崔春爱,崔林.罕见右侧菱形肌不对称性缺损变异1例[C].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2].王云,滕琛,汪萌芽.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
[3].袁仕国,秦小红,陈超,张佩,张志伟.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顶椎偏移与腰大肌、椎旁肌不对称性的关系[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