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蕈蚊论文-苟玉萍,李景功,李鸿雁,林春燕,孙伟虎

眼蕈蚊论文-苟玉萍,李景功,李鸿雁,林春燕,孙伟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蕈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迟眼蕈蚊,异硫氰酸烯丙酯,EAG,两性生命表

眼蕈蚊论文文献综述

苟玉萍,李景功,李鸿雁,林春燕,孙伟虎[1](2019)在《辣根素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活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迟眼蕈蚊于1948年由Frey首次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温室作物害虫,寄主范围广,为害性强,对食用菌、药用菌及观赏植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2013—2014年,笔者课题组在甘肃省的甘谷县、武山县、靖远县、兰州市七里河区等地调查发现,异迟眼蕈蚊对韭菜、大葱、大蒜、百合等作物为害,并成为根蛆类害虫的优势种。2015—2017年,田间进一步调查发现异迟眼蕈蚊与韭菜迟眼蕈蚊混合发生,不仅为害韭菜地下部分,造成地上部分萎蔫、皱缩,影响韭菜产量与品质,幼虫还可取食蚕豆、生菜以及白菜根部,影响蔬菜的生长,致使蔬菜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AITC)俗称为辣根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辣根、芥菜、甘蓝和山葵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天然含硫次生代谢物,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高浓度下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有刺激性芥子气味,常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以及杀菌剂和除草剂,在抗癌、神经保护和心机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也备受关注。近年来,因AITC具有安全高效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广受重视,并对玉米象、绿豆象、水稻褐飞虱、根结线虫、山药种薯短体线虫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AITC为植物源杀虫剂,通过胃毒触杀联用法和叁角瓶密闭熏蒸法对幼虫和成虫分别处理,初步探讨其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效果;利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技术,分析异迟眼蕈蚊对AITC不同浓度的电位反应。此外,采用两性生命表方法,分析AITC亚致死胁迫后异迟眼蕈蚊子代种群参数的变化,以期为异迟眼蕈蚊综合治理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安立娜,范凡,杨小凡,李梦瑶,刘小侠[2](2019)在《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光强度对其表达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沈登荣,李河,何超,张睿,袁盛勇[3](2019)在《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增效作用,采用幼虫浸渍法,以无菌水为对照,测定了95%增效醚(PBO)、96%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98%磷酸叁苯酯(TPP)3种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2龄、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3种增效剂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刺芹侧耳(P.eryngi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种增效剂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较强,增效比PBO>TPP>DEM。在2龄、3龄幼虫中,PBO对溴氰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2.54、3.30;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3.01、3.21。3种增效剂对吡虫啉、噻虫嗪的增效比在1.02~1.88之间,增效作用较小。3种增效剂对糙皮侧耳和刺芹侧耳菌丝的抑制率较低,其中PBO对糙皮侧耳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强,EC_(50)值分别为207.663 mg/L和165.557 mg/L。3种增效剂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增效剂应用于食用菌的异迟眼蕈蚊虫害的防治。(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庆伟[4](2019)在《昆虫病原线虫与低剂量吡虫啉混用对韭菜异迟眼蕈蚊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生产中韭菜异迟眼蕈蚊防治难、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昆虫病原线虫与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减量混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防控手段。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等单位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feltiae 0619HT品系,高效低毒农药吡虫啉为研究材料,(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沈登荣,何超,袁盛勇,田学军,李珣[5](2019)在《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及解毒酶活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理,在室内采用溴氰菊酯对异迟眼蕈蚊进行抗性选育,对其抗性现实遗传力和解毒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个体选育法和群体选育法分别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进行选育,抗性选育24代后,抗性倍数达到11.36倍,现实遗传力h~2为0.077 1。当致死率为80%~90%时,预计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1~14代。增效剂对溴氰菊酯的增效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增效醚和磷酸叁苯酯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显着(P<0.05)。解毒酶活性分析表明,随着抗性选育代数的增加,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显着增加(P<0.05)。说明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较小,但在食用菌生产中也要尽量降低溴氰菊酯的使用浓度;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增强是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樊润峰,郝光立,谢清华[6](2019)在《平菇眼蕈蚊综合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叁保障"目标。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食用菌栽培项目因投入少、见效快被广为采用。其中平菇具有营养价值高、栽培周期短、种植方法简单、对培养料和种植地要求不严格、其下脚料还可作饲料等优点,成为食用菌栽培种的一大优势种。随着平菇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眼蕈蚊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赵培伟,韩西红,秦益民,申培丽,姜怀飞[7](2019)在《海藻提取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趋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括了近年来韭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海藻提取物类型,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实验室内不同处理下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及成虫的趋性。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2龄和4龄幼虫对不同处理下的韭菜趋性基本一致,对空白韭菜趋性最强,对泡叶藻提取物处理韭菜趋性最低,而其成虫对韭菜趋性最强,对泡叶藻提取物趋性最弱。(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李朝霞,许念芳,宋计平,孙胜楠,周颖[8](2019)在《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防治难点,并提出了有效、经济、无残留、简便可行的绿色防控技术,更好的指导韭菜生产,以期促进山东省韭菜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朱久锋[9](2019)在《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确定最佳施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于兴魁[10](2019)在《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生产上多采用药物防治方法,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介绍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科学合理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眼蕈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蕈蚊论文参考文献

[1].苟玉萍,李景功,李鸿雁,林春燕,孙伟虎.辣根素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活性探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安立娜,范凡,杨小凡,李梦瑶,刘小侠.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光强度对其表达量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3].沈登荣,李河,何超,张睿,袁盛勇.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的增效作用[J].食用菌学报.2019

[4].郑庆伟.昆虫病原线虫与低剂量吡虫啉混用对韭菜异迟眼蕈蚊有明显的增效作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9

[5].沈登荣,何超,袁盛勇,田学军,李珣.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及解毒酶活力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6].樊润峰,郝光立,谢清华.平菇眼蕈蚊综合防控技术[J].河南农业.2019

[7].赵培伟,韩西红,秦益民,申培丽,姜怀飞.海藻提取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趋避性研究[J].种子科技.2019

[8].李朝霞,许念芳,宋计平,孙胜楠,周颖.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

[9].朱久锋.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10].于兴魁.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

标签:;  ;  ;  ;  

眼蕈蚊论文-苟玉萍,李景功,李鸿雁,林春燕,孙伟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