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翻译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翻译观,认知翻译观,对比分析,贾德作品
传统翻译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庚玉[1](2018)在《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以贾德翻译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只有当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与融合时,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翻译观的生长阶段是从汉末时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传统翻译观念在语言学的领域涉足较少,翻译观念的重心更加倾向于对文学、符号学以及双语研究。而认知翻译观的出现时间则较晚一些。本文通过对贾德的作品翻译分析,比较中国传统翻译观与认识翻译观的异同,进而探讨译者如何重构原作思想。(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吕世生[2](2016)在《林语堂《红楼梦》译本的他者文化意识与对传统翻译观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分析了林语堂《红楼梦》译本的叙事结构,发现林译《红楼梦》文本体现了跨文化实践的他者文化意识,超越了传统翻译观念。这种超越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是努力寻求中西文化的普遍经验,以此作为两种文化的连接点,引导译文读者进入《红楼梦》的文本世界;其二是译文文本叙事的调整,包括结构、文本立意的调整。林语堂的他者文化意识的思想渊源或可归于中国文化的关联性宇宙观和差异共存思想,他对原文叙事的调整是中西文化权力关系制约的结果,这种调整是理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邱露[3](2015)在《德里达对传统翻译观的两个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德里达的意义观和文本理论出发,探讨其解构翻译思想对于传统翻译观念的两个突破。(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63期)
郑元会[4](2013)在《从“信”看严复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翻译观认为,译文对原文的"信"是保证翻译实现跨语言交际的必要奈件。严复则以翻译为手段,一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同时批判和纠正了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自己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严复的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行为均体现出对传统翻译观的借用和颠覆。(本文来源于《跨语言文化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杨翠翠[5](2012)在《从佛经翻译看中国的传统翻译观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国在佛经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从而揭示中国佛经翻译传统并非像勒弗维尔所说的那样"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而是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古代传统翻译观及其对今天翻译研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李丹[6](2012)在《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语文学范式中的翻译研究以及后来语言学派的对等论,其核心都是翻译的忠实对等论,后殖民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观进行了颠覆,让翻译走出传统的语言层面,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意识、文化等层面。(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2年03期)
魏琳[7](2010)在《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翻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翻译更是包涵了不同的观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传统翻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认知语言学自问世起就影响了西方的各个学科,认知角度下的翻译观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针对那些不足之处,传统翻译在认知翻译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新的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楚立峰[8](2009)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传统翻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传统翻译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尝试分析了林语堂《红楼梦》译本的叙事结构,发现林译《红楼梦》文本体现了跨文化实践的他者文化意识,超越了传统翻译观念。这种超越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是努力寻求中西文化的普遍经验,以此作为两种文化的连接点,引导译文读者进入《红楼梦》的文本世界;其二是译文文本叙事的调整,包括结构、文本立意的调整。林语堂的他者文化意识的思想渊源或可归于中国文化的关联性宇宙观和差异共存思想,他对原文叙事的调整是中西文化权力关系制约的结果,这种调整是理性的,也是历史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翻译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庚玉.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以贾德翻译作品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
[2].吕世生.林语堂《红楼梦》译本的他者文化意识与对传统翻译观的超越[J].红楼梦学刊.2016
[3].邱露.德里达对传统翻译观的两个突破[J].考试周刊.2015
[4].郑元会.从“信”看严复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3
[5].杨翠翠.从佛经翻译看中国的传统翻译观及其启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李丹.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7].魏琳.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0
[8].楚立峰.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传统翻译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