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刘新强,张华伟

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刘新强,张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素态汞,富里酸,碳材料,纳米银

非碳基吸附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强,张华伟[1](2019)在《基于富里酸的载银碳基吸附剂脱除元素态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汞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几乎所有的汞在煤燃烧过程中都会释放进入大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焦炉煤气甲烷化制取液化天然气过程中,为降低元素态汞的污染,通常在液化前将Hg~0脱除。本文针对工艺要求,利用富里酸廉价、储量丰富、碳含量≥40%、具有亲水性和弱酸性、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生成络合物等优点,选取富里酸为模板剂和碳源,利用其分子结构中丰富的表面官能团易与银离子螯合的特性,采用冷冻干燥、高温碳化等手段原位合成了纳米银负载的碳基吸附材料Ag/FA,用于低温脱除还原性气体中的元素态汞(Hg~0)。对合成的材料进行分析表征,重点考察了操作温度、空速、H_2S等因素对吸附剂脱汞性能和寿命的影响。XRD表征结果表明,单质银出现了4个尖锐的衍射峰,分别对应单质银的不同立方晶面,这说明纳米级单质银粒子以高分散形态成功负载到碳材料中,并计算出银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2 nm。吸附剂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0~60℃,空速小于60 000 h~(-1)时,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脱汞性能,脱汞效率可保持在99%以上,并具有一定抗H_2S毒化能力。当穿透率为5%时,吸附剂的汞吸附量可达到650μg/g。Ag/FA吸附剂在经过4次再生后,仍保持95%以上的脱汞效率,且吸附50 h后的Hg~0吸附量为552μg/g。Hg-TPD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负载的纳米银粒子是汞吸附的活性位,气态汞首先扩散到吸附剂表面,然后与吸附剂上负载的银粒子反应生成Ag-Hg合金。本文利用腐植酸可以螯合银离子的特性,制备的基于腐植酸的Ag/FA新型气态汞吸附材料,可有效脱除焦炉煤气甲烷化气体中的单质汞,具有优良的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夏文青[2](2018)在《非碳基吸附剂对重金属氯化物高温吸附规律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焚烧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处理固废的重要手段,垃圾组分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氯和无机氯使得氯化物成为焚烧炉内重金属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重金属氯化物的高温吸附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丰富廉价的非碳基吸附剂探究其对重金属氯化物的高温吸附规律与机理。首先本文以固废焚烧烟气中氯化铅为代表,综合考察天然高岭土、沸石、氧化钙、二氧化硅对其吸附性能、浸出毒性,筛选出最佳吸附剂。同时,研究筛选出的最佳吸附剂对多种重金属氯化物(Pb、Cu、Zn、Cd)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氧化性氛围下,吸附剂在900℃时对PbCl_2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天然高岭土>氧化钙>沸石>二氧化硅,吸附剂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组分是决定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天然高岭土不仅吸附效率高,且吸附后浸出毒性小,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水分的存在显着提高了天然高岭土的吸附能力,但对其他叁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有限。在600℃~900℃,天然高岭土对铅的吸附效率最高,镉、铜、锌依次次之。对四种氯化物而言,其弱酸不可浸出比例均高于可浸出部分比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两段式竖直管式炉实验并辅以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H_2O、O_2、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规律及共晶熔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促进了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O_2在温度大于等于800℃时促进了吸附,在温度小于800℃时则不能起促进作用。不论何种氛围,天然高岭土中的铅都主要以不可浸出的形式存在,且浸出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产物主要为铅的硅铝酸盐,其物相、晶型与氛围、温度有关。天然高岭土吸附PbCl_2后的表面形貌有叁类:层片状、半熔化状与熔化状,其熔化机制与H_2O、温度息息相关。水分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能力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两个原因:(1)水能参与吸附反应,提供反应所需的氧原子。(2)水的存在促进了高岭土表面共晶熔化,适量的熔化有利于吸附。最后,将天然高岭土深度脱羟基,制备出偏高岭土,研究偏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水蒸气的存在、温度的升高对偏高岭土的铅吸附起促进作用,偏高岭土中的铅都主要以不可浸出的形式存在,浸出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有水条件下,偏高岭土与PbCl_2反应生成四种晶型的铅硅铝酸盐,且产物结晶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无水条件下吸附产物的XRD衍射峰较为无序。偏高岭土可直接与PbCl_2、H_2O发生反应生成PbO·Al_2O_3·2SiO_2;亦或PbCl_2在挥发段先转变成PbO,之后PbO与偏高岭土反应生成PbO·Al_2O_3·2SiO_2。偏高岭土吸附PbCl_2的熔化机制与天然高岭土类似,但在温度的作用下相邻迭片聚拢成球是偏高岭土熔化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高岭土自身羟基官能团与外加水分对铅吸附的影响规律如下:羟基与外加水分共同作用的吸附效果>羟基单独作用的吸附效果≥外加水分单独作用的吸附效果>既无羟基作用又无外加水分作用的吸附效果。高岭土吸附PbCl_2的最佳条件为:选用天然高岭土、水蒸气存在且温度为700℃。(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孙青柯[3](2017)在《非碳基吸附剂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烟道活性炭喷射技术是降低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最通用的技术,但因为价格昂贵,喷射活性炭会显着增加运营成本,且喷射活性炭会增加电厂灰渣的含碳量,降低其品质及价格。因此,近年来以非碳基吸附剂代替活性炭脱汞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提出采用改性天然矿物吸附剂及Fe304-Ag纳米颗粒吸附剂脱除燃煤烟气中单质汞的思路,制备了多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积的非碳基吸附剂,并在模拟烟气条件下、中试流化床燃煤烟气条件下对其脱汞性能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燃煤汞污染物排放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选取了沸石、凹凸棒土、膨润土、y-A1203、高岭土五种矿物材料用作脱汞吸附剂,通过金属卤化盐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置于固定床模拟烟气实验台上进行脱汞实验。结果表明:Mn-沸石、Mn-凹凸棒土、Mn-膨润土、Co-膨润土和Mn-γ-A1203是脱汞性能较好的几种改性矿物吸附剂,反应时间段内平均脱汞效率分别达到85.6%、82.5%、87.9%、83.5%、81.6%;Mn-沸石、Mn-凹凸棒土、Mn-膨润土、Co-膨润土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00℃,Mn-γ-A1203最佳吸附温度为300℃;改性高岭土的脱汞性能低于80%,且高岭土对温度变化较敏感,不宜作为脱汞吸附剂。制备了 Fe304-Ag纳米颗粒吸附剂,在固定床模拟烟气实验台上进行了脱汞实验。结果表明:包裹Ag之后的纳米颗粒形成了 Fe304-Ag复合结构,对Hg0的吸附能力显着增强,脱汞效率可达到90%以上;包裹Ag的改性处理使得纳米颗粒的平均孔径、总孔容积翻倍,并使其比表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提高纳米颗粒对Hg*0的吸附能力;同一份吸附剂重复吸附、脱附、再吸附,多次吸附的脱汞效率都可达到90%以上;Fe304-Ag纳米颗粒还具有良好的磁性,便于从飞灰中分离,因此该吸附剂具有优秀的再生及重复使用性能,在降低脱汞成本的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自主搭建了具有完善污染物控制设备的0.3MWth流化床中试实验台,在固定床吸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将改性非碳基吸附剂与商用活性炭喷射脱汞结果作比较,考察了在实际烟气条件下,非碳基吸附剂的脱汞性能。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试实验条件下,改性矿物吸附剂的脱汞效率超过70%,优于普通商用活性炭的脱汞性能;改性矿物吸附剂对烟气中汞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当吸附温度在1000C-200℃内,随着温度升高,改性矿物吸附剂的喷射脱汞效率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孙飞[4](2017)在《高效廉价碳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盐有机废水是目前难处理的化工废水之一,吸附法不仅不受盐分的影响,还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然而碳基吸附剂的成本制约其大规模的应用。本文以废弃的生物质为原料,自制高效廉价的生物质炭和活性碳纤维等碳基吸附剂,将其应用到含盐有机废水处理中去。既做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又解决了含盐有机废水污染问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稻壳、木屑、碱性木质素、钙基膨润土和不溶性腐殖酸为原料制备碳基吸附剂。实验中,稻壳或木屑与KOH以质量比1:3于40℃浸渍6h,然后800℃炭化,获得两种生物质炭。选取稻壳基吸附剂与不溶性腐殖酸或钙基膨润土 1:1超声30min复合得到不溶性腐殖酸或钙基膨润土-生物质炭复合吸附剂;碱性木质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原纤维,在管式炉中,以0.5℃/min升温,直至200℃保持3h进行预氧化,然后800℃炭化,获得活性碳纤维。通过BET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分析、Boehm滴定分析和pHpzc分析对碳基吸附剂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碳基吸附剂有较大BET比表面积及较优的孔径结构,丰富的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pHpze接近中性。在静态吸附实验中,选取苯酚、苯胺和吡啶作为有机污染物,探究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溶液盐度、再生次数和多组分有机污染物废水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mirn左右,生物质炭吸附已经趋近吸附平衡,活性碳纤维吸附较慢,在90min左右平衡吸附量保持不变,其中稻壳基生物质炭对叁种有机污染物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5.30mg/g、37.12mg/g和29.39mg/g;温度越高,碳基吸附剂对苯酚、苯胺和吡啶平衡吸附量越低,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比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好的模拟出碳基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等温线;在pH4-8范围内,碳基吸附剂对叁种有机污染物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pH<2和pH>8范围,碳基吸附剂对叁种有机污染物平衡吸附量减少;盐度的大小对叁种有机污染物的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经过叁次再生,碳基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仍达到初始去除率的80%以上;双组分有机污染物吸附实验中,某个有机污染物的平衡吸附量与该有机物在双组分中的浓度以及单组份吸附实验中的平衡吸附量有关。此外,吸附机理实验初探结果表明:溶液的pH、吸附质的官能团和碳基吸附剂表面的官能团共同影响碳基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在动态吸附实验中,以有机污染物苯酚为研究对象,探究商业椰壳活性炭和稻壳基吸附剂的穿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碳基吸附剂用量越大、有机污染物苯酚浓度越低及有机污染物在吸附柱中的流速越小,碳基吸附剂吸附容量的耗竭点逐渐越长,碳基吸附剂工作穿透点也越大。在实际废水吸附实验中,以江西某化工园区某取水口生化尾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商业椰壳活性炭、稻壳基吸附剂和不溶性腐殖酸-生物质炭复合吸附剂对其吸附效果。实验结果比表明:静态吸附实验中,pH、盐度和电导率与原实际废水的值变化不大,商业椰壳活性炭、稻壳基吸附剂和不溶性腐殖酸-生物质炭复合吸附剂对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8.67%、97.78%、96.89%和92.39%、85.75%、81.12%;动态吸附实验中,10h内商业椰壳活性炭、稻壳基吸附剂和不溶性腐殖酸-生物质炭复合吸附剂对氨氮和UV254的去除率基本稳定90%以上。同时,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中,实验室制备的碳基吸附剂对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优于商业椰壳活性炭。(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涛,黄力,纵宇浩,王虎,王晓伟[5](2016)在《碳基吸附剂和SCR催化剂在燃煤烟气脱汞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吸附和催化氧化脱汞技术。其中,分别重点介绍了CeCl_2浸渍活性焦炭对单质汞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CeO_2修饰的Mn Ox/TiO_2催化剂能够同时脱除烟气中的Hg和NO。(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20期)

黄清利[6](2016)在《碳基吸附剂对抗生素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基吸附材料因有着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和修复受污染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碳基吸附剂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有机污染物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被广泛地用于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碳基吸附剂在可持续环境中具有多方面优势,特别是其对碳的锁定是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其特殊的环境效应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碳基吸附剂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生物炭(Biochar)是由生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经高温缓慢热解生成的一类难溶、稳定、高度芳香化的含碳物质。研究者已经充分论证,生物炭可以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修复污染,其多方面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有机污染物与吸附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表明,吸附过程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即初始的快吸附阶段和后续的慢吸附阶段。抗生素类物质自发现以来,其在固体颗粒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平衡过程,并不是一个瞬时平衡的过程。忽略慢吸附过程可能会低估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能准确预测其归趋、迁移和转化等环境行为。针对抗生素类物质,目前多数研究仅仅关注碳基吸附剂对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忽视了动力学吸附特征研究。对于不同性质碳基吸附剂对抗生素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的比较研究更是鲜有报道。本论文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拟合该吸附动力学过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物质炭化程度的增大,芳香性增加,生物炭有机分配相减少。生物炭的O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水膜的能力,OFL穿透水膜在生物炭表面上的吸附过程成为控制OFL吸附快慢的关键环节。OFL在CNTs和AC的快室吸附比在生物炭上的先趋于平衡,这可能与CNTs和AC较为单一的表面性质有关。CNTs的慢室吸附比AC的慢室吸附需要更长时间达到平衡,主要原因是随着OFL分子在CNTs表面持续吸附,原先由于疏水性作用聚合在一起的CNTs逐渐分散开,暴露出更多的表面积,导致OFL持续的吸附,在动力学上表现为慢室吸附。此外,单位比表面积上CNTs对OFL的吸附量最高,表明如果能够使CNTs充分分散,大量暴露的表面可能使CNTs成为去除有机污染的高效吸附剂。此外,考察了卡马西平(CBZ)在9种不同裂解温度(200、300和500℃)和酸(HCl和HCl-HF)处理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并借助拟一级、拟二级和双室一级等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提供了更精确的描述。裂解温度和矿物对CBZ的吸附动力学有显着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酸洗导致矿物含量发生显着变化,矿物对生物炭吸附CBZ的快室吸附单元起主要作用,生物炭内部的芳香环随生物炭的升高而更加致密,生物炭内部的芳香环结构主要贡献于慢室吸附单元。生物炭的矿物组分一方面屏蔽了有机质上的一些吸附点位,另一方面矿物自身可以有效地吸附污染物,酸洗去矿物对生物炭吸附污染物的表观影响可能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平衡。同时还研究了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5)

黄清利,王朋,张凰,张迪,周跃[7](2016)在《氧氟沙星在不同性质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物质炭化程度的增大,芳香性增加,生物炭有机分配相减少.生物炭的O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水膜的能力,OFL穿透水膜在生物炭表面上的吸附过程成为控制OFL吸附快慢的关键环节.OFL在CNTs和AC的快室吸附比在生物炭上的先趋于平衡,这可能与CNTs和AC较为单一的表面性质有关.CNTs的慢室吸附比AC的慢室吸附需要更长时间达到平衡,主要原因是随着OFL分子在CNTs表面持续吸附,原先由于疏水性作用聚合在一起的CNTs逐渐分散开,暴露出更多的表面积,导致OFL持续的吸附,在动力学上表现为慢室吸附.此外,单位比表面积上CNTs对OFL的吸附量最高,表明如果能够使CNTs充分分散,大量暴露的表面可能使CNTs成为去除有机污染的高效吸附剂.(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6年04期)

谭增强,牛国平,陈晓文,安振[8](2015)在《椰壳碳基吸附剂的脱汞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来源于生物质的椰壳活性炭对单质汞的脱除性能,采用化学浸渍法对椰壳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并在小型实验台架上考察了椰壳碳基吸附剂的脱汞性能。并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BET和SEM表征分析以研究改性前后椰壳活性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椰壳活性炭具有较强的脱汞能力,特别是在140℃、180℃时的脱汞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改性后椰壳活性炭具有更多的利于脱汞的官能团,其主要靠化学吸附脱汞。烟气中低浓度的SO_2与NO对汞的脱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Cl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永春,许佩瑶,胡梦轩,贾佳[9](2015)在《改性碳基吸附剂脱除烟气中Hg~0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论述了改性吸附剂脱除锅炉烟气中Hg0的研究进展,对吸附剂改性方法及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改性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果比较,展望了脱除Hg0的新型吸附剂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5年09期)

褚腾飞,李冬冬,杜尔登,楚文海,郭迎庆[10](2016)在《碳基吸附剂对典型有机防晒剂二苯甲酮-3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境水体中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问题,选择在环境水体中存在的有机紫外防晒剂二苯甲酮-3(BP-3)作为典型污染物,以颗粒活性炭(GAC)、粉末活性炭(PAC)和碳纳米管(CNT)作为吸附剂,考察吸附剂对BP-3的吸附性能、吸附特性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性碳材料对BP-3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种碳材料的最大吸附容量排列为:PAC>GAC>CNT,其中,PAC的单层最大吸附容量为450.36mg·g-1.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数据,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对PAC的吸附拟合效果较好,而对粒径较大的吸附剂(GAC、CNT)的拟合效果不理想.PAC、GAC的吸附过程可以采用一级动力学或者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而CNT适合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PAC、GAC和CNT对BP-3的吸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其中,PAC和GAC的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而CNT的吸附过程是放热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焚烧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处理固废的重要手段,垃圾组分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氯和无机氯使得氯化物成为焚烧炉内重金属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重金属氯化物的高温吸附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丰富廉价的非碳基吸附剂探究其对重金属氯化物的高温吸附规律与机理。首先本文以固废焚烧烟气中氯化铅为代表,综合考察天然高岭土、沸石、氧化钙、二氧化硅对其吸附性能、浸出毒性,筛选出最佳吸附剂。同时,研究筛选出的最佳吸附剂对多种重金属氯化物(Pb、Cu、Zn、Cd)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氧化性氛围下,吸附剂在900℃时对PbCl_2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天然高岭土>氧化钙>沸石>二氧化硅,吸附剂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组分是决定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天然高岭土不仅吸附效率高,且吸附后浸出毒性小,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水分的存在显着提高了天然高岭土的吸附能力,但对其他叁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有限。在600℃~900℃,天然高岭土对铅的吸附效率最高,镉、铜、锌依次次之。对四种氯化物而言,其弱酸不可浸出比例均高于可浸出部分比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两段式竖直管式炉实验并辅以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H_2O、O_2、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规律及共晶熔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促进了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O_2在温度大于等于800℃时促进了吸附,在温度小于800℃时则不能起促进作用。不论何种氛围,天然高岭土中的铅都主要以不可浸出的形式存在,且浸出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产物主要为铅的硅铝酸盐,其物相、晶型与氛围、温度有关。天然高岭土吸附PbCl_2后的表面形貌有叁类:层片状、半熔化状与熔化状,其熔化机制与H_2O、温度息息相关。水分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能力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两个原因:(1)水能参与吸附反应,提供反应所需的氧原子。(2)水的存在促进了高岭土表面共晶熔化,适量的熔化有利于吸附。最后,将天然高岭土深度脱羟基,制备出偏高岭土,研究偏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水蒸气的存在、温度的升高对偏高岭土的铅吸附起促进作用,偏高岭土中的铅都主要以不可浸出的形式存在,浸出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有水条件下,偏高岭土与PbCl_2反应生成四种晶型的铅硅铝酸盐,且产物结晶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无水条件下吸附产物的XRD衍射峰较为无序。偏高岭土可直接与PbCl_2、H_2O发生反应生成PbO·Al_2O_3·2SiO_2;亦或PbCl_2在挥发段先转变成PbO,之后PbO与偏高岭土反应生成PbO·Al_2O_3·2SiO_2。偏高岭土吸附PbCl_2的熔化机制与天然高岭土类似,但在温度的作用下相邻迭片聚拢成球是偏高岭土熔化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高岭土自身羟基官能团与外加水分对铅吸附的影响规律如下:羟基与外加水分共同作用的吸附效果>羟基单独作用的吸附效果≥外加水分单独作用的吸附效果>既无羟基作用又无外加水分作用的吸附效果。高岭土吸附PbCl_2的最佳条件为:选用天然高岭土、水蒸气存在且温度为7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强,张华伟.基于富里酸的载银碳基吸附剂脱除元素态汞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9

[2].夏文青.非碳基吸附剂对重金属氯化物高温吸附规律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孙青柯.非碳基吸附剂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

[4].孙飞.高效廉价碳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7

[5].陈涛,黄力,纵宇浩,王虎,王晓伟.碳基吸附剂和SCR催化剂在燃煤烟气脱汞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化工.2016

[6].黄清利.碳基吸附剂对抗生素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黄清利,王朋,张凰,张迪,周跃.氧氟沙星在不同性质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J].环境化学.2016

[8].谭增强,牛国平,陈晓文,安振.椰壳碳基吸附剂的脱汞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5

[9].刘永春,许佩瑶,胡梦轩,贾佳.改性碳基吸附剂脱除烟气中Hg~0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

[10].褚腾飞,李冬冬,杜尔登,楚文海,郭迎庆.碳基吸附剂对典型有机防晒剂二苯甲酮-3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

标签:;  ;  ;  ;  

非碳基吸附剂论文-刘新强,张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