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家宽容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段丽花[1](2018)在《儒家宽容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内容。这一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包含有宽容、诚信、友善、仁爱等多种要素,内涵博大精深,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且,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播中国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因此,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进行传承就更加具有时代意义。传统儒家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中庸原则都包含有宽容的思想在其中,宽容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涵了对自我及他人的关爱、同情、理解、尊重、包容的心态。但是,反观现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一些不宽容的现象存在。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很多校园打架斗殴、暴力事件不断被报道出来,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怀恨在心的不在少数。大学生在思想、态度、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缺乏宽容,甚至部分教育者在教学和对待学生的某些行为方面也表现为缺乏宽容的胸怀,同时,很多高校普遍缺乏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过于注重形式,如有些讲座和会议严格要求坐场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能够对此相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本论文就是以儒家宽容思想为依托,从阐述儒家宽容思想的伦理内涵出发,从历史到现实,针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宽容缺失的问题,通过对儒家宽容思想的深入探讨,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寻求一种理论支持。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儒家宽容思想的理论内容,从儒家宽容思想的历史发展概况,儒家宽容观的内涵出发,概括了儒家宽容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儒家宽容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最后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两方面阐述了宽容思想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第叁部分是在前面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回归现实问题,分别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校园文化氛围叁个方面论述了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宽容缺失的表现,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客体,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分别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宽容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路径分析。(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谢玮哲[2](2008)在《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宽恕心理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心理学对宽恕的研究已颇具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宽恕理论的不断发展,宽恕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中的应用,且扩展到临床医疗和社会问题研究中。近些年来,政治学,管理学等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都开始对此研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其成果也已延伸到教育领域,教育宽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正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尝试将宽恕理论中的宽容抽取出来,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把大学生培养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途径是通过主客体间心灵的沟通,促进受教育者返璞归真。从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从生理、心理上讲,大学生处于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阶段,其自我意识觉醒也很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难免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宽容精神的关爱学生,给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宽容、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地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追求价值,提升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风格。鉴于此,本文以宽容为切入点,选择了“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觉。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解读宽容。论文从宽恕理论出发并从其内涵中剥离出宽容的特征和内涵,然后从世界的差异性、真理的或然性、人性的有限性,亦即从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和人性论等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宽容范畴进行了较合理的定位。第二部分: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宽容缺失审视。这一部分反思了当前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意识、行为、制度、以及高校氛围的宽容缺失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从传统文化师道尊严影响、现代社会残酷性的冲击、认识与实践、理论和现实的背离等多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第叁部分: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在本文第二部分摆出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言、异、过、短”为元素的个性宽容教育;以宽大包容为核心的精神宽容教育;以法制道德为底线的道德宽容教育;以及以和谐个性为目标的心理宽容教育。第四部分:探讨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本章确立了以平等为前提,情感为基点,关爱为基础,底线为尺度的平等、情感、关爱、底线的原则。从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宽容思想教育新方法,以及宽容师生关系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宽容教育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6-30)
李志军[3](2006)在《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建设才能发挥作用,其中,宽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和确立的新理念。宽容思想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流、相互作用逐步加强,政治、文化、民族等相互宽容、和谐共处成为重要历史性课题。联系外部环境和自身面临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正视宽容、研究宽容。(本文来源于《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期刊2006-06-30)
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宽恕心理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心理学对宽恕的研究已颇具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宽恕理论的不断发展,宽恕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中的应用,且扩展到临床医疗和社会问题研究中。近些年来,政治学,管理学等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都开始对此研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其成果也已延伸到教育领域,教育宽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正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尝试将宽恕理论中的宽容抽取出来,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把大学生培养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途径是通过主客体间心灵的沟通,促进受教育者返璞归真。从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从生理、心理上讲,大学生处于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阶段,其自我意识觉醒也很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难免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宽容精神的关爱学生,给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宽容、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地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追求价值,提升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风格。鉴于此,本文以宽容为切入点,选择了“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觉。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解读宽容。论文从宽恕理论出发并从其内涵中剥离出宽容的特征和内涵,然后从世界的差异性、真理的或然性、人性的有限性,亦即从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和人性论等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宽容范畴进行了较合理的定位。第二部分: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宽容缺失审视。这一部分反思了当前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意识、行为、制度、以及高校氛围的宽容缺失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从传统文化师道尊严影响、现代社会残酷性的冲击、认识与实践、理论和现实的背离等多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第叁部分: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在本文第二部分摆出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言、异、过、短”为元素的个性宽容教育;以宽大包容为核心的精神宽容教育;以法制道德为底线的道德宽容教育;以及以和谐个性为目标的心理宽容教育。第四部分:探讨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本章确立了以平等为前提,情感为基点,关爱为基础,底线为尺度的平等、情感、关爱、底线的原则。从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宽容思想教育新方法,以及宽容师生关系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宽容教育的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段丽花.儒家宽容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2].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
[3].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C].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