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固原756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外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干预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调查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护理;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69-02

外科治疗收治患者时,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对手术并不了解,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良好的恢复。护理为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但实施常规护理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心理状态依然比较差,本院外科在给予患者护理时,应用了心理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外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134例,男73例,女61例;年龄21~77岁,平均(43.3±2.6)岁;手术类型:胆囊手术39例,脾脏手术35例,妇科手术30例,肝脏手术20例,结肠、盲肠手术10例;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8例,大专20例,高中及中专42例,初中21例,小学及以下23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健康教育、术前准备、预防并发症、指导饮食等。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入院初期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入院后,心理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变化,比如悲观、担忧、恐惧等,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依据患者的表现,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状况,与患者沟通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患者主诉入院后的相关感受,详细的回答患者的疑惑,促使患者尽快的适应医院、适应患者角色,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

1.2.2术前心理护理将手术过程、术前需进行的准备工作详细的告知患者,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患者提出关于手术方面的相关问题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解释,解释中采取易懂的语言,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心理负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1]。护理人员将患者看做朋友,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患者依赖、信任护理人员,提升依从性,此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等,缓解患者的术前不良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将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告知时态度和蔼、言语得当,将手术很成功、术后科学调理后即可康复的信息传达给予患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后各项操作时,言语中所传达的应为积极信息,消除患者术后的恐惧心理,引导患者树立术后康复的信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主要的症状为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避免不良心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2]。此外,部分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比较长,康复期间,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护理人员应在此期间内采取恰当的方式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并勇敢的面对现实。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利用SCL-90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偏执等,每项1~5分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注:与干预组相比,*P<0.05。

2.2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6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3±3.2)分;对照组6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7±3.1)分。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数外科患者发病后,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由担忧、恐惧逐渐发展到焦虑、悲观、失望等,导致其情绪非常不稳定,加之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导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加重,降低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3]。外科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将自己介绍给患者,并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家属,促使患者逐渐的熟悉护理人员,随后,护理人员将医院环境、规章制度、护士站所在位置等告知患者,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紧张感[4]。由于患者缺乏对外科手术的了解,会对手术治疗有一种惧怕心理,如有的患者害怕术中疼痛、有的患者害怕术中发生意外等,针对患者的惧怕心理,护理人员应将主治医生及麻醉医生的医技水平、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操作技术的成熟性等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恰当的告知患者病情,增加患者认知,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5]。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做到准确、熟练、敏捷、有条不紊,促使患者逐渐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的将手术效果告诉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在康复期间传达通过康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信息,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淑安.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08):58-59.

[2]冀丽明.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2(03):52-54.

[3]向双琼.舒适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9(18):66-67.

[4]黎瑞仪,冯美娟,罗丽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1(03):151-153+156.

[5]张春花.舒适护理在外科术前访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10(19):2931-2932.

标签:;  ;  ;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