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高密度光存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存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超高密度,光存储
超高密度光存储论文文献综述
袁跃东[1](2010)在《“光存储”的问鼎巨制——评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图书《超高密度超快速光信息存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对提高信息存储容量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超高密度大容量数据存储始终是信息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毫无疑问,人类已经由电子时代进入了光子时代。光子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光存储"。超高密度大容量(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0年05期)
李鑫[2](2007)在《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中对膜写入的分析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迈入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此情况下,光存储技术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光存储领域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展望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急需开发更高存储密度的光存储系统,由于近场光学存储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使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场光学存储的原理,总结了几种近场光学存储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前期专项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种实现超高密度近场光学存储的探针型方法——将集成的PD-VCSEL-Tip微型SNOM读写尖安装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微型弹力臂上,组成信息读写的系统,最终可以达到通过使用VCSEL阵列作为光源的集成读写尖,实现信息的高密度与高速度的读写。本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初步完成了近场光学存储的基础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进行了VCSEL激光器的各项基本测试,分析了Ge-Sb-Te膜与GaAs微探针尖的特性,并且对VCSEL出射光通过各种方式照射到Ge-Sb-Te膜上使其表面发生的热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模拟。本文设计了此种高密度探针型近场光学存储系统的分步实现方案,并初步实现了VCSEL的出射光通过聚焦对Ge-Sb-Te膜的读写。论文的最后指出了实现这种探针型近场光学存储的难点,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李鑫,潘石,邢立伟[3](2007)在《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光存储领域的现状及进展。目前,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叁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学存储。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场光学存储的原理,总结了几种近场光学存储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东玲,汤清彬,施德恒[4](2006)在《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光存储发展到HD-DVD时,其记录点尺寸已接近了传统光学记录的极限。突破这一存储极限,实现更高密度的存储成为目前新一代光存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关于这一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叁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这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光存储技术的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邢立伟[5](2006)在《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迈入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本世纪的关键技术。人们对于大容量、高速率的存储手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场光存储作为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新热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一种实现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的方法。文中将现阶段主要的超高密度存储技术原理及发展情况作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单片集成(PIN-VCSEL-Tip)的SNOM读写尖集成安装在微型弹力臂上组成系统,最终利用多片集成读写尖实现快速读写。并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初步探索了利用VCSEL以及光纤尖实现对Ge-Te-Sb膜的读写。给出了VCSEL激光器的光强测试,与光纤耦合测试以及对膜的写入测试的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并且指出了实现此种探针型近场光存储的难点和对以后工作的展望。 由于探针形貌在近场成像以及存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前人工作,提出了一种依据探针与样品的作用关系,从图像中提取探针形貌的方法,并作了数值模拟工作,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探针尺度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6-13)
清水[6](2006)在《存档技术简化数据存储》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也许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场景: 一个骨瘦如柴、满脸丘疹的年轻人一下子成了亿万富翁。这不是讲述比尔·盖茨如何发迹的故事,而是在讲存档技术。在《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他众多法规出台之前,这项技术一度被许多公司所忽视。那些即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世界》期刊2006-04-03)
董怡,金伟其[7](2005)在《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叁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两个方向介绍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叁维体存储包括:体全息数据存储、双光子吸收存储和多层存储。体全息数据存储容量大、寻址快、存储寿命长;双光子吸收存储也属于多层记录存储,存储形式多样,本文以光致色变光存储为例进行讨论。海量存储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近场光存储,该技术与传统光存储显着的区别在于:用纳米尺寸的光学探针距记录介质纳米距离实现纳米尺寸光点的记录,从而实现超高密度光存储。文章最后对超高密度光存储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05年08期)
马文波,吴谊群,顾冬红,干福熹[8](2003)在《超高密度数字光存储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存储器件必须具备超高存储密度、超快存取速率以及长的存储寿命,而传统的数字光存储的存储密度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因此探索新的存储理论、技术和材料,已成为目前数字光存储领域的急迫任务。简要综述了超高密度数字光存储新技术,介绍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03年12期)
王现英,张约品,沈德芳,干福熹[9](2002)在《超高密度磁光存储及其介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波长 (蓝光 )磁光存储、磁光超分辨近场结构光存储 (Super RENS)、混合记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大容量磁光存储技术 ,文章介绍了这些技术用于超高密度磁光存储的原理 ,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了全面综述 .(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02年12期)
金国藩,张培琨[10](2001)在《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光存储领域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体全息存储、近场光学存储和双光子双稳态存储技术 .在介绍各种存储技术发展现状的同时 ,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从整个光存储学科发展的角度给出了未来的趋势 .(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超高密度光存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类迈入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此情况下,光存储技术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光存储领域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展望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急需开发更高存储密度的光存储系统,由于近场光学存储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使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场光学存储的原理,总结了几种近场光学存储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前期专项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种实现超高密度近场光学存储的探针型方法——将集成的PD-VCSEL-Tip微型SNOM读写尖安装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微型弹力臂上,组成信息读写的系统,最终可以达到通过使用VCSEL阵列作为光源的集成读写尖,实现信息的高密度与高速度的读写。本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初步完成了近场光学存储的基础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进行了VCSEL激光器的各项基本测试,分析了Ge-Sb-Te膜与GaAs微探针尖的特性,并且对VCSEL出射光通过各种方式照射到Ge-Sb-Te膜上使其表面发生的热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模拟。本文设计了此种高密度探针型近场光学存储系统的分步实现方案,并初步实现了VCSEL的出射光通过聚焦对Ge-Sb-Te膜的读写。论文的最后指出了实现这种探针型近场光学存储的难点,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高密度光存储论文参考文献
[1].袁跃东.“光存储”的问鼎巨制——评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图书《超高密度超快速光信息存储》[J].科技与出版.2010
[2].李鑫.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中对膜写入的分析与实验[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李鑫,潘石,邢立伟.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进展[J].电子显微学报.2007
[4].张东玲,汤清彬,施德恒.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J].激光杂志.2006
[5].邢立伟.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的初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6].清水.存档技术简化数据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6
[7].董怡,金伟其.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J].激光与红外.2005
[8].马文波,吴谊群,顾冬红,干福熹.超高密度数字光存储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
[9].王现英,张约品,沈德芳,干福熹.超高密度磁光存储及其介质研究进展[J].物理.2002
[10].金国藩,张培琨.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