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物及氨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垂直地下流人工湿地,校园生活污水,潮汐流,建筑固体废弃物
有机物及氨氮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平,王竹梅[1](2019)在《新型人工湿地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强化氨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试验选用垂直地下流人工湿地(vertic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s,VSSF-CWs)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第一、叁级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822m3/(m2·d),第二、四级为0.038m3/(m2·d)。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提高溶解氧供给,强化NH4+-N及COD的去除;并选用建筑固体废弃物为填料强化磷的去处。试验结果表明:COD浓度由118.60±37.91mg/L降为43.50±16.56mg/L,平均去除率为87.03%;NH4+-N主要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氮,浓度由48.74±15.96mg/L降为1.57±1.48mg/L,平均去除率为96.69%。建筑固体废弃物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PO43--P浓度由2.94±0.92mg/L降为0.02±0.01mg/L,平均去除率为99.36%。(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李俊义,董浩韬,任鹏飞,刘颖诗,孙志民[2](2019)在《溶解氧对载体生物膜去除水源水氨氮与有机物的效果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一些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有些存在突发性含量较高,普遍采用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工艺难以应对处理。载体生物膜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氨氮、有机物。本研究建立了处理水量1m~3/h载体生物膜工艺中试试验装置,考察3种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COD_(Mn)、NH_4~+-N的去除效果,并对其生物相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溶解氧浓度可提高载体生物膜工艺对COD_(Mn)和NH_4~+-N的去除效果。(2)载体生物膜工艺,溶解氧浓度为3.5mg/L的情况下,出水COD_(Mn)为2.56mg/L、NH_4~+-N为0.4mg/L,满足国家标准要求。(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载体上的生物相、生物群落丰富,出现运行效果良好的指示性生物腔轮虫。(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黄占峰,顾良波[3](2019)在《微污染矿井水中有机物与氨氮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去除微污染水质中有机物与氨氮的方法,并在矿井水处理实例运行结果中验证了沸石与活性炭吸附对氨氮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且经吸附过滤与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后,系统出水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中相应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5期)
卓瑞双,黄廷林,张瑞峰,田璇[4](2019)在《天然有机物对铁锰复合氧化膜去除氨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试系统和静态试验,以富里酸为对象,研究天然有机物对石英砂滤料表面负载的铁锰复合氧化膜去除地表水中氨氮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当富里酸浓度在0~10 mg/L时,富里酸对氨氮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氨氮去除率均高于95. 2%;当富里酸浓度在10~20 mg/L时,氨氮去除率降至65. 4%,甚至出水氨氮超标。静态试验结果表明,氨氮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相关系数R2> 0. 9,ln(C_0/C_t)与反应时间t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加,氨氮降解速率k_1值逐渐降低,其中空白的k_1值为0. 012 67 min~(-1),富里酸浓度为5、10和20 mg/L时k_1值分别为空白的78. 6%、63. 4%和57. 6%,即富里酸对氨氮的氧化过程有不利的影响。FTIR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富里酸在铁锰复合氧化膜的表面吸附,且富里酸的羧基离子和铁锰复合氧化膜的表面羟基在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3期)
谈意川,李华昌,朱国,何海,陈滢[5](2018)在《不同有机物对氨氮测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红糖、葡萄糖、木糖、甲醇和乙酸钠5种不同有机物对纳氏比色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糖、葡萄糖和木糖对纳氏比色法测试氨氮均会造成影响,使得测试结果偏大;在无铵根离子存在时,红糖质量浓度与氨氮的测试浓度线性相关、葡萄糖和木糖质量浓度与氨氮的测试浓度非线性相关;而甲醇和乙酸钠则对纳氏比色法测试氨氮没有影响。实验中采用叁氯甲烷萃取+离心法、蒸馏法进行预处理都不能消除其对氨氮测试的影响。但是,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氨氮时,上述有机物对测试结果并无影响。并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氨氮的测定结果运用SPSS22.0进行了显着性分析,表明不同有机物种类、有机物浓度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氨氮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10期)
吴宗蔚[6](2018)在《铝基催化剂制备、臭氧氧化有机物和氨氮性能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可以作为预处理工艺将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也可以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出水的COD,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目标。然而,臭氧利用率低、催化剂流失、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另外废水中同时存在有机物与氨氮,催化臭氧氧化难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氮氧化去除。研制出稳定、高效、使用寿命长的负载型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臭氧氧化降解水中有机物和氨氮,是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基于这一现状,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利用介孔γ-Al2O3作为载体通过共浸渍法制备Mn-CeOx/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在浸渍时间24 h、浸渍液浓度Mn(NO3)2和Ce(NO3)3为150 mmol/L和30 mmol/L、煅烧温度500℃和煅烧时间4 h条件下,制备得到负载量为Mn 1.37 wt.%、Ce 1.17 wt.%的催化剂。通过表征发现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活性组分以Mn4+/Mn3+和Ce4+/Ce3+形式共存。以溴氨酸(BAA)为目标污染物,臭氧浓度为30 mg/L时反应120 min,单独臭氧氧化TOC去除率为9.4%,催化臭氧氧化TOC去除率为64%,反应符合混合一级动力学定律,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TOC去除率稳定在57%以上,物理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催化臭氧氧化BAA过程中产生18种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为(CO2和H2O。电子顺磁共振分析发现Mn-CeOx/γ-Al2O3催化臭氧氧化反应主要通过表面反应和氧化性自由基(·OH和O2·-)实现BAA的降解。催化臭氧氧化BAA反应条件利用响应曲面优化后得到03浓度33.58 mg/L、pH为8.53、催化剂投加量为197.92 g/L时,COD去除率最高为94.35%。国家对污水排放的主要控制指标除了 COD还包括氨氮,为实现常温常压下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水中的氨氮,筛选了多种活性组分后通过共浸渍法制备了Co负载量为1.5 wt.%的Co3O4/γ-Al2O3催化剂。研究发现,所制备的Co3O4/γ-Al2O3催化剂在臭氧浓度25 mg/L时,常温常压反应360 min可实现水中100 mg/L氨氮100%去除,反应主要产物为N2(90%)以及少量NO3-(10%),反应属于零级反应动力学,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活化能为12.22 kJ/mol。Co3O4/γ-Al2O3对氨氮的降解效果优于Mn-CeOx/γ-Al2O3,但是对BAA的矿化速率则相对较慢。在催化臭氧氧化氨氮体系中引入多种有机物,结果发现Co3O4/γ-Al2O3可以实现催化臭氧氧化同时脱除有机物和氨氮,反应中有机物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氨氮转化率为100%。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氨氮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pH的升高,氨氮去除效率显着提升,PO43-对催化剂活性明显抑制,Br-的存在促进氨氮的转化。·NH2和N2H4活性物质在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氨氮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考察所研制的催化剂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应用效果,考虑到丙烯腈(DAF)废水具有高温的特点,开展了催化臭氧氧化(Mn-CeOx/γ-Al203与Co3O4/y-Al2O3按照1:1混合)与过硫酸盐氧化耦合工艺降解DAF废水中COD和TN的中试研究。小试研究中催化臭氧氧化与过硫酸盐氧化耦合工艺处理DAF废水的效果最佳,COD和TN的去除率为46.3%和32.5%。考虑运行成本和处理效果,中试研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操作条件优化,反应时间4.42 h,反应温度61.8℃,臭氧添加量40 g/h,每吨DAF废水添加过硫酸盐1.3 kg,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42.36%和28.51%,B/C从0.078增加至0.315。对DAF废水进出水的N元素分布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腈类物质被有效降解,含N杂环类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氨氮和硝态氮,最终生成N2实现TN去除。以山东某精细化工厂TDI废水预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的开展作为主线。首先,通过小试研究确定Mn-CeOx/γ-Al203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可行性;其次,现场中试研究确定反应接触时间为10 h、臭氧投加量与去除单位质量COD比值为1.7:1;实际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720 m3/d,选用了 3台50 kg/h的臭氧发生器,填充300 m3催化剂,实现进水COD设计值2500 mg/L降至200 mg/L以下并稳定运行,通过运行成本的核算吨水处理成本为21.8元/吨。此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证实了所研发的催化剂大规模应用及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作为预处理工艺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1)
MENSAH,AMEGAH,KOMLAN[7](2018)在《受氨氮和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含铁锰地下水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还在人类物种的演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下水常作为饮用水源,但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为污染原因,地下水往往需要进行处理后才适宜作为饮用水使用。本实验研究了一种稳定浮石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结合NaOCl氧化-锰砂过滤(MSF)技术,工艺单元进水流速为294.12 mL/min的条件下,分别处理含铁和锰,含铁、锰和氨氮,含铁、锰和有机物同的模拟地下水。模拟配水的铁、锰、氨氮以及腐植酸的进水浓度分别在0.3和6.0 mg/L,0.1和3.0 mg/L,0.5和2.0 mg/L,1.0和6.0 mg/L之间。本文分别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和锰砂滤柱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相互作用,以及NaOCl投加量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原水水质分别为Fe~(2+)=1.5 mg/L和Mn~(2+)=0.5mg/L;Fe~(2+)=1.0mg/L、Mn~(2+)=0.3mg/L以及NH_4~+-N=2.0mg/L,Fe~(2+)=1mg/L、Mn~(2+)=0.3mg/L、COD_(Mn)=7.89mg/L和UV254=0.113cm~(-1)时,曝气生物滤池出水不能满足国家饮用水质标准。当BAF进水中只有Fe~(2+)和Mn~(2+)时,Fe~(2+)的高去除率位于BAF反应器的底部(0-10cm),而Mn~(2+)的较高的去除效果位于BAF反应器的上部。当BAF进水中同时存在Fe~(2+)、Mn~(2+)和氨氮时,Fe~(2+)和Mn~(2+)的高去除率位于BAF反应器的0~40cm,NH_4~+-N的高去除率位于BAF反应器的上部。当BAF进水中同时存在Fe~(2+)、Mn~(2+)和有机物时,Fe~(2+)的高去除率位于浮石滤柱的下部(0-30cm),而Mn~(2+)和有机物的高去除率分别位于浮石滤柱的中部和上部。BAF进水中氨氮浓度的增加对Mn~(2+)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大于对Fe~(2+)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进水中有机物的增加对铁、锰、COD_(Mn)和UV254的去除均有影响,亚铁受到轻微影响,UV254受影响最大,其较低的去除率为19.82%;在p H=7.5时亚铁的去除是最理想的;总去除率超过80%,氨氮的较高去除率和较低去除率分别为82%和33%,锰的分别为90%和41.93%,COD_(Mn)的分别为51.64%和31.76%。BAF工艺对亚铁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锰和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COD_(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低。这是因为原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浓度很低,是一种贫营养水源,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溶解氧(DO)对生物去除污染物有一定的影响,当溶解氧不足时,BAF出水氨氮、锰和COD_(Mn)浓度增加,溶解氧沿滤柱由进水到出水方向逐渐下降。BAF浮石滤料对浊度去除效果不好,浊度最高去除率仅为55.4%。氧化剂的投加量是去除污染物的关键因素。NaOCl用量的增加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NaOCl与Mn~(2+)和Fe~(2+)反应形成Mn和Fe的氧化物,其覆盖锰砂材料的表面,使得锰砂滤柱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当铁、锰同时存在于原水中时,铁首先会被去除,之后锰再被除去;当铁、锰和氨氮同时存在于原水中时,铁首先会被去除,然后锰和氨氮相继被去除;当铁,锰和有机物同时存在原水中时,铁首先会被去除,其次是锰,最后COD_(Mn)和UV254被去除。锰砂滤柱进水Fe~(2+)=0.23mg/L,Mn~(2+)=1.57mg/L时,NaOCl投加量达到5.48mg/L的,就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的铁和锰。当滤柱进水Fe~(2+)=0.12mg/L,Mn~(2+)=0.14mg/L,NH_4~+-N=1.34mg/L时,NaOCl投加量达到11.0 mg/L,可使锰砂滤柱出水达标,此时水中Fe~(2+)和Mn~(2+)的去除率均为100%,而NH_4~+-N的去除率达到77.61%。当进水中同时存在Fe~(2+)=0.20mg/L,Mn~(2+)=0.18mg/L,COD_(Mn)=4.08mg/L,UV254=0.083mg/L时,在8.0mg/L的NaOCl投加量下,锰砂滤柱出水达标,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4.13%,95.0%,77.78%,31.64%和23.44%。BAF-NaOCl氧化-MSF组合工艺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它既可以保证良好的水质,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产还能降低水处理成本,可用于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处理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丽,孙艳芳,杨志斌,王世东,杨建[8](2018)在《煤矸石去除矿井水中水溶性有机物及氨氮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矸石去除矿井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性对于评价目前煤矿区实施的地下水库技术及实现矿井水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补连塔煤矿取得的煤矸石为水处理剂、取得的矿井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柱实验研究室温条件下煤矸石对矿井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6.44个孔隙体积数(PV数)的矿井水的淋滤实验过程中,煤矸石对矿井水中DOC的去除能力可达到64%,这与煤矸石中高岭石、白云母、伊利石和绿泥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对有机物的吸附、降解作用有关,但其对矿井水中芳香族化合物的阻滞及去除能力小。实验过程中煤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逐渐下降但仍能达到81%,因此研究用煤矸石对矿井水中氨氮有着较高的去除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煤矸石中含有的伊利石及高岭石均具有一定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而对氨氮起到吸附作用。试验中后期,流出液pH值高于了原水值,这与氨氮的水解作用有关,出水ORP显着下降,这说明在模拟的水-岩系统中还原环境不断增强,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增强。(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钟惠舟,申露威,陈丽珠,巢猛[9](2017)在《纳滤膜深度处理氨氮和有机物的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中,采用纳滤膜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氨氮,考察其经过纳滤膜和砂滤池出水经过纳滤膜过滤两种方式对氨氮和有机物的截留率。结果表明:配制1mg/L、2mg/L和3mg/L浓度的氨氮水样,纳滤膜对氨氮的截留率分别为2.94%、4.69%和6.47%;砂滤池出水平均TOC浓度为1.13mg/L,平均截留率为38.05%,纳滤膜出水中有机物的SUVA254为1.82L/(mg·m),截留率为46.94%。纳滤膜截留氨氮效果不显着,截留有机物效果明显,被截留的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低。(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17年05期)
李兵,许文来[10](2017)在《CRI系统氨氮和有机物降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RIs模拟柱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在此基础上探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CRI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5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在0-75cm段,COD去除率较高,其中0~25cm段去除率最快,在75cm后的滤层中,有机质降解速率越来越低;从25cm处开始NH_4~+-N去除率快速升高,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降解NH_4~+-N最佳滤料层出现下移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7年06期)
有机物及氨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一些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有些存在突发性含量较高,普遍采用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工艺难以应对处理。载体生物膜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氨氮、有机物。本研究建立了处理水量1m~3/h载体生物膜工艺中试试验装置,考察3种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COD_(Mn)、NH_4~+-N的去除效果,并对其生物相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溶解氧浓度可提高载体生物膜工艺对COD_(Mn)和NH_4~+-N的去除效果。(2)载体生物膜工艺,溶解氧浓度为3.5mg/L的情况下,出水COD_(Mn)为2.56mg/L、NH_4~+-N为0.4mg/L,满足国家标准要求。(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载体上的生物相、生物群落丰富,出现运行效果良好的指示性生物腔轮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物及氨氮论文参考文献
[1].吴子平,王竹梅.新型人工湿地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强化氨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J].环境与发展.2019
[2].李俊义,董浩韬,任鹏飞,刘颖诗,孙志民.溶解氧对载体生物膜去除水源水氨氮与有机物的效果影响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3].黄占峰,顾良波.微污染矿井水中有机物与氨氮的去除[J].能源与节能.2019
[4].卓瑞双,黄廷林,张瑞峰,田璇.天然有机物对铁锰复合氧化膜去除氨氮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
[5].谈意川,李华昌,朱国,何海,陈滢.不同有机物对氨氮测试的影响[J].化学试剂.2018
[6].吴宗蔚.铝基催化剂制备、臭氧氧化有机物和氨氮性能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MENSAH,AMEGAH,KOMLAN.受氨氮和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含铁锰地下水的处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赵丽,孙艳芳,杨志斌,王世东,杨建.煤矸石去除矿井水中水溶性有机物及氨氮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8
[9].钟惠舟,申露威,陈丽珠,巢猛.纳滤膜深度处理氨氮和有机物的性能比较[J].城镇供水.2017
[10].李兵,许文来.CRI系统氨氮和有机物降解机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