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伟
[摘要]河南省确立了“旅游立省”战略,鹤壁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旅游开发探讨
一、鹤壁市旅游开发的基础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为大力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旅游产业的新发展,鹤壁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的超前思路,高标准编制了《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并审时度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三产、扩大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抓手,将其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2009年又印发了《中共鹤壁市委、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鹤壁市2009年~2012年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进规划(征求意见稿)。同时加入了2011年10月19日成立的中原经济区旅游联盟。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是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在河南省旅游局的指导下成立的。成员单位涉及黄河沿线各省的城市46个,同时还可吸收自愿参加联盟的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组织、互送游客、优惠支持、企业联合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实现互动共赢之目的。从2009年开始政府每年策划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以会招商,借会宣传,很好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不断发展的本地经济
目前,鹤壁市总体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居中,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在全省居于前列,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利按年上升。不断发展的经济也为鹤壁市带来了更多的商务游客。根据作者的调查,游客来鹤旅游动机中,商务会议占到20%的比例。此外,经济的发展,也为鹤壁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三)良好的资源基础
鹤壁市总体旅游资源概括为“两山一水”: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豫北地区最大的北魏时刻——大石佛和豫北地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淇河。在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比较中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相信通过一定的资源整合开发,经过市场的推介宣传,一定会使鹤壁的旅游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交通区位
鹤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位于豫北城市群中心,北距北京500公里,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7国道纵贯南北,濮鹤高速、壶台公路连接东西,北京至郑州快速铁路将在鹤壁设站,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枢纽。
二、鹤壁市旅游开发的思路
鹤壁市前市委书记郭迎光在对今后鹤壁旅游业如何让发展时指出:一要把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放在突出位置。这主要是基于鹤壁有一条具有独特优势的淇河,不仅水质好可以直接饮用,而且是一条诗河、史河、文化河,尤其是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淇河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城市生态环境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前列,还有丰富的地热及二氧化碳资源,完全有条件打造好淇河旅游这个龙头,叫响“淇水鹤壁”。二要努力打造和提升军事文化、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鹤壁的旅游品牌主要有淇河的诗文化、云梦山的军事文化和大伾山的民俗文化品牌。三要把谋划建设朝歌古城提上日程。朝歌古城是鹤壁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是新的旅游特色和很好的旅游品牌。四要把华北地区作为鹤壁旅游市场开发的主攻方向。这是因为我们发展的重点是生态休闲度假游,与当前人们旅游的发展取向是一致的,尤其随着石武高速客运专线的加快建设,以家庭和团队游为主体的华北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将更趋成熟,加之周边市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使得我们具备了开发华北市场的有利条件。一定要认真分析市场形势,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市场开拓,尽快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大突破。
三、鹤壁市旅游开发项目研究
根据鹤壁市的资源赋存状况、开发基础以及游客对鹤壁市的旅游资源(景区)的认知度,依据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作者提出了鹤壁市“一河、两城、三山”的重点开发理念。
(一)一河——淇河生态游
淇河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其源头峰峦叠嶂,峡谷幽深,穿过崇山峻岭、高山峡谷,流经鹤壁,市境内流长42公里是国内尤其是北方少见的没被污染的河流。淇河历史悠久,自古负有盛名。《诗经》有十三篇描写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如“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是对她的赞美。境内淇河流域为殷商古都,淇水岸边竹木繁茂,悠悠淇河,水出山泉,奔腾于高山峡谷,流金清玉,清澈透底;两岸千峰竞秀,万壑峰峻,风光秀丽。尤其是2001年春,在淇河中段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天然太极图",更是引人注目。淇河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它孕育过一代商王朝,哺育过众多英杰。春秋时期生于朝歌定昌的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曾垂钓于淇。中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罗贯中,晚年隐居淇河岸边许家沟村,完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创作。沿河主要景观有鸡冠雄姿、玄天洞石塔、青岩绝石窟(千佛洞)白龙庙瀑布等。淇河许家沟段特产缠丝鸭蛋。淇河是我国北方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是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其水质为国家二级水质,可直接饮用。缠丝鸭蛋,淇河鲫鱼、冬凌草是著名的淇河三珍,历代皇帝贡品。
我们在开发淇河时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恢复生态、合理利用、促进发展、适度开发、造福群众的原则,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鹤壁市淇河“一河五园”的建设,把淇河打造成鹤壁的文化长廊和生态乐园。建设中的“五园”是淇河森林公园、淇水乐园、淇水诗苑、淇河湿地公园和淇河生态园,共由八个项目所组成:一是梦幻淇河;二是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三是时代风尚主题公园;四是生态森林主题公园;五是生态植物主题公园;六是生态湿地主题公园;七是淇河高村段橡胶坝及河道疏浚防渗减漏;八是淇河唐庄段橡胶坝及河道疏浚防渗减漏;工程概算近9亿元,计划用三至五年完成。真正的把这条“诗河”、“史河”、“文化河”、“生态河”做成鹤壁休闲旅游的特色名片。
(二)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淇县
1、浚县
浚县古称“黎阳”,位于河南省北部。浚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民间社火享誉海内外。其历史悠久,规模大,浮丘山正月大会,会期半月有余,高峰日赶会人数达二十余万。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对于庙会的开发要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成分,逐步提升庙会的品位,并对民间社火玩会加以规范,合理安排,形成持续的民俗表演。对一些文艺演出团体的演出要加强管理,禁止低级趣味的演出。此外还有节庆、嫁娶等地方民俗活动,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从而提高游客的参与性、趣味性。
除了民俗庙会,浚县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也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但由于生产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销售方式与现代销售方式有很大的距离,因此销量很小。在开发旅游纪念品时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如泥玩的生产,就可以在景点内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为游客题字,即期烧制,以此提高旅游的趣味,拉长游客停留时间。此外,也可以把一些民间工艺引入游客住宿中,如房间内放一些民间工艺品,粘贴剪纸、窗花等。我们还可以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传统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经营、生产各种古玩、字画和工艺品,形成有一定辐射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
2、淇县
淇县,古称沬邑,又称沬乡,殷纣时易名为朝歌,西汉始置朝歌县,三国魏设朝歌郡,元立淇州,明代时因其境内有一条风光秀丽的淇河得名为淇县。淇县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也是河南省旅游名县,现有景区4个,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2个,总游览面积80平方公里,旅游景点380多处。淇县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
一座古城,就是朝歌古城。朝歌古城,也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卫国故城、摘星台遗址、中山街明清一条街等是其主要的物质存在。
两朝古都,是朝歌的历史辉煌。在历史上,朝歌曾经做过殷商都城,后又做过东周卫国国都。在古都文化中,朝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三大名山,是指战国军校遗址、鬼谷子文化圣地云梦山,女娲文化发源地、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古灵山,殷纣王屯兵处纣王殿和三县脑。这三座名山,不但汇聚了朝歌山水的精华,而且也集中了朝歌几千年的文化精粹。是朝歌历史中自古以来就负盛名的文化名山和风景胜地。
四大文化,是指殷商文化、卫国文化、鬼谷文化和女娲文化。这四大文化是朝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淇河文化中最有展示力、转化力、成长力的文化分支。而殷商文化是朝歌文化的主干,也是朝歌文化的主流,更是朝歌文化的支撑。淇县曾为殷商四代帝都,商纣时由沫邑易名为朝歌。在淇县,殷商文化主要以这样几个形态呈现着:一是遗址类,如摘星台、纣王墓、鹿台、朝歌寨、纣王殿等;二是地名类,如牧野、古城、三海等,与殷商有关,但遗址或不存或模糊;三是传说类,如酒池肉林、纣王降香、比干剖心、鹿台自焚等,有的光有传说,没有遗址,有的既有传说,也有地名或遗址印证;四是历史典故与文艺作品。如《封神演义》等。开发殷商文化旅游,就是把这些文化形态转化成旅游产品。淇县开发殷商文化旅游的基本路径是:一是要以摘星台为基点,开发朝歌古城。拆除摘星台周围现代建筑,规划重建殷商古代城邑。其中包括摘星台、纣王宫、比干府、三海子、酒池肉林、折胫河等;二是开发纣王墓。沿淇河规划纣王墓风景区。可以规划三个部分或四个部分,包括祭拜区、博物馆、休闲区、墓区等。三是整合古灵山、朝阳寺、清凉庵等殷商文化资源,开发纣王行宫旅游项目,将纣王敬神、祭天、度假等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并融入现代元素,突出主题旅游;四是开发朝歌寨景区、鹿台景区和纣王殿景区,形成纣王屯兵、聚财、打造兵器等军事防卫旅游线路。五是重修三仁祠、箕子庙等,大力发展“三仁”文化,扩大旅游效应,打造精品景区。六是开发林坚出生地和林坚墓,把林氏寻根文化真正做大做强。将来的淇县殷商文化旅游大体可能有三个板块:一是殷商古都旅游,二是纣王遗迹旅游,三是“三仁”文化旅游。
(三)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山文化——大伾山、云梦山和五岩山
1、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目前,大伾山上有国保级文物7项,道观佛寺古代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随山筑势,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其中有后赵时依山凿就的大石佛,已1600余年,高22.29米,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浚县是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风景区又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天齐庙、禹王庙、孔庙、吕祖祠等。《尚书•禹贡》载,禹疏“东过洛汭、至于大伾”。东汉光武帝在山上筑坛祭天,魏文帝曹丕写《黎阳作》,唐洪经纶、高尚志,明卢象升、王阳明,清王铎、程芳等曾登临,赋诗题词。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宫等,设在碧霞宫内的博物馆,藏有许多稀世珍宝。大伾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游客可在此以佛静心,以文冶情。细细体会宗教文化及豫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和书法艺术。
2、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由主景区-战国古军庠、上圣古庙及云梦五里鬼谷大峡谷游览区、云梦大草原游览区三部分组成,面积约26平方公里。景区以景色壮美、文化内涵丰富著称,被称为“青岩仙境”。
战国时期,旷世奇人、智圣王禅———鬼谷子就出生在这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名人志士,由此出山,叱咤风云,演绎了一部春秋战国史;云梦大草原是太行山脉中极为罕见的山顶草原,起伏舒缓,空旷开阔。景区内山、泉、洞、谷浑然天成,奇山、秀泉、妙洞、幽谷,加之壮观的高山草原风光,与人文景观“中华第一古军校”巧妙结合,形成云梦山景区的独特魅力。1994年、200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鬼谷子文化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成为全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所谓“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因此云梦山就应主打鬼谷文化牌。云梦山鬼谷文化旅游的薄弱环节主要是景点支撑力不够。需要借助于鬼谷文化的新成果,新发展,打造新景点。历史遗存要保持原貌,新建景点要体现文化精粹并与自然生态相协调。要着手开发鬼谷故里景区。按照建设“鬼谷子文化产业园”的方向,在北阳镇王庄村规划建设鬼谷子故居,鬼谷子庄园,鬼谷子纪念馆,鬼谷子祠堂,鬼谷子墓等项目,通过努力,使其成为与云梦山连线配套的又一处重要的鬼谷文化旅游热点。将来要在淇县形成一条鬼谷文化旅游线。形成鬼谷文化游览、朝拜、凭吊、寻根、研究、教育、培训等完整的文化旅游链条。
3、五岩山,又名苏门山,位于市中心西北10公里,为牟山一余脉。因山有五谷五峰,故曰五岩。山势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1.5公里,群峰环绕,岩石峥嵘,至高点海拔574.9米。五岩山古有两观一寺,南为五岩寺,北为栖霞观,下为葆光观,是佛教道教圣地,均焚于战火。现当地百姓自发在原址复建,成为周围市县群众的游览胜地。然而五岩山的扬名,却不仅仅因为这里秀美的风景,更因为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据史书记载,隋末唐初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曾隐居此地,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在当地留下了许多美好故事和人文佳话,至今还有30多处药王遗迹遗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思邈隐居地“药王洞”。洞内有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刻造孙真人像石座,今又塑其像于上。洞顶侧有宋崇宁元年(公元11O2年)石刻题字、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摩崖一方等。进洞10米处有一溶洞,大如室,顶高数丈,洞顶钟乳石似虎似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壁细水渗流,呈点点小泉,被视为神水医治百病。洞尽头有一桃形巨石,晶莹剔透。山谷北侧绝壁上,有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依山而凿之石窟,其窟龛、造像、护法狮子、题记等,体现了南北朝晚期艺术造像风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中的五岩山景区共分中医药文化游览区、自然风景游览区和宗教观光区。目前,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作为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最后一道屏障,五岩山自然风光极其秀丽,并具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从大唐药王到历代古圣先贤,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遗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使五岩山成为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笔者以为在开发建设中应突出“医药文化、旅游度假、生态观光、历史寻踪、生态养生”的主题,以孙思邈隐居的药王洞为依托,配合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将五岩山景区打造成鹤壁旅游的又一亮点。
注:
[1]赵国新.关于鹤壁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1(06).
[2]陈保霞.有对鹤壁市发展城市旅游的战略思考[J].旅游纵览,2012(10).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58030
(责任编辑陈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