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闫竑羽

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闫竑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中华法系,《法经》,中国传统法律,九章律,《唐律疏议》,以德治国,可矜,《宋刑统》,亲亲相隐

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闫竑羽[1](2019)在《略谈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司法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使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极具司法智慧。(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1-22)

,刘婧[2](2019)在《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刘 婧)11月1日,第二十二期案例大讲坛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本次案例大讲坛由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共同举办,围绕中华法系案例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展开研讨,最高人民法院胡云腾大法官主持本期大讲坛。(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1-03)

陈莉娜[3](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倡的德治与法治、情理与法理的有机结合,能为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当代法治建设,应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的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以个人为本位的法治运行机制,促成公民内在法治信仰、并自觉外化于行的法治建设模式。(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斌通[4](2019)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全景再现——张晋藩先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十二讲》推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着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新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十二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本书集张先生数十年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之大成,既有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面貌及特征的勾勒,也有对其内涵与脉络的深描;既有对基本问题的学理探讨,也有对典型案例的简要分析;既有对漫长演进历程的梳理与回顾,也有对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的思考与总结。因而,本书不(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9年01期)

耿灏[5](2018)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与法及其现实启迪》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法"与"情理"的协调与和顺,追求法的运行要达到"合理合情合法"的圆满状态。中国近代以来,"法律至上"的原则深入人心,"情理"对"法"的调节被认为是破坏法的权威,人们听到"情理",会立刻想到"人情官司",对"情理"更多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人们认识到严格执法并不是要完全抛弃"情理"。通过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视域下"情理"与"法"关系的梳理,提出"法不外乎人情"与"法不容情"的和谐共存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克敏[6](2018)在《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谈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对优秀传统的现实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成就辉煌,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反思传统,采撷精华,实现优秀法律传统在法制现代化中的现实利用,以利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4期)

陆栋良[7](2016)在《传统中华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自身的显着特征。其强调的道德教化、守法精神、推崇德治和追求和谐等精神,依旧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法律文化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现代法治精神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转化创新,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从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6年08期)

周安平,鲁幽[8](2016)在《秉承传统法律文化 建构现代法治图景——《中华大典·法律典》编纂出版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20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完成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24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作为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法律典》是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宝库,是一部中国传统法律的大型类书,它的出版具有史料保存、人才培养和工具书编纂等重大贡献,对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建构中国现代法治图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6年06期)

武树臣[9](2014)在《中华法律文化精神中的六个重要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文化是地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和经验组成的体系。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当从古代法律传统中汲取营养。中华法律文化成果中有六个传统和精神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国家政体上的共和传统,二是国家管理上的贤哲传统,叁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吏治传统,四是司法上忠于法律的"劲士"传统,五是注重法律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的法学传统,六是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传统。(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4年21期)

胡海媛[10](2012)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族性格——兼论民族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各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文明史更是谱写了无比光辉灿烂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千百年来则又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那么,就法律的层面来说,传统的法律文化又孕育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呢?并且在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性格对当前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既成的民族性格能否通过有意识、有方向的培养而有所改善,使其有利于中国的法治进程呢?本文以中华民族的性格及其形成因素开篇,重点探寻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并将其与当前的法治进程相结合,浅析民族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继而希望能够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改革,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国民性格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2年S3期)

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 刘 婧)11月1日,第二十二期案例大讲坛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本次案例大讲坛由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共同举办,围绕中华法系案例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展开研讨,最高人民法院胡云腾大法官主持本期大讲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闫竑羽.略谈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司法智慧[N].人民法院报.2019

[2].,刘婧.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N].人民法院报.2019

[3].陈莉娜.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初探[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王斌通.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全景再现——张晋藩先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十二讲》推介[J].人民法治.2019

[5].耿灏.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与法及其现实启迪[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6].马克敏.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谈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对优秀传统的现实利用[J].法制博览.2018

[7].陆栋良.传统中华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J].人民法治.2016

[8].周安平,鲁幽.秉承传统法律文化建构现代法治图景——《中华大典·法律典》编纂出版纪实[J].中国出版.2016

[9].武树臣.中华法律文化精神中的六个重要传统[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

[10].胡海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族性格——兼论民族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2

标签:;  ;  ;  ;  ;  ;  ;  ;  ;  ;  

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论文-闫竑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