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论文文献综述)
姚淑敏[1](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已投入使用。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版教材明显增加了长文章的选文比例,还专门设计了长文章阅读单元。长文章篇幅长、情节多、人物关系复杂,这为其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长文章阅读单元和单篇长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长文章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非线性、协同性、发散性、概括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思维导图具备了较强的梳理概括功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阅读感知理论、阅读理解理论、阅读图式理论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基本研究假设:思维导图在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可发挥有效的教学指导效用。为了验证这一研究假设,本研究选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长文章阅读单元中的两篇长文章——《小英雄雨来(节选)》和《芦花鞋》,开展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文章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以考察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的教学价值和应用策略。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在长文章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拓宽信息选择的广度、提高线索梳理的逻辑性、提升信息分析的准确率和信息整合的完整性;对教师来说,使用思维导图教长文章有助于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也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本研究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是重视前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与指导训练,具体包括重视教材中已有思维导图的作用、在长文章阅读教学前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二是选择合适类型的思维导图,具体包括根据教学任务选择思维导图、根据文章结构特点选择思维导图;三是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具体包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情节具有联系性的长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没有明显中心句的长文章;四是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具体包括自主预习教材中的长文章、自主进行课外长篇小说阅读和群文阅读;五是注意修改和回视思维导图,即回视思维导图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梁思雨[2](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其内容包括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翻开部编本小学语文的教科书,随处都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各种图画,这些图画的设计不仅是根据低学段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和需求来进行绘制和编排的,还是现今核心素养和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具体体现。插图在部编本的教材中占比很大,甚至在目录里的课题旁都设置了插图,因此研究这些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很有必要。教材中的插图,既是教材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自2016年新教材开始投入使用到现在,是部编本教材全面推行的重要时期,插图是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插图的价值与使用方法并利用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目前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特别是低段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材插图的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所以本论文主要针对插图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本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部编本低学段的四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将相同篇目的课文插图进行比较,梳理总结出部编本教材插图的特点,并指出插图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大的价值和帮助。第二部分主要针对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归因,结合学生的调查问卷及教师的访谈,试图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找到插图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方面即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提出具体且可操作的策略,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刘雪然[3](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正融入教育领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研究现状更有利于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而明确问题才能提出解决方案,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科学地被应用,进而推动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CNKI等知名数据库,多方搜集中外文学术期刊论文等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核心概念界定,了解了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方面的研究状况,以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自主编制的问卷和课堂观察表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问卷从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反应四个维度编制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一、不同地区小学设备配置种类不均衡,新旧程度差别较大。二、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欠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小学语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别大。三、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不科学,学校设置的多种现代信息设施成摆设。第四,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够专注,在语文教学中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在分析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后,本研究从区域经济发展、学校管理、语文教师自身等几方面深度剖析造成问题的成因。最后参考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的意见,得出了改进策略,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学校及教育局、国家三个层面应进行的改进,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科学有效,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也使得教育现代化有更深一步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也能有进一步地发展。
陈楚楚[4](2021)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日益重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作为桂林红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探索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趋势,也符合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誉为“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而湘江战役则是这伟大史诗中的重要一篇。桂林红色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湘江战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体现了较大的教育价值。本文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深挖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索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及策略,以此为指导开展实践课例研究,借此传播优秀地方红色文化,增加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和特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分为四类:红色名人、红色历史、红色文化遗址遗存和纪念设施、红色文学艺术。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特征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区域性、丰富性、实践性、时代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实需求和现状分析。从必要性、可行性和现状分析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必要性指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且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理念。可行性指湘江战役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且语文教学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现状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发现师生存在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和对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走进语文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树立大语文观;丰富教材内容,提供课堂实践资源保障;充实课程教学,打造多元化的语文课堂。第四部分,主要阐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原则、途径和策略。在实施中遵循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基本原则,探索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途径,实施途径满足学科、学生的需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第五部分,主要陈述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运用策略中所提及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课例进行反思。
许异[5](2021)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绘本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整个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环境下,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绘本给学龄前儿童或者识字能力有限的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绘本教学开始走入了部分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课堂。但是,针对小学第一学段开展绘本教学的学校还比较少,可查阅的理论知识不多,可参照的实践方面的经验也相对缺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以湖南省长沙市syxx小学为调查对象,进入深入研究分析,试图为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方面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论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对既有问题进行研究。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发现,湖南省长沙市syxx小学第一学段的绘本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学校和教师对开展绘本教学的态度普遍都是积极的,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学校对上好绘本教学课的必备条件认识不够晰,缺乏绘本,参与绘本教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不够等。本论文基于调查存在的问题,依据绘本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对绘本教学课必备条件的认识,尽快丰富学校绘本文本,学校应着手大力提升绘本老师的教学能力,积极组织开展与绘本相关的课外比赛活动等,并提供了相关的、可供参考的案例。本论文基于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的整体情况,切实找出绘本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的改善,进一步提升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的水平。
岳晓林[6](2021)在《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高段的诗歌阅读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相关理性认识。在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和保障四个方面,探究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提高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效益。本文分四章论述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旨在建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认识框架。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阅读诗歌文本的主动性、诗歌形象思维的启发性、提取诗歌信息的有效性、发现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形成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第三章,旨在通过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现状调查,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围绕教师的理论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了师生问卷调查表。通过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形式过度、师生定位不准、教师对发现学习过程的指导不足和学生的发现学习意识与能力薄弱等。第四章,旨在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首先,结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完善目标设计策略。其次,根据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再其次,围绕教师和学生,形成评价策略。最后,为发现学习提供实施条件,优化保障策略。
张玉杰[7](2021)在《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素质教育的提高,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精神价值和广泛内涵的优秀文化,对学生人文学科修养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当前国家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视度以及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本论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着力探究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分布和培养目标。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出当前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内容和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此部分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融入语文教学的现实依据和价值意义着手,将其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分为爱国精神、积极进取、尊礼尚德、为民情怀、仁爱孝敬、贵和尚中六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格、审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更好的树立学生理想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第二章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情况,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设计问卷,通过分析找出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原因主要涉及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第三章是对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针对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特点以及多重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四个方面,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选篇提出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这不仅帮助教师更好的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也为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提供了强有力的作用。第四章是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策略,主要从创新教学评价形式、教学评价主体、合理甄选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引导教师发现自身不足,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提供现实可行的帮助。总之,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融入,不仅能更好的凸显当前语文教材教书育人的教育价值,也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理念的发展要求。
刘梦如[8](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格教育旨在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要融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初中生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正确的教育引导具有重大意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使得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而语文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对健全学生人格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格教育资源,并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问题与思考,以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选题意义和当前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对语文人格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选文分析。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的人格教育内容,将人格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分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类进行整理和文本分析。第三,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分析,了解当前初中生语文人格教育的情况和选文中人格教育资源的挖掘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深入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
史玉晶[9](2021)在《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阳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从不间断的,是自夏商周至今历史精华绵延不绝的烽火。华夏一族拥有非常博大精深的浓厚文化色彩,其多元化的文化结构在东方乃至全球文化体系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这种独特的文化印记深深地烙印在华夏人民的灵魂当中,不仅如此,中华民族还向来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再升华。地方文化的不断崛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升华的具体体现。洛阳地方文化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中,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貌而出众,涉及历史、地理、风俗、饮食等文化。本文旨在以洛阳地方文化为例,介绍其内涵、风貌及其价值。从而梳理中学阶段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洛阳地方文化的篇目,接着运用走访、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于两所初中的教师交流,了解他们在讲授与洛阳地方文化相关的篇目时的教学形式、方法以及成效,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体系化授课模式、加强教师个人意识,拓宽授课形式、创设环境,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等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为设计深入立足教材讲解洛阳地方文化的教学案例做铺垫。试图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洛阳地方文化扎实融入本土学生的语文课堂中,以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勇于亮出家乡软实力名片。
张雨珂[10](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文中提出语文这门学科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这种学科特殊性决定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智力进行培养,更要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培育。为了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渗透德育进行了此次研究。研究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德育内容,并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深度挖掘,对课外德育内容不断扩展,力求将德育在教学各个环节加以渗透。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语文德育文献的分析,参照对一线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用问卷调查数据科学分析对课程德育渗透理论进行佐证,最终得出对小学语文教学及德育渗透间内在联系规律最为理性的认识,并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对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关于问卷问题的想法,通过对教师回答进行相关了解与分析,找出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到教师对于小学课堂中德育渗透方面的基本想法后,选择部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更深入的访谈,通过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对语文教师的想法进行了解,并在访谈过后对教师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帮助。首先,要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其次,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德育修养,才能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好的德育渗透;一些教师由于缺少相关教学经验,在德育渗透方面略显吃力,在对这一方面内容了解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中效果最显着的也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提高德育素养的方法莫过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通常来说教学资历较少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但是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目的,例如,让资历较少或者授课方式不成熟的教师多去一些有资历教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在课下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培训活动,来帮助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将书中的德育渗透素材进行归纳。同时,教师应当对课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模块中进行德育渗透,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中德育渗透,只有通过这些教学模块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在未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五、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阅读单元及长文章分析 |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单元分析 |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篇长文章分析 |
第三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呈现的思维导图分析 |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类型及分布 |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编排意图 |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作用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
一、认知负荷理论 |
二、阅读感知理论 |
三、阅读理解理论 |
四、阅读图式理论 |
五、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中的价值分析 |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一、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前期准备 |
二、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 |
三、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重视前期的指导训练 |
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 |
三、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 |
四、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 |
五、注意回视和修改思维导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研究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相关研究综述 |
1.部编本插图的特点及分类 |
2.部编本插图的使用价值 |
3.部编本教材插图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部编本教材插图使用的有效性策略 |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概述 |
(一)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及类别 |
1.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 |
2.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类别 |
(二)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 |
1.内容丰富显多元 |
2.色彩鲜艳显趣味 |
3.图文并茂显审美 |
(三)与人教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相同篇目插图的差异研究 |
1.色彩填充方面 |
2.内容表达方面 |
3.插图编排方面 |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价值 |
1.有利于帮助学生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
2.有利于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
3.有利于帮助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
4.有利于帮助学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二、部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插图的使用现状及成因分析 |
(一)使用现状 |
1.教师对插图的使用情况 |
2.学生对插图的使用情况 |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基于教师层面的分析 |
2.基于学生层面的分析 |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本小学低段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
(一)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
(二)因时因课,预习、复习课文 |
(三)促进理解,锻炼语言表达 |
(四)由图拓展,发展思维 |
(五)增强体会,追寻插图的美 |
(六)由图及己,挖掘文化因子 |
结语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信息技术发展应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改变 |
2.当下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状况 |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2.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3.国内外研究研究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信息技术 |
2.信息技术应用 |
3.小学语文教学 |
(五)理论依据 |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方法简介 |
1.课堂观察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
1.观察表的设计及应用 |
2.问卷的设计及应用 |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应用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
1.学校现代信息设施拥有情况 |
2.现代信息设施的新旧情况 |
(二)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的调查与分析 |
1.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情况 |
2.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 |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
1.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代信息设施的看法及依赖程度 |
2.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使用现代信息设施情况 |
3.不同课型使用的现代信息设施及其应用 |
4.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设施备课的情况 |
(四)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
1.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专注度情况 |
2.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回答问题情况 |
3.学生的语文形成性练习完成情况 |
4.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变化情况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及成因 |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2.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
3.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4.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反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2.学校现代信息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 |
3.缺乏完备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
4.语文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高 |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不足 |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改善对策 |
(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
1.制定帮扶政策或财政支持政策 |
2.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考核 |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改进的方面 |
1.制定完善的现代信息设施使用计划 |
2.为教师减少非教学工作负担 |
3.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有的改进 |
1.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
2.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观察表 |
附录B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D 访谈记录1 |
附录E 访谈记录2 |
附录F 访谈记录3 |
附录G 访谈记录4 |
致谢 |
(4)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1.继承革命传统文化 |
2.助力桂林经济发展 |
3.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
(二)文献综述 |
1.红色文化 |
2.红色文化与教育的研究 |
3.红色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红色文化 |
2.湘江战役 |
3.语文课程资源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査法、访谈法 |
3.案例分析法 |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和特征 |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 |
1.红色名人 |
2.红色历史 |
3.红色文化遗址、纪念设施 |
4.红色文学艺术 |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特征 |
1.区域性 |
2.丰富性 |
3.实践性 |
4.时代性 |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实需求和现状分析 |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
1.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
2.课标要求和部编版语文教材理念要求 |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
1.湘江战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
2.语文教学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 |
3.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 |
(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
1.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2.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分析 |
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
(一)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
(二)激发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
(三)丰富教材内容,提供课堂实践资源保障 |
(四)充实课程教学,打造多元化的语文课堂 |
四、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原则及策略 |
(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突出学科特点 |
2.区域性原则,突出地域特点 |
3.多元化原则,促个性化发展 |
4.时代性原则,符合时代发展 |
5.适度性原则,找准定位 |
(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途径 |
1.在口语交际中融合 |
2.在阅读教学中拓展 |
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
4.在综合性学习中延伸 |
(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
1.朗读会 |
2.红色读书会 |
3.结合家乡红色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 |
4.语文研学活动 |
五、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与反思 |
(一)阅读教学课例——《李天佑:誓与阵地共存亡》 |
1.《李天佑:誓与阵地共存亡》教学设计分析 |
2.教学总结 |
(二)写作教学课例——“学习描写景物” |
1.教学设计 |
2.教学总结 |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课例—“参观湘江战役酒海井纪念馆”红色语文研学活动 |
1.“参观湘江战役酒海井纪念馆”红色语文研学活动设计 |
2.活动总结 |
(四)实践反思 |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2.引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应妥当取材 |
3.教学实践应符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
4.“课程思政”融入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问卷调查(学生) |
附录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问卷调查(教师) |
附录三: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访谈记录表(教师) |
附录四:阅读教学课例——《李天佑:誓与阵地共存亡》教学设计 |
附录五:湘江战役红色文化遗址遗存、纪念设施 |
致谢 |
(5)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绘本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落实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要求 |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的要求 |
三、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现实需要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绘本 |
二、绘本阅读 |
三、小学绘本教学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关于绘本及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关于绘本及教学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内容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访谈调查法 |
第二章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理论依据与现实必要性 |
第一节 小学第一学段的绘本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第二节 小学第一学段开展绘本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
一、绘本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绘本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
三、绘本教学有利于实现小学生德育的目标 |
四、绘本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现实需要 |
第三章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内容设计 |
一、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二、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三、对调查的总体分析 |
第四章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对上好绘本教学课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 |
二、学校缺乏绘本资源 |
三、绘本教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不够 |
四、缺少开展与绘本相关的课外活动 |
五、学校忽视了家校合作的作用 |
六、学校对绘本阅读材料内容的要求不够清晰 |
第二节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对绘本价值认识不全面 |
二、绘本教学的教学目标缺乏完整性 |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
四、上课过程中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
五、教师缺乏融入绘本在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内容 |
六、绘本阅读材料过多的使用国外的绘本 |
第五章 小学第一学段绘本教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
第一节 解决学校方面问题的对策 |
一、加强对上好绘本教学课必备条件的认识 |
二、尽快丰富学校绘本资源 |
三、学校应尽快提升绘本教学老师的教学能力 |
四、积极开展与绘本相关的课外比赛活动 |
五、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阅读绘本提供条件 |
六、学校需要加强对绘本阅读材料内容的监管 |
第二节 解决教师方面问题的对策 |
一、需要全面认识绘本教学的价值 |
二、保持绘本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 |
四、重视绘本文本的使用 |
五、在绘本教学中融入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内容 |
六、加强引导学生阅读国产优秀绘本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
第二节 对研究的反思 |
一、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小 |
二、对绘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稍显粗浅 |
第三节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四节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对小学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 |
1.1.2 有利于满足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发展想象力的需要 |
1.1.3 有利于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 |
1.1.4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发现”中传承诗歌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
1.1.5 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诗歌阅读教学观念 |
1.1.6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发现学习理论 |
1.2.2 诗歌阅读教学 |
1.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 |
1.2.4 应用研究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3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明确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问题 |
1.4.2 明确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
1.4.3 探索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个案研究法 |
1.5.3 访谈法 |
1.5.4 问卷调查法 |
2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认知 |
2.1 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1 自主学习 |
2.1.2 情境学习 |
2.1.3 探究学习 |
2.1.4 有意义学习 |
2.2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 |
2.2.1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 |
2.2.2 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要求 |
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与要求 |
2.3.1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
2.3.2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 |
2.4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 |
2.4.1 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核心 |
2.4.2 通过情境学习提升学生的诗歌探究能力 |
2.4.3 利用小学高段学生的想象力聚焦发现内容和方式 |
2.4.4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 |
3 发现学习理论视阈下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内容 |
3.2 现状描述 |
3.2.1 教师现状 |
3.2.2 学生现状 |
3.3 成因分析 |
3.3.1 教师方面 |
3.3.2 学生方面 |
4 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 |
4.1 目标设计策略 |
4.1.1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习惯和能力的目标设计 |
4.1.2 诗歌阅读中发现学习的一般性目标设计 |
4.1.3 不同类型诗歌的发现性教学目标设计 |
4.2 实施策略 |
4.2.1 自主诵读,品味诗歌韵律美 |
4.2.2 创设情境,探究诗歌意境美 |
4.2.3 探究学习,体验诗歌理趣美 |
4.2.4 评价反馈,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发现 |
4.2.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迁移发现 |
4.3 评价策略 |
4.3.1 强化评价策略的三个特征 |
4.3.2 激活评价的多元主体 |
4.3.3 评价工具与方法 |
4.4 保障策略 |
4.4.1 学校的指导和规范策略 |
4.4.2 提升教师“引导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
4.4.3 重视学生的发现主体作用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二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7)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与培养目标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依据及价值意义 |
一、现实依据 |
二、价值意义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
一、爱国精神 |
二、积极进取 |
三、尊礼尚德 |
四、为民情怀 |
五、仁爱孝敬 |
六、贵和尚中 |
第四节 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培养目标 |
一、人格培养 |
二、审美培养 |
三、价值观培养 |
第二章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调查 |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问卷调查概况 |
二、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调查结果 |
第二节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
二、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淡薄 |
三、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单一化 |
第三节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薄弱 |
二、教师受教研和升学压力影响 |
三、教师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不足 |
第三章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传统文化融入课内阅读 |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外阅读 |
第二节 传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的策略 |
一、利用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
二、引经据典,提升写作品质 |
三、接轨生活,深化写作体验 |
第三节 传统文化融入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 |
一、开展专题教学,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
二、巧设活动情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第四节 多重方式加强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
一、提升教师专业文化素养 |
二、推行研学旅行活动 |
三、集体、社会、文化一体的活动教育 |
第四章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创新教学评价形式 |
一、形成性评价为主体,检验教学成果 |
二、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评价体系 |
第二节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
一、教师评价 |
二、学生评价 |
三、家长评价 |
第三节 合理甄选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
一、学校考试反馈 |
二、多维方式考察 |
三、日常行为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8)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人格教育 |
(二)语文人格教育 |
三、研究现状 |
(一)关于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 |
(二)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 |
(三)关于语文人格教育选文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选文内容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与人格教育的结合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简介 |
(二)人格教育下的选文分类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选文分析 |
(一)“文化基础”的选文分析 |
(二)“自主发展”的选文分析 |
(三)“社会参与”的选文分析 |
第二章 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调查情况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一)学生问卷结果 |
(二)教师访谈结果 |
三、存在问题 |
(一)基础薄弱,人格教育认识不足 |
(二)依赖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匮乏 |
(三)缺乏参与,联系实践不强 |
(四)重视不足,人格素养有待提升 |
(五)人格教育方式被动单一 |
(六)人格教育资源挖掘不深入全面 |
四、原因分析 |
(一)学业压力大 |
(二)缺少合理引导 |
(三)研究意识不强 |
(四)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
一、提升教师素养,注重教学研究 |
(一)语文素养,广博学识 |
(二)教育研究,与时俱进 |
(三)修身养性,人格魅力 |
二、挖掘教材资源,树立典型人格 |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家 |
(二)深入文本,体会人物 |
(三)鉴赏作品,学会审美 |
三、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课堂参与 |
(一)小组合作,师生共研 |
(二)课本表演,激发创造 |
(三)走进情境,加深体验 |
四、结合语文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
(一)善于倾听,听思结合 |
(二)勇于开口,敢于表达 |
(三)勤于动笔,内化于心 |
五、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研学实践 |
(一)立足本土,追溯历史 |
(二)研学旅行,访古谈今 |
六、建立多元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生语文人格教育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阳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地方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教学相关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地方文化 |
(二)课程资源 |
二、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意义 |
(一)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
1.新课标对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的要求 |
2.洛阳地方文化的价值 |
3.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
(二)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
1.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有利于拓展教学形式,为课堂注入新活力 |
3.有利于培养学生洞察力,提升文化自信 |
第二章 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一、初中教材中相关篇目梳理及占比分析 |
二、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
(一)结合问卷分析教师授课的应用情况及问题 |
1. 教学形式受限 |
2. 教师讲解不深入 |
(二)结合问卷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及问题 |
1.态度不端,重视度低 |
2.兴趣缺失,效果不佳 |
第三章 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体系化授课模式 |
(一)联合各部门整合资源 |
(二)在整合中形成体系化授课模式 |
二、加强教师个人意识,拓宽授课形式 |
(一)教师明确地方文化资源进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二)通过教学实践,拓宽授课形式 |
三、创设环境,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课堂文化环境 |
(二)利用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
第四章 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
一、古诗词新授课——《次北固山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调查的方式认识家乡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关于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三 关于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10)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析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语文教学 |
(二)德育 |
(三)德育渗透 |
四、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三)教育性教学思想 |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 |
二、语文学科的优势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及内容、途径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
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原则 |
二、以小见大联系生活的原则 |
三、巧借材料融德于文的原则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
一、民族精神教育 |
二、理想信念教育 |
三、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
四、遵纪守法教育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
二、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
三、把握作文写作,激发学生思想情感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实施过程 |
四、信效度分析 |
第二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总体状况 |
(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效果 |
二、教师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总体状况 |
(二)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状况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
二、语文教师德育意识的淡薄 |
三、师德素养的养成机制不完善 |
四、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准确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策略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能力的要求 |
一、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
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三、博览群书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 |
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找寻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
一、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内容 |
二、根据课程特点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
三、依据课标精神适时适度进行德育 |
第三节 立足课堂在教材文本中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
一、紧扣文本题眼,开启学生情感共鸣 |
二、抓住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
三、分析人物形象,深化学生情感领悟 |
第四节 聚焦课堂在教学模块中定位德育渗透的关键点 |
一、拼音拼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二、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四、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
第五节 把脉课堂在情境创设中探索德育渗透的兴趣点 |
一、播放音频,听觉上激趣入情 |
二、播放视频,视觉上激趣融情 |
三、演示课件,感官上激趣动情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设计案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
第二节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
六、随堂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三节 教学反思 |
一、本课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
二、本课习作中的德育渗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姚淑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D]. 梁思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D]. 刘雪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陈楚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绘本教学对策研究[D]. 许异. 云南师范大学, 2021(11)
- [6]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岳晓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D]. 张玉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8]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D]. 刘梦如.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9]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阳地区为例[D]. 史玉晶.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10]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D]. 张雨珂. 喀什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