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绿球藻论文-黄梁,周菊枚

微绿球藻论文-黄梁,周菊枚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绿球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舶压载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论文文献综述

黄梁,周菊枚[1](2019)在《TiO_2/氧化石墨烯光催化膜灭活船舶压载水中微绿球藻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紫外光照射下,二氧化钛(TiO_2)光催化剂产生电子-空穴对,与其表面吸附的OH~-和H_2O分子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破坏藻细胞的细胞膜等保护结构而使之灭活。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粉末法制备TiO_2/氧化石墨烯(GO)薄膜,检验其灭活海水中微绿球藻的效果。试验表明,相比TiO_2薄膜,采用TiO_2/GO薄膜杀灭微绿球藻具有显着的效果,灭活效率大大提高,2 h内灭活效率接近100%;初始处理速率特别高,约640 cells/min。(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郑坤灿,李嫣然,武迪,钱改改,刘佳[2](2019)在《拟微绿球藻生长对4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元素具有环保、高效及易解吸附的优点。采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XJ006)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Pb~(2+)、Cd~(2+)、Hg~(2+)、As~(3+)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拟微绿球藻对不同浓度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在Pd~(2+)浓度0~9 mg/L、Cd~(2+)浓度0~5 mg/L、Hg~(2+)浓度0~0. 15 mg/L、As~(3+)浓度0~2.5 mg/L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拟微绿球藻对Cd~(2+)的去除率最高达88.40%,Pd~(2+)、Hg~(2+)为80%,As~(3+)为40.04%。通过正交试验表明,Pb~(2+) 5 mg/L、Cd~(2+) 1mg/L、Hg~(2+) 0.05 mg/L及As~(3+)0.5mg/L时,拟微绿球藻生长状况最佳。(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韩福光,王珺,林秋露,王茜[3](2019)在《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3#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为磷源,硫酸亚铁和柠檬酸铁为铁源,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氮、磷、铁、维生素B_1(VB_1)和B_(12)(VB_(12))等主要营养元素对微绿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微绿球藻优化培养基:3 g/L CHCOONa、20 mg/L NH_4CL-N、2 mg/L KH_2PO_4-P、3 mg/L FeSO_4-Fe、0.05 mg/L VB_1和 0.005mg/L VB_(12);采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培养基对比培养微绿球藻,结果表明,培养 2~6 d,优化培养基收获微绿球藻的生物量( 细胞密度)比宁波大学 3#培养基的分别提高了2.21、2.55、2.30、1.97、1.7倍;培养6 d,优化培养基中微绿球藻收获的生物量(细胞密度)达到1.74×10~7个/mL,是宁波大学3#培养基的1.7倍。【结论】优化培养基极显着地提高了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是微绿球藻的良好培养基。(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鄢鹏,蔡忠贞,王冰,耿金峰,白雪梅[4](2019)在《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致死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户外受到细菌污染的眼点拟微绿球藻藻液进行致病菌分离和鉴定分析,获得了一个可以导致藻细胞死亡的细菌菌株Algoriphagus sp.。对该细菌的治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0.030 g/L的有效氯虽然对该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但对藻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硫酸庆大霉素对该细菌无明显的杀灭作用。最终选用0.020 g/L有效氯作为户外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中嗜冷菌污染的最佳治理药剂。(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冬雪,马季,张燕,王晓艳,乔洪金[5](2019)在《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血清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8%、16%、24%和32%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82.64±0.32)g的大菱鲆幼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37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全鱼粗脂肪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与全鱼具有相同的趋势;肌肉和肝脏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饲料中拟微绿球藻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大值并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替代16%试验组和替代24%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低值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16%~24%替代水平上,可提高试验组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血脂水平,而大菱鲆幼鱼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变,保持了其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耿金峰,赵鄢鹏,冯倩,蔡忠贞,王慧岭[6](2018)在《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的治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进入中国饲料原料目录的眼点拟微绿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户外自然培养过程受到细菌污染时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方法的应用。[方法]在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为代表的5大类抗生素中筛选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并对藻液中抗生素残留进行氧化、紫外方法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综合抗生素对藻细胞本身的影响和对细菌的治理效果结果,硫酸庆大霉素治理细菌效果最优,其次为四环素;红霉素对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青霉素和氯霉素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残留庆大霉素的有效方法为:在不含藻细胞的水体中可单独通入2 h的臭氧或加入100 mg/L高浓度有效氯溶液的方法可将硫酸庆大霉素去除95%以上,该方法可用作养殖清液或废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处理方法;在藻液中可使用15 mg/L的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的组合方法联合处理形式效果佳,藻液中的硫酸庆大霉素去除率在90%以上;藻细胞生长仅在初期受到轻微抑制作用,但细胞性状很快得到恢复,总体藻细胞的性状基本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户外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可以使用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治理,并可利用15 mg/L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将残留在藻液中的庆大霉素较好地去除,上述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保证户外养殖的持续进行,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规模化稳定养殖提供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支撑,有利于该藻株的产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6期)

胡冬雪,马季,王成强,乔洪金,王际英[7](2019)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着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N_0组(P<0.05);5) N_(7.76)组血清甘油叁酯(TG)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着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着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着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着影响,替代7.76%可显着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朱孝晨,孙利芹,杨红芬,丁珂,季昱含[8](2018)在《拟微绿球藻中二十碳五烯酸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拟微绿球藻为原料,比较不同有机溶剂体系及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对微藻油得率和EP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SC-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体系石油醚-丙酮-乙醇(体积比2∶1∶0.5)可以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23.74%,EPA含量为31.34%;SC-CO_2萃取最佳夹带剂为甲醇,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8℃、萃取时间168 min,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8.34%,EPA含量为25.66%。GC-MS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所得微藻油脂肪酸组成一致,且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考虑到设备成本、能耗等问题,溶剂浸提法相比于SC-CO_2更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05期)

刘红全,袁莎,卢雨欣,潘艺华,杨海燕[9](2018)在《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原始藻株,经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分别诱变处理,获得5株油脂含量有所提高的出发藻株。以PEG作为融合剂,对获得的5株出发藻株进行两轮递归式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遗传稳定的改组藻株F2N2和F2N4,其油脂含量分别达到55.32%与57.75%,较原始藻株分别提高了69.07%与76.50%。对拟微绿球藻的原始藻株和改组藻株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组前后拟微绿球藻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但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别。(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02期)

周鑫鑫[10](2018)在《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水解肽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品工业中防腐剂的大量使用以及抗生素的滥用所产生的超级细菌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绿色环保的天然抗菌剂用作新型食品防腐剂以及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异养培养方式发酵生产迦得拟微绿球藻菌体,离心富集菌体进行细胞破壁、盐析、脱盐以提取藻蛋白,利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微藻蛋白制备多肽,通过对水解肽的多步分离纯化并结合抑菌活性的测定进行抗菌肽筛分,得到活性组分P7,经质谱鉴定P7为两种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氨基酸序列分别为HGAG和RWKKF。对筛分到的抗菌肽进行人工合成,并验证了抑菌活性,发现其具有显着的抑菌效果,通过抗菌肽数据库的比对证明是两种新型的抗菌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株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在通气搅拌培养条件下生长及产单细胞蛋白的特性。结合不同生长阶段的显微形态分析,考察了 pH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培养条件下(pH9.0)微藻囊泡相对松散,易解离成单细胞,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生物量和蛋白产率的下降。虽然较低的培养温度可以延长囊泡存在时间,但囊泡内单细胞繁殖速率下降,不利于菌体生长。而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胞内酶活性下降以及菌体过早衰亡,影响蛋白产率。通常高搅拌速率可获得较高的体积传氧系数kLa,提高溶氧水平。然而,当搅拌速率超过300rpm,湍流漩涡长度接近囊泡的平均直径时,搅拌产生的水力学应力会对囊泡造成损伤。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与传统的自养培养方式相比具有高效和高产的优势,因此它在高品质单细胞蛋白生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微藻细胞破壁提取蛋白是生物工程下游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高压均质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以及酶解法对迦得拟微绿球藻菌体细胞破壁的影响,结合显微摄影考察了不同破壁方法下蛋白得率及破壁状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1000bar,循环两次时高压均质破壁的蛋白得率达到81.2%,细胞壁破碎较完全;反复冻融由于其耗时长及在液氮,37℃条件下蛋白得率不足70%,而不适用于本次微藻的破壁;超声波引起的空化作用在局部范围内产生高温会对提取到的蛋白活性有影响,故不适用于后续蛋白的提取;尽管纤维素酶解破壁的蛋白得率也达到80%以上,但由于酶的存在会对蛋白后续研究产生干扰,因此同样不适用于本次蛋白提取。(3)为了从迦得拟微绿球藻蛋白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物质,使用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时序性水解,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富集并纯化水解产物中的活性组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解度的测定以及SDS电泳测定,结果显示,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物的抑菌活性随着水解时间增加而增强,在水解2 h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活性无明显变化。选择水解2 h下的产物,通过Prep-C18半制备柱分离得到5个组分(F1-F5),富集并合并其中的活性组分F4和F5,利用Sepax-Bio-C18多肽分析柱对合并后的组分进一步分离,得到8个组分(P1-P8),其中组分P7具有显着的抑菌效果,对P7进行纯化,发现在色谱图上只存在一个峰不能被进一步分离。(4)以两种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作为供试菌株,以最低抑菌浓度(MIC)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分离阶段不同组分对四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2h的水解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最强的抑菌活性;对经水解液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MIC的测定,发现F4和F5具有明显抑菌活性,且比水解液活性更强;对继续分离得到的8个组分的MIC测定,发现P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达到1.25 mg/mL,5 mg/mL,0.625 mg/mL。经质谱鉴定分析表明P7是由四肽(HGAG)和五肽(RWKKF)组成的混合物,分子质量分别为340.90 Da和764.01 Da。(5)通过对蛋白质数据库以及抗菌肽数据库的比对,发现得到的两种多肽都是新型的抗菌肽。分别验证了两种多肽的MIC,结果显示,HGAG的MIC高于P7,而RWKKF的MIC低于P7。与目前已知的微藻源抗菌肽相比,HGAG是氨基酸序列最短的抗菌肽,极大降低了人工合成的成本,且具有显着的抑菌效果,有望成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和抑菌剂。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迦得拟微绿球藻中抗菌肽的报道,本研究为首次从迦得拟微绿球藻蛋白水解产物中分离鉴定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2)

微绿球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元素具有环保、高效及易解吸附的优点。采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XJ006)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Pb~(2+)、Cd~(2+)、Hg~(2+)、As~(3+)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拟微绿球藻对不同浓度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在Pd~(2+)浓度0~9 mg/L、Cd~(2+)浓度0~5 mg/L、Hg~(2+)浓度0~0. 15 mg/L、As~(3+)浓度0~2.5 mg/L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拟微绿球藻对Cd~(2+)的去除率最高达88.40%,Pd~(2+)、Hg~(2+)为80%,As~(3+)为40.04%。通过正交试验表明,Pb~(2+) 5 mg/L、Cd~(2+) 1mg/L、Hg~(2+) 0.05 mg/L及As~(3+)0.5mg/L时,拟微绿球藻生长状况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绿球藻论文参考文献

[1].黄梁,周菊枚.TiO_2/氧化石墨烯光催化膜灭活船舶压载水中微绿球藻的有效性[J].船舶工程.2019

[2].郑坤灿,李嫣然,武迪,钱改改,刘佳.拟微绿球藻生长对4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9

[3].韩福光,王珺,林秋露,王茜.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培养基的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9

[4].赵鄢鹏,蔡忠贞,王冰,耿金峰,白雪梅.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致死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治理[J].江西农业学报.2019

[5].胡冬雪,马季,张燕,王晓艳,乔洪金.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9

[6].耿金峰,赵鄢鹏,冯倩,蔡忠贞,王慧岭.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的治理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7].胡冬雪,马季,王成强,乔洪金,王际英.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8].朱孝晨,孙利芹,杨红芬,丁珂,季昱含.拟微绿球藻中二十碳五烯酸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J].中国油脂.2018

[9].刘红全,袁莎,卢雨欣,潘艺华,杨海燕.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J].中国油脂.2018

[10].周鑫鑫.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水解肽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微绿球藻论文-黄梁,周菊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