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计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计意见,盈利持续性,审计意见类型,自回归模型
审计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朱丹,李静柔,高波[1](2019)在《审计意见能预测公司盈利的持续性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盈利的持续性问题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共同关注的重点。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按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报告内容是否涉及持续经营问题展开研究,运用一阶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审计意见与公司盈利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企业相对于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来说,其盈利持续性更差;如果按照审计报告的内容对审计意见进行区分,那么,被出具持续经营问题审计意见的公司具有显着更低的盈利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确实能够传递出关于公司盈利质量的重要信号。(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刚,江雨佳,马杨,吕雅铭[2](2019)在《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了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吗?——基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2016年12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了《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事项》等12项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对A+H股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审计信息。文章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视角,利用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在时间和范围上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新审计准则实施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且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主要降低了分析师的乐观有偏预测,提高了分析师个人层面的预测准确性。此外,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加明显。文章丰富了政策变更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的研究,从分析师盈余预测角度解读了新审计准则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审计准则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张庆龙,何斯佳[3](2019)在《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研究——基于SMOTE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审计意见预测模型的研究,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根据上市公司、事务所、审计环境等相关数据推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这对于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2015~2017年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审计叁方关系人的视角分析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随后建立了审计意见预测变量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预测变量降维,并进行了Z-score数据标准化处理、SMOTE数据非平衡处理、审计意见数据的独热码转换;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总体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7%,显示出了较为满意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青青,陈宋生[4](2019)在《分析师预测跨期更新反映了审计调整信息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关注分析师预测变动是否向市场传递了积极/消极信息以及市场的反应力度,较少对分析师预测变动的具体幅度及其传递的信息含量做出剖析。为此,运用2006~2012年会计师事务所向行业监管部门报备的上市公司审计前后盈余调整数据,探究分析师从非审计期(每年的5月1日~12月31日)到审计期(次年1月1日至4月30日)的盈余预测值的更新是否以及多大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整这一内部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分析师盈余预测值跨期更新与审计调整之间正相关,盈余预测跨期更新能反映近40%的上市公司审计调整信息。更进一步地,预测频率高的分析师所做的更新、更新后准确度上升、以及贴近年报公布日的更新能够较多地传递审计调整信息。(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07期)
张晗[5](2019)在《产权性质、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审计意见购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2012-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产权性质、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审计意见购买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下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对企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作用的差异。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显着正相关;非国有上市企业中,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强化。(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9年18期)
林美华,沈彦波[6](2019)在《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影响分析——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市场中,证券分析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中介,分析师盈利预测不仅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也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因此,分析师盈利预测一直是学者关注的对象。近年来高度曝光的会计丑闻使内部审计得到了重视,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上升到风险管控和公司治理的高度。首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控,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预期盈利,减少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干扰;其次,内审通过确认和咨询职能,一方面减少会计差错,提升财务报告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企业与分析师的信息失衡矛盾,影响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卢利娟,余从容,梁东贵,张伟政[7](2019)在《基于并行随机森林的审计大数据疑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审计计划的制定具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在审计大数据背景下,提出基于并行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审计疑点预测算法。首先建立基于Hadoop的电力企业审计大数据管理方案,将各电网子系统采集到的异构审计数据整合并存储,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叁层MapRaduce的并行化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审计疑点概率,在保证预测精度的情况下,提高算法运行效率,以满足大数据处理需要。实验结果表示,提出的并行算法运行速率满足大数据要求,预测精确度要优化常用的决策树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孙洁,郑玉娇,艾文国[8](2018)在《基于ECOC-SVM的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意见的恰当性与公司利益相关者有着密切联系,投资者和监管者参考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做出决策,注册会计师出具公允客观的审计意见是其职责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预测模型有利于辅助各方判断上市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的合理性。文章针对上市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采用多个财务指标作为建模数据的特征值,基于纠错输出编码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模型。经过实证检验,审计意见预测模型整体准确率达到83.24%,各类审计意见的预测准确率也均达到80.00%以上,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8年24期)
向阿敏[9](2018)在《异常审计收费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分析师就如同投资者的参谋师,他们利用其所能获取的各种信息来为投资者提供分析意见,并尽可能地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分析意见客观、真实及可靠。而且,大多数解释证券市场效率的理论都强调,相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不管是在信息的搜寻获取还是证实方面,证券分析师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相关的信息是证券分析师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建议的基础,所以信息的质量及其可信度对于证券分析师预测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证据也表明,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是影响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有研究表明异常审计收费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消极影响,但是就目前来看,考察异常审计收费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是否会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我国的现实状况及制度环境,研究异常审计收费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考察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这种影响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及主要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该部分分别从审计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异常审计收费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以及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并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与评述,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第叁部分是相关的理论基础及假设的提出。一方面,该部分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有效市场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另一方面,以相关理论基础为铺垫,分析异常审计收费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的差异,进而提出本文的相关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这一部分主要先介绍了本文样本的选取、收集、整理过程,其次解释了文中主要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最后还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回归模型,并且依据相关研究及本文的相关假设对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进行了预测。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这一部分先是对本文的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均值差异分析。然后依据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本文所借鉴设计的研究模型分别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为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提供相关的经验证据。第六部分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相关政策建议。该部分主要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同时总结本文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后续的研究做出了展望。本文以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公司2012-2016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全样本中,异常审计收费与盈余质量显着负相关。但区分了产权性质后,国有企业中异常审计收费与盈余质量不相关,民营企业中异常审计收费对盈余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即全样本中异常审计收费影响盈余质量的关系主要是民营企业造成的。(2)全样本中,异常审计收费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呈负相关关系。区分了产权性质后,国有企业中异常审计收费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不相关,民营企业中异常审计收费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负相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的新颖和研究内容的细化:从现有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考察异常审计收费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影响的研究极少,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角度出发来考察异常审计收费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同时本文的研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背景,区分产权性质来考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异常审计收费影响分析师预测的相关研究。而且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发现证券市场中各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此来推动参与各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0-01)
王丽洁[10](2018)在《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用以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按所使用的输入值不同划分为叁个层次,并对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披露做了详细的规定。在众多的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中,分析师作为理性使用者之一,具备专业的分析和解读信息的技能,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和有效预测。分析师通过解读公允价值各层次信息并判断其可靠性与相关性,决定是否跟踪以及以何种信任程度运用公允价值各层次信息进行盈余预测。独立审计的基本职能在于合理保证企业披露的信息真实公允,那么经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是否更能获得分析师的信任?因此,本文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并实施的背景下,探讨分析师预测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关系以及审计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共分六个部分,详细阐述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部分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叁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评述。第叁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通过基本的理论分析发现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入审计质量因素,分析审计质量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对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做了介绍,并进行了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后,进行实证和稳健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以及审计质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第六部分,总结与对策。本部分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待日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分析师跟踪和分析师预测偏差两个维度衡量分析师预测效率,分别就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以及审计质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披露能够显着吸引分析师跟踪并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其中公允价值第一、二层次信息的披露能够较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显着吸引分析师跟踪、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而公允价值第叁层次信息对分析师跟踪和分析师预测偏差无显着影响,其信息质量较低,有待提高。审计质量发挥了调节作用,审计质量高可以显着增加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审计质量高显着增强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偏差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与独特。现有研究公允价值的文献中,对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2014年才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2014年之前主动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公司较少且只能手工查阅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才能获得相关信息。目前已有文献多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探讨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一部分是否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为此,本文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角度切入,研究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关系,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与独特。(2)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本文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发现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能显着增加分析师跟踪并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具体分析公允价值各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发现公允价值第一、二层次的信息能吸引分析师跟踪和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公允价值第叁层次的信息无显着影响。同时本文将审计质量作为调节变量,探究审计质量是否会对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产生影响,发现审计质量能够增强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关系,拓展了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的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0-01)
审计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2016年12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了《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事项》等12项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对A+H股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审计信息。文章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视角,利用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在时间和范围上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新审计准则实施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且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主要降低了分析师的乐观有偏预测,提高了分析师个人层面的预测准确性。此外,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加明显。文章丰富了政策变更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的研究,从分析师盈余预测角度解读了新审计准则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审计准则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计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丹,李静柔,高波.审计意见能预测公司盈利的持续性吗?[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
[2].赵刚,江雨佳,马杨,吕雅铭.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了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吗?——基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9
[3].张庆龙,何斯佳.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研究——基于SMOTE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J].审计研究.2019
[4].刘青青,陈宋生.分析师预测跨期更新反映了审计调整信息吗?[J].财经论丛.2019
[5].张晗.产权性质、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审计意见购买[J].财会通讯.2019
[6].林美华,沈彦波.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影响分析——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9
[7].卢利娟,余从容,梁东贵,张伟政.基于并行随机森林的审计大数据疑点预测[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9
[8].孙洁,郑玉娇,艾文国.基于ECOC-SVM的多类别审计意见预测建模研究[J].会计之友.2018
[9].向阿敏.异常审计收费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8
[10].王丽洁.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