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盐沉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淀法,盐湖卤水,锂镁分离,高镁锂比
磷酸盐沉淀论文文献综述
熊攀,赖先熔,钟辉[1](2019)在《磷酸盐沉淀法用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锂镁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锂镁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磷酸盐沉淀法,以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研究了进料方式、磷酸氢二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对镁脱除率和锂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HPO4量为理论用量的1∶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0min、陈化时间为3h时,镁离子的脱除率达到99%,锂离子的损失率低于1%。(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娟,马保中,王成彦[2](2018)在《基于磷酸盐沉淀分离电镀污泥中铬铁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污泥酸性浸出液中的铬铁分离是影响铬资源化回收的一大技术难题。目前已开发的磷酸盐选择性沉淀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铬铁分离工艺。研究有关该体系沉淀过程的相关理论对于寻找最佳工作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5℃时Cr~(3+)-Fe~(3+)-PO_4~(3-)-H_2O系和Cr~(3+)-Fe~(2+)-PO_4~(3-)-H_2O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了磷酸盐加入量和溶液中总铁浓度等相关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采用磷酸盐沉淀法分离Cr~(3+)和Fe~(3+)是不可行的;而在Cr~(3+)-Fe~(2+)-PO_4~(3-)-H_2O系中,CrPO_4(s)单独稳定区的存在,为Cr~(3+)和Fe~(2+)的分离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热力学分析,获得了Cr~(3+)和Fe~(2+)分离的最佳工作窗口。结合已有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8年10期)
谭文娟,张道勇,潘响亮[3](2018)在《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提高盐碱土中磷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是盐碱地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聚谷氨酸(γ-PGA)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和缓释肥性能,但是其内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通过模拟盐溶液蒸发结晶实验,应用盐溶液p H和电导率(EC)的在线测定、盐溶液各组分之间及各组分与γ-PGA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参数测量,研究了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的机理。实验表明,随着蒸发过程,盐溶液的p H总体上为先持续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当γ-PGA存在时,p H从上升变为下降的拐点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γ-PGA显着延缓了钙质矿物(如HAP和碳酸钙)的沉淀生成。这种延缓作用主要与γ-PGA和各种盐分离子之间络合作用的显着差异相关。虽然HPO_4~(2-)-Ca~(2+)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γ-PGA-HPO_4~(2-)及γ-PGA-Ca~(2+),但γ-PGA可以为Ca~(2+)提供的结合位点数高出HPO_4~(2-)-Ca~(2+)两个数量级,盐溶液中大量的Ca~(2+)被γ-PGA络合,从而抑制了HPO_4~(2-)-Ca~(2+)的反应及随后磷酸钙类矿物的沉淀。虽然γ-PGA可延缓钙质矿物的沉淀形成,但对溶液完全蒸发后产生的结晶产物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γ-PGA可通过抑制磷酸盐与Ca~(2+)形成沉淀,而提高盐碱土中植物对P养分的利用效率,通过与HPO_4~(2-)形成高稳定的络合物起到P肥缓释剂的作用。γ-PGA在实际土壤溶液和土壤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肖超,曾理,李义兵,肖连生[4](2018)在《磷酸盐沉淀法除铁过程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除铁是锌湿法冶金过程的重要步骤。磷酸盐沉淀法相比于传统的铁矾、针铁矿和赤铁矿沉淀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磷酸盐沉淀法的从硫酸锌溶液中净化除铁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298K时Men+-P-H_2O(Me:Zn(Ⅱ),Cu(Ⅱ),Fe(Ⅱ),Fe(Ⅲ),Ni(Ⅱ))系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磷酸盐沉淀法的从硫酸锌溶液中净化除铁和磷酸铁碱分解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0~5.0时磷酸盐形成由易至难依次为Fe(Ⅲ)>>Cu(Ⅱ)>Fe(Ⅱ)>>Zn(Ⅱ)>Ni(Ⅱ);整个pH值范围可以分为难溶磷酸盐稳定区、Me(OH)_n稳定区;高p H区磷酸盐中的Me转变为稳定的Me(OH)_n,实现磷酸盐碱分解。验证实验表明,加入1.0倍理论量的磷酸钠,控制沉淀pH值为2.0,铁、锌、铜、镍沉淀率分别为98.9%、3.5%、2.8%、0.7%;FePO_4与其2.0倍物质量的Na OH反应,产物为Fe(OH)_3、Na_2HPO_4,磷浸出率为96.8%,分解液pH为11.3,实验与理论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肖超,曾理,李义兵,刘业孜,韦承贵[5](2017)在《磷酸盐沉淀法除铬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除铬是含铬电镀污泥湿法冶金过程重要步骤.针对磷酸盐沉淀法从溶液中净化除铬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25℃时Me-P-H_2O(Me:Cr(Ⅲ),Zn(Ⅱ),Cu(Ⅱ),Fe(Ⅱ),Fe(Ⅲ),Ni(Ⅱ))系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磷酸盐沉淀法从含铁等金属元素中净化除铁和磷酸铬碱分解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1.0~5.0磷酸盐形成由易至难依次为Cr(Ⅲ)>Fe(Ⅲ)>Fe(Ⅱ)>Ni(Ⅱ)>Cu(Ⅱ)>Zn(Ⅱ);磷酸盐沉淀法难以有效地将Cr(Ⅲ)与Fe(Ⅲ)分离,而可分离Cr(Ⅲ)和Fe(Ⅱ),且较优pH约为2;整个pH值范围Me-P-H_2O系可以分为难溶磷酸盐稳定区、Me(OH)_n稳定区;高pH区磷酸盐中的Me转变为稳定的Me(OH)_n,实现磷酸盐碱分解.验证实验表明,加入1.1倍理论量的磷酸钠,控制沉淀pH值为2.0,铬、铁、锌、铜、镍沉淀率分别为94.12%、5.51%、0.33%、0.22%、0.34%;氢氧化钠分解磷酸铬时,磷、铬浸出率分别为90.63%、5.10%,实现磷铬有效分离.实验与理论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王锐[6](2017)在《电絮凝—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磷酸盐废水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磷酸盐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目前对于低浓度含磷废水可以通过生物法、化学沉淀法等去除,但是对于高浓度含磷废水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本文以某磷酸铁生产企业的高浓度磷酸盐废水为目标废水,其总磷浓度约为800 mg/L。通过电絮凝、石灰沉淀、粉煤灰吸附、CDI吸附等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电絮凝-石灰沉淀组合工艺,确定工艺参数,使出水水质达到其处理要求。本文采用电絮凝法、石灰沉淀法、粉煤灰吸附、活性氧化铝吸附和CDI电容吸附几种方法对高浓度磷酸盐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和石灰沉淀法对磷酸盐废水处理效果较好,而粉煤灰和活性氧化铝吸附以及电吸附对此高浓度磷酸盐废水处理效率很低。电絮凝法在电极间距1 cm,电流密度10 m A/cm~2,废水p H为3的条件下,电絮凝30 min,原水总磷去除率达到72%。石灰沉淀法在石灰投加量为8 g/L,废水p H为9的条件下,总磷的去除率能达到99.99%以上。粉煤灰吸附除磷法在粉煤灰投加量为4 g/100 m L,p H为3的条件下总磷去除率约为23%,活性氧化铝吸附法去除率最高达到7%,电吸附法去除率只有8%左右。考虑到处理效果和处理要求,选择电絮凝法作为一级处理工艺,石灰沉淀法作为二级处理工艺。对电絮凝运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极组数和电极连接方式对电絮凝除磷效果有很大影响。在用4片电极,以复极式连接方式连接,并且每隔10 min进行倒极的情况下,总磷去除率可达到72%。石灰沉淀处理电絮凝出水时,最佳石灰投加量为2 g/L,反应时间在20 min时磷的去除效果就可以达到处理要求。以优化的最佳参数,连续流运行组合工艺,证明该组合工艺对高浓度磷酸盐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磷浓度低于0.5 mg/L,可以达到处理要求。电絮凝法除磷机理分为电化学氧化、电絮凝以及电气浮几步,以铁阳极进行电絮凝除磷实验时,铁在阳极发生腐蚀,水中磷浓度降低,沉淀物质经XRD分析证明含有Fe_3(PO_4)_2·8H_2O。对铁阳极电絮凝除磷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证明该反应属于一级反应。石灰沉淀法除磷机理为Ca~(2+)和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实验中产生的沉淀物经XRD分析,主要反应沉淀物是羟基磷灰石Ca_5(PO_4)_3(OH)。对电絮凝-石灰沉淀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磷酸盐废水的的构筑物进行了简单设计并进行了成本估算。工程总投资157.79万元,吨水处理成本约为4.94元,具有经济和技术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星星,林建伟,詹艳慧,张志斌,邢云青[7](2017)在《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沉淀pH值分别为4.8、8.0和10.6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共存的Na~+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却明显促进了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Ca~(2+)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却极大地促进了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HCO_3~-和SO_4~(2-)抑制了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且它们对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吸磷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的抑制作用.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edushc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存在Na+而不存在Ca~(2+)情况下,3种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差别不大;存在Ca~(2+)情况下,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远远高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氯和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而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相比,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更加适合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陈若葵,王杜,谭群英,唐红辉,李长东[8](2016)在《磷酸盐沉淀法从低浓度含锂溶液中回收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磷酸盐沉淀法从低锂高盐溶液中沉淀锂,研究了pH值、温度、磷酸叁钠用量以及盐效应对锂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锂高钠溶液,在反应温度90℃、磷酸叁钠加入量为1.2倍理论用量、反应前液pH值为8时,锂沉淀率达95.15%;而对于低锂高铵溶液,在反应温度90℃、磷酸叁钠加入量为1.2倍理论用量、反应前液pH值为11时,锂沉淀率达96.42%。试验还发现:在30℃下,盐效应对锂沉淀率影响较大,锂离子沉淀率随硫酸钠浓度升高而降低。该研究可为回收低浓度含锂溶液中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庄福强,谭瑞琴,熊丹,沈文锋,许炜[9](2016)在《共沉淀法制备磷酸盐纳米颗粒及其对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方法室温下制备分别含有Ca和Ba的磷酸盐纳米颗粒,并作为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甲基蓝染料的去除。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接触时间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甲基蓝溶液对上述两种吸附剂吸附甲基蓝量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20min内,两种吸附剂都达到吸附平衡,而且对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磷酸盐对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S1期)
肖超,肖连生,曾理,高从堦[10](2016)在《氯化锂溶液磷酸盐沉淀法除镁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锂镁离子性质接近,锂镁分离是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的关键问题。针对磷酸盐沉淀法除镁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绘制了298 K时Mg2+-PO3-4-H2O,Li+-Mg2+-PO3-4-H2O,Li+-Mg2+-NH+4-PO3-4-H2O系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了工艺参数对除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的存在不利于磷酸盐除镁,磷酸铵镁盐法除镁效果优于磷酸镁盐法,平衡镁含量随着溶液中总氮浓度升高、锂浓度降低而降低。当氯化锂溶液中[Li]T=1.00 mol·L-1,[N]T=0.03 mol·L-1,初始[Mg]T=0.01 mol·L-1,初始[P]T=0.03 mol·L-1时,p H范围为4.5~13.0时,存在4个平衡固相稳定区即Mg HPO4(5.9<p H<6.6),Mg NH4PO4(6.6<p H<9.6),Mg(OH)2(10.0<p H<13.0),Li3PO4(6.6<p H<13.0),此时Mg NH4PO4稳定区对应镁浓度约为1×10-3.5mol·L-1,满足深度除镁的效果。验证实验表明,当溶液p H为8.0时,溶液初始Li2O,Mg浓度分别为14.95和0.45 g·L-1,加入1.35倍镁摩尔量的磷酸铵,25℃搅拌4 h后,溶液残留镁、磷量分别为0.011和0.004 g·L-1,镁除去率为97.56%。理论计算与验证实验结论相符。(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6年02期)
磷酸盐沉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镀污泥酸性浸出液中的铬铁分离是影响铬资源化回收的一大技术难题。目前已开发的磷酸盐选择性沉淀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铬铁分离工艺。研究有关该体系沉淀过程的相关理论对于寻找最佳工作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5℃时Cr~(3+)-Fe~(3+)-PO_4~(3-)-H_2O系和Cr~(3+)-Fe~(2+)-PO_4~(3-)-H_2O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了磷酸盐加入量和溶液中总铁浓度等相关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采用磷酸盐沉淀法分离Cr~(3+)和Fe~(3+)是不可行的;而在Cr~(3+)-Fe~(2+)-PO_4~(3-)-H_2O系中,CrPO_4(s)单独稳定区的存在,为Cr~(3+)和Fe~(2+)的分离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热力学分析,获得了Cr~(3+)和Fe~(2+)分离的最佳工作窗口。结合已有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盐沉淀论文参考文献
[1].熊攀,赖先熔,钟辉.磷酸盐沉淀法用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锂镁分离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2].张文娟,马保中,王成彦.基于磷酸盐沉淀分离电镀污泥中铬铁的热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2018
[3].谭文娟,张道勇,潘响亮.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机理[J].干旱区研究.2018
[4].肖超,曾理,李义兵,肖连生.磷酸盐沉淀法除铁过程热力学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5].肖超,曾理,李义兵,刘业孜,韦承贵.磷酸盐沉淀法除铬热力学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7
[6].王锐.电絮凝—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磷酸盐废水的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王星星,林建伟,詹艳慧,张志斌,邢云青.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J].环境科学.2017
[8].陈若葵,王杜,谭群英,唐红辉,李长东.磷酸盐沉淀法从低浓度含锂溶液中回收锂的研究[J].矿冶工程.2016
[9].庄福强,谭瑞琴,熊丹,沈文锋,许炜.共沉淀法制备磷酸盐纳米颗粒及其对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10].肖超,肖连生,曾理,高从堦.氯化锂溶液磷酸盐沉淀法除镁的热力学分析[J].稀有金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