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表面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容法,植物根系表面积,土壤电学特性,掩蔽作用
根系表面积论文文献综述
彭源远[1](2017)在《电容法估测植物根系表面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进行了水培与盆栽两项实验。水培实验根系电容测量在标准霍格兰德营养液中进行,供试植物为绿萝。测量时,控制部分根系处于液面以上,在根上标记液面与根系接触位置,电容值测量完成后,在标记处将根系剪成液上、液下两部分,分别称量鲜重并扫描分析获得这两部分根系长度、表面积。分别分析液面上、下根系特征值(长度、鲜重、表面积)与根系电容值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电容值与液面以上根系各特征值存在显着线性关系,而与液面以下根系特征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在电容法测量植物根系特征值电路中,溶液对浸入其中的根系具有掩蔽作用,导致该部分根系特征值信息无法获取。为了探究土壤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以盆栽玉米为试验对象,通过控制土壤含水率、土壤溶液离子浓度的方式得到电学特性不同的土壤,分析在不同电学特性的土壤环境中测得的根系电容值与根系表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土壤电阻抗特性、电容特性、土壤电极入土深度、电源激发频率等因素对电容法测量植物根系特征值信息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土壤电阻抗大小决定了电容法是否能够估测植物根系表面积,土壤含水率、溶液离子浓度共同影响土壤阻抗大小,在含水率为25%、土壤溶液为1000倍稀释霍格兰德溶液的土壤中,测得的根系电容值与根系表面积之间存在极显着线性关系。2.在土壤中应用电容法,可以用方程Y=kX+b模拟植物根系电容值与植物根系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方程的系数k受电源激发频率影响,激发频率越大,k值越小;常数项b值受土壤电容特性影响,土壤电容随电源激发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当电源激发频率大于或等于1kHz时,土壤电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忽略,在电容法测试电路中,可将之看作纯粹的导体;不同电源激发频率条件下测得的土壤阻抗值之间差异性小,土壤电阻抗值受电源激发频率的影响较小。3.随着土壤电极入土深度的增加,测得的土壤电容值相应增大,测得的根系电容值基本不变。4.电源激发频率为100、120、1k、10k以及100kHz情况下,根系电容值与根系表面积之间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5、0.658、0.666、0.65、0.556。建议选择1kHz电源激发频率作为测试的适宜频率。本研究通过对影响电容法估测植物根系表面积因素研究,以期为规范应用电容法估测植物根系面积的操作方法,以及促进电容法这项根系观测技术更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龙毅,孟凡栋,王常顺,白玲,钟扬[2](2015)在《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及退化对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对退化的响应有利于了解高寒草甸的退化过程。该研究首先在西藏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小嵩草围栏内(2009年围封)选择原生植被较好的地点随机选择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humili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二裂委陵菜(Potenti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等5种植物斑块,选择退化斑块上(与原生植被相比)的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然后用烘箱烘至恒重并称重,用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用于估算根系表面积;最后利用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物种个体、不同取样层次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利用物种和退化状态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物种、取样层次和退化状态3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退化条件下,小嵩草、矮嵩草和紫花针茅0~10cml地下生物量占0~30cm地下生物量的70%以上,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96%以上;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0~10cm地下生物量占0~30cml地下生物量的50%以上,其中二裂委陵菜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57%,青藏苔草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87%;对于退化草甸的主要植物,退化显着降低了二裂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对其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但显着增加了青藏苔草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其根冠比,对其地下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5年04期)
宋晋辉,郭江,李龙江,张立峰,王宏伟[3](2012)在《裸燕麦根系体积与表面积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品五(晚熟品种)和坝莜一号(早熟品种)两个裸燕麦(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根系体积和根系表面积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燕麦两个品种中后期根系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拔节期到抽穗开花期的快速增长阶段、抽穗开花期至开花后10~26 d的显着下降阶段、开花后10~26d至成熟期的缓慢上升阶段。通过对裸燕麦不同时期分层根系体积和表面积的分析,30~90 cm土层中根系的继续增长导致其生育后期根系表现回升性增长特性。裸燕麦晚熟品种生育中后期根系体积、根表面积、根系干重等性状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早熟品种除根系干重与根系表面积之间相关不显着外,其他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燕辉,刘广全,李红生[4](2010)在《青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生长季节,采用钻取土芯法对秦岭北坡50年生青杨人工林根径≤2mm和2~5mm根系的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青杨人工林根系(<5mm)中,根径≤2mm根系占总生物量的77.8%,2~5mm根系仅占22.2%;根径≤2mm根系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占根系总量的97%以上,而根径2~5mm根系不足3%.随着土层的加深,根径≤2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数量减少,根径2~5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最小值均分布在20~30cm土层.≤2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呈极显着相关,而根径2~5mm根系的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汪杏芬,李世仪,白克智,匡廷云[5](1998)在《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根系表面积和泡囊-丛枝菌根侵染活力和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大豆和玉米幼苗为材料 ,应用最新的根研究方法 ,首次检测了大气CO2 浓度倍增对根系表面积和泡囊 丛枝菌根 (VAM )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倍增CO2显着增加根系表面积 ,并显着提高VAM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 ,但这些响应在物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根的这些特性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时植物群落的演替 .(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8年19期)
张建华,C.,J.,Pearson[6](1989)在《测量根系表面积的面积仪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根系表面积有多种方法,可归为直接测量法(此方法工作量大、精度差)和间接测量法两类。后者有染色液蘸根法(以根系吸收染料的多少衡量根系表面积)、重量法(将干根放于浓硝酸钙溶液中,然后捞出根样,以放根前后溶液的重量差计算根的表面积)、滴定法(以滴定度作为根系表面积的指标)和以叶面积仪测量(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89年06期)
孙继生[7](1986)在《桉树幼苗生长与根系表面积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根系是林木吸收和传导水肥、支撑和固定树木躯体的主要器官。根系吸收水肥,依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前者与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后者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吸收面积的大小。因此,根系表面积在林木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林木生长与根系表面积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少,迄今有关桉树根系表面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不同种的桉树幼苗为材料,研究其生长与根系表面积的关系,以探讨根系表面积在林木幼苗生长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是海南岛临高县博厚区林场试验苗圃培育的营养袋(规格:高15cm、宽12cm)桉树苗,苗龄为50—90天不等(如表1)各种桉树苗木管理措施相同。从各种桉树的苗木中,挑选5株中等大小、生长健壮的幼苗,用流水小心洗去营养土,除去杂根,供测定用。(本文来源于《广东林业科技》期刊1986年03期)
根系表面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对退化的响应有利于了解高寒草甸的退化过程。该研究首先在西藏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小嵩草围栏内(2009年围封)选择原生植被较好的地点随机选择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humili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二裂委陵菜(Potenti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等5种植物斑块,选择退化斑块上(与原生植被相比)的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然后用烘箱烘至恒重并称重,用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用于估算根系表面积;最后利用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物种个体、不同取样层次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利用物种和退化状态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物种、取样层次和退化状态3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退化条件下,小嵩草、矮嵩草和紫花针茅0~10cml地下生物量占0~30cm地下生物量的70%以上,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96%以上;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0~10cm地下生物量占0~30cml地下生物量的50%以上,其中二裂委陵菜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57%,青藏苔草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87%;对于退化草甸的主要植物,退化显着降低了二裂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对其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但显着增加了青藏苔草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其根冠比,对其地下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表面积论文参考文献
[1].彭源远.电容法估测植物根系表面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龙毅,孟凡栋,王常顺,白玲,钟扬.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及退化对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5
[3].宋晋辉,郭江,李龙江,张立峰,王宏伟.裸燕麦根系体积与表面积的变化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
[4].燕辉,刘广全,李红生.青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
[5].汪杏芬,李世仪,白克智,匡廷云.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根系表面积和泡囊-丛枝菌根侵染活力和强度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8
[6].张建华,C.,J.,Pearson.测量根系表面积的面积仪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
[7].孙继生.桉树幼苗生长与根系表面积关系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1986